一种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29916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主流空调器为常规方形侧出风空调,其次为一体式空调。出口海外市场分体式侧出风空调为主流,且小机型占比最多。常规方形空调外机装柜量较少,运输成本高,直接影响利润,且常规空调风道系统较大、安装压缩机位置受限制,压缩机缸体离冷凝器、钣金距离较近,因此压缩机碰撞钣金导致空调异常、钣金变形现象普遍;一些外国建筑环境限制,不方便安装侧出风,影响侧出风空调销售。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顶出风型空调,其整体为圆形,压缩机设置于圆形底盘中部,圆形冷凝器环绕压缩机,冷凝器顶部安装风扇,空调运行时从四周吸风,顶部出风。此类空调体积小、可大大提高装柜量,降低运输成本;且顶出风空调可以安装在较密的楼层之间小通道或者一些狭小空间,不影响散热;另外,由于压缩机位于空调中部,与冷凝器、钣金距离较大,即使运输、跌落,碰撞冷凝器与钣金风险较低,可靠性高。然而现有技术的顶出风型空调换热效能较低,结霜严重,化霜速度慢,且左右端板不通用,安装极其不便。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其能有效提高换热效能,减缓结霜以及提升霜化效率。
[0006]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冷凝器,包括翅片、穿设在翅片上的多根U管、冷媒输入管以及冷媒输出管;位于翅片上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第一流路,位于翅片中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第二流路,位于翅片下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过冷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具有第一冷媒入口以及第一冷媒出口,所述第二流路具有第二冷媒入口以及第二冷媒出口 ;所述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分别与冷媒输入管连通;所述过冷流路具有第三冷媒入口以及第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媒出口、第二冷媒出口通过分流管与第三冷媒入口连通,所述冷媒输出管与第三冷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流路的U管数量少于第二流路的U管数量。
[0007]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冷媒输入管包括与外部冷媒连通的输入总管以及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连通的两输入支管,所述输入总管与两输入支管之间通过第一分流三通管连通。
[0008]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分流管包括汇流管以及两分流支管,所述汇流管以及两分流支管之间通过第二分流三通管连通,所述汇流管与第三冷媒入口连通,所述两分流支管分别与第一冷媒出口、第二冷媒出口连通。
[0009]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位于第一冷媒出口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媒入口位于第二冷媒出口的上方,所述第三冷媒入口位于第三冷媒出口的下方。
[0010]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U管包括22根,其中,第一流路具有8根U管,第二流路具有10根U管,过冷流路具有4根U管。
[0011]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冷媒输出管与过冷流路上的U管之间焊接有用于加强冷媒输出管强度的固定管。
[0012]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翅片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用于与空调钣金连接固定的端板。
[0013]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端板包括胀管固定部以及与胀管固定部连接的折弯支撑部,所述胀管固定部上设有多个供U管穿过的翻边孔。
[0014]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胀管固定部上设有安装指引孔。
[0015]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凝器。
[001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由于采用了位于翅片上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第一流路、位于翅片中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第二流路,位于翅片下部的若干根U管构成过冷流路,且所述第一流路的U管数量少于第二流路的U管数量,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换热效能;且所述第三冷媒入口位于第三冷媒出口的下方,过冷过程中,冷媒从下往上流动,从而能有效减缓结霜以及提升霜化效率;另外,本发明的冷凝器的左右两端共用同样的端板,其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一种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媒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流管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冷媒输出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端板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冷凝器的自动焊接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请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种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翅片10、穿设在翅片10上的多根U管20、冷媒输入管30以及冷媒输出管40。位于翅片10上部的若干根U管20构成第一流路50,位于翅片10中部的若干根U管20构成第二流路60,位于翅片10下部的若干根U管20构成过冷流路70。所述第一流路50具有第一冷媒入口 51以及第一冷媒出口 52,所述第二流路60具有第二冷媒入口 61以及第二冷媒出口 62。所述第一冷媒入口 51、第二冷媒入口 61分别与冷媒输入管30连通;所述过冷流路70具有第三冷媒入口 71以及第三冷媒出口 72,所述第一冷媒出口 52、第二冷媒出口62通过分流管80与第三冷媒入口 71连通,所述冷媒输出管40与第三冷媒出口 72连通;所述第一流路50的U管数量少于第二流路60的U管数量。
[0020]其中,本发明的冷凝器适用于圆形顶出风型空调。本发明的第一流路50的U管数量少于第二流路60的U管数量,从而可有效提升换热效果。由于圆形顶出风型空调风道效率相对侧出风风道低,越靠近风扇区域,散热效果就越好。因此冷凝器从上往下,其换热效率呈衰减趋势,因此,散热好的区域尽可能减少U管数量,以便加快冷媒流动,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相反,散热差的地方,需要增加U管数量,以减缓内部冷媒流动速度,补偿散热。
[0021]请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的冷媒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冷媒输入管30包括与外部冷媒连通的输入总管31以及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 51、第二冷媒入口 52连通的两输入支管32,所述输入总管31与两输入支管32之间通过第一分流三通管33连通。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分流三通管33具有汇总孔以及两并列的分流孔,所述输入总管31插入汇总孔中,两输入支管32的一端分别插入两分流孔内。为保证两输入支管32插入深度一致,可在分流孔内设有定位槽。所述两输入支管32的另一端形成缩口,其缩口的外径小于U管20的内径,以便安装时,缩口能够完全插入U管20中,起到加强支撑作用,防止空调运输、跌落过程中扭断焊接处位置,提升可靠性。所述两输入支管32的外径与U管扩口的内径相同,从而起到定位作用。
[0022]请参照图3、图4所示,图3是本发明的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分流管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分流管80包括汇流管81以及两分流支管82,所述汇流管81以及两分流支管82之间通过一第二分流三通管83连通,所述汇流管81与第三冷媒入口 71连通,所述两分流支管82分别与第一冷媒出口 52、第二冷媒出口 62连通。由于所述两分流支管82不是运行部件,因此,两分流支管82的末端不需要形成缩口,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方便分流管插入固定。所述两分流支管82的末端套设有焊环22,所述焊环22的位置距离两分流支管82的管口端约5mm,两分流支管82插入U管20的扩口位置后,焊环22抵于U管20端面,受热溶解后即可达到填充两分流支管82与U管20之间的缝隙,冷却后达到密封效果。
[0023]其中,所述翅片10为常规空调的翅片,例如12.7mm或者18.2mm。所述U管20为常规空调铜管,例如直径为Φ5、Φ7、Φ9.52的铜管。由于U管20设于翅片10中的折弯角度大从而导致压扁率提升,影响换热,因此所述铜管尽量选用壁厚薄,高精度铜。
[0024]在本发明中,以Φ7的U管作进一步说明。考虑到检漏装置的规格,冷媒输入管30的输入总管31以及冷媒输出管40均采用直径为Φ9.52的铜管,输入支管32与分流支管82均采用直径为Φ 7的铜管。由于Φ 9.52铜管过渡到Φ 7铜管,其尺寸差较大,因此冷媒输出管40采取分段缩口的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冷媒输出管40具有第一缩口 41以及第二缩口 42,所述第一缩口 41完全插入U管中,起支撑作用,所述第二缩口 42插入U管的扩口处,其长度与U管扩口长度相同,起到定位作用,并且保证插入深度一样,提升一致性。
[0025]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媒入口 51位于第一冷媒出口 52的上方,所述第二冷媒入口 61位于第二冷媒出口 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