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4437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栗领域的用于热量转换的换能板,是空气能热栗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空气能热栗技术及设备在我国南方城市的使用已经很普及很成熟了,大量的实例也已经证实了空气能热栗技术及设备是一种节能环保利国利民的好技术好产品。但是空气能热栗技术及设备在北方寒冷地区却没有得到普及和发展,这是因为南方城市全年的平均气温高于10°左右,空气中的热量含量较高,空气的热量品质高,使空气能热栗呈现出较高的节能效果,但是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月份较长气温较低常低于-10°左右,空气中的热量含量较低,空气的热量品质低,使空气能热栗呈现出较低的节能效果,甚至于不显著,从而限制了空气能热栗在北方寒冷地区推广应用。
[0003]然而即使是在南方城市,虽然空气的热量品质较高但是仍然高不过太阳光的热量品质,如果空气能热栗也能吸收太阳光的能量,那将会使节能效果大幅度提升,但是现有的空气能热栗所使用的换能板却只能从空气中吸收热量,而不能吸收太阳光的热量。而今为了弥补空气能热栗的不足之处,而采用了一种在空气能热栗系统中设置太阳光换能板的做法,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有效地提高热栗系统的节能效果,但是现有的太阳光换能板主要是为了接受太阳光而设计的,对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效果不显著,从而使太阳能热栗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夜晚变得能效比降低很多。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全面提高太阳能热栗系统在北方寒冷地区的节能效果,就必须同时提高太阳光换能板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和吸收空气中热量的效果。要让一块太阳光换能板既能高效吸收太阳光又能高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包括太阳能吸热板、数个风扇,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吸热板由金属板构成其表面或者内部设置了流道,流道设有进口和出口,流道里可以流淌液体或者气体,在金属板的上面还设置有太阳光吸热复合膜,太阳能吸热板的背面通过另一个板联接成为一个方盒体,方盒的四周有无数个小孔,在背面板上设置有数个小风扇。而在金属板上焊接了或者通过技术手段制作了可供流体通过的流道,流道的开口分别与热栗的相应端口联接,背面上安装了多个小风扇,风扇转动时会使空气在由金属面形成的气流通道里流动,在正面金属板上外表制作了一层高效太阳光吸热膜,因此该模块既能高效吸收太阳光又能高效吸收从金属面快速流过的空气中的热能。
[0005]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而具有多项明显的优势:1.目前高效光热镀膜的热效率可以达到90 %以上,所以该模块的热效率也可以达到90 %以上,而目前普遍采用的金属裸板的热效率最高才能达到60%。2.因为该模块具有高效空气热能的吸收功能,所以可以完全取代热栗主机里的空气换能片,进而使热栗主机的结构大为简化,体积大为减小,安装更加方便。3.采用该模块能够使太阳能空气能热栗系统更加高效和简化。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背面结构图
[0007]图2是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正面结构图
[0008]图中1.太阳能金属板2.后面板3.流道入口4.流道出口 5.小风扇6.上面板流道7.表面太阳能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图1中由金属面板和流道和表面太阳能涂层构成,由板金属板与后面板构成一个比较薄的扁平的方盒体,在四周留有无数个透气空,后面板上安装了数只小风扇。该流道可以将金属盘管焊接在金属板下面,也可以采用吹制工艺在金属板内制作,在该金属板的上表面上还要通过技术工艺制作一层高效太阳光吸收膜,将流道两个孔与热栗机连接上,这样一来当热栗机开始工作时将要向金属板上的承压流道内喷射工质,当工质在流道内汽化时将会向金属板吸取大量的热量,而此时若有太阳光照射到上面板金属板上时太阳光的热量就会被迅速吸走,而此时若没有太阳光照射时,则有数只小风扇的高速旋转使大量的空气从金属翼翅片上流过,空气中的热量也会被金属板吸收,这样金属板就具备了同时吸收太阳光和空气能的特性,至此该模块就成为了太阳能空气能热栗机系统的一个必须的重要部件。
【主权项】
1.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包括太阳能吸热板、数个风扇,其特征在于:太阳能吸热板由金属板构成其表面或者内部设置了流道,流道设有进口和出口,流道里可以流淌液体或者气体,在金属板的上面还设置有太阳光吸热复合膜,太阳能吸热板的背面通过另一个板联接成为一个方盒体,方盒的四周有无数个小孔,在背面板上设置有数个小风扇。
【专利摘要】风扇驱动太阳能吸热板采用上下双层板设计,上层金属板是太阳光吸热板,下层板是安装了数个风扇的板,在两层板的四周有无数个小孔用来通风,该模板与热泵机连接后可以同时吸收太阳光和空气中的热能,使热泵机系统的设计更加合理,安装安装更加方便,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IPC分类】F25B27/00, F25B30/06
【公开号】CN105526734
【申请号】CN201610056870
【发明人】赵延斌
【申请人】赵延斌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