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789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涉及换热领域,用以实现冷凝水易排出,保证系统可靠性及换热效率。该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上游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在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在下游端处的间距。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相邻两个换热管的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下游端处的间距,在冷凝水排出的过程中,越往下游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越大,冷凝水不会出现水堵现象,使得空气能够方便地流通,不会因冷凝水降低风量,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和换热效率。
【专利说明】
换热器及空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换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微通道换热器采用均匀片距的翅片,换热管水平设置、层层分布。这种结构易于积尘、积水,如果应用于蒸发换热,凝结水不易排出,导致空气流通阻力增加,降低风量,严重情况下导致结冰情况,大大降低系统可靠性及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换热器及空调,用以实现冷凝水易排出,保证系统可靠性及换热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上游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在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在下游端处的间距。
[0006]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的间距是渐变的或者是阶梯性变化的。
[0007]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直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的间距是渐变的。
[0008]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弯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的间距是阶梯性变化的。
[0009]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都为直管,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长度短。
[0010]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都为环形的,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周长比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周长短。
[0011]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中心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中心的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所在的平面。
[0012]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换热管长度延伸方向的翅片;所述翅片在上游端处比在下游端处要密集。
[0013]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之间的所述翅片为锯齿状结构;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所述翅片的波高逐渐变长或者阶梯形变长。
[00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器。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0016]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相邻两个换热管的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下游端处的间距,在冷凝水排出的过程中,越往下游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越大,冷凝水不会出现水堵现象,使得空气能够方便地流通,不会因冷凝水出现水堵而降低风量,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不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第一集流管;2、翅片;3、第二集流管;4、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0023]本实施例以换热器使用在空调上为例。空调的风机大约位于壳体高度方向的中部,换热器一般位于风机下方,距离风机越远风量越小。上游、下游以冷凝水的滑落方向为参照,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在第二集流管3的上游。
[0024]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3以及换热管4。换热管4的上游端与第一集流管I连通,换热管4的下游端与第二集流管3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换热管4在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在下游端处的间距。
[0025]上游端处的间距是指相邻两个换热管4靠近第一集流管I的间距,下游端处的间距是指相邻两个换热管4靠近第二集流管3的间距。
[0026]具体地,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换热管4的间距是渐变的。相邻两个换热管4在上游端处的间距最小,在下游端处的间距最大。具体可采用下述方式实现:
[0027]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换热管4为直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换热管4的间距是渐变的。相邻两根换热管4基本呈“八”字形设置,从上游到下游间距逐渐变大。
[0028]下面介绍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3的结构。
[0029]本实施例中,各换热管4的结构相同,即换热管4各个横截面的结构相同,都为扁圆形。
[0030]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3都为环形的,且第一集流管I的周长比第二集流管3的周长短。
[0031]环形可以为圆环形,或是椭圆环形,或是矩形状环形等。
[0032]不管第一集流管I为环形的或是后文提及的直管、第二集流管3为环形的或是后文提及的直管,第一集流管I上都设有数个与换热管4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集流管3上都设有数个与换热管4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数量相等,每对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设有一根换热管4。各第一通孔可等间距设置,各第二通孔可等间距设置。
[0033]进一步地,连接第一集流管I的中心和第二集流管3的中心的直线垂直于第一集流管I所在的平面。采用这个结构,换热器的结构为上端大、下端小,放置时更加稳固,更易安装。
[0034]下面介绍翅片2的设置方式。相邻两个换热管4之间设有沿着换热管4长度延伸方向的翅片2;翅片2的上游端处比下游端处要密集。
[0035]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风量和换热面积有关,换热效率=风量/换热面积。风量大、换热面积小则换热效率高。翅片2的靠近第一集流管I的一端为上游端,翅片2靠近第二集流管3的一端为下游端。翅片2采用上述结构,在下部风量小的区域,翅片2的稀疏;在上部风量大的区域,翅片2密集,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更加均匀,并且有利于排出冷凝水和降低空气流动阻力。
[0036]参见图1,位于相邻两个换热管4之间的翅片2为锯齿状结构;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翅片2的波高h逐渐变长或者阶梯形变长。由于相邻两个换热管4的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下游端处的间距,相应地,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翅片2的波高逐渐变长或者阶梯形变长,以对应换热管4的结构,使得翅片2与换热管4充分接触,从而保证换热效率。
[0037]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不同: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换热管4的间距是阶梯性变化的。
[0038]换热管4可为弯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换热管4的间距是阶梯性变化的,如图3所示。第一集流管I上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间距小,第二集流管3上相邻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大,换热管4为弯管,上游端与第一集流管I连通,下游端与第二集流管3连通,在换热管4的阶梯形突变处,相邻两个换热管4之间的间距也发生阶梯形变化。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意的是各换热管4只有一个突变阶梯的情形,实际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突变阶梯。
[0039]本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3都为直管,且第一集流管I的长度比第二集流管3的长度短。
[0040]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3、换热管4大致形成梯形结构。第一集流管I上设有数个与换热管4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集流管3上设有数个与换热管4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数量相等,每对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间设有一根换热管4。
[0041]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相邻两个换热管的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下游端处的间距,在冷凝水排出的过程中,越往下游走,换热管之间的间距越大,冷凝水不会出现水堵现象,使得空气能够方便地流通,不会因冷凝水出现水堵而降低风量,保证了系统可靠性和换热效率。
[004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器。
[0043]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采用上述换热器的结构更适宜;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采用上述换热器的结构更适宜。
[00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00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I)、第二集流管(3)以及换热管(4);所述换热管(4)的上游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I)连通,所述换热管(4)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3)连通;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在上游端处的间距小于在下游端处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的间距是渐变的或者是阶梯性变化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为直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的间距是渐变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为弯管,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的间距是阶梯性变化的。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3)都为直管,且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长度比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长度短。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I)和第二集流管(3)都为环形的,且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周长比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周长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I)的中心和所述第二集流管(3)的中心的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I)所在的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换热管(4)长度延伸方向的翅片(2);所述翅片(2)在上游端处比在下游端处要密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管(4)之间的所述翅片(2)为锯齿状结构;沿着从上游到下游的方向,所述翅片(2)的波高逐渐变长或者阶梯形变长。10.—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换热器。
【文档编号】F24F13/22GK105928258SQ20161043538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7日
【发明人】李慧玲, 刘志孝, 颜圣绿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