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0556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包括吸收器、蒸发器、发生器、第一冷凝器、低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溶液管路连通吸收器、发生器形成第一溶液循环回路;第一冷剂管路连通第一冷凝器、蒸发器;第二溶液管路依次连通吸收器、低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形成第二溶液循环回路;第二冷剂管路依次连通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第二冷凝器和蒸发器;第一热源管路连通吸收器、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二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蒸发器连通;驱动热源管路有两个,其中第一驱动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发生器连通,第二驱动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高压发生器连通。该结构能在保证余热回收的基础上,提高机组COP,增大目标热源的温差。
【专利说明】
一种吸收式热泵/制冷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中低温余热,例如乏蒸汽、中低温水等等,很多企业会将这部分余热直接排掉,或者用冷却水降温之后再排掉,不仅造成了中低温余热的流失,形成热污染,还会浪费大量的冷却水和电费。
[0003]吸收式热栗是一种将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栗送的循环系统,是回收利用低温位热能的有效装置,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双重作用。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与吸收式热栗基本相同,但热量的输送方向相反,是将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栗送的循环系统。下面以吸收式热栗为例介绍现有技术。
[0004]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收式热栗的结构示意图。
[0005]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单效吸收式热栗,如图1所示,该单效吸收式热栗主要包括发生器3'、冷凝器V、蒸发器2'和吸收器V。
[0006]吸收器I'中的溴化锂稀溶液通过溶液管路Y进入发生器3',并吸收发生器3'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形成浓度和温度均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并回流至吸收器V。在吸收器V中,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2'中的冷剂蒸汽被稀释为稀溶液,溶液循环往复进行。同时,发生器3'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通过冷剂管路V进入冷凝器V,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2'中,低压蒸发吸收热源水的热量,液态冷剂被气化为冷剂蒸汽,并进入吸收器V,冷剂循环往复进行。
[0007]驱动热源经驱动热源管路V输送至发生器3',为发生器3'提供蒸发浓缩溴化锂溶液的热量;余热水经余热水管路F'通过蒸发器2',为蒸发器2'提供液态冷剂蒸发为冷剂蒸汽所需要的热量;目标热源经目标热源管路E'依次通过吸收器V和冷凝器4',分别吸收溴化锂浓溶液的吸收热和冷剂蒸汽的冷凝热,从而提高目标热源管路的温度,实现制热功能。
[0008]由上述过程可知,采用这种单效吸收式热栗能够对余热进行回收,但是存在效率较低的缺点。
[0009]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技术,对吸收式热栗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实现余热回收,且提高机组C0P。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通过在单效吸收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效吸收循环,在保证余热回收的基础上,提高机组C0P,且增大目标热源的温差。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包括吸收器、蒸发器、发生器和第一冷凝器;还包括低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和第二冷凝器;
[0012]溶液管路、冷剂管路的数目均为两个,其中:
[0013]第一溶液管路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所述发生器形成第一溶液循环回路;第一冷剂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蒸发器;
[0014]第二溶液管路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所述低压发生器、所述高压发生器形成第二溶液循环回路;第二冷剂管路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发生器、所述低压发生器、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
[0015]第一热源管路连通所述吸收器、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
[0016]第二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蒸发器连通;
[0017]驱动热源管路的数目为两个,其中第一驱动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发生器连通,第二驱动热源管路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高压发生器连通。
[0018]工作过程中,从吸收器流出的溴化锂溶液可以分为两路:
[0019]第一路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并吸收发生器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形成浓度和温度均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并回流至吸收器。在吸收器中,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中的冷剂蒸汽被稀释为稀溶液,溶液循环往复进行。同时,发生器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中,低压蒸发吸收热源水的热量,液态冷剂被气化为冷剂蒸汽,并进入吸收器,冷剂循环往复进行。此为单效吸收循环过程。
[0020]第二路溴化锂溶液进行先进入低压发生器,吸收低压发生器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形成浓度和温度均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再经过高压发生器,吸收高压发生器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成为浓度和温度更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并回流至吸收器。在吸收器中,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中的冷剂蒸汽被稀释为稀溶液,溶液循环往复进行。同时,高压发生器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与低压发生器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一起再进入第二冷凝器,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中,低压蒸发吸收热源水的热量,液态冷剂被气化为冷剂蒸汽,并进入吸收器,冷剂循环往复进行。此为双效吸收循环过程。
[0021]与此同时,驱动热源为发生器、高压发生器提供蒸发浓缩溴化锂溶液的热量;第二热源通过蒸发器,提供液态冷剂蒸发为冷剂蒸汽所需的热量,实现了余热回收;第一热源管路通过吸收器、两个冷凝器之后,温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0022]由此可见,上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能够同时实现溴化锂溶液的单效吸收循环和双效吸收循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效吸收式热栗来说,在保证余热回收的基础上,提高了换热效率,且增大了目标热源的温差。
[0023]优选地,所述第一溶液管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溶液管路设有第二阀门。
[0024]优选地,所述蒸发器内设置用于喷淋冷剂的喷管,所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剂栗,所述冷剂栗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底部连接,所述冷剂栗的输出端与所述喷管连接。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热源管路从入口到出口依次经过所述吸收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
[0026]优选地,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数量均为一个。
[0027]优选地,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并联,其中第一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中,第二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中。
[0028]优选地,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串联,串联后的二者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中、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中。
[0029]优选地,所述吸收器、所述蒸发器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一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一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中;第三吸收器、第四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二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二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中;
[0030]且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发生器、第二吸收器组件的第一附加管路,第二溶液循环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高压发生器、第一吸收器组件的第二附加管路。
[0031]优选地,所述驱动热源包括至少一种不同品位的热源。
[0032]优选地,所述驱动热源为一种品位的热源,所述驱动热源先进入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再进入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
[0033]优选地,所述驱动热源包括两个不同品位或相同品位的分热源,其中第一分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第二分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收式热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中吸收器、蒸发器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0037]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中吸收器、蒸发器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0038]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中吸收器、蒸发器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0039]其中,图1中:
[0040]吸收器V;蒸发器2';发生器3';冷凝器V ;溶液管路Y ;冷剂管路V ;目标热源管路K ;余热水管路K ;驱动热源管路V ;
[0041 ] 图2至图5中:
[0042]吸收器I;
[0043]蒸发器2;冷剂栗21;
[0044]发生器3;
[0045]第一冷凝器4;
[0046]低压发生器5;
[0047]高压发生器6;
[0048]第二冷凝器7;
[0049]第一溶液管路A;第一冷剂管路B;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第一附加管a;第二附加管b:
[0050]第二溶液管路C;第二冷剂管路D;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
[0051 ] 第一热源管路E;
[0052]第二热源管路F;
[0053]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
【具体实施方式】
[0054]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通过在单效吸收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了双效吸收循环,在保证余热回收的基础上,提高机组C0P,且增大目标热源的温差。
[005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56]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7]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包括吸收器1、蒸发器2、发生器3和第一冷凝器4;还包括低压发生器5、高压发生器6和第二冷凝器7。
[0058]该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的溶液管路、冷剂管路的数目均为两个,其中:
[0059]第一溶液管路A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1、所述发生器3形成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第一冷剂管路B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4、所述蒸发器2;
[0060]第二溶液管路C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1、所述低压发生器5、所述高压发生器6形成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第二冷剂管路D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发生器6、所述低压发生器5、所述第二冷凝器7和所述蒸发器2;
[0061]第一热源管路E连通所述吸收器1、所述第一冷凝器4、所述第二冷凝器7;第二热源管路F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驱动热源管路的数目为两个,其中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发生器3连通,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高压发生器6连通。
[0062]工作过程中,从吸收器I流出的溴化锂溶液可以分为两路:
[0063]第一路溴化锂稀溶液进入发生器3,并吸收发生器3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形成浓度和温度均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并回流至吸收器I。在吸收器I中,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2中的冷剂蒸汽被稀释为稀溶液,溶液循环往复进行。同时,发生器3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4,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2中,低压蒸发吸收热源水的热量,液态冷剂被气化为冷剂蒸汽,并进入吸收器I,冷剂循环往复进行。此为单效吸收循环过程。
[0064]第二路溴化锂溶液进行先进入低压发生器5,吸收低压发生器5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形成浓度和温度均较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再经过高压发生器6,吸收高压发生器6中的热量被蒸发浓缩,成为浓度和温度更高的溴化锂浓溶液,并回流至吸收器I。在吸收器I中,浓溶液吸收来自蒸发器2中的冷剂蒸汽被稀释为稀溶液,溶液循环往复进行。同时,高压发生器6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进入低压发生器5,与低压发生器5中产生的高温高压冷剂蒸汽一起再进入第二冷凝器7,冷凝放热,转化为液态冷剂,然后进入蒸发器2中,低压蒸发吸收热源水的热量,液态冷剂被气化为冷剂蒸汽,并进入吸收器1,冷剂循环往复进行。此为双效吸收循环过程。
[0065]与此同时,驱动热源为发生器3、高压发生器6提供蒸发浓缩溴化锂溶液的热量;第二热源通过蒸发器2,提供液态冷剂蒸发为冷剂蒸汽所需的热量,实现了余热回收;第一热源经第一热源管路E通过吸收器1、两个冷凝器之后,温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0066]由此可见,上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能够同时实现溴化锂溶液的单效吸收循环和双效吸收循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效吸收式热栗来说,在保证余热回收的基础上,提高了换热效率,且增大了目标热源的温差。
[0067]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热源作为目标热源输送至用户时,该装置即为吸收式热栗;将第二热源作为目标热源输送至用户时,该装置即为吸收式制冷机组。
[0068]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溶液管路A设有第一阀门Al,所述第二溶液管路C设有第二阀门Cl。
[0069]这样,通过第一阀门Al的开闭能够控制第一溶液循环是否启动,通过第二阀门Cl的开闭能够控制第二溶液循环是否启动,使得该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即进行双效循环的第一模式、进行单效循环的第二模式,以及双效循环、单效循环同时进行的第三模式。因此,这种结构使得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具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具体地,可以优先选用第一模式,以保证较高的换热效率,其次选用第三模式,同时保证较大的温差、略高的效率,最后选用第二模式,以保证较大的温差。
[0070]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蒸发器2内设置用于喷淋冷剂的喷管,所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剂栗21,所述冷剂栗21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底部连接,所述冷剂栗21的输出端与所述喷管连接。
[0071]采用这种结构,冷剂栗21能够将蒸发器2内的液态冷剂进行喷淋,以使液态冷剂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热源水的热量,使其更快、更充分地被气化成为冷剂蒸汽,进入吸收器I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的换热效率。
[0072]此外,上述第一热源管路E的具体顺序可以为:从入口到出口依次经过所述吸收器
1、所述第二冷凝器7、所述第一冷凝器4。
[0073]通常来讲,上述吸收式热栗的第二冷凝器7热水出水理论最高温度为60°C多,而第一冷凝器4热水出水理论可以接近100°C。也就是说,理论上,双效冷凝器热水最高为60°C,再经过单效冷凝器可以到100°C。由此可见,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实现目标热源从入口到出口的大温差。
[0074]请参考图2至图5,还可以具体设置上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的吸收器、蒸发器的具体数量和连接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5中,大多数部件与图2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件进行了简化,主要示出吸收器1、蒸发器2与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单效吸收循环)、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 (双效吸收循环)的连接关系。
[0075]如图2所示,所述吸收器1、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一个。
[0076]另一种方案中,如图3所示,上述吸收器1、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I并联,其中第一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中,第二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中。
[0077]这种方案能够适用于单效吸收、双效吸收均可以单独运行的场合,能够实现第一热源、第二热源较大的温差,以实现大幅的余热回收。
[0078]又一种方案中,如图4所示,所述吸收器1、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I串联,串联后的二者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中、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中。
[0079]这种方案同样能够适用于单效吸收、双效吸收均可以单独运行的场合,与图3所示的方案相比,能进一步增大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温差,使得第一热源的出水温度更高、且第二热源的回收余热也更多。
[0080]再一种方案中,如图5所示,所述吸收器1、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一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一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第三吸收器、第四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二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二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且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还包括连通所述发生器3、第二吸收器组件的第一附加管路,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还包括连通高压发生器6、第一吸收器组件的第二附加管路。
[0081]这种方案同样能够适用于单效吸收、双效吸收均可以单独运行的场合,与图4所示的方案相比,能更进一步增大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的温差,使得第一热源的出水温度更高、且第二热源的回收余热也更多。
[0082]对于上述包括至少两个吸收器、蒸发器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来说,第二热源管路可以串联通过多个蒸发器,也可以通过并联通过多个蒸发器。
[0083]其中,第二热源并联更适合于余热水量很大的情况。相比较而言,第二热源串联的方案优于第二热源并联的方案。
[0084]此外,还可以进一步设置上述驱动热源的具体种类。
[0085]驱动热源可以为单一品位的热源,还可以包括至少两种不同品位的热源。
[0086]不同品味的热源包括蒸汽(高压蒸汽、低压蒸汽)、热水(高温热水、低温热水)、天然气、烟气、乏汽等的组合。
[0087]当驱动热源为一种品位的热源,设置所述驱动热源先进入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再进入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
[0088]例如,该驱动热源可以为蒸汽,高压蒸汽通过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变成低压蒸汽后再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路;再例如,该驱动热源可以为热水,高温热水先进入第二驱动热源管路,变成低温热水后再通过第一驱动热源管路。
[0089]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在满足高压发生器6、发生器3的换热需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利用驱动热源提供的热量,提高机组C0P。这里COP是能效比,指的是吸收式热栗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下的制热的效率的比值,或者吸收式制冷机组在特定的环境温度下的制冷的效率的比值。
[0090]此外,驱动热源可以包括两个不同品位的分驱动热源,或者包括两个相同品位的分驱动热源。其中第一分驱动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1、第二分驱动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
[0091]上述驱动设置多种不同品位的热源,便于根据不同需要利用相应品位的热源,以实现热源阶梯利用,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0092]具体地,可以采用如下组合形式:
[0093]第一种:高压蒸汽并联组合:其中第一高压蒸汽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第二高压蒸汽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
[0094]第二种:高、低压蒸汽并联组合:高压蒸汽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低压蒸汽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
[0095]第三种:高压蒸汽、热水并联组合:高压蒸汽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热水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
[0096]第四种:蒸汽(不局限高压低压)、天然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097]第五种:蒸汽(不局限高压低压)、烟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098]第六种:蒸汽(不局限高压低压)、烟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099]第七种:蒸汽(不局限高压低压)、乏汽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100]第八种:高温热水、低温热水组合:高温热水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低温热水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
[0101]第九种:热水(不局限高温低温)、天然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102]第十种:热水(不局限高温低温)、烟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103]第十一种:热水(不局限高温低温)、乏汽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
[0104]第十二种:天然气、烟气并联组合:此两种热源视其品味分别与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随意组合;特别地,天然气需配置燃烧器;
[0105]第十三种:天然气、烟气串联组合:天然气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燃烧后的烟气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同样地,天然气需配置燃烧器;
[0106]第十四种:天然气、乏汽并联组合:天然气使用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乏汽使用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1。同样地,天然气需配置燃烧器;特别地,对于这种驱动热源,可以配置相应地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以达到更节能的目的。
[0107]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包括吸收器(I)、蒸发器(2)、发生器(3)和第一冷凝器(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发生器(5)、高压发生器(6)和第二冷凝器(7); 溶液管路、冷剂管路的数目均为两个,其中: 第一溶液管路(A)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I)、所述发生器(3)形成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第一冷剂管路(B)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4)、所述蒸发器(2); 第二溶液管路(C)依次连通所述吸收器(I)、所述低压发生器(5)、所述高压发生器(6)形成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第二冷剂管路(D)依次连通所述高压发生器(6)、所述低压发生器(5)、所述第二冷凝器(7)和所述蒸发器(2); 第一热源管路(E)连通所述吸收器(1)、所述第一冷凝器(4)、所述第二冷凝器(7); 第二热源管路(F)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蒸发器(2)连通; 驱动热源管路的数目为两个,其中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发生器(3)连通,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的入口、出口均与所述高压发生器(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液管路(A)设有第一阀门(Al),所述第二溶液管路(C)设有第二阀门(C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2)内设置用于喷淋冷剂的喷管,所述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还包括冷剂栗(21),所述冷剂栗(21)的输入端与所述蒸发器(2)底部连接,所述冷剂栗(21)的输出端与所述喷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源管路(E)从入口到出口依次经过所述吸收器(I)、所述第二冷凝器(7)、所述第一冷凝器(4)。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I )、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I)、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I)并联,其中第一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中,第二吸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中。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I)、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吸收器(I)串联,串联后的二者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中、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中。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I)、所述蒸发器(2)的数量均为四个,其中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一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一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中;第三吸收器、第四吸收器串联成为第二吸收器组件,所述第二吸收器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中; 且所述第一溶液循环回路(Hl)还包括连通所述发生器(3)、第二吸收器组件的第一附加管路,第二溶液循环回路(H2)还包括连通所述高压发生器(6)、第一吸收器组件的第二附加管路。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热源包括至少一种不同品位的热源。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热源为一种品位的热源,所述驱动热源先进入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再进入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1)。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收式热栗/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热源包括两个不同品位或相同品位的分驱动热源,其中第一分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一驱动热源管路(Gl)、第二分驱动热源输送至所述第二驱动热源管路(G2)。
【文档编号】F25B27/02GK106016818SQ201610562524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张庆焘, 黄国华, 段永红
【申请人】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