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711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过冷却器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过冷却来向蒸发器流动,过冷却器包括:过冷却主体,经过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进行了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主体,多个内部管,配置在过冷却主体的内部,第一制冷剂在该多个内部管流动,流动空间部,在过冷却主体的内部形成多个内部管的外侧空间,第二制冷剂在该流动空间部流动,隔板,支撑多个内部管的至少一部分;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具有用于与过冷却主体结合的外周面;贯通孔,形成于隔板主体,多个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贯通该贯通孔;支撑槽,支撑多个内部管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
【专利说明】
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空气调节器是指通过调节室内温度以形成舒适的室内的空气环境的装置。
[0003]所述空气调节器包括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用于向所述室内机供给制冷剂的室外机。并且,所述室外机可以与一个以上的所述室内机连接。
[0004]并且,空气调节器可向所述室内机供给制冷剂,来以制冷或者制热运行进行工作。其中,作为空气调节器的工作方式的制冷运行或者制热运行,可根据循环的制冷剂的流动来确定。即,根据制冷剂的流动,空气调节器可进行制冷运行,也可以进行制热运行。
[0005]首先,对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行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在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而成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当所述液态制冷剂供给至所述室内机时,制冷剂在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膨胀并且产生气化现象。通过所述气化现象,使得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周边空气的温度下降。并且,在所述室内机风扇旋转时,温度下降的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周边空气向室内排出。
[0006]之后,对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当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从所述室外机的压缩机向室内机供给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中液化。通过所述液化现象而放出的能量,使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周边空气的温度上升。并且,当室内机风扇旋转时,温度上升的所述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周边空气向室内排出。
[0007]另外,空气调节器可设置有过冷却器,该过冷却器用于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在膨胀之前进行过冷却。所述过冷却器可包括:用于使在冷冻循环中循环的主制冷剂流动的内部管;使用于与所述主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分支制冷剂流动的外部管。所述内部管可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侧空间。
[0008]所述分支制冷剂是所述主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被分支的制冷剂,所述分支制冷剂可在膨胀之后与所述主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进行这种热交换的过程中,所述主制冷剂可以被过冷却。
[0009]在现有的过冷却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S卩,在所述主制冷剂与所述分支制冷剂流动的过程中,因所述内部管与所述外部管接触而产生冲击噪音,而且因所述内部管晃动而产生制冷剂流动噪音。
[0010]另外,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在韩国公开特许第2013-0027290号公开。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冷却器及具有该过冷却器的空气调节器,提高过冷却器的耐久性,而且不存在因制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
[0012]本发明的过冷却器,包括:过冷却主体,第一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行了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主体,多个内部管,配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在该多个内部管流动,流动空间部,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形成多个所述内部管的外侧空间,所述第二制冷剂在该流动空间部流动,隔板,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结合的外周面;贯通孔,形成于所述隔板主体,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贯通该贯通孔;支撑槽,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
[0013]另外,所述支撑槽是所述隔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
[0014]另外,所述支撑槽设置有多个;所述隔板主体包括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槽中的一支撑槽与另一支撑槽的槽连接部。
[0015]另外,所述支撑槽具有圆弧形状,所述圆弧的中心角Θ为180度以上。
[0016]另外,所述过冷却主体具有圆筒形状;所述隔板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周面结合。
[0017]另外,所述隔板具有以基准线Al为中心对称的形状;所述隔板主体的外周面包括与所述基准线Al相遇的基准点;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所述槽连接部的高度H大于,相当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直径的I /2的高度Hl。
[0018]另外,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所述槽连接部的高度H小于,所述其他一部分内部管的上端部的高度H2。
[0019]另外,多个所述内部管包括:第一列配管部,排列有多个配管;第二列配管部,以与所述第一列配管部相隔开的方式,排列有其他多个配管;第三列配管部,以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相隔开的方式,排列有另外的其他多个配管。
[0020]另外,所述第一列配管部与所述隔板的所述贯通孔结合,所述第二列配管部支撑于所述隔板的支撑槽,所述第三列配管部与所述隔板相隔开。
[0021]另外,当从用于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的配管的中心,以设定的半径r,定义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的配管相切的假想的同心圆Pl时,所述槽连接部配置在与所述假想的同心圆Pl相切的位置。
[00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空气调节器,包括: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使经过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冷凝,过冷却器,用于使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过冷却;所述过冷却器包括:外部管;多个内部管,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部;隔板,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所述隔板具有:贯通孔,用于与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结合;圆弧形状的支撑槽,用于支撑其他一部分内部管。
[0023]另外,所述隔板设置有多个;在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时,多个所述隔板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侧的上部或者内侧的下部。
[0024]另外,在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时,多个所述隔板交替地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侧的上部及内侧的下部。
[0025]另外,所述隔板包括:外周面,支撑在所述外部管的内周面,基准点,其作为所述外周面上的一地点,与用于以对称的方式对所述隔板进行二等分的基准线Al相遇;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隔板的高度H,大于相当于所述外部管的直径的I/2的高度Hl,且小于所述其他一部分内部管的上端部的高度H2。
[0026]另外,所述过冷却器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过冷却器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过冷却器及第二过冷却器。
[0027]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发明的过冷却器,包括:过冷却主体,第一制冷剂和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行了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主体,多个内部管,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在该多个内部管流动,多个隔板,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所述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周面结合的外周面;贯通孔,所述隔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贯通而成,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贯通该贯通孔;多个支撑槽,与所述贯通孔相隔开,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槽连接部,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槽的端部。
[0028]另外,所述过冷却主体的中心与多个所述支撑槽中的某一个支撑槽的中心形成为同心。
[0029]另外,还包括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多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
[0030]另外,所述过冷却主体包括:主体部,其两侧端部被开口,该主体部具有:第一流入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第二流入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盖部,其遮挡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并且具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出的第一流出部。
[0031 ]另外,多个所述内部管包括:
[0032]第一列配管部,排列有多个配管;
[0033]第二列配管部,与所述第一列配管部相隔开;
[0034]第三列配管部,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相隔开,
[0035]多个所述隔板支撑用于构成所述第一列配管部及第二列配管部的配管,并且与用于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的配管相隔开。
[0036]根据本实施例,过冷却器设置有多个内部管,来能够实现主制冷剂与分支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因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的过冷却。
[0037]此外,由于设置有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至少一部分内部管的隔板,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防止内部管产生振动及因所述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0038]此外,所述隔板具有供一部分制冷剂配管贯通的贯通孔、用于支撑其他制冷剂配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的支撑槽,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支撑内部管,而且因隔板并不位于多个内部管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因所述隔板与内部管彼此接触而产生的噪音。
[0039]此外,由于能够以隔板的对称基准点为中心,提供向一个方向的槽连接部的最佳高度值或者范围,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使制冷剂的流动顺畅,并且能够降低因制冷剂的流动而产生的噪音。
[0040]此外,多个隔板可以与过冷却器的内部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对应地,以过冷却器的中心为基准,交替地配置在一侧及另一侧,因此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有效地实现多个内部管的主流动与过冷却主体的内部的分支流动之间的热交换。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的循环图。
[0042]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外观结构的图。
[0043]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内部结构的图。
[0044]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部管和隔板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0045]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中制冷剂流动的情况的图。
[0046]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立体图。
[0047]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主视图。
[0048]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通过示意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结构构件赋予附图标记时,针对相同结构构件,即使表示在不同的附图上,也尽可能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说明中,如果判断为对关联公知结构或者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则省略其详细说明。
[0050]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的循环图。
[0051]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气调节器10包括配置在室外的室外机100及配置在室内的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
[0052]所述室外机100包括:多个压缩机110、112;油分离器120、122,配置在多个所述压缩机110、112的出口侧,用于从多个所述压缩机110、112排出的制冷剂中分离油。
[0053]多个所述压缩机110、112包括并联的第一压缩机110及第二压缩机112。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可以是主压缩机,所述第二压缩机112可以是副压缩机。
[0054]根据系统的能力不同,可首先运行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当仅通过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能力不足时,追加地运行所述第二压缩机112。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及第二压缩机112可包括变频压缩机(inverter compressor)。
[0055]排出配管111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及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侧延伸。在所述排出配管111可设置有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中压缩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排出温度传感器115。
[0056]所述油分离器120、122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出口侧的第一油分离器120、配置在所述第二压缩机112的出口侧的第二油分离器122。
[0057]所述室外机100包括油回收流路117,该油回收流路117用于分别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和第二油分离器122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回收油。所述油回收流路117可以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二油分离器122向所述第二压缩机112延伸。
[0058]在所述油回收流路117设置有:油阀118,其调节回收的油量;第一止回阀118a,其引导制冷剂向一个方向流动,即,使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和第二油分离器122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流动。
[0059]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和第二油分离器122分别向所述油回收流路117延伸的分流流路117a。
[0060]在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和第二油分离器122的各出口侧,可设置有第二止回阀124。从所述第一油分离器120和第二油分离器122排出的制冷剂,在分别经过所述第二止回阀124之后进行合流。
[0061]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高压传感器125,其用于检测压缩的制冷剂的高压;高压开关126,其基于所述高压传感器125所检测的压力,选择性地切断制冷剂的流动。所述高压传感器125及高压开关126可设置于经过所述第二止回阀124并进行了合流的制冷剂的配管。[0062 ]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用于转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流动转换部130、135。所述流动转换部130、135包括用于将经由所述高压传感器125的制冷剂引导至室外热交换装置140或者室内机侧的第一流动转换部130及第二流动转换部135。
[0063]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和第二流动转换部135串联连接。作为一例,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和第二流动转换部135可包括一个出入口被堵塞的四通阀(four way valve) ο
[0064]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行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向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流入,在所述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中蒸发的制冷剂,通过低压气管195流入气液分离器160。
[0065]另外,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行的情况下,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流动转换部135经过高压气管196向所述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侧流动,在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中蒸发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60。
[0066]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包括多个热交换部141、142及室外风扇143。所述多个热交换部141、142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热交换部141及第二热交换部142。在进行制冷运行时,通过止回阀145a限制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的制冷剂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流动,经过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的制冷剂可以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
[0067]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第一热交换部温度传感器140a,其检测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制冷剂温度;第二热交换部温度传感器140b,其检测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制冷剂温度;室外温度传感器140c,其检测外部气体温度。
[0068]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还包括可变流路144,该可变流路144引导制冷剂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出口侧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入口侧流动。所述可变流路144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出口侧配管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入口侧配管延伸。
[0069]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具有可变阀145,该可变阀145设置于所述可变流路144,用于选择性地切断制冷剂的流动。根据所述可变阀145是否打开/关闭,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制冷剂可以选择性地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作为一例,所述可变阀145可包括电磁阀。
[0070]详细而言,当所述可变阀145被打开时,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制冷剂经由所述可变流路144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这时,设置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出口侧配管147的第一室外阀147a可以关闭。
[0071]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出口侧配管148设置有第二室外阀148a,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可通过打开的第二室外阀148a流入第一过冷却器150。
[0072]另外,当所述可变阀145被关闭时,限制制冷剂向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流动,经过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制冷剂,可经由所述第一室外阀147a流入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
[0073]其中,所述第一室外阀147a和第二室外阀148a可以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和第二热交换部142的配置相对应地并联配置。作为一例,所述第一室外阀147a和第二室外阀148a可包括能够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电子膨胀阀(Electronic Expans1n Valve,EEV)。
[0074]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的出口侧配管147及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出口侧配管148,与第一分流配管149a及第二分流配管149b—一对应地连接。
[0075]所述第一分流配管149a和第二分流配管149b从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的入口侧向所述出口侧配管147、148延伸,将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选择性地向所述第一热交换部141和第二热交换部142侧进行分流。在所述第一分流配管149a和第二分流配管149b可分别设置有能够调节开度的第一分流阀149c及第二分流阀149do
[0076]所述第二热交换部142的出口侧配管148还包括:绕过所述第二室外阀148a的热交换部分流配管;设置于所述热交换部分流配管的第三止回阀148b。
[0077]在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的出口侧配置有第一、第二过冷却器150、170。所述第一、第二过冷却器15、170包括第一过冷却器150及第二过冷却器170。
[0078]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冷运行的情况下,在所述室外热交换装置140中冷凝的制冷剂,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和第二过冷却器170。另外,在所述空气调节器进行制热运行的情况下,经过第二过冷却器170的制冷剂,可流入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
[0079]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可理解为:循环制冷剂系统的第一制冷剂和所述第一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分支之后进行热交换的第一中间热交换器。并且,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第二制冷剂,可注入(inject1n)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
[0080]所述室外机100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分支并向第一过冷却器150引导的第一过冷却流路151。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可以从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延伸。
[0081]并且,在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减压的第一过冷却膨胀装置153。所述第一过冷却膨胀装置153可包括EEV(Electrie Expans1nValve)ο
[0082]在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设置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54、155。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54、155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54,其检测流入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之前的制冷剂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155,其检测经过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之后的制冷剂温度。
[0083]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及所述第二制冷剂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可被过冷却,所述第二制冷剂可被加热。
[0084]可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54及第二温度传感器155分别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值,来识别第二制冷剂的“第一过热度”。作为一例,可将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55检测到的温度值减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54检测到的温度值而得到的值,识别为所述“第一过热
/又 O
[0085]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可进行分支来注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因此,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可称为“第一注入流路”。
[0086]详细而言,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被分支成第一分支流路156a及第二分支流路156b,并对应地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连接。所述第一分支流路156a和第二分支流路156b可理解为所述第一注入流路。
[0087]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第一过冷却流路151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一分支流路156a注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第一注入口。并且,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所述第一过冷却流路151的制冷剂中的剩下的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二分支流路156b注入所述第二压缩机112的第一注入口。
[0088]这时,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注入的制冷剂可形成中间压力,SP,形成比压缩机的的吸入压力高、且比排出压力低的压力。
[0089]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的出口侧设置有第一分支部158。经过了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的第一制冷剂,在所述第一分支部158进行分支,来一部分流入电装冷却部159,而另一部分流入接收器162。所述电装冷却部159经过设置有散热部件的电装部的一侧,来使所述散热部件冷却。
[0090]在所述电装冷却部159的出口侧配置有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电装冷却部159及第二过冷却器170可串联配置。
[0091]在以进行制冷运行为基准时,在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第一制冷剂,经由所述电装冷却部159并流入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另外,在以进行供热运行为基准时,在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可经由所述电装冷却部159并流入所述第一过冷却器150。
[0092]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可理解为:循环制冷剂系统的第一制冷剂和所述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制冷剂(第二制冷剂)被分支后进行热交换的第二中间热交换器。
[0093]所述室外机100包括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分支的第二过冷却流路171。并且,在所述过冷却流路171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过冷却膨胀装置173。所述过冷却膨胀装置 173可包括EEV(Electric Expans1n Valve)。
[0094]所述第二过冷却流路171具有多个温度传感器174、175。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74、175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174,其检测流入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之前的制冷剂温度;第四温度传感器175,其检测经过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之后的制冷剂温度。
[0095]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及所述第二制冷剂在所述过冷却热交换器170中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可以被过冷却,所述第二制冷剂可以被加热。
[0096]可基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74及第四温度传感器175分别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温度值,来识别第二制冷剂的“第二过热度”。作为一例,可将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175检测到的温度值减去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74检测到的温度值而得到的值,识别为所述“第二过热
/又 O
[0097]在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第二制冷剂,注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或者向气液分离器160分流。
[0098]详细而言,所述第二过冷却流路171包括第二分支部182,该第二分支部182用于将制冷剂向第二注入流路176a、176b以及分流流路181进行分支,其中,第二注入流路176a、176b,用于将制冷剂注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所述分流流路181,用于将制冷剂向所述气液分离器160进行分流。
[0099]所述第二注入流路176a、176b包括——对应地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延伸的第三分支流路176a及第四分支流路176b。所述第三分支流路176a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第二注入口连接,所述第四分支流路176b与所述第二压缩机112的第二注入口连接。
[0100]在所述第三分支流路176a和第四分支流路176b分别设置有能够调节制冷剂的流量的注入阀177。所述注入阀177可包括能够调节开度的电子膨胀阀(EEV)。[0101 ]在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第二过冷却流路171的制冷剂中的一部分,可在所述第二分支部182进行分支,并经由第三分支流路176a并注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第二注入口。
[0102]并且,在所述第二分支部182中进行了分支的另一部分制冷剂,可经由所述第四分支流路176b并注入所述第二压缩机112的第二注入口。这时,注入的制冷剂可形成中间压力,即,形成比压缩机的吸入压力高、且比排出压力低的压力。
[0103]另外,所述气液分离器160是在制冷剂流入所述压缩机110、112之前使气体状制冷剂分离的结构。
[0104]所述气液分离器160与接收器162形成为一体。详细而言,所述室外机100包括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和接收器162的制冷剂存储罐、用于划分所述制冷剂存储罐的内部空间的划分部。在所述制冷剂存储罐的内部空间中的所述划分部的下侧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器160,上侧设置有所述接收器162。
[0105]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从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和第二流动转换部135向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延伸的低压配管184。在制冷剂循环中蒸发的低压制冷剂,可从所述第一流动转换部130或者第二流动转换部135经由所述低压配管184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60。
[0106]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包括与所述低压配管184连接的第一气液分离口、与所述分流流路181连接的第二气液分离口。所述分流流路181可以从所述第二分支部182向所述气液分离器160的第二气液分离口延伸。
[0107]在所述分流流路181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切断制冷剂的流动的分流阀183。根据所述分流阀183是否打开/关闭,可调节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60的制冷剂的量。作为一例,所述分流阀183可包括电磁阀。
[0108]所述接收器162理解为:能够存储在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
[0109]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与所述接收器162的入口侧连接的接收器入口流路163。所述接收器入口流路163可以从所述第一分支部158向所述接收器162延伸。
[0110]在所述接收器入口流路163设置有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动的接收器入口阀164a。当所述接收器入口阀164a被打开时,在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可流入所述接收器162。作为一例,所述接收器入口阀164a可包括电磁阀。
[0111]并且,在所述接收器入口流路163设置有减压装置164b,来使流入所述接收器162的制冷剂减压。作为一例,所述减压装置可包括毛细管。
[0112]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从所述接收器162向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延伸的接收器出口配管165。存储在所述接收器162中的至少一部分制冷剂,可通过所述接收器出口配管165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6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接收器出口配管165连接的气液分离口。
[0113]在所述接收器出口配管165设置有能够调节从所述接收器162排出的制冷剂的量的接收器出口阀166。根据所述接收器出口阀166的打开/关闭或者开度,能够调节流入所述气液分离器160的制冷剂的量。作为一例,所述接收器出口阀166可包括电磁阀。
[0114]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吸入配管169,该吸入配管169从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向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侧延伸,用于引导向压缩机吸入制冷剂。所述吸入配管169被分支,来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的第一口及所述第二压缩机112的第一口连接。
[0115]在所述吸入配管169可设置有低压传感器169a,该低压传感器169a能够检测流入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的制冷剂的压力,S卩,系统的低压。
[0116]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从所述气液分离器160向所述吸入配管169延伸的油回流配管190。存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60中的油,可通过所述油回流配管190流入所述吸入配管169。在所述油回流配管190可设置有用于调节油流量的油阀191。作为一例,所述油阀191可包括电磁阀。
[0117]所述室外机100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的内部的油向所述吸入配管169供给的油供给配管119。所述油供给配管119分别从所述第一压缩机110和第二压缩机112延伸且进行合流,并且与所述吸入配管169连接。
[0118]另外,经过所述第二过冷却器170的第一制冷剂,可通过液管197流入室内机。在所述液管197可设置有用于检测在所述液管197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液管温度传感器197a0
[0119]以下,参照附图对过冷却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0120]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外观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内部结构的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内部管和隔板的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中制冷剂流动的情况的图。
[0121]参照图2至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200包括图1中说明的第一过冷却器150或者第二过冷却器170。
[0122]详细而言,所述过冷却器200包括作为外部管的过冷却主体210、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一侧并且供第一制冷剂流入的第一流入部211。
[0123]所述过冷却主体210可构成为圆筒形状。详细而言,所述过冷却主体210可包括两侧端部开口的主体部210a、用于遮挡所述主体部210a的两侧的盖部210b。并且,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使上述说明的第一制冷剂及第二制冷剂流动的流动空间。
[0124]所述过冷却器200包括:过冷却流路220,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中被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动;过冷却膨胀装置221,其设置在所述过冷却流路220,对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减压。所述过冷却流路220包括图1中说明的第一过冷却流路151或者第二过冷却流路171,所述过冷却膨胀装置221包括所述第一过冷却膨胀装置153或者第二过冷却膨胀装置173。
[0125]所述过冷却流路220包括第二流入部223,该第二流入部223用于使所述第二制冷剂向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流入。所述第二制冷剂在所述过冷却膨胀装置221减压之后,通过所述第二流入部223流入所述过冷却主体210。
[0126]通过所述第一流入部211流入的第一制冷剂在多个内部管240的内部流动,通过所述第二流入部223流入的第二制冷剂在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外侧空间流动。在此过程中,所述第一制冷剂与第二制冷剂之间可进行热交换。
[0127]所述过冷却器200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排出的第一流出部215。所述第一流出部215可以与所述盖部210b结合。所述第一流入部211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一侧部,所述第一流出部215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另一侧部。所述另一侧部理解为,是所述一侧部的相反一侧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流出部215排出的第一制冷剂,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来以被过冷却的状态排出。
[0128]所述过冷却器200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排出的第二流出部225。通过所述第二流出部225排出的第二制冷剂,可在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过程中,以被加热的状态排出。
[0129]所述过冷却器200包括:多个内部管240,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用于引导第一制冷剂的流动;多个支撑构件231、235,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两侧。
[0130]多个所述内部管240之间彼此隔开,并从所述第一流入部211的内侧向所述第一流出部215的方向延伸。
[0131]多个所述支撑构件231、235包括与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一侧结合的第一支撑构件231、与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另一侧结合的第二支撑构件235。
[0132]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31包括:第一支撑主体232,其具有圆板形状;多个第一结合孔233,形成在所述支撑主体232,用于使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一侧部插入。并且,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35包括:第二支撑主体236,其具有圆板形状;多个第二结合孔237,形成所述第二支撑主体236,用于使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另一侧部插入。
[0133]通过所述第一流入部211流入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第一制冷剂,可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内部进行分支来流入。详细而言,所述第一制冷剂可流入所述盖部210b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31之间的空间,来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进行分支。
[0134]多个所述内部管240内的第一制冷剂向所述第一流出部215的方向流动,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35与所述盖部210b之间的空间内进行合流。并且,进行了合流的所述第一制冷剂,可通过所述第一流出部215从所述过冷却器200排出。
[0135]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可设置有隔板250。所述隔板250可理解为: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来防止内部管240晃动的结构。
[0136]所述隔板250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隔板250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31与第二支撑构件235之间。
[0137]详细而言,多个所述隔板250配置为,在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所述内部管240的“长度方向”可理解为:所述内部管240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动的方向,即,从所述第一流入部211朝向第一流出部215的方向。
[0138]作为一例,多个所述隔板250包括从所述第一流入部211侧向所述第一流出部215依次配置的第一隔板250a、第二隔板250b、第三隔板250c及第四隔板250d。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隔板250的数量不受限定。
[0139]多个所述隔板250a、250b、250c、250d配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的交替的位置上。详细而言,参照图5,在以从所述第一流入部211侧朝向所述第一流出部215的第一制冷剂的流动为基准时,一部分隔板,作为一例,第一隔板250a和第三隔板250c位于以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中心为基准的下部,第二隔板250b和第四隔板250d位于以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中心为基准的上部。即,所述第一隔板250a和第三隔板250c可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下部,所述第二隔板250b和第四隔板250d可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上部。
[0140]根据上述的多个隔板250a、250b、250c、250d的配置,第二制冷剂可交替地向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侧的下部空间及上部空间流动。
[0141]详细而言,通过所述第二流入部223流入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的第二制冷剂,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31与第二支撑构件235之间的空间流动。并且,多个所述隔板250a、250b、250c、250d发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断部的功能,因此,所述第二制冷剂可回避多个所述隔板250a、250b、250c、250d,来改变流动方向。
[0142]因此,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二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流入部223向所述第二流出部225流动的过程中,具有向上方及下方交替流动的形态。在该过程中,所述第二制冷剂可以与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第一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且在向上下方交替地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与多个内部管240均匀地进行热交换。
[0143]并且,所述第二制冷剂在所述过冷却膨胀装置221中减压而处于具有两相的状态,根据所述交替流动,使液相及气相的制冷剂恰当地混合,从而能够改进与第一制冷剂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0144]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过冷却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145]参照图6至图8,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隔板250大致形成为半圆形状。详细而言,所述隔板250包括具有圆弧形状的外周面252的隔板主体251。所述外周面252可以与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周面结合。并且,所述隔板主体251可发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断部的作用。
[0146]在所述隔板250形成有贯通孔255,该贯通孔255用于使多个所述内部管240中的一部分内部管240贯通。所述贯通孔255可与所述内部管240的外周面对应地形成为圆形。并且,所述贯通孔255可设置有多个。
[0147]所述隔板250包括支撑槽253,该支撑槽253与所述贯通孔255隔开,并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240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240。所述支撑槽253是所述隔板主体251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作为一例,所述支撑槽253可具有圆弧形状。
[0148]在定义用于连接所述支撑槽253的中心C与支撑槽253的两端部的假想的半径方向的线时,所述两端的半径方向的线所构成的角度,即,所述圆弧的中心角Θ可形成为180度以上。并且,所述支撑槽253的中心和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中心可形成为同心。
[0149]所述支撑槽253可设置有多个。所述隔板250包括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槽253中的一支撑槽253与另一支撑槽253的槽连接部254。所述槽连接部254构成所述隔板主体251的一部分,并且能够连接所述一支撑槽253和另一支撑槽253的各端部。
[0150]定义对所述隔板250进行二等分的基准线Alο以所述基准线Al为基准,所述隔板250可具有对称的形状。所述隔板250包括定义为所述基准线Al与所述外周面252相遇的地点的基准点256。
[0151]多个所述内部管240可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排列为多级。作为一例,多个所述内部管240包括:第一列配管部241,在以所述第一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为基准时,该第一列配管部241排列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侧的下部;第二列配管部243,向所述第一列配管部241的上侧隔开排列;第三列配管部245,向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的上侧隔开排列。
[0152]作为一例,如图8所示,构成所述第一列配管部241的多个配管、构成第二列配管部243的多个配管以及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多个配管,分别排列在相同的高度。其中,高度可理解为:在将所述基准点256看作原点时,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距用于在所述基准点256与所述外周面252相切的第一基准线11的距离。
[0153]可定义:经过用于构成所述第一列配管部241的多个配管的中心的第二基准线12;经过用于构成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的多个配管的中心的第三基准线13;以及,经过用于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多个配管的中心的第四基准线14。
[0154]所述第一列配管部241与第二列配管部243之间隔开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与第三列配管部245之间隔开的距离大致相同。并且,用于构成各列配管部241、243、245的配管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因此,多个所述内部管240可均匀地配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
[0155]所述隔板250的高度、S卩、所述槽连接部254的高度可形成为,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直径的1/2以上。如果所述隔板250的高度为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直径的1/2以下,则多个所述内部管240的支撑力、尤其第二列配管部243的支撑力减弱,因此在防止所述内部管240的振动方面受到限制。
[0156]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本实施例的隔板250的高度、即、槽连接部254的高度H可形成为,比相当于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直径的I /2的高度Hl大。
[0157]另外,所述隔板250支撑所述第一列配管部241和第二列配管部243,并且与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相隔开。即,所述隔板250的高度形成于,不支撑排列在最高的位置的内部管240、S卩、第三列配管部245的多个配管的高度。
[0158]如上所述,所述隔板250发挥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断部的作用,因此,无论在配置成对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内部空间完全进行划分的情况下,还是在配置成截面积过大的情况下,都会导致第二制冷剂的流动性能下降。
[0159]作为一例,在以支撑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多个配管的高度形成隔板250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流动空间部218过小的问题。所述流动空间部218可理解为,在所述内部管240的外侧空间中,不被所述隔板250切断的、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动的空间部。
[0160]尤其,为了有效地支撑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隔板250需要位于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中心部的高度以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流动空间部218过小,导致第二制冷剂的流动性能下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250的高度H形成为,相当于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下端部的高度H3以下。
[0161]另外,所述隔板250的高度H可形成为,相当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的上端部的高度H2以下。如果所述隔板250的高度H形成为所述高度H2以上,则所述隔板250的上端部位于非常接近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位置,因此,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在第二制冷剂流动的过程中,发生第三列配管部245的晃动,由此因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与所述隔板250发生接触而产生噪音。
[0162]并且,在所述隔板250的高度H与所述高度H2相同的情况为,所述隔板250的上端部形成在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相切的位置的情况。这时,出现难以加工所述隔板250或者支撑槽253的问题。
[0163]因此,本实施例的隔板250的高度H形成为比所述高度H2小。总而言之,所述隔板250的高度H可形成为,比所述高度Hl大且比所述高度H2小。为了便于说明,所述高度Hl称为“第一高度”,将所述高度H2称为“第二高度”。
[0164]另外,所述槽连接部254可配置成:与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隔开的距离为,与相邻的内部管240之间所隔开的距离dl对应的值那么多。详细而言,当从所述第三列配管部245的配管中心,以设定的半径r,定义用于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243的配管相切的假想的同心圆Pl时,所述槽连接部254可配置在与所述假想的同心圆Pl相切的位置。
[0165]当然,这时的所述隔板250或者槽连接部254的高度H可形成为,比所述第一高度Hl大且比所述第二高度H2小。
[0166]换言之,所述隔板250或者槽连接部254的高度H形成为,所述过冷却主体210的直径的1/2的高度Hl以上,并且,比被所述支撑槽253支撑的内部管240即第二列配管部243的上端部的高度H2小。
[0167]根据如上结构,所述隔板250有效地支撑多个内部管240,从而具有如下优点,SP,能够防止产生内部管240的振动及因所述振动而产生的噪音,能够改进第二制冷剂的流动性能及热交换效率。
【主权项】
1.一种过冷却器,配置在空气调节器的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使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过冷却来向所述蒸发器流动,所述过冷却器的特征在于, 包括: 过冷却主体,经过所述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剂、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行了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主体, 多个内部管,配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在该多个内部管流动,流动空间部,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形成多个所述内部管的外侧空间,所述第二制冷剂在该流动空间部流动, 隔板,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隔板包括: 隔板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结合的外周面; 贯通孔,形成于所述隔板主体,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贯通该贯通孔; 支撑槽,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槽是所述隔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凹陷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槽设置有多个, 所述隔板主体包括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槽中的一支撑槽与另一支撑槽的槽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槽具有圆弧形状,所述圆弧的中心角Θ为180度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却主体具有圆筒形状, 所述隔板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周面结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具有以基准线Al为中心对称的形状, 所述隔板主体的外周面包括与所述基准线Al相遇的基准点, 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所述槽连接部的高度H大于,相当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直径的1/2的高度Hl。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所述槽连接部的高度H小于,所述其他一部分内部管的上端部的高度H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内部管包括: 第一列配管部,排列有多个配管; 第二列配管部,以与所述第一列配管部相隔开的方式,排列有其他多个配管; 第三列配管部,以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相隔开的方式,排列有另外的其他多个配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列配管部与所述隔板的所述贯通孔结合, 所述第二列配管部支撑于所述隔板的支撑槽, 所述第三列配管部与所述隔板相隔开。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当从用于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的配管的中心,以设定的半径r,定义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的配管相切的假想的同心圆Pl时, 所述槽连接部配置在与所述假想的同心圆Pl相切的位置。1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用于使经过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冷凝, 过冷却器,用于使在所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制冷剂过冷却; 所述过冷却器包括: 外部管; 多个内部管,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部; 隔板,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所述隔板具有:贯通孔,用于与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结合;圆弧形状的支撑槽,用于支撑其他一部分内部管。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设置有多个, 在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时,多个所述隔板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侧的上部或者内侧的下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以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为基准时,多个所述隔板交替地配置在所述外部管的内侧的上部及内侧的下部。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包括: 外周面,支撑在所述外部管的内周面, 基准点,其作为所述外周面上的一地点,与用于以对称的方式对所述隔板进行二等分的基准线Al相遇; 在所述基准线Al延伸的方向上,从所述基准点起的隔板的高度H,大于相当于所述外部管的直径的I/2的高度Hl,且小于所述其他一部分内部管的上端部的高度H2。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却器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过冷却器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过冷却器及第二过冷却器。16.一种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过冷却主体,第一制冷剂和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行了分支的第二制冷剂流入该过冷却主体, 多个内部管,设置在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在该多个内部管流动, 多个隔板,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 所述隔板包括: 隔板主体,具有用于与所述过冷却主体的内周面结合的外周面; 贯通孔,所述隔板主体的至少一部分贯通而成,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一部分内部管贯通该贯通孔; 多个支撑槽,与所述贯通孔相隔开,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中的其他一部分内部管; 槽连接部,用于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槽的端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却主体的中心与多个所述支撑槽中的某一个支撑槽的中心形成为同心。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支撑多个所述内部管的两侧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 多个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二支撑构件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冷却主体包括: 主体部,其两侧端部被开口,该主体部具有:第一流入部,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入;第二流入部,用于使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 盖部,其遮挡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并且具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制冷剂流出的第一流出部。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过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内部管包括: 第一列配管部,排列有多个配管; 第二列配管部,与所述第一列配管部相隔开; 第三列配管部,与所述第二列配管部相隔开, 多个所述隔板支撑用于构成所述第一列配管部及第二列配管部的配管,并且与用于构成所述第三列配管部的配管相隔开。
【文档编号】F25B40/02GK106066103SQ201610105922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公开号201610105922.8, CN 106066103 A, CN 106066103A, CN 201610105922, CN-A-106066103, CN106066103 A, CN106066103A, CN201610105922, CN201610105922.8
【发明人】李镐基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