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8017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提出了通过在热交换器的翅片表面设置缝,从而实现导热面积的提升的技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6085号公报)所述的热交换器中,提出了设计切起缝的形式,以能够有效减少通过的空气气流在导热管的下风侧的死流域的技术。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6085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5]实用新型欲解决的课题
[0006]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热交换器中,关于抑制在用作蒸发器的情况下产生的结露水的飞散未做任何研宄。
[0007]例如,在垂直于翅片的长度方向和板厚方向两者的方向的端部(例如,下风侧端部和/或重力方向下方侧端部),如果在翅片表面产生的结露水因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保持于切起缝的末端与相邻的翅片之间,则结露水进一步汇聚会导致水滴长大。若水滴如上这样长大,则不就会该水滴就可能从翅片飞散。
[0008]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并抑制结露水的飞散的热交换器。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第I方面的热交换器具有多个导热管和多个翅片。翅片具有多个套环部和多个切起缝。多个套环部沿翅片的长度方向排列,且在厚度方向上被多个导热管贯通。多个切起缝在沿翅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套环部之间从上风侧向下风侧排列配置。在将垂直于翅片的长度方向和翅片的板厚方向两者的方向作为第I方向的情况下,具有低切起缝,该切起缝位于连结沿翅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套环部的中心的直线靠第I方向上的第I侧。低切起缝的切起高度低于比连结沿翅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套环部的中心的直线靠第I方向上的第2侧的切起缝的切起高度的平均值,所述第2侧是所述第I侧的相反侧。另外,关于低切起缝与位于第2侧的其他切起缝的切起高度的关系,只要在热交换器的翅片的至少一部分采用这种关系就能够在该部分获得效果,因而不必在热交换器的翅片的整体都采用这种关系,然而优选在热交换器的翅片的整体都采用这种关系。
[0011]在该热交换器中,在翅片上设有多个切起缝,因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构成为位于第I方向的第I侧的低切起缝的切起高度低于位于第I方向上的与第I侧相反一侧的第2侧的切起缝的切起高度的平均值,能够将低切起缝的末端与相邻翅片配置成相离较远。因此,能够抑制结露水被保持于低切起缝的末端与相邻翅片之间且长大的情况,能够减少结露水向第I方向的第I侧的飞散。
[0012]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在第I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第I侧是下风侧,第2侧是上风侧。
[0013]在翅片表面产生的结露水由于空气流动而容易集中于翅片的下风侧。而且,如果在翅片的下风侧在切起缝的末端与相邻翅片之间作用表面张力而保持结露水,则结露水可能会长大并在不久后从翅片朝下风侧飞散。
[0014]与此相对,在该热交换器中,构成为位于下风侧的低切起缝的切起高度低于更靠上风侧的切起缝的切起高度的平均值,因而能够抑制结露水保持于位于翅片的下风侧的低切起缝的末端与相邻翅片之间且长大的情况,能够减少结露水向下风侧的飞散。
[0015]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在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低切起缝的高度在翅片间距的0.05倍以上且在0.40倍以下。比连结沿翅片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套环部的中心的直线靠上风侧的切起缝的切起高度的平均值在翅片间距的0.45倍以上且在0.60倍以下。
[0016]在该热交换器中,能够在上风侧充分提高热交换效率,并在下风侧抑制结露水的保持。
[0017]第4方面的热交换器在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翅片间距在1.0mm以上且在1.5mm以下。
[0018]在该热交换器中,翅片间距较短,因而即使在切起翅片与相邻翅片之间的距离多为变短的情况下,通过降低下风侧的切起翅片的高度,能够抑制结露水的飞散。
[0019]第5方面的热交换器在第2至第4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低切起缝是多个切起缝中最靠下风侧的切起缝。
[0020]在该热交换器中,在结露水最多集中的最下风侧,能够抑制结露水保持于切起翅片与相邻翅片之间。
[0021]第6方面的热交换器在第2至第5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基础上,热交换器具有以下风侧朝向重力方向下侧的方式倾斜配置翅片的长度方向的部分。
[0022]在该热交换器中,由于热交换器倾斜配置,从而即使在结露水难以沿铅直下方流过翅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水的飞散。
[0023]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4]第I方面的热交换器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并抑制结露水的飞散。
[0025]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能够减少结露水向下风侧的飞散。
[0026]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能够在上风侧充分提高热交换效率,并在下风侧抑制结露水的保持。
[0027]第4方面的热交换器通过降低下风侧的切起翅片的高度而能够抑制结露水的飞散。
[0028]第5方面的热交换器能够抑制结露水保持于切起翅片与相邻翅片之间。
[0029]第6方面的热交换器即使在结露水难以沿铅直下方流过翅片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结露水的飞散。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和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0031]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0032]图3是翅片的缝的配置说明图。
[0033]图4是翅片的缝的形状说明图。
[0034]图5是各缝的高度差异的说明图(图3的P-P线的剖视图。)。
[0035]图6是其他实施方式A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0036]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A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0037]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B的各缝的高度差异的说明图。
[0038]标号说明
[0039]I空气调和装置
[0040]5翅片组
[0041]6导热管
[0042]41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0043]41a正面侧室内热交换器
[0044]41b背面侧室内热交换器
[0045]50 翅片
[0046]51第I缝(低切起缝、缝)
[0047]52 第 2 缝(缝)
[0048]53?55第3?第5缝(缝)
[0049]58套环部
[0050]59 孔眼
[0051]80室内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0052]81上部热交换器
[0053]82下部热交换器
[0054]252第2缝(低切起缝、缝)
[0055]FP翅片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具有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和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夕卜,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具体结构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0057](I)空气调和装置I的概要结构
[0058]图1示出了表示空气调和装置I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回路图。
[0059]空气调和装置I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作为热源侧装置的室外机2和作为使用侧装置的室内机4,空气调和装置I进行配置有使用侧装置的空间的空气调和。该空气调和装置I具有制冷剂回路10、各种传感器和控制部70。
[0060]制冷剂回路10具有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储液器25、室外风扇26、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等,这些部分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
[0061]另外,压缩机21、四路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储液器25和室外风扇26收容于室外机2内ο
[0062]此外,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内风扇42收容于室内机4内。
[0063]四路切换阀22能够切换制冷运转循环和制暖运转循环。在图1中,实线表示进行制冷运转时的连接状态,虚线表示进行制暖运转时的连接状态。在制暖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冷却器工作,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加热器工作。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冷却器工作,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加热器工作。
[0064]另外,在室内机4内设有室内温度传感器43。该室内温度传感器43配置于室内空气的吸入口侧,检测由室内机4从室内取入、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1之前的温度(S卩,室内温度)。
[0065]控制部70通过使用通信线70a连接如下部件而构成:对配置于室外机2内的设备进行控制的室外控制部72、对配置于室内机4内的设备进行控制的室内控制部74、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设定输入和进行各种显示输出的控制器71、以及各种传感器。该控制部70进行以空气调和装置I为对象的各种控制。
[0066](2)室内机4的配置结构
[0067]图2表示室内机4的剖视图。另外,在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以下,以图2中的左侧作为正面侧,以右侧作为背面侧,以上侧作为顶面侧,以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