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470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斯特林制冷机是利用气缸内气体周期性膨胀和压缩来制取冷量的一种机械制冷机。在斯特林制冷机的工作过程中,制冷机制取的冷量经冷头被传导出去。冷头传导冷量时,必须通过冷头外部的冷端适配器作为储能中介,通过导冷管持续不断地将冷量对外传导,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因此,冷量的有效传导是斯特林制冷机实现快速高效制冷的关键之
ο
[0003]然而,在现有的斯特林制冷机设计中,制冷机冷量的传导仍旧仅仅依靠调整冷头、冷端适配器之间的紧密配合程度,以达到有效传导冷量的目的。但是,仅仅依靠冷端适配器所传导的冷量程度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出斯特林制冷机的快速制冷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对外传导冷量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冷端适配器和导冷管,所述导冷管接触冷端适配器且导冷管、冷端适配器的接触部置于冷端适配器内,所述冷端适配器紧密配合冷头且固定于冷头的外部。其中,导冷管可以选择采用螺栓紧固方式或压铸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内。
[0006]当导冷管采用螺栓紧固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内时,所述冷端适配器包括第一冷端部、第二冷端部和第三冷端部,所述导冷管嵌入第二冷端部内,所述第一冷端部、第三冷端部分别与第二冷端部紧密固定。
[0007]进一步地,为了减少拉力,将冷端适配器紧密地固定在冷头的外部,以使冷量减少损耗、快速传导,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冷端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螺钉穿过的开槽,所述冷端适配器通过穿过开槽的螺钉固定在冷头的外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冷管的一端位于冷端适配器的外侧,导冷管的另一端弯曲绕过冷头且设于冷端适配器外。例如,所述导冷管呈U型状,导冷管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内,导冷管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的外侧;或者所述导冷管呈U型状,导冷管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外,且导冷管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的外侧。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冷管为虹吸管或超导管。其中,为了使导冷管具有更高的冷量传导效率,所述导冷管选用超导管。
[0010]为了填补冷端适配器和冷头间的间隙,实现冷量的有效传导,所述冷端适配器与冷头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
[0011]为了保证冷量传导效果,以将冷量高地效传导出去,所述导冷管选择采用压铸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内。
[0012]当导冷管采用虹吸管时,为了令虹吸管内的介质遇冷变成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在虹吸管内流动,以完成冷量随液体循环流动目的,作为改进,所述虹吸管位于冷端适配器内外侧的两部分之间呈现一定角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冷头产生的冷量传导给冷端适配器后,再由导冷管将冷量导出;冷端适配器则保持冷头产生的冷量,防止冷量因与外部热量交换而消耗。该冷量导出系统在利用导冷管对外导出冷量的同时,由冷端适配器对冷头产生的冷量进行保持,防止冷量消耗,从而实现了冷头处冷量的高效对外传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一中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系统中第一冷端部的仰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系统中第二冷端部的俯视图;
[0017]图4为图1所示系统中第三冷端部的俯视图;
[0018]图5为实施例一中U型状导冷管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内侧时的仰视图;
[0019]图6为实施例一中U型状导冷管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外侧时的仰视图;
[0020]图7为实施例二中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图7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中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包括冷头1、冷端适配器2和导冷管3,导冷管3接触冷端适配器2且导冷管3、冷端适配器2的接触部置于冷端适配器2内,冷端适配器2紧密配合冷头1且固定于冷头1的外部。其中,导冷管3采用螺栓紧固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2内。
[0025]冷端适配器2包括第一冷端部21、第二冷端部22和第三冷端部23,导冷管3嵌入第二冷端部22内,第二冷端部22分别与第一冷端部21、第三冷端部23紧密固定,以实现将虹吸管31紧密地固定在第一冷端部21、第二冷端部22形成的密闭空间内。
[0026]为了减少拉力,将冷端适配器2紧密地固定在冷头1的外部,以使冷量减少损耗、快速传导,作为改进措施,在第三冷端部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螺钉4穿过的开槽230,冷端适配器2通过穿过开槽230的螺钉4固定在冷头1的外部,利用螺钉4以将第三冷端部23上开槽230两侧的部分紧固住。
[0027]为了安装导冷管3的方便和冷量的传导效率,导冷管3的一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导冷管3的另一端弯曲绕过冷头1且设于冷端适配器2外。例如,导冷管3呈U型状,导冷管3的弯曲部31位于冷端适配器2内,导冷管3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结构设置参见图5所示;或者导冷管3呈U型状,导冷管3的弯曲部31位于冷端适配器2夕卜,且导冷管3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设置结构参见图6所示。
[0028]为了在将冷量传导出去的同时,又可以积蓄一定冷量,避免冷量消耗,本实施例一中的冷端适配器2采用具有一定厚度且传导性能好的金属材料,如铝材料做成。这样既可以满足冷端适配器2对冷头1产生冷量进行蓄冷,又可以将冷量传导出去,减少了冷端适配器2中部分冷量的消耗。
[0029]另外,为了冷量有效传导的需要,本实施例一中的导冷管3可以选择采用虹吸管或超导管。例如,当导冷管3采用虹吸管时,为了令虹吸管内的介质遇冷变成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在虹吸管内流动,以完成冷量随液体循环流动目的,作为改进,虹吸管位于冷端适配器2内外侧的两部分之间呈现一定角度。
[0030]实施例二
[0031]与实施例一中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二中的导冷管3采用虹吸管,且导冷管3采用压铸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2内。其中,冷端适配器2与冷头1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以提高冷量传导效率。
[0032]为了令虹吸管内的介质遇冷变成液体后,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在虹吸管内流动,以完成冷量随液体循环流动目的,则虹吸管位于冷端适配器2内外侧的部分之间呈一定角度,参见图7所示。其中,图8给出了图7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0033]作为提高冷量传导的有效措施,在冷端适配器2与冷头1之间填充导热硅脂,以填补两者间的间隙,实现冷量的有效传导。
[0034]为了在将冷量传导出去的同时,又可以积蓄一定冷量,避免冷量消耗,本实施例二中的冷端适配器2采用既具有一定厚度、传导性能好,又方便压铸工艺实施的金属材料,如铝材料做成。这样既可以满足冷端适配器2对冷头1产生冷量进行蓄冷,又可以将冷量传导出去,减少了冷端适配器2中部分冷量的消耗。
【主权项】
1.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1)、冷端适配器(2)和导冷管(3),所述导冷管(3)接触冷端适配器(2)且导冷管(3)、冷端适配器(2)的接触部置于冷端适配器(2)内,所述冷端适配器(2)紧密配合冷头(1)且固定于冷头(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采用螺栓紧固方式或压铸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采用螺栓紧固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2)内,且所述冷端适配器(2)包括第一冷端部(21)、第二冷端部(22)和第三冷端部(23),所述导冷管(3)嵌入第二冷端部(22)内,所述第一冷端部(21)、第三冷端部(23)分别与第二冷端部(22)紧密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冷端部(2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螺钉(4)穿过的开槽(230),所述冷端适配器(2)通过穿过开槽(230)的螺钉(4)固定在冷头(1)的外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的一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导冷管(3)的另一端弯曲绕过冷头(1)且设于冷端适配器⑵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呈U型状,导冷管(3)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2)内,导冷管(3)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或者所述导冷管(3)呈U型状,导冷管(3)的弯曲部位于冷端适配器(2)夕卜,且导冷管(3)的两端位于冷端适配器(2)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为虹吸管或超导管。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采用压铸方式固定在冷端适配器(2)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冷管(3)为虹吸管,所述虹吸管位于冷端适配器(2)内外侧的两部分之间呈现一定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斯特林制冷机的冷量导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头、冷端适配器和导冷管,所述导冷管接触冷端适配器且导冷管、冷端适配器的接触部置于冷端适配器内,所述冷端适配器紧密配合冷头且固定于冷头的外部。冷头产生的冷量传导给冷端适配器后,再由导冷管将冷量导出;冷端适配器则保持冷头产生的冷量,防止冷量因与外部热量交换而消耗。该冷量导出系统在利用导冷管对外导出冷量的同时,由冷端适配器对冷头产生的冷量进行保持,防止冷量消耗,从而实现了冷头处冷量的高效对外传导。
【IPC分类】F25B9/14
【公开号】CN205014669
【申请号】CN201520764143
【发明人】王荣
【申请人】宁波荣捷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