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喷印机及其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3903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喷印机及其供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喷印机及其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满足在不规则表面上印上所需图案或标记,喷印机通过采用非接触式自动喷印技术实现。非接触式自动喷印技术是采用喷印机喷头装置以电子控制的方式将所需图案或标记如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等喷印在不规则的产品包装表面,可与生产线同步操作。该种喷印技术采用的油墨具有一定电导率以满足电子控制需要,且具有较好的粘合性以很好附着在产品包装表面。
[0003]现有市场上的喷印机中,容纳墨水和溶剂的混合溶液的混合缸上方会通过设置冷凝器,对混合缸内挥发的溶剂进行冷凝以流回混合缸内,减少溶剂的损耗。然而,目前的冷凝器中,冷凝通道都是在一水平面的直通道,路径短,对溶剂的冷凝不充分,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充分、效果好的冷凝器、使用该冷凝器的喷印机及其供墨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制冷芯片、以及贴置在所述制冷芯片一侧的冷凝单元;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主体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供待冷凝气体在其中冷凝的冷凝通道、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供待冷凝气体进入所述冷凝通道的进口、供冷凝后形成的液体排出所述冷凝通道的液体出口 ;所述冷凝通道呈多弯折连通在所述进口和液体出口之间。
[0006]优选地,所述冷凝通道位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制冷芯片的第一表面上;所述进口、液体出口均贯通所述主体部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0007]优选地,所述进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冷凝通道的深度自所述进口向所述液体出口方向逐渐递增。
[0008]优选地,所述冷凝单元还包括供冷凝后的空气排出所述冷凝通道的空气导管,所述空气导管连接在所述液体出口上方并向外延伸。
[0009]优选地,所述冷凝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供冷凝后的空气排出所述冷凝通道的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连通在所述液体出口一侧。
[0010]优选地,所述空气出口自所述主体部的第一表面向内延伸贯通所述主体部的侧面。
[0011]优选地,所述制冷芯片为半导体制冷片。
[0012]优选地,该冷凝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芯片上方的散热片组;和/或,
[0013]该冷凝器还包括用于感测所述制冷芯片所在环境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14]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单元上。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印机的供墨系统,包括容纳墨水和溶剂的混合溶液的混合缸、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在所述混合缸上方,所述冷凝器的冷凝单元的进口和液体出口与所述混合缸内空间连通。
[00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印机,包括机体以及上述的供墨系统,所述供墨系统的冷凝器与所述机体的控制系统电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印机,包括机体、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供墨装置、以及喷头;所述供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喷头与所述供墨装置连接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通过冷凝通道的多弯折设置,增加冷凝路径,使得气体在其中冷凝充分,提高冷凝效果。使用该冷凝器的喷印机,可充分将混合缸内挥发的溶剂冷凝引回混合溶液中,减少溶剂的挥发损耗。
【附图说明】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冷凝器中冷凝单元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所示冷凝单元沿A-A线的剖视图;
[0023]图4是图1所示冷凝器中冷凝单元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冷凝器,包括制冷芯片1、以及贴置在制冷芯片1 一侧的冷凝单元2 ;制冷芯片1工作时,可将通过冷凝单元2的待冷凝气体进行冷凝。
[0026]冷凝单元2包括主体部21、设置在主体部21上的冷凝通道20、进口 22和液体出口 23。冷凝通道20供待冷凝气体在其中冷凝,进口 22供待冷凝气体进入冷凝通道20,液体出口 23则供冷凝后形成的液体排出冷凝通道20。特别地,该冷凝通道20呈多弯折连通在进口 22和液体出口 23之间,大大增加了待冷凝气体在主体部21中行进的路径,增大待冷凝气体与制冷芯片1的换热面积,提供冷凝效果。
[0027]其中,制冷芯片1优选半导体制冷片,可靠性高且无需制冷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028]在冷凝单元2中,主体部21为一多边形或圆形等各种形状的板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方便冷凝通道20的设置。该主体部21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以第一表面朝向制冷芯片1设置在制冷芯片1的一侧。
[0029]冷凝通道20位于主体部21的第一表面上;冷凝通道20在第一表面向内延伸开设,且不贯通第二表面。该冷凝通道20的多弯折设置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凝通道20包括多个相连接的U形段;多个U段可相平行和/或垂直。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凝通道20可包括多个弧形段,相连接成大致圆形等形状。
[0030]进口 22、液体出口 23均贯通主体部21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使得待冷凝气体从第二表面进入冷凝通道20,冷凝后的液体从第二表面流出。
[0031]优选地,如图3所示,进口 22和液体出口 23分别位于主体部21的两端,冷凝通道20的深度自进口 22向液体出口 23方向逐渐递增,该种设置,使得通过冷凝逐渐形成的液体通过重力聚集在冷凝通道20的底部且从冷凝通道20连接进口 22的一端流向连接液体出口 23的另一端,而不冷凝的空气则处于冷凝通道20的上端,更好将液体和空气分开来。
[0032]冷凝单元2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2所示,冷凝单元2还包括连接在液体出口 23上方并向外延伸的空气导管24,供冷凝后的空气排出冷凝通道20,如图1中所示。经过冷凝通道20后的液体从液体出口 23向下流出,空气于液体上方则可空气导管24引出。
[0033]冷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