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409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在水污染治理领域,曝气生物滤池可集生物氧化和生物吸附、过滤于一体,在满足出水质量的同时,处理工艺简化且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低、管理方便,及适合我国用于污水处理。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一般由池体上部进入,以下向流方式通过池体中的滤料层,滤池下部设有通风孔,以自然通风供氧,气、水逆向而行。在运行中老式曝气生物滤池存在以下几项缺陷其一,污水下向流过滤和自然通风供氧,使得在运行中整个滤池高度上供气气压不均,容易形成沟流或短流,同时在滤料中易形成气泡,造成局部气堵现象;气、水呈逆向流,空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水流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带入滤床深处,从而使固体物质聚积在滤池的表层,使滤池容易堵塞;自然通风供氧状况的好坏受制于池内温度与气温之差、滤池高度、滤料孔隙率及风力,不能给滤池提供较稳定、均匀的通风量,使得滤池的有机负荷较低,一般BOD5负荷为0.2-0.5kg/m3.d,特别是当污水COD浓度大于400-500mg/l时,由于供氧量不足可能导致产生滤池厌氧现象,不仅影响处理效果,而且也限制了浓度较高的废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可能性。其二,老式的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的滤料为不规则粒状滤料,如砂、碎石、矿渣、焦炭、无烟煤等,不规则粒状滤料的水流阻力大,不易挂膜,易引起氧化池堵塞,后来出现的片状陶料不规则粒状滤料,尽管挂膜性能良好,但由于其水流阻力大,孔隙率小、容易堵塞、强度差、易破碎、不耐水冲刷,限制了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水源水的微污染处理。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滤池不易堵塞、有机负荷高、能对滤料定期反冲洗等特征的曝气生物滤池,该生物滤池处理效果好、出水质量高、适用范围广泛。
曝气生物滤池的改进之处在于采用气水平行上向流方式以及强制鼓风曝气供氧,滤料采用的是规则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具体地说,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承载在支撑板上的卵石层、滤料层,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于池体底部连接缓冲配水室,设置在缓冲配水室上部的支撑板开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置有一组接通鼓风机的曝气管,滤料层由规则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池体顶部设有排水槽,所述的排水槽与出水管相接。实际运行时,预处理后的污水经进水管流入缓冲配水室,同时依靠管道提供鼓风曝气,气水混合物向上流过滤床,挂在规则圆形粒状陶瓷烧结填料表面的微生物膜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和进水中带入的悬浮物被滤床进一步截留过滤、吸附,净化后的水流经集水槽由出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生物滤池设有一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池体底部的缓冲配水室,出水管与池体上部的排水槽相通。当运行到一定程度,由于滤料上增厚的微生物膜的脱落,出水中会带有部分脱落的微生膜物,此时可启动反冲洗装置,在气、水同时作用下对滤床进行清洗,及时将引起滤池堵塞的脱落微生膜和其它杂物清理出滤池,克服了不带反冲洗装置的老式曝气生物滤池在滤池堵塞时,只能在滤池外清洗或更换滤料从而导致的人工劳动强度大、滤池停用时间长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构成过滤层的规则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由天然陶土加工而成,其粒径为3-6mm,尤以4-5mm为佳,堆积密度为0.75-0.95t/m3,以0.8-0.9t/m3为佳。正是由于这种滤料质轻(密度约为1.5-2t/m3)、比表面积大(比表面积高达3.98m2/cm3),使得生物附着性强、挂膜性能好、截污能力强、易于反冲洗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排水槽的出水管处设有斜板沉淀器。为了防止正常运行或反冲洗时附着有微生物膜的滤料被水流带出池外,在排水槽的出水管外设置斜板沉淀器,使滤料和水在此分离,滤料循回滤池,既保持了滤池内较高的微生物浓度,又提高了出水水质。斜板沉淀器也可由筛网替代。
本实用新型与老式的曝气生物滤池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气水平行上向流,使气、水进行极好的均分,防止了气泡在滤层中的凝结,氧气利用率高、能耗低;与下向流过滤相反,上相流过滤能持续在整个滤池高度上提供正压,可以更好地避免沟流或短流;气水平行上向流,还能使空间过滤能被更好地运用,空气能将固体物质带入滤床深处,在滤池中能得到高负荷、均匀的固体物质,延长反冲洗周期(反冲洗周期一般为2-3天),减少清洗时间和清洗时的用水、用气量。
2.采用强制曝气供氧,供氧量可根据污水的进水浓度进行大小调节,使微生物在任何时候都能有足够的氧源,且受外部条件的制约较少;强制曝气供氧还可提高滤池的有机负荷,使得BOD5负荷为5-10kg/m3.d,为常规活性污泥法或接触氧化法的4-10倍数,进水COD浓度达到1500mg/l以上也不会产生滤池厌氧现象。
3.反冲洗装置的设计,以适量的水、气清洗滤池,使滤池保持通畅、不堵塞,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滤池的停用时间。
4.天然陶土加工而成的陶瓷烧结填料,强度大、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大、物化稳定性好,从而使滤料具有生物附着性强、挂膜性能好、水流流态好、反冲洗容易进行、截污能力强等优点;滤料的形状为规则的圆形粒状,粒径可大可小,比重适宜,使滤料的水流阻力小、不易堵塞滤池且易反冲洗、耐冲刷;粒状滤料多孔的内部和表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不会流失,即使长时间不运转也能保持其菌种,使滤池能实现间断运行。
从上述四方面可以看出,经改进后的曝气生物滤池,不仅沿袭了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占地面积小、处理流程简化、基建费用、运转费用节省、管理简单的特点,还具有处理效果更好、出水水质更高的特点,在BOD容积负荷在6kg/m3.d时,其出水SS和BOD5可保持在30mg/l以下,CODcr可保持在60mg/l以下,远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之一级标准。另外,本实用新型由于滤料的特性,还可间断运行,如长时间停止不用后再使用,其设施可在几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可广泛应用于啤酒、酿造、食品加工、屠宰行业、轻工纺织行业等有机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城镇及住宅小区的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水源微污染的处理等。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管(1)设置在池体(2)底部,连接缓冲配水室(3),缓冲配水室(3)上部设有一开有均匀配水孔的支撑板(4),该支撑板(4)上方还置一组与鼓风机相接的曝气管(5),支撑板(4)用于承载卵石层(6)、滤料层(7),滤料层(7)是由规则的粒径为3mm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堆积密度为0.75t/m3,池体(2)顶部设有排水槽(8),与出水管(9)相接。
实施例2,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设置在池体(2)底部的缓冲配水室(3)上分别设有污水进水管(1)及反冲洗进水管(10),缓冲配水室(3)上部设有支撑板(4),其上均匀分布有配水孔,支撑板(4)上方还置有一组与鼓风机相接的曝气管(5),所述的支撑板(4)用于承载卵石层(6)、滤料层(7),滤料层(7)是由规则的粒径为6mm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堆积密度为0.95t/m3,池体(2)顶部设有排水槽(8),分别与出水管(9)、反冲洗出水管(11)相接。
实施例3,一种曝气生物滤池,设置在池体(2)底部的缓冲配水室(3)上分别设有污水进水管(1)及反冲洗进水管(10),缓冲配水室(3)上部设有支撑板(4),其上均匀分布有配水孔,支撑板(4)上方还置有一组与鼓风机相接的曝气管(5),所述的支撑板(4)用于承载卵石层(6)、滤料层(7),滤料层(7)是由规则的粒径为5mm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堆积密度为0.85t/m3,池体(2)顶部设有排水槽(8),分别与出水管(9)、反冲洗出水管(11)相接,该排水槽(8)的出水管(9)处还设有一斜板沉淀器(12)。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承载在支撑板上的卵石层、滤料层,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于池体底部连接缓冲配水室,设置在缓冲配水室上部的支撑板开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置有一组接通鼓风机的曝气管,滤料层由规则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池体顶部设有排水槽,所述的排水槽与出水管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池体上设有一反冲洗装置,所述反冲洗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池体底部的缓冲配水室,出水管与池体上部的排水槽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排水槽的出水管处设有斜板沉淀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构成过滤层的规则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由天然陶土加工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陶瓷烧结填料的粒径为3-6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陶瓷烧结填料的粒径为4-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陶瓷烧结填料的堆积密度为0.75-0.95t/m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陶瓷烧结填料的堆积密度为0.8-0.9t/m3。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曝气生物滤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包括池体、进水管、出水管、承载在支撑板上的卵石层、滤料层,进水管于池体底部连接缓冲配水室,设置在缓冲配水室上部的支撑板开有均匀分布的配水孔,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置有一组接通鼓风机的曝气管,滤料层由规则的圆形粒状多孔陶瓷烧结填料堆积而成,池体顶部设有排水槽,所述的排水槽与出水管相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效果更好、出水水质更高的特点,在BOD容积负荷在6kg/m
文档编号C02F3/02GK2444942SQ00221590
公开日2001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9日
发明者徐耕舵, 王勤学 申请人:宜兴市江南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