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06067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污水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大量废水的排放,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水资源,而且还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同时还给动植物的生长及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近些年污水处理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高度重视,针对不同水质、采用不同科学方法加以处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造纸废水是工业污水中一种排放量较大的污水源,处理此类废水,人们经过多年的探讨、试验,基本上有了一套成熟的方案,较常见的有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和物理法。上述几种方法单独应用处理效果均不理想,几种方法结合应用效果才较理想。一般通常做法为先用物理法中的絮凝沉淀法除去废水中较大量的SS、CODcr及部分BOD5后,再用气浮法或生化法除去废液中剩余污物。过去的絮凝沉淀法一般采用硫酸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作絮凝沉降剂,硫酸铝受废水中的酸碱度影响较大,硫酸亚铁在处理过程中因氧化而变色,导致废液颜色加深,三氯化铁本身带有棕色,用其处理过的造纸废水不仅颜色加深,而且酸度增大,采用者逐减。单独采用聚合氯化铝或聚丙烯酰胺也可促使废液中的有关污物沉淀,但由于聚合氯化铝本身分子量小,分子链短,其所形成的网络桥架及网孔小、比重轻,故吸附污物后的下沉速度慢;尽管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大,分子链长,但其形成的网络桥架及网孔大,吸附下沉过程中体积较小的污物易被疏漏掉,相对其网络桥架体积而言比重也较小,故吸附污物后的下沉速度也较慢。将上述两种药物配合使用,由于聚合氯化铝形成的网络桥架较小,可通过相互吸附充填到聚丙烯酰胺分子链形成的网络桥架的网孔中,吸附沉淀比单独使用好,但其结合后的网络桥架相对其体积而言比重也小,故吸附污物后的下沉速度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污水处理方案中的物理絮凝法处理过程中的絮凝效果差、沉降速度慢的缺点而提供的往经过两次药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粉煤灰后可使废水中污物快速下沉的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
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调节好PH值的废水流入第一处理池,在搅拌状态下加入适量的聚合氯化铝后进入第二处理池,在搅拌状态下再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酰胺后的废水送往沉淀池处理,其特征在于两次药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粉煤灰。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聚合氯化铝的加入量为120-3000g/T废水,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4-100g/T废水,其特征还在于粉煤灰的加入量为240-6000g/T废水。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于原料不同,生产工艺也不相同,故造纸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还原物质、氧化物质及其PH值也不相同,而在絮凝沉淀法中所用药物受废水中PH值影响较大,故在处理前应测算出废水的PH值及其各种固体杂质的含量,以确定处理过程中各种所需物质的加入量。根据废水的PH值,采取措施,调整其PH值在6-8之间;根据废水中不同固体杂质(一般为SS、CODcr及BOD5)的含量,计算出所用药品(聚合氯化铝及聚丙烯酰胺)及粉煤灰的加入量。一般情况下,三种物质的用量比为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粉煤灰=1∶30∶60,即聚合氯化铝和粉煤灰的用量为聚丙烯酰胺的30倍及60倍。粉煤灰在经过两次药物处理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的入口处加入到废水中,而两种化学药品(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用水充分溶解后用泵经流量计分别送入各自的处理池。聚丙烯酰胺即是絮凝剂、网络剂也是助凝剂,但在低温时的中性水中溶解度低,且溶解后卷曲的分子链不能充分伸展,造成其絮凝、网络、助凝效果差。为提高聚丙烯酰胺在废水处理中的絮凝、网络、助凝效果,应将聚丙烯酰胺作碱化水解处理。在造纸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品的溶解均是在溶药池中进行的,同种药物的溶药池一般为两个,搅拌溶解,交替切换使用,即聚合氯化铝的溶药池为两个,聚丙烯酰胺的溶药池也为两个(其碱化水解也在该池中进行)。药物在溶药池中溶解(或碱化水解)后备用,一般情况下,每吨造纸废水用聚合氯化铝120-3000g,而聚丙烯酰胺用量在4-100g。粉煤灰置于下部带有电机控制拨轮转速的装置内备用。废水处理方法PH值为6-8的造纸废水经计量泵从第一处理池底部进入第一处理池后,在搅拌状态下,聚合氯化铝的水解液用泵经流量计从第一处理池底部送入第一处理池;第一处理池中的废水从其池上部溢出从第二处理池底部进入到第二处理池,在搅拌状态下聚丙烯酰胺的碱化水解液用泵经流量计从第二处理池底部送入第二处理池中。第二处理池中的废水从其池上部溢出流入沉淀池中,在沉淀池的废水入口处设一内装粉煤灰、下部带有拨轮的装置,在电机带动下,拨轮转动,在拨轮转动过程中粉煤灰从拨轮齿中落入两次药液处理过的废水中,粉煤灰的加入量由拨轮转动的速度决定,一般每吨废水用量在240-6000g。加粉煤灰的装置可以设置在沉淀池的废水入口处,也可以设在沉淀池的上部,还可以设置在废水流动途中的某一处。由于在实际生产中造纸废水是连续不断产生的,所以废水处理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聚合氯化铝和碱化水解后的聚丙烯酰胺在水溶液中形成其各自的网络桥架结构,由于聚合氯化铝的分子链短,故在水中形成的网络桥架及其网孔小;而碱化水解后的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链长,经碱化处理后其分子链由卷曲到充分伸展,故在水中形成的网络桥架及其网孔也较大。当聚丙烯酰胺的碱化水解液加入到已加入聚合氯化铝的废水中后,网孔较小的聚合氯化铝的网络桥架填充到经碱化水解后的聚丙烯酰胺的网络桥架的网孔中,形成了密度较大的新的网络桥架体,因而增强了捕捉废水中污物的能力。粉煤灰为含有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单质及一些复合盐的粉未固体颗粒,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不溶于水,其本身比重大于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当粉煤灰加入到经两次药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在下沉过程中与上述两种药物形成的高密度、有吸附、捕捉污物能力的网络桥架接触时,粉煤灰与网络桥架相互吸附的同时还吸收了废水中的部分杂质,增加了网络桥架体在水中的比重,不仅提高了废水中杂质的去除率,还加快了吸有污物的网络桥架体在水中下沉的速度。
以下是不同原料的造纸废水用上述方法处理的结果麦草造纸(碱法)废水(中段)的处理效果

当废水中各种主要杂质处于下限时,即SS为1500mg/L、CODcr为2000mg/L、BOD5为1500mg/L时,聚丙烯酰胺(碱化水解)的用量为15g/T废水,随着废水中杂质含量的变化,其用量也随比例变化,聚合氯化铝和粉煤灰的用量分别为聚丙烯酰胺用量的30倍和60倍。
废纸造纸废水(综合水)处理效果

当废水中各种主要杂质处于下限时,即SS为800mg/L、CODcr为1000mg/L、BOD5为800mg/L时,聚丙烯酰胺(碱化水解)的用量为10g/T废水,随着废水中主要杂质含量的变化其用量也随比例变化,聚合氯化铝和粉煤灰的用量分别为聚丙烯酰胺用量的30倍和60倍。
以竹子为原料造纸(亚胺法)废水(黑液)处理效果

当废水中各种主要杂质处于下限时,即SS为1500mg/L、CODcr为14000mg/L、BOD5为2000mg/L时,聚丙烯酰胺(碱化水解)的用量为60g/T废水,随着废水中主要杂质含量的变化其用量也随比例变化,聚合氯化铝和粉煤灰的用量分别为聚丙烯酰胺用量的30倍和60倍。
实施例以废纸造纸废水(综合水)为例

第一处理池中按每吨废水加入含有300g聚合氯化铝的水溶液9300ml(溶解聚合氯化铝的用水比重为水∶聚合氯化铝=30∶1),第二处理池加入按每吨废水加入含有10g聚丙烯胺的碱化水解液20010ml(碱化水解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水∶聚丙烯酰胺∶氢氧化钠=2000∶1∶0.2),在沉降池的废水入口处通过装有粉煤灰的装置按每吨废水加入粉煤灰600g。
由于废水的处理过程是连续不断的,沉降速度不易测定,通过量筒实测,同一经两次药物处理的废水加入粉煤灰与不加粉煤灰絮状污物的下沉速度大不一样指示刻度线为1000ml两个相同的量筒中,同时加入经两次药物处理过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污水至1000ml,立即往其中的一个量筒内加入粉煤灰0.6g,用搅棒同时对两筒内污水进行适当搅拌后开始计时,当下沉的絮状污物的上端降至量筒50ml刻度线时,不加粉煤灰的为2分钟,而加粉煤灰的仅为0.5分钟,由此不难看出,加入粉煤灰后污物沉淀的速度缩短了3/4。
本发明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适用于亚胺造纸的黑液和中段水、碱法造纸中的中段水及废纸造纸的综合水处理,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调节好PH值的废水流入第一处理池,在搅拌状态下加入适量的聚合氯化铝后进入第二处理池,在搅拌状态下再加入适量的聚丙烯酰胺后的废水送往沉淀池处理,其特征在于两次药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粉煤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聚合氯化铝的加入量为120-3000g/T废水,聚丙烯酰胺的加入量为4-100g/T废水,其特征还在于粉煤灰的加入量为240-6000g/T废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一种污水的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造成纸废水的处理方法。现在造纸废水的处理方法一般是经过两次药物处理后造纸废水中的被药物网络桥架吸附后的污物进入沉淀池沉淀,本发明是在该废水进入沉淀池的入口处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由于粉煤灰比表面积大,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加入的粉煤灰除吸附废水中的部分污物外,还与废水中吸收污物的两种药物的网络桥架互相吸附,增加了两种吸附污物网络桥架的比重,因此不但增加了废水中污物的去除率,还加快了污物在废水中下沉的速度。本发明涉及的方法适用于亚胺造纸的黑液和中段水及碱法造纸的中段水处理,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C02F1/52GK1408944SQ0112750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3日
发明者丁道鹏, 丁允石 申请人:丁道鹏, 丁允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