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净化装置及移动型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465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净化装置及移动型水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提供丰富且纯净安全的水的水净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在从地表(地表水)、河川(河川水)等处获取原水后,通过离心分离机、加压上浮装置及过滤器依次对上述原水进行净化处理,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原水进行高度净化处理的水净化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离心分离机和加压上浮装置之间,设置凝集搅拌用的搅拌槽,可更快速地进行水净化处理。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直接运送到设置场所(灾害地区或岛屿偏僻地区等处)、稳定地供给饮用水的移动型水净化装置。
水不足现象具有象枯水期那样,水资源的绝对量不足的情况,但是也具有抽水体系损坏,或抽水设施落后、陈旧腐化,无法很好地发挥其功能而产生的情况。
不仅如此,即使在供水管道设施完备的地方,在由洪水等天灾引起供水设施的一部分损坏时,所属地区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水供给活动中断,由此,需要开发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所配备的非常供水系统。由于非常供水系统(水净化系统)以灾害地区的居民为对象,故无论如何必须可使单位时间的水净化量(供水量)大,且可快速地供水。另外,为了防止在灾害地区容易发生的各种水因性传染病等情况,必须具有高度的水净化处理能力。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提出完全满足上述两项要求的非常供水装置。因此,一到每年的梅雨期,一部分地区的居民就要反复经受饮水难的痛苦。
作为与上述非常供水系统(或装置)的目的稍有不同的另一装置,具有供在供水管道设备不完备的深山或岛屿的人使用的面向集团供水的简易水净化系统(或装置)。
与此相关,在韩国有几件实用新型已授权,例如在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第162239号中记载的移动型水净化装置。
根据该公报的记载,上述移动型水净化装置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将从地下深井或管井等处抽吸的原水,供给至依次排列、设置有前置多层过滤器、前置活性炭过滤器、微过滤器、反渗透压型水净化装置的送水管线,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后,再通过后置活性过滤器将经上述净化处理的水中的气体成分和异臭等去除,接着,在从取水阀排出之前,通过紫外线杀菌装置对其进行杀菌。
但是,上述的简易水净化系统,由于在用作以数百~数千人为对象的供水系统时,水净化生产能力过低,因为是用膜透过方式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故必须经常对过滤器进行回洗(back washing),或更换过滤器的过滤剂,所以具有运营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采用离心分离机,快速地将从取水源抽吸的原水分离为杂质和处理水,可在较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作为2次水净化装置采用加压上浮装置,在容易地去除处理水中的絮状沉淀的同时,通过作为1次水净化装置而提供的上述离心分离机和加压上浮装置的相互协同作用,极大地增大了水净化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水装置,其为了从加压上浮装置产生更多的泡沫(气泡与絮状沉淀的结合体气泡的形式)而在与离心分离机之间设置絮状沉淀凝集用的搅拌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使处理水通过层叠有活性炭层和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的过滤塔,可从上述处理水中将絮状沉淀或异臭完全去除,进而,通过上述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提高水的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直接将盐或盐水投入到处理水中,通过电解器对其进行电解,或将对盐水进行电解而获得的二氧化氯、次氯酸钠或臭氧等从别的罐中投入到上述处理水中,对其进行杀菌消毒。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通过脱水机对在水净化处理过程中排出的淤泥进行挤压处理,将液体成分(水)回收,并且将固体成分(块)以块状排出,作为废弃物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水净化装置的各组成部分设置在规定的设置部件上的移动型水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由下述部分组成通过离心力或重力的作用,将原水中含有的杂物分离、除去的1次处理部;向在上述1次处理部除去杂物的状态下而排出的处理水中混合高压水后,使其曝露于大气压下,使上述混合水中的絮状沉淀以泡沫的形式上浮,从而将其分离、去除的2次处理部;为了生成上述高压水而对空气加压使其在水中溶解的加压部;以及对从上述2次处理部排出的处理水中的絮状沉淀或臭味成分等进行过滤的3次处理部。
通过抽吸设备流入1次处理部中的原水,通过离心力或重力的作用,分离为重而大的杂质与处理水(轻而小的杂质+水)。
在向2次处理部的输送途中,上述处理水与高浓度地溶解有空气的高压水混合,形成混合水。溶解于上述混合水中的空气在大气压状态的2次处理部中,作为气泡排出。此时,包含于混合水中的轻而小的杂质(絮状沉淀)与上述气泡在因静电现象而相互附着的状态下上浮。浮于水面上的上述气泡与絮状沉淀的附着物(下面称为泡沫)通过泡沫去除器去除。含有未去除的若干絮状沉淀的处理水被送到3次处理部。
处理水中含有的絮状沉淀或臭味成分等在3次处理部被最终去除。因此,通过远红外线的作用使水的活性提高。
在这里,重而大的杂质显然包括砂、土那样的比重大于水的无机物质,另外还包含引起尺寸为数μm以上的藻类的水合现象的浮游生物这样的有机物质,处理水定义为包含比重小于水的杂质(下面称为“絮状沉淀”)的水净化处理中的水。
本实用新型优选提供下述水净化装置在抽吸作业前或抽吸作业中,由检测部检测出在1次处理部中供给的原水的pH值和混浊度等,根据检测结果,将一定量的凝集剂或中和剂这样的特定的药品投入到设置于上述1次处理部和2次处理部之间的搅拌槽(混合部)中,对上述药品和处理水进行搅拌。
即,在本实用新型中,在获取原水之前或在获取过程中,进行规定的水质检查,根据检测结果,用特定的药品对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该处理过程使水质提高,使2次处理部中的原水的处理速度提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在检测结果(pH值与混浊度等)在允许值以内的情况下还可进行无药品处理的水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水净化装置在使从2次处理部排向3次处理部的处理水贮存于临时贮存槽后,在上述处理水中加入盐水或盐,通过电解器(下面称为“电解器”)对其进行电解,或通过另外设置的罐对盐水进行电解,将由此获得的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臭氧等投入到上述处理水中,因此,对未在上述1次处理部和2次处理部去除的细菌等进行杀菌处理。
由于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等的消毒成分具有使水中含有的铁、锰等无机物快速地氧化,将水中的异臭去除,使三卤甲烷(THM)减少等各种功能,故在对原水进行高度净化处理的过程中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下述水净化装置将从3次处理部排出的最终水净化过程中的处理水暂时贮存于辅助罐内,在此状态下投入盐水等,通过电解器对其进行电解,或通过另外设置的罐对盐水进行电解,将由此获得的二氧化氯等投入到上述处理水中,这样可再次对上述处理水进行杀菌处理。
本实用新型优选提供下述水净化装置通过脱水机对从上述1次处理部、2次处理部或3次处理部的回洗过程中排出的高浓度的淤泥进行挤压,将原水和经挤压的淤泥(称为“块”)分离并排出。
上述脱水机通过使在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淤泥的排出量(体积)减小,而容易实现淤泥的运送。将从上述脱水机呈块状排出的淤泥与石灰混合而废弃。
本实用新型优选提供下述移动型水净化装置通过将与上述水净化处理有关的上述各组成部分有选择地设置在罐或板这样的设置部件上,可通过普通的运送设备将其运送到设置场所。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净化装置中用作1次处理部的离心分离机,沿倾斜水流孔在离心分离管体内回旋流入的原水借助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分离为杂质和处理水,由此,与现有的水净化装置相比,具有水净化处理时间短,且单位时间的水处理量多的优点。
即,在现有的水净化装置中,通过过滤膜将原水中含有的杂质去除,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作为1次处理部而提供的离心分离机,使重力和离心力同时作用,强制地使杂质快速沉降,由此单位时间的水处理量多且处理速度快。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作为2次处理部的加压上浮装置中,带电的气泡和处理水中的絮状沉淀以泡沫的形式浮于水面上,通过泡沫去除器将其去除,由此,具有微小杂质(絮状沉淀)的去除效率高,并且可在较短时间对大量的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优点。
还有,同时提供上述离心分离机和加压上浮装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净化装置具有由于这些装置相互补充作用的增强效果而增大水处理能力的优点。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通过离心分离机去除几乎大部分的杂质后,将其提供给加压上浮装置,故具有沉淀于加压上浮装置的底部的物质极少,不必象现有的那样定期地对加压上浮装置进行清洁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按照在2次处理部中产生更多泡沫的方式,根据由检测部测定的pH值与混浊度,仅仅以所要求的量将中和剂等投入到混合部400中,对其进行搅拌,由此,具有可获得丰富的清净的水的优点。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内部叠置活性炭层与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的3次处理部中,将微小絮状沉淀和异臭等完全去除,进而,水的活性通过上述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而增加,由此具有可向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健康的、味觉良好的清净的饮用水。
还有,在本实用新型中,在2次处理部和3次处理部之间设置有临时贮存槽,在使处于中间处理过程中的处理水暂时停滞于临时贮存槽内后,在该状态下将规定的消毒药品投入到临时贮存槽内,或在投入盐水后借助电解进行杀菌处理,由此,可防止细菌造成的疾病传染。
特别是,在此时投入的消毒药品采用盐那样的固体,通过电解器对其进行分解时,药品的处理容易,并且可减小水净化装置的规模,故更加优选。
再有,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脱水机对从上述各组成部分排出的淤泥进行挤压,液体成分(水)通过水净化管线回收,固定成分(块)与石灰混合而废弃,或以块状排出,作为固体肥料等而再利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通过将上述的各组成部分固定、设置于设置部件上,可用普通的运送设备对其进行运送。
符号说明100 1次处理部;110 旁通管;120 淤泥排出口;130处理水分离管;140 水排出管;150 抽吸设备;170 压力室;180 倾斜水流孔;190 离心分离管体;200 2次处理部;210 流入口;220 水槽;230 空气上浮槽;240 泡沫除去器;250 泡沫收集槽;260 排出管;270电解器;300 3次处理部;310 吸水口;320 过滤网;330 活性碳层;340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380 容器;400 混合部;450 搅拌器;460 药品投入管;470 排放管;500 加压部;600 过滤器;650 检测部;700 贮藏部;800 药品供给部;810 药品贮存罐;820 抽吸设备;830 搅拌器;850 运送设备;870 设置部件;900 原水供给管;911~920 供水管;950脱水机;961 清洗水排出管;970 临时贮存槽;990 控制部;AG 动力发生源。


图1为表示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水净化装置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的回路图,图2表示组成部分的布置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净化装置首先通过与抽吸设备150的流入侧连接的原水供给管900,从存水塘、河川、地下深井等取水源获取原水(获取原水的阶段)。
此时,优选在浸于取水源内的原水供给管900的一端处设置过滤器,在将小树枝、树叶等异物去除的状态下取水较好。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抽吸设备150比如由泵P1和用于驱动该泵的马达M1形成,上述马达M1由控制部990控制。另外,它们从比如发电装置等的动力发生源AG接受动力供给。
通过原水供给管900从取水源流入抽吸设备150中的泵P1内的原水,通过与上述泵的排出侧连接的送水管911流入设置于上述送水管的另一端的1次处理部100内。流入上述1次处理部100内的原水经过规定的处理过程,分离为处理水和杂质,并将它们分别排出(分离排出阶段)。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1次处理部,可采用比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在先申请的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999-37267号中记载的离心分离机,但是也可采用与其不同类型的离心分离机(参照韩国实用新型公开公报第1998-67158号)。另外,只要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原水分离为杂质和处理水的结构,均可用作本实用新型的1次处理部。
图3表示上述专利公开公报中记载的单一离心分离机的示意性结构,通过送水管911而流入压力室170内的原水,通过开设于上述压力室170的底部的倾斜水流孔180,在离心分离管体190内回旋地流入。在此过程中,受到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而朝向下方沉降的杂质与少量的水(原水)一起,从淤泥排出口120排向外部。与此相反,大部分的水与较轻的絮状沉淀通过处理水分离管130,上升到水排出管140,排向外部。在需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原水处理量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公报公开的多节离心分离机的连接管与送水管911连接,可实现该目的。由于上述离心分离机大多用于去除已有的赤潮的,故在本行业也将其称为“赤潮处理系统(RTSredtide treatment system)”。
经过上述过程而被1次处理的处理水通过与上述1次处理部的水排出管140连接的送水管912,排向混合部400,从淤泥排出口120排出的淤泥沿与上述淤泥排出口120连接的另一管路935流入脱水机950。作为上述脱水机,可采用比如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第112450号所记载的螺旋型脱水机或压带型脱水机。
流入上述处理水的混合部400为长方形槽型的搅拌槽,通过马达M4旋转驱动的至少1个以上的搅拌器450悬吊于容器的中间处,上述搅拌器450的翼部(搅拌翼)浸于处理水中。
另外,上述混合部400的壁面(顶部壁面或侧壁面)上,作为处理水的排出通路的送水管913和至少1个以上的药品投入管460连接。在上述混合部40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淤泥排出用的排放管470。此时,如果一端与脱水机950连接的其它管与上述排放管470连接,则可将淤泥回收。
通过上述药品投入管460,向上述混合部400供给特定药品的药品供给部800由下述部分形成至少1个以上存储比如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聚合电解质等碱性系列或酸性系列的凝集剂或pH值调节用中和剂的药品贮存罐810;基于上述存储的药品的特性,悬吊于药品贮存罐中间处的搅拌器830;从上述药品贮存罐810中仅仅抽吸控制部990所要求的量的药品,将其供给到上述混合部400内的抽吸设备820。根据情况,还在上述药品贮存罐810中的任一个中存储盐水。
在这里,上述抽吸设备820由比如泵P2和驱动上述泵的马达M2构成,上述马达M2由控制部990控制。并且,上述搅拌器830通过马达M3旋转驱动。驱动它们的动力也由上述动力发生源供给。
供给到上述混合部400内的药品的种类与投入量由从取水源抽吸的原水的pH值和混浊度确定,上述pH值和混浊度由手动检查作业或自动检查作业求出。
比如,通过试验检测在取水作业前抽吸的原水的pH值和混浊度,或使取用的原水的一部分经旁路流向检测部650,自动地对其进行检测(特性值检测阶段)。在经旁路使原水的一部分流向检测部时,优选使旁路管110与上述送水管911的一侧连通,可在上述旁路管110中设置手动操作型阀或电磁阀,在检测作业结束后,将其关闭。
这样检测的pH值和混浊度等通过手动方式或自动方式输入到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主要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990,根据已输入的特性值,自动地确定药品的种类和投入量,将其投入到上述混合部400。
在将特定的药品投入到上述混合部400中后,驱动悬吊在中间处的搅拌器450,对处理水和特定的药品进行搅拌。此时,根据已检测的特性值,在不妨碍凝集和中和作用的范围内,以适合的速度旋转驱动上述搅拌器450(凝集及中和阶段)。
经过上述过程,从混合部400排出的处理水通过送水管913,流向2次处理部200,在流动途中与高压水混合。
对空气进行加压以高浓度溶解在水中的上述高压水在加压部500中形成,通过与上述送水管913连通的送水管914供给(高压水供给阶段)。在高压水的排出压力和处理水的排出压力彼此不同时,优选在上述送水管913的管路上设置止回阀这样的回流防止设备(图中未示出),从而上述高压水不沿送水管913回流。
图4为表示本实施例的2次处理部的透视图。在本实施例中,作为2次处理部200,采用本申请人的在先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第182583号中记载的淤泥分离去除装置。
通过设置于水槽220的左侧壁面上的流入口210,从送水管913供给混合水。该混合水通过流入口210填充到空气上浮层230内,此时,因混合水内的压力差而产生气泡。
根据情况不同,还可在上述水槽220中设置两个流入口210,与混合部400连通的槽水管913与其中一个流入口连接,与上述加压部500连通的送水管914和另一流入口210连接,从而可在上述水槽220内部使处理水和高压水混合。
此外,在不需要混合部400时,比如,在原水的pH值为中性比较纯净时,还可将与1次处理部100的水排出管140连接的送水管912直接与水槽的流入口210连接。此时,直接将使上述高压水流出的送水管914与上述水槽220的流入口210连接,或将其与上述送水管912连接。
优选在上述空气上浮槽230的底面上设置排放管290,在水净化作业结束后,残留在空气上浮槽230底部的淤泥可通过该排放管排出。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温度越低、压力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因此,如果在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下溶解有空气的混合水(处理水+高压水)曝露在大气压下,则相当于该压力差的量的空气从混合水排出,其作为上述气泡而呈现。
此时,压力差越大,气泡越小,但是其数量增加。另外,从混合水中排出的气泡因静电现象而附着于絮状沉淀上,浮于水面上。因此,越靠近空气上浮槽230的底侧,水越清净。
上浮于水面上的絮状沉淀与气泡的附着物(泡沫)通过泡沫去除器240而排向泡沫收集槽250,通过与底部的排出管260连接的管路945排向脱水机等处(空气上浮及泡沫去除阶段)。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泡沫去除器采用刮板式输送机,但是也可采用通常结构的泡沫撇除泵(scum skimmer pump),或定点泵(spotpump)。上述结构的2次处理部在本行业称为“加压上浮装置(DAFDissolved Air Flotation)”。
与此相对,位于空气上浮槽230底侧附近的处理水通过水槽的侧壁底部的送水管920排到辅助罐235中,再沿设置于辅助罐235一侧的送水管915,供向临时贮存槽970中。上述辅助罐235起到使通过送水管920而排出的处理水的水流形成层流的作用,还起到通过设置于内部的过滤网,过滤在处理水中含有的絮状沉淀,将其排出的作用。然而,由于上述辅助罐不是必需的组成部分,故也可将比如上述送水管920与处理水排出用的送水管915直接连接。
通过与上述空气上浮槽230的侧壁连通的送水管926,上述处理水中的一部分流入到加压部500,流入的处理水变为高压水。上述高压水的生成原理在本申请人的在先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第182583号中有记载,在这里,省略对其的说明。
接着,将液态的二氧化氯或盐水投入到排到上述临时贮存槽970中的处理水内,然后,通过电解器270对其进行电解,或将在别的罐中对盐水进行电解而获得的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等投入到上述处理水中(消毒阶段)。通过手动方式或自动方式将盐水或对上述盐水进行电解而获得的消毒成分投入。
上述盐水从上述药品供给部800通过另一供给管路(图中未示出)供给,但是也可根据情况从另外设置于上述临时贮存槽970附近的罐供给。
因此,在上述临时贮存槽中,通过电气科学化处理过程,将在处理水中含有的微生物等杀死,去除水中的异臭,使无机物快速地氧化。
经杀菌处理的处理水沿送水管916流入到抽吸设备550内,在加压状态下沿送水管从上述抽吸设备550供向过滤器600。在该过滤器中将比如在处理水中含有的20μm左右的絮状沉淀过滤掉。经上述过滤的处理水沿送水管917在加压的状态下供向3次处理部300,在此对其过滤而达到5μm左右(过滤阶段)。在此,上述抽吸设备550与上述的其它抽吸设备相同,由泵P5和马达M5形成。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3次处理部300的示意性剖视图,处理水通过设置于外周面的顶部一侧的供水口310从送水管917流入。
流入内部的处理水在流落到地面侧的同时,依次通过过滤网320、活性炭层330和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340,在此过程中,将残留在处理水中的细微的絮状沉淀与令人讨厌的异臭等完全去除。上述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不仅对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而且形成使水分子产生细微波动的所谓的波动水。上述活性炭层和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的设置位置也可改变,可根据情况,提供两个物质层交替地叠置的多层结构。
这样,通过最底层的过滤层比如远红外线陶瓷载体层的处理水,通过连通、设置在容器380的最底部的排出管360和与上述排出管连接的送水管918,送到辅助罐350内(净化水阶段)。
在这里,未说明的标号962为
图1的清洗水排出管961所连接的排水口,在回洗3次处理部的各过滤层时所产生的清洗水由此排出。上述清洗水通过设置于容器的最底部的排出管360供给,在回洗作业后,通过送水管916再次供向过滤器600,或将其排向下水管,或者将其排向脱水机。
接着,将消毒药品(盐水等)投入上述辅助罐中,必要时进行借助电解器540的电解。
通过送水管919从上述辅助罐350排出的处理水供向设置有取水阀710的贮藏部700。使用者通过该取水阀接取饮用水(食用水)(贮藏阶段)。
在这里,未说明的标号870为设置部件。
图6表示上述各组成部分固定设置于设置部件870上的移动型水净化装置。
如该图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设置于板或容器等设置部件上时,能够搭乘于搬运台车890等而移动,故较好。特别是在设置部件870采用容器时,可将加热设备设置于上述容器内,可防止在冬季发生的送水管911~920的冻破。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型水净化装置的移动可通过牵引车或陆上运送设备850或船舶等的改造运送机构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净化装置包括通过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将原水分离为杂质和处理水的1次处理部(100);生成混合在所述处理水中的高压水的加压部(500);在送水过程中,将从所述1次处理部(100)排出的处理水,以及通过加压而以较高浓度溶解有空气的高压水混合形成混合水后,使其曝露于大气压下,从而以泡沫的形式使所述混合水中的絮状沉淀上浮,将其分离、去除的2次处理部(200);对从所述2次处理部(200)排出的处理水中的絮状沉淀或臭味成分等进行过滤的3次处理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检测原水的pH值和混浊度的检测部(650),以及根据所述检测部(650)的检测结果,将一定量的药品混合到来自所述1次处理部(100)的处理水中,对其进行搅拌的混合部(4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2次处理部(200)和3次处理部(300)之间,设置用于对处理水进行杀菌处理的临时贮存槽(970)和电解器(2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3次处理部(300)和贮藏部(700)之间,设置用于对处理水进行最终杀菌处理的辅助罐(350)和电解器(540)。
5.一种移动型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型水净化装置包括与抽吸设备连接的1次处理部(100);向来自所述1次处理部(100)的处理水中投入药品并搅拌的混合部(400);对空气进行加压,使其以较高浓度溶解于水中的加压部(500);在送水途中,将来自所述加压部(500)的高压水和来自所述混合部(400)的处理水混合,作为混合水而供给的2次处理部(200);供给来自所述2次处理部(200)的处理水的过滤器(600);供给来自所述过滤器(600)的处理水的3次处理部(300);在贮藏来自所述3次处理部(300)的处理水的状态下投入药品,通过电解器(540)对其进行电解的辅助罐(350);贮藏通过送水管(919)从所述辅助罐(350)排出的清洁水的贮藏部(700);以及在顶面上设置有所述这些组成部分的设置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深山或岛屿用作简易水净化装置、在灾害地区用作非常供水装置的水净化装置及移动型水净化装置,该装置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提供丰富且纯净安全的水。该水净化装置包括通过离心力或重力的作用,将在原水中含有的杂质分离、去除的1次处理部;向在上述1次处理部去除杂质的状态下排出的处理水中混合高压水后,使其曝露于大气压下,以泡沫的形式使上述混合水中的絮状沉淀上浮,将其分离、去除的2次处理部;对空气进行加压,使其溶解于水中,以便生成上述高压水的加压部;对从上述2次处理部排出的处理水中的絮状沉淀,或臭味成分等进行过滤的3次处理部。
文档编号C02F9/00GK2560638SQ0223699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1日
发明者郑炳旭 申请人:郑炳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