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98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病媒生物防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媒生物的防治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病媒生物防治器。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下水道由于潮湿、阴暗和卫生条件差,是孳生老鼠、蟑螂、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的主要环境。城市排水沙井是连接排水下水道的地表入口,是病媒生物从下水道进入人们生活环境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
病媒生物防治的传统方法是采用药物进行灭杀,但药物灭杀容易使病媒生物产生抗药性,难于灭绝。并且一种药物难于灭杀多种病媒生物,需要针对不同病媒生物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多次灭杀,使药物灭杀综合成本较高。此外,采用药物灭杀病媒生物的同时,带来了空气、水等环境污染。
对于药物灭杀的上述缺陷,采用物理隔离法可以得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药物灭杀与物理隔离法的比较如表1表1-传统药杀和物理隔离法特点对比

申请日为2003年9月25日的中国专利03274674.1公开了一种采用物理隔离法的下水道沙井专用防蚊闸,该防蚊闸包括一接水盆和连接在接水盆下水口的斜式接水槽,在该斜式接水槽的出水口设置自动封闭出水端的活动门,排水时靠水的重量和冲力冲开该活动门进行排水。该防蚊闸放置在下水道沙井入口处,虽然实现了下水道沙井入口的隔离,但存在以下缺陷1、斜式接水盆的出水口设置在侧面,排水量小,在暴雨季节,容易造成地面大量积水甚至引发洪灾。
2、斜式接水盆容易堆积泥沙和城市垃圾,影响防蚊闸的正常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病媒生物防治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排水量小、容易堵塞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病媒生物防治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接水腔和安装板,该接水腔由倾斜的底板和与该底板的左右侧边连接的侧板围成,该底板的上侧与所述侧板的上侧构成大端的进水口,该底板的下侧与所述侧板的下侧构成小端的出水口,所述安装边连接在该接水腔进水口一侧并与进水口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媒生物防治器还包括连接在该接水腔出水口一侧的隔离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隔离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并封闭该出水口的闸板、保证闸板排水时打开排水并在排水后封闭该接水腔出水口的复位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配重,该配重与所述闸板连接成一体并与闸板分别位于闸板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受拉弹性元件,该受拉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本体和位于闸板转动轴线的邻近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一侧的闸板连接,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该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一端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闸板上;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隔离网及将该隔离网固定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上的固定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板和连接螺栓,所述接水腔的底板下侧和侧板下侧与所述压板包括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压板将所述隔离网的边缘压在所述底板下侧和侧板下侧,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底板、侧板、压板的安装孔将所述隔离网固定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接水腔进水口为矩形,所述安装边连续设置或所述安装边沿所述矩形进水口的两长边设置或所述安装边沿所述矩形进水口的两短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本体还包括下侧与所述倾斜的底板的上侧连接的立板,该立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侧板连接,该立板的上侧与所述安装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中,所述接水腔的形状为四棱台。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有益效果是1.排水量大,不易堵塞,充分发挥下水道沙井入口的排水能力。
2.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工作可靠,寿命长,免维护。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实施例一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B-B剖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
图6是图5中C部放大图。
图7是图2中的B-B剖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实施例四的剖视结构。
图8是图7中D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本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包括本体,该本体包括接水腔2和安装板1,接水腔2由倾斜的底板21和与该底板21的左右侧边连接的侧板22和23围成,该底板21的上侧与侧板22、23的上侧构成大端的进水口,底板21的下侧与侧板22、23的下侧构成小端的出水口。安装边1连接在该接水腔2进水口一侧并与进水口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接水腔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接水腔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正方形、半圆形、弓形等。当接水腔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矩形或正方形时,接水腔2的形状为四棱台。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边1连续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边1可根据需要间断设置。如接水腔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采用矩形或正方形时,安装边1沿矩形进水口的两长边12(或正方形的相对的两条边)设置或安装边1沿矩形进水口的两短边11设置,使该病媒生物防治器在使用时可以紧邻排列。
该病媒生物防治器还包括连接在该接水腔2出水口一侧的隔离装置3。该隔离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在接水腔底板21下侧并封闭该出水口的闸板32和保证闸板32排水时打开排水并在排水后封闭该接水腔出水口的复位装置,如图3所示,闸板32通过设置在其左右两侧并在同一轴线上的轴31转动连接在支耳4上,支耳4固定连接在本体上。闸板32的转动轴线与接水腔底板21的下侧边缘相邻近。
在本实施了中,复位装置为与闸板32分别设置在闸板32的转动轴线两侧并保证闸板32打开排水和排水后关闭的配重板33。当然,可以在配重板33上设置配重以减小配重板33的尺寸,也可以用配重代替配重板33。
实施例二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复位装置的配重板33用受拉弹性元件5(如弹簧、橡胶带等)代替,该受拉弹性元件5分别与本体和闸板32连接,闸板32的连接位置位于闸板转动轴线的邻近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一侧。该弹性元件5保证接水腔进水时闸板32打开排水,排水完毕转动闸板32恢复封闭位置。
实施例三实施例三未图示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复位装置的配重板33用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如板弹簧、扭簧等)代替,该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一端连接在接水腔底板21下侧外侧、另一端连接在闸板32上。该角变形弹性元件保证接水腔进水时闸板32打开排水,排水完毕转动闸板32恢复封闭位置。
实施例四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隔离装置3的闸板32及其复位装置用固定连接在接水腔出水口的隔离网8代替。隔离网8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接水腔出水口上,也可以采用将隔离网8的边缘粘接在接水腔出水口上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采用压板7和连接螺栓6。即在接水腔的底板21下侧和侧板22、23下侧与压板7上设置对应的安装孔,用压板7将隔离网的边缘压在底板21的下侧和侧板22、23的下侧,将连接螺栓6穿过底板21、侧板22、23和压板7的安装孔将隔离网8固定连接在接水腔出水口上。通过隔离网8实现排水和隔离病媒生物的目的。
如图9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本体上还可以设置下侧与倾斜的底板21的上侧连接的立板24,以方便加工。该立板24的左右两侧与侧板22、23连接,该立板24的上侧与安装边1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病媒生物防治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接水腔和安装板,该接水腔由倾斜的底板和与该底板的左右侧边连接的侧板围成,该底板的上侧与所述侧板的上侧构成大端的进水口,该底板的下侧与所述侧板的下侧构成小端的出水口,所述安装边连接在该接水腔进水口一侧并与进水口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媒生物防治器还包括连接在该接水腔出水口一侧的隔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并封闭该出水口的闸板、保证闸板排水时打开排水并在排水后封闭该接水腔出水口的复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配重,该配重与所述闸板连接成一体并与闸板分别位于闸板转动轴线的两侧,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受拉弹性元件,该受拉弹性元件分别与所述本体和位于闸板转动轴线的邻近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一侧的闸板连接,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该受压角变形弹性元件一端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外侧、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闸板上;所述闸板转动轴线与所述接水腔底板下侧边缘相邻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隔离网及将该隔离网固定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上的固定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压板和连接螺栓,所述接水腔的底板下侧和侧板下侧与所述压板包括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压板将所述隔离网的边缘压在所述底板下侧和侧板下侧,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底板、侧板、压板的安装孔将所述隔离网固定连接在所述接水腔出水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腔进水口为矩形,所述安装边连续设置或所述安装边沿所述矩形进水口的两长边设置或所述安装边沿所述矩形进水口的两短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下侧与所述倾斜的底板的上侧连接的立板,该立板的左右两侧与所述侧板连接,该立板的上侧与所述安装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病媒生物防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腔的形状为四棱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媒生物防治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接水腔和安装板,该接水腔由倾斜的底板和与该底板的左右侧边连接的侧板围成,该底板的上侧与所述侧板的上侧构成大端的进水口,该底板的下侧与所述侧板的下侧构成小端的出水口,所述安装边连接在该接水腔进水口一侧并与进水口平齐;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媒生物防治器还包括连接在该接水腔出水口一侧的隔离装置。本实用新型病媒生物防治器排水量大,不易堵塞,充分发挥下水道沙井入口的排水能力,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工作可靠,寿命长,免维护。
文档编号C02F1/50GK2890036SQ20062005651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3日
发明者殷焕堂 申请人:深圳市袖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