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78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工艺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人工土地处理 系统复氧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日渐完善,附属区产生 的污水以及农村、城市郊区产生的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对外排放,严重影 响了周边环境。这些分散性的污水产生地远离城市,不能并入城市污水管网进 行处理,必须寻找一种适合的污水处理方式进行处理。土地处理系统由于处理
生活污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能有效去除BOD、 COD、 SS、氨氮、磷等,而且 造价较低、运行管理简单、建成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无异味等产 生,正越来越被广泛地采用。
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主要依靠土壤里的微生物,通过好氧、 兼氧、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由于土地处理系统自身的 特点,往往会造成系统的复氧不足,影响好氧微生物的活性,造成硝化反应下 降,氨氮难以去除。而且微生物分解能力下降,有机污染物易对系统造成堵塞, 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或者无法运行。目前,对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复氧有以下几 种方式(1)利用水泵提升,通过水位或水压控制水泵启动频率,造成间歇性 布水的效果;(2)利用鼓风机或电气泵向系统送气复氧;(3)在系统表面种植 植物,通过植物根系复氧;(4)在系统中直接埋设开孔通气管,通气管同大气 相连实现复氧。前二种方式虽然可以达到复氧的效果,但要消耗电能,维护成 本增高;第三种方式复氧范围及效果较差,经过研究发现,土地处理系统表面 的植物根系较浅,无法达到深层复氧的效果;第四种方式通气管直接埋于土壤中,其开孔容易被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堵塞,且通气管开孔面积与土壤接触的面 积有限,造成复氧效果大大下降。
为解决以上复氧问题,公开号为CN1562772A的中国专利在土地处理系统 的布水管与集水管之间设置穿孔通气管,穿孔通气管外表覆高分子疏水性透气 膜,形成透气不透水的通气管,两端连接的导气管分别与地表的抽气记扇相连 再直接与大气相通,提高复氧效果。其通气管由透气膜直接包裹埋于土壤渗滤 层中,有以下3个不足 一是此高分子透气膜造价较高;二是微生物的代谢产 物易对透气膜造成堵塞;三是开孔面同土壤的接触面积较小,影响复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开发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 统复氧层结构,试验证明,应用效果良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污水人工土地 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其复氧层设置于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 系统的厌氧槽下方与好氧层之间,复氧层与其他工作层之间用尼龙网隔开,复
氧层配置多孔材料,其孔隙度为40-50%,在复氧层中间设置一水平通气管,水 平通气管两端同垂直通气管相连;水平通气管之圆周上均布通气孔,垂直通气 管另一端同三通管相连。
由于多孔材料(如焦炭、陶粒等)本身的通气性,加上其较高的孔隙度, 使得该层可以大量充满空气。污水在渗入到该层时,由于材料表面具有细小的 孔隙,可以对污水进行一定程度的吸附,污水在该层得以一定时间的停齒,可 以充分复氧反应。并且污水在下渗过程中,可以形成小范围的负气压,空气得 以进入土壤,实现土壤中复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尼龙网同生态填料相隔,通气管周边配以多
孔材料(如焦炭、陶粒等)而不是直接与土壤相接触,大大增加了外界空气同土壤表面接触的面积,而且避免了土壤中的细小颗粒堵塞通气管;填^4以多孔 材料(如焦炭、陶粒等)填充,增大了该层的孔隙度,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污 水附在填料的表面得以一定时间的停留,进行充分的反应;所需材料价廉易得, 后期维护简便易行,不需额外施加动力。
以下结合附图
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 本赘言加以限制。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复氧层结构示意图。
l为尼龙网,2为三通管,3为垂直通气管,4为水平通气管,5为厌氧槽, 6为通气孔,7为多孔材料,8为好氧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氧层设置于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的厌 氧槽下方与好氧层8之间,复氧层与其他工作层之间用尼龙网1隔开,复氧层 配置多孔材料7,其孔隙度为40-50%,在复氧层中间设置一水平通气管4,水平 通气管4两端同垂直通气管3相连;水平通气管4之圆周上均布通气孔,垂直 通气管另一端同三通管2相连。
所述的水平通气管4圆周上均布的通气孔呈螺旋方式排列,孔间距为 40—60mm,两孔角度呈45—75°,孔径为4—8mm。通常孔间距为45—55mm, 两孔角度呈50—70°,孔径为5—7mm。最好孔间距为48—52mm,两孔角度呈 55—65。,孔径为5.5—6.5mm。
所述的尼龙网的规格为0.5—1.5x0.5—1.5 mm;通常尼龙网的规格为 0.8—1.2x0.8—1.2 mm。
所述的多孔材料为焦碳、陶粒或炉渣等,其粒径为2—6cm。通常其粒径为 3—5cmc所述的复氧层厚度为80—150 mm。
所述的三通管2开口方向与水平通气管4垂直并用尼龙网包扎。 实施例1
在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中,复氧层设置于厌氧槽下方约10处,与好 氧层之间。复氧层的厚度为10cm,用lxlmm尼龙网隔开。该层主要配料为多 孔材料,如焦炭、陶粒或炉渣的粒径为5cm,其孔隙度在40-50%。在复氧层中 部设置一水平通气管,<D50水平通气管两端同垂直通气管相连。水平通气管以 螺旋方式打孔,打孔间距为50mm,两孔角度呈60。,孔径为6mm。垂直通气 管不打孔,其另一端同三通相连,三通管用尼龙网包扎,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落 入堵塞通气管,影响复氧效果。
实施例2
在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中,复氧层设置于厌氧槽下方约10cm处,与 好氧层之间。复氧层的厚度为10cm,用0.5x0.5mm尼龙网隔开。该层主要配料 为多孔材料,如焦炭、陶粒或炉渣的粒径为2cm,其孔隙度在40-50%。在复氧 层中部设置一水平通气管,050水平通气管两端同垂直通气管相连。水平通气 管以螺旋方式打孔,打孔间距为40mm,两孔角度呈45。,孔径为4mm。垂直 通气管不打孔,其另一端同三通相连,三通管用尼龙网包扎,防止空气中的杂 物落入堵塞通气管,影响复氧效果。
实施例3
在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中,复氧层设置于厌氧槽下方约10cm处,与 好氧层之间。复氧层的厚度为10cm,用1.5xl.5mm尼龙网隔开。该层主要配料 为多孔材料,如焦炭、陶粒或炉渣的粒径为6cm,其孔隙度在40-50%。在复氧 层中部设置一水平通气管,。50水平通气管两端同垂直通气管相连。水平通气 管以螺旋方式打孔,打孔间距为60 mm,两孔角度呈75。,孔径为8mm。垂直 通气管不打孔,其另一端同三通相连,三通管用尼龙网包扎,防止空气中的杂 物落入堵塞通气管,影响复氧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复氧层位于厌氧槽5下方与好氧层8之间,首先在好氧层上满铺一层尼龙网, 尼龙网不得巻曲、有褶皱,在其上铺一层约25mm厚多孔材料7,多孔材料焦炭、 陶粒或炉渣的大小应均匀,且无污物。然后安装O50水平通气管4,其两端同 垂直通气管3相连,垂直通气管须保持竖直状态,不得东倒西歪,再继续铺焦 炭或陶粒,直到该层厚度达到100mm,最后再满铺一层尼龙网。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复氧层设置于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的厌氧槽下方与好氧层(8)之间,复氧层与其他工作层之间用尼龙网(1)隔开,复氧层配置多孔材料(7),其孔隙度为40-50%,在复氧层中间设置一水平通气管(4),水平通气管(4)两端同垂直通气管(3)相连;水平通气管(4)之圆周上均布通气孔,垂直通气管另一端同三通管(2)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水平通气管(4)圆周上均布的通气孔呈螺旋方式排列,孔间距为40"60mm, 两孔角度呈45—75°,孔径为4"8mm。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水平通气管(4)圆周上均布的通气孔呈螺旋方式排列,孔间距为 45—55mm,两孔角度呈50~~70°,孔径为5—7mm。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水平通气管(4)圆周上均布的通气孔呈螺旋方式排列,孔间距为 48"-52mm,两孔角度呈55~65°,孔径为5.5Umm。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尼龙网的规格为0.5—1.5x0.5—1.5 mm;
6、 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尼龙网的规格为0.a~1.2x0.8~1.2 m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多孔材料为焦碳、陶粒或炉渣,其粒径为2-~6cm。
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孔材料为焦碳、陶粒或炉渣,其粒径为3—5cm。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复氧层厚度为80~150mm。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特征是-所 述的三通管(2)开口方向与水平通气管(4)垂直并用尼龙网包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人工土地处理系统复氧层结构,其复氧层设置于生态填料人工土地处理系统的厌氧槽下方与好氧层(8)之间,复氧层与其他工作层之间用尼龙网(1)隔开,复氧层配置多孔材料(7),其孔隙度为40-50%,在复氧层中间设置一水平通气管(4),水平通气管(4)两端同垂直通气管(3)相连;水平通气管(4)之圆周上均布通气孔,垂直通气管另一端同三通管(2)相连。水平通气管以螺旋方式在其四周打孔,既保证复氧的效果,又保证管件不致于断裂。水平管周边用价廉易得的多孔材料包裹,保证了此复氧层大量充满空气,而且污水还能在此有一定时间的停留,能够充分复氧。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操作方便,效果较好。
文档编号C02F3/30GK201161953SQ20082008080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7日
发明者丘道健, 甄晓云, 苏一江, 苏志龙, 磅 陶 申请人: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