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484922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水处理技术,远远不能满足鱼类生长的要求,特别是 采用了生物技术养殖以来,效果甚微,鱼类的残饵、粪尿、尸体和生物的死体,在塘底都会产 生大量的有害物、氨、硫化氢。一般的鱼塘水深度都在2 2. 5米深,大面积的高密度养殖, 都会使得净化水处理的成本增加,单靠水面使用的曝氧机是无法满足动物生命体的成长需 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中对水的净化处理效果 好、且成本低,以及很好地再利用水中产生大量有害物、氨、硫化氢,还有改善水产品的消化 吸收率、减少疾病、减少死亡率,提高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肉质的可高效循环利用 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关键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于水面上且能够 吸收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的植物栽培浮床,以及在植物栽培浮床下方的水中设有可对 污水进行净水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还有在微生物培养中间层下方设有与微生物培养中间 层相互配合且有效降解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底层共振板。更优的,所述的植物栽培浮床包括可浮在水平面上的木托架、在木托架上方设有 能够栽种植物且植物的根部渗透在水中的植物种植盆,还有在木托架与植物种植盆之间设 有可固定植物种植盆的托盆层。更优的,所述托盆层的表层上设有对植物种植盆起固定作用且规则排列的套口。更优的,所述木托架的侧边设有可让氧气出入木托架内部且倾斜向上45°的倾斜 通孑L。更优的,所述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包括悬挂在水中的微生物培养腔、设置于微生 物培养腔中央的加热棒,以及给微生物培养腔内部输送微生物且安装在水面上的生物增强 剂存储箱,还有对连接微生物培养腔与生物增强剂存储箱之间起连接和传输作用的生物增 强剂输入管。更优的,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腔由特殊纤维层周成内部为空腔的柱体,以及在特殊 纤维层外层设有的开孔外层组成。更优的,所述的加热棒为太阳能加热棒。更优的,所述的底层共振板包括波浪形状的共振托架,及在共振托架上设有的分 子共振板。
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栽种有植物的植物栽培浮床放置在水平面上,植物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水中,并且以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作为营养来源;同时,在植物栽培浮床周围的氧气还可 以从倾斜通孔中被负压吸入水中,不仅起到向水中自然输氧,而且促进植物的成长;(2)再把微生物培养腔悬挂到植物栽培浮床下方水的深处,通过水平面上的生物 增强剂存储箱直接将微生物输送到微生物培养腔内;由于微生物培养腔内的微生物不断繁 殖并溢出,通过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中产生酶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在好 氧气条件下,污染物的最终分解产物是C02 ( 二氧化氧)和H20 (水),在厌氧的条件下,最终 形成CH4、C02、H2S、N2、H2和H20以及有机物酸和醇,可以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提高 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的肉质;还可以通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将这些 有害物质消化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环境得以净化;(3)利用分子共振板在水底部产生大量的氧气,负电子分子共振板起作用,可以分 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产生超微电流所形成的远红外线光波,对生物(鱼)的生长发育 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该水产养殖的装置只是由植物栽培浮床、微生物培养 中间层、底层共振板三大部分组成,实施过程是通过给微生物培养腔内输入微生物来解决 污水净化的问题,不需要另外安装专门的污水处理设备,所以本水产养殖的装置在实施过 程中降低了成本;又由于在植物栽培浮床上面种植的菜和花草,这些植物的营养来源都是 水中的鱼的排泄物、氮和磷,并且在微生物培养腔中的微生物会出现不断繁殖和溢出,所以 在水中栽种的蔬菜和花草不但可以收获,同时也可以友好的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减 少疾病,减少死亡率,提高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的肉质。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植物栽培浮床的结构示意图和木托架局部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微生物培养中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中底层共振板的结构示意图和分子共振板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植物栽培浮床 2、微生物培养中间层 3、底层共振板4、木托架5、植物种植盆6、托盆层7、套口8、倾斜通孔9、微生物培养腔10、加热棒11、生物增强剂存储箱 12、生物增强剂输入管13、特殊纤维层 14、开孔外层15、共振托架16、分子共振板 20、植物161、分子共振膜162、中层材质 163、陶瓷底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至4所示,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于水面上且能够吸收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的植物栽培浮床1,以及在植物栽培浮床1下方的水中设有可对污水进行净水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2,还有在微生物培养中间层2下方设有与微生 物培养中间层2相互配合且有效降解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底层共振板3。在植物栽培浮床 1上栽种的植物有菜、花草等,这些栽种的植物营养来源都是水中的鱼的排泄物、氮和磷,栽 种的花草还可以作为观赏物。植物栽培浮床1包括可浮在水平面上的木托架4、在木托架4 上方设有能够栽种植物20且植物20的根部渗透在水中的植物种植盆5,还有在木托架4与 植物种植盆5之间设有可固定植物种植盆5的托盆层6。托盆层6的表层上设有对植物种 植盆5起固定作用且规则排列的套口 7,该套口 7形状与植物种植盆5的形状相应,木托架 4的侧边设有可让氧气出入木托架4内部且倾斜向上45 °的倾斜通孔8,其目的是让植物在 吸收水中的氮和磷的同时,氧气从斜孔中被负压吸入水中,不仅起到向水中自然输氧的方 法,而且促进水面物质的成长。所述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2包括悬挂在水中的微生物培养 腔9、设置于微生物培养腔9中央的加热棒10,以及给微生物培养腔9内部输送微生物且安 装在水面上的生物增强剂存储箱11,还有对连接微生物培养腔9与生物增强剂存储箱11之 间起连接和传输作用的生物增强剂输入管12,上述生物增强剂输入管12的作用是定期的 往中岛添加活性微生态制剂,不仅仅抑制鱼类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鱼 类的健康状况。对于上述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2的微生物培养腔9内部输送有微生物,微 生物会出现不断繁殖和溢出的现象,可以友好的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减少 死亡率,提高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的肉质。微生物培养腔9由特殊纤维层13周成 内部为空腔的柱体,以及在特殊纤维层13外层设有的开孔外层14组成,加热棒10为太阳 能加热棒。采用生物处理污水,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代谢过程,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通过 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中产生酶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在好氧气条件下,污 染物的最终分解产物是C02 ( 二氧化氧)和H20 (水),在厌氧的条件下,最终形成CH4、C02、 H2S、N2、H2和H20以及有机物酸和醇,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是由有一系列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反应过程所组成,生物(鱼)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将这些有害物质消化吸 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环境得以净化。底层共振板3包括波浪形状的共振托架15,及在 共振托架15上设有的分子共振板16,由于分子共振板16在水的底部可以产生大量的氧气, 负电子分子共振板16起作用不仅仅可以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而且所产生超微电流所形成 的远红外线光波,对鱼类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该分子共振板16分为三层,分 别是上层的分子共振膜161、中间层的中层材质162、下层的陶瓷底层163。上述的分子共 振板是由多种天然极性矿物与纳米复合耐高温抗菌材料等多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经精细加 工而成,具有活化净化水、溶出有益健康元素、释放负离子等多种生态健康功能,并且具有 耐高温、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等特点,使大的水分子团重新排列,裂变成5-6个水分子的小 分子团,从而具有更强的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并能使溶于其中的有毒气体释放,重金属 下沉。将分子共振板16使用到处理污泥当中(河性污泥处理法),河性污泥处理法是利用 分子共振16的理论,加上分子共振16所产生的微氧,同时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 理富含有机废水的一类好氧微生物,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水中的有机、 无机物质所组成,那么利用微生物培养中间层2的微生物和底层共振板3的分子共振板16 形成了有效降解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由于微生物比表面积大,而且表面会有多糖类粘性 物质,初期的吸附过程进行得十分迅速,对于含悬浊状态和胶态有机物多的废水,有机物被提高,往往在10 14分钟内生化需氧量可下降80 90% ;微生物的代谢在吸附过程中,成胶状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吸附后,首先被水解酶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然后这些小分 子与溶解性有机物,一道在渗透膜的作用下或者在浓度差推动下,选择性渗入细胞体,通过 微生物的代谢反应而被降解,一部分被氧化成C02和H20等最终产物,从而达到优化水的效 果。对于本装置的应用领域可以是任意在河流、河涌、湖泊、水库、海水、淡水中使用,并且只 需太阳能作为能源即可。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栽种有植物 20的植物栽培浮床1放置在水平面上,植物20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水中,并且以水中鱼的排 泄物、氮和磷作为营养来源;同时,在植物栽培浮床1周围的氧气还可以从倾斜通孔8中被 负压吸入水中,不仅起到向水中自然输氧,而且促进植物20的成长;(2)再把微生物培养腔 9悬挂到植物栽培浮床1下方水的深处,通过水平面上的生物增强剂存储箱11直接将微生 物输送到微生物培养腔9内;由于微生物培养腔9内的微生物不断繁殖并溢出,通过微生物 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中产生酶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在好氧气条件下,污染物的 最终分解产物是C02 ( 二氧化氧)和H20 (水),在厌氧的条件下,最终形成CH4、C02、H2S、 N2、H2和H20以及有机物酸和醇,可以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提高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 善水产品的肉质;还可以通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将这些有害物质消化吸收, 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环境得以净化;(3)利用分子共振板16在水底部产生大量的氧气,负 电子分子共振板16起作用,可以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产生超微电流所形成的远红 外线光波,对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的优选 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 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于水面上且能够吸收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的植物栽培浮床,以及在植物栽培浮床下方的水中设有可对污水进行净水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还有在微生物培养中间层下方设有与微生物培养中间层相互配合且有效降解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底层共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栽培 浮床包括可浮在水平面上的木托架、在木托架上方设有能够栽种植物且植物的根部渗透在 水中的植物种植盆,还有在木托架与植物种植盆之间设有可固定植物种植盆的托盆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盆层的表 层上设有对植物种植盆起固定作用且规则排列的套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托架的侧 边设有可让氧气出入木托架内部且倾斜向上45°的倾斜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培 养中间层包括悬挂在水中的微生物培养腔、设置于微生物培养腔中央的加热棒,以及给微 生物培养腔内部输送微生物且安装在水面上的生物增强剂存储箱,还有对连接微生物培养 腔与生物增强剂存储箱之间起连接和传输作用的生物增强剂输入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培 养腔由特殊纤维层周成内部为空腔的柱体,以及在特殊纤维层外层设有的开孔外层组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棒为 太阳能加热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共振 板包括波浪形状的共振托架,及在共振托架上设有的分子共振板。
9.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将栽种有植物的植物栽培浮床放置在水平面上,植物的根部可以延伸到水中,并 且以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作为营养来源;同时,在植物栽培浮床周围的氧气还可以从倾 斜通孔中被负压吸入水中,不仅起到向水中自然输氧,而且促进植物的成长;(2)再把微生物培养腔悬挂到植物栽培浮床下方水的深处,通过水平面上的生物增强 剂存储箱直接将微生物输送到微生物培养腔内;由于微生物培养腔内的微生物不断繁殖并 溢出,通过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中产生酶的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在好氧气 条件下,污染物的最终分解产物是C02 ( 二氧化氧)和H20 (水),在厌氧的条件下,最终形 成CH4、C02、H2S、N2、H2和H20以及有机物酸和醇,可以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提高水 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的肉质;还可以通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可将这些有 害物质消化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环境得以净化;(3)利用分子共振板在水底部产生大量的氧气,负电子分子共振板起作用,可以分解水 中的污染物,同时可以产生超微电流所形成的远红外线光波,对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好 的促进作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包括设置于水面上且能够吸收水中鱼的排泄物、氮和磷的植物栽培浮床,以及在植物栽培浮床下方的水中设有可对污水进行净水的微生物培养中间层,还有在微生物培养中间层下方设有与微生物培养中间层相互配合且有效降解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底层共振板。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中对水的净化处理效果好,且成本低,以及很好地再利用水中产生的大量有害物、氨、硫化氢,还有改善水产品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减少死亡率,提高水产品的成长率和改善水产品肉质的可高效循环利用水产养殖的装置和实现方法。
文档编号C02F3/34GK101830561SQ2009100378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江声 申请人:江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