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011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器,尤其涉及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对空气净化剂、加湿器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 记载的加湿器中,将加湿用的水槽的水电解生成含有次氯酸的电解水,该次氯酸用于对水 槽中的水、加湿过滤器进行除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加湿器中,将加湿用的水的一部分 电解而生产电解水,将该电解水雾化并随着加湿后的空气散出到机体之外,由此具有对室 内空气进行除菌、除臭的作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57995号公报(国际专利分类FMF6/00)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216320号公报(国际专利分类F24F6/16、FMF7/00、 C02F1/46)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虽然能够对加湿部进行除菌,但是无法对室内空气进行 除菌、除臭。根据专利文献2的记载,虽然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除菌、除臭,但是由于其结构 上的原因,如果不同时进行加湿则无法对室内空气进行除菌、除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加湿空气的加湿器中,能够利用电解水对加湿部进行除菌, 另外无论是否进行加湿都能够将电解水雾散出到室内而对室内空气进行除菌、除臭,并且 作为在加湿部使用的电解水和为了生成电解水雾使用的电解水能够使用与目的对应的浓 度的电解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加湿器具备框体;空气流通路径,其形成于所述框 体内,且一端成为吸气口而另一端成为排气口 ;空气加湿装置及鼓风装置,它们在所述空气 流通路径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供水装置,其供给润湿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部的 水;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使所述供水装置供给的水成为电解水;电解水雾生成装置,其使在 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电解水的一部分雾化;通道结构,其向所述电解水雾生成装置 导入所述鼓风装置的喷出空气的一部分,并向机体外排出混有电解水雾的空气;加湿用储 水槽,其储存润湿所述加湿部的电解水;雾生成用储水槽,其储存电解水雾生成用电解水。根据该结构,因为能够使润湿加湿部的水为电解水,所以能够对加湿部进行除菌。 而且,由于将电解水一部分雾化、使用鼓风装置的喷出空气的一部分排出机体外,所以也能 对室内空气进行除菌及除臭。因为雾化的电解水为供给到加湿部的电解水的一部分,所以 无需仅为了生成雾化用电解水而另外设置电解水生成装置,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进一 步而言,对加湿部设置加湿用储水槽、对电解水雾生成装置设置雾生成用储水槽,由此,将 由于润湿加湿部而引起次氯酸等在加湿部处与附着在过滤器上的有机物或空气发生反应 而消耗、浓度稀释后的电解水从雾生成用储水槽切断而回收到加湿用储水槽。由此,能够抑 制雾生成用储水槽的电解水浓度的稀释化,保持浓度高的状态,能够产生并排出电解水浓度足够高的电解水雾。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 中,在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空气净化装置根据该结构,除加湿外还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另外,在空气净化装置的后方排列 空气加湿装置,而在空气加湿装置之后进一步排列鼓风装置,所以对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 加湿装置均不作用鼓风装置的喷出力而是对二者作用吸引力,从而鼓风装置的鼓风能力得 到充分发挥,鼓风量的下降减少。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插入所述框体中的抽 出式的盛水容器上形成有构成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电极、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的支承部、 所述加湿用储水槽、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由于在水中含有矿物质而该矿物质会形成垢,所以需要定期地对与水接触的部位 进行维护(检查与清扫)。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需要维护的部位集中到盛水容器,所以 只要抽出盛水容器就能够进行所需的维护,因此具有良好的使用便利性。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水容器的外表 面设置有连接器,在所述盛水容器插入所述框体时,所述连接器与该框体侧的连接器连接 而对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和所述电解水雾生成装置供电。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盛水容器侧所需的电流的供给路径。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水容器上,除 所述加湿用储水槽和雾生成用储水槽外,还形成有储存成为电解水前的未处理水的未处理 水储水槽和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所处的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在所述 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及所述加湿用储水槽之间具有连通部,所述加湿用储水槽除在与所述 雾生成用储水槽之间具有连通部外,还在与所述未处理水储水槽之间具有连通部。根据该结构,加湿用储水槽内的电解水被从未处理水储水槽侵入的未处理水稀 释,所以浓度降低。因此,无需使用额外动力就能够将与电解水雾生成用电解水相比浓度较 低即可的加湿用电解水稀释。另外,通过调整雾生成用储水槽与加湿用储水槽之间的连通 部和未处理水储水槽与加湿用储水槽之间的连通部的面积比,不使用复杂的机构也能够调 整雾生成用储水槽和加湿用储水槽的电解水浓度。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用储水槽与 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之间的所述连通部配置有间门,该间门受力而使其关闭,并且在所述 闸门上组合有使其间歇性地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的驱动装置。根据该结构,由于电解水仅在闸门打开期间从雾生成用储水槽向加湿用储水槽流 入,通过调节闸门关闭的连通部的面积、增减闸门打开期间,能够以更加良好的精度调整雾 生成用储水槽和加湿用储水槽的电解水浓度。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加湿器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包括 利用电动机驱动而绕水平轴线旋转的转轮和安装在该转轮上的空气加湿过滤器,在所述转 轮的周缘上安装有斗部,该斗部随着该转轮的旋转从所述加湿用储水槽汲起水而浇到所述 空气加湿过滤器上,并且所述转轮通过设置卡合部而作为所述驱动装置发挥功能,该卡合 部在特定的旋转角度区间与所述闸门卡合而使该闸门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空气加湿装置的机构以低成本构成驱动装置。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通过分别处理用于对加湿部进行除菌的电解水和用于对室内空气进 行除菌及除臭的电解水,从而不使用由于润湿加湿部引起与空气等接触而浓度降低的电解 水生成电解水雾,而是使用保持浓度高的状态的电解水生成电解水雾,从而能够有效地实 现加湿部的除菌和室内空气的除菌及除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垂直剖视图。图3是图1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垂直剖视图,其观察方向与图2相反且剖面部位 不同。图4是图1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水平剖视图。图5是插入到图1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框体中的、处于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 态的盛水容器和与其组合的框体内构件的立体图。图6是图1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垂直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与图2及图3成直角 的方向剖开的。图7是处于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图8是处于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 图7的A-A线的位置剖开的。图9是处于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该剖视图是沿 图7的B-B线的位置剖开的。图10是处于未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立体图。图11是处于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俯视图。图12是处于未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俯视图。图13是处于未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图14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鼓风装置的立体图。图15是与图6同样的空气净化加湿器的垂直剖视图,其观察的方向与图6相反。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13同样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其 加示出空气加湿装置的一部分。图17是与图16同样的盛水容器的垂直剖视图,其示出与图16不同的状态。图18是处于未保持于空气加湿装置的状态的盛水容器的俯视图,其与图16或图 17相对应。符号说明
1空气净化加湿器
10框体
12吸气口
13排气口
15空气流通路径
16雾喷出口
20空气净化装置
21空气净化过滤器
30空气加湿装置
31转轮
32加湿部
33空气加湿过滤器
34斗部
34A卡合部
35电动机
40鼓风装置
41西洛克风扇
42电动机
43风扇外壳
43a喷出口
43c副喷出口
50供水装置
51盛水容器
51b轴承部(支承部)
54供水箱
55未处理水储水槽
57加湿用储水槽
58雾生成用储水槽
59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
55a、57a、58a、59a 连通部
60电解水生成装置
65电解水雾生成装置
68连接器
70通道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至图15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加湿器的具备空气净化功能的空气净化 加湿器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加湿器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扁平的框体10。关 于用来说明框体10的方位用语,定义为图1的纸面左侧为左,纸面右侧为右。用于说明其 他构成要素的方位用语也参照此定义在框体10的上表面前方配置有操作面板11。在操作面板11上配置有输入各种指 令的开关组、显示空气净化加湿器1的运转状况的其他信息的灯组。开关组由薄膜开关构 成,灯组由发光二极管(LED)构成。在框体10的前方的左右侧面及底面形成有狭缝状的吸气口 12,在上表面后方形 成有排气口 13。在排气口 13设有将棱条编成格子状的防护格栅14,以防止手指等从排气
6口 13插入。在框体10的内部形成空气流通路径15,该空气流通路径15的一端成为吸气口 12 而另一端成为排气口 13。在空气流通路径15中从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空气净化装置20、 空气加湿装置30及鼓风装置40。空气净化装置20由空气净化过滤器21构成。空气净化过滤器21由粗尘用过滤 器、除臭过滤器、细尘用过滤器等组合而成。可使用电气集尘方式的集尘部替代空气净化过 滤器21,或者可以在空气净化过滤器21的基础上使用电气集尘方式的集尘部。在后面对空气加湿装置30进行说明。鼓风装置40形成从吸气口 12吸入、从排气口 13排出的空气流,其包括西洛克风 扇41、使西洛克风扇41旋转的电动机42、包围西洛克风扇41的风扇外壳43。在风扇外壳 43上形成有与排气口 13连接的喷出口 43a(在图14最佳地示出形状)。利用供水装置50对空气加湿装置30供给加湿用的水。供水装置50构成为以从 框体10的右侧面插入的抽出式的盛水容器51为中心。盛水容器51的右侧面与可拆装地 安装于其上的罩体52构成框体10的外壳的一部分。在盛水容器51的右侧面形成有用于 供手钩挂的凹部53。盛水容器51支承空气加湿装置30,并且如图6所示那样支承供水箱M。如图5 所示,在盛水容器51的右端形成有未处理水储水槽55,该未处理水储水槽55接受由供水箱 54供给的水。在未处理水储水槽55形成有顶开供水箱M的未图示的阀的突起56。若将盛入水的供水箱M设置到盛水容器51的未处理水储水槽55上,则利用突起 56顶开供水箱M的阀,如后述那样,水向盛水容器51供给直到达到规定水位(图7至图9 中所示的水位线WL)为止。如图12所示,在盛水容器51上,除了未处理水储水槽55外,还由间隔壁分别划分 形成有加湿用储水槽57、雾生成用储水槽58及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加湿用储水槽57 用于储存向空气加湿装置30供给的电解水,雾生成用储水槽58用于储存电解水雾生成用 的电解水,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用于将由供水箱M供给的未处理水变为电解水。在未处理水储水槽55与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之间形成有连通部59a,在电解水 生成用储水槽59与雾生成用储水槽58之间形成有连通部58a,在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与加 湿用储水槽57之间形成有连通部57a,在加湿用储水槽57与未处理水储水槽55之间形成 有连通部55a。利用这些连通部,各储水槽的水位保持相同。连通部59a、57a、5fe分别由贯 通间隔壁的小孔构成,但连通部58a由宽度较大的间隙构成。在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的左端配置有电解水生成装置60,该电解水生成装置 60对从未处理水储水槽55通过连通部59a而流入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的未处理水进行 电解而生成电解水。电解水生成装置60由浸入于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内的水中的一对 电极61构成。在雾生成用储水槽58内配置有对电解水进行雾化的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电解 水雾生成装置65由在雾生成用储水槽58的底部露出振动部的超声波振动件66 (参照图8) 构成。如图9所示,在盛水容器51的左侧外表面上设有连接器68,该连接器68用于向电 解水生成装置60和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供给电流。当将盛水容器51压入到框体10的深处时,连接器68与设于框体10的内部的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从而分别对电解水生成装置 60和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供电。如图10所示,在盛水容器51上,成对的支柱51a以彼此对置的方式从加湿用储水 槽57的正面侧的侧壁上端与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的正面侧的侧壁上端立起。在各支柱 51a的对置面的上端形成有上方开放的U字形的轴承部51b。空气加湿装置30由该轴承部 51b支承。接下来,对空气加湿装置30的结构进行说明。水车形状的转轮31成为空气加湿装置30的中心。转轮31在中心具有毂31a、在 周缘具有轮圈31b,毂31a与轮圈31b由多根正面侧轮辐31c与多根背面侧轮辐31d连结。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转轮31包括转轮基体311,其具有正面侧轮辐31c、轮圈 31b以及内侧的毂31al ;转轮盖31m,其具有背面侧轮辐31d、外侧的毂31a2及后述的输入 齿轮31f,通过毂31al、31a2彼此嵌合,转轮盖31m与转轮基体311结合。内外两毂31al、 31a2结合后的部件成为毂31a。支轴31e从毂31a向前后突出,通过使该支轴31e落入支柱51a的轴承部51b,转 轮31被支承为围绕水平轴线旋转自如。在转轮31上设有加湿部32 (参照图7)。构成加湿部32的是盘状的空气加湿过滤 器33。空气加湿过滤器33由兼有保水能力和通风性的原料例如网、无纺布构成,其安装在 背面侧轮辐31d的前表面。空气加湿过滤器33并非以平板状直接安装,而是安装成具有规定的起伏形状。在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空气加湿过滤器33的中心部向正面侧轮辐31c侧压出,在周围 产生圆锥面33a。具体而言,在转轮31的背面侧轮辐31d上突设有肋31i,该肋31i具有用于形成圆 锥面33a的倾斜面31h,另一方面,在正面侧轮辐31c的里侧的与倾斜面31h对置的位置突 设有肋31k,该肋31k具有与倾斜面31h相同的倾斜面31 j。通过在结合转轮基体311与转 轮盖31m时在两肋31 i与31k之间夹入空气加湿过滤器33,由此使空气加湿过滤器33形成 为规定的形状。在转轮31的肋31b上以隔开一定角度间隔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图中为6个)斗 部34。斗部34可以是另外安装在肋31b上的部件,也可以与肋31b —体成型。所有的斗部34的口都配置成朝向一定方向。当转轮31旋转而斗部34移动到肋 31b的最下部时,斗部34沉入加湿用储水槽57中的水中,水浸入斗部34。当转轮31旋转 而斗部34的口朝上时,斗部34成为将水汲上的形态。随着斗部34靠近肋31b的上部而其 口朝向横向,被汲上的水滴下。空气加湿过滤器33的圆锥面33a与水落下的路径干涉,滴 下的水落到该圆锥面33a上。使转轮31旋转的电动机35不由盛水容器51支承,而是由框体10的内部的间隔 壁IOa(参照图幻支承。电动机35具有输出齿轮35a。输出齿轮35a与中间齿轮36a啮 合,该中间齿轮36与电动机35同样由间隔壁IOa支承。一体成型或固定于转轮31的转轮 盖31m的外周部的输入齿轮3If与中间齿轮36啮合。输入齿轮3If与中间齿轮36啮合的 时刻是将盛水容器51压入最深处的时刻。围体37 (参照图5)包围转轮31的周围,围体37的内部与风扇外壳43的吸气口 43b连通。围体37由与间隔壁IOa —体成型的部分围体37a和与盛水容器51 —体成型的部分围体37b构成。当将盛水容器51压入最深处时,部分围体37b与部分围体37a接合而 构成围体37。在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上组合有通道结构70,该通道结构70将鼓风装置40的喷 出空气的一部分导入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中,使之成为混有电解水雾的空气而排出到框 体10夕卜。通道结构7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盛水容器51上形成有覆盖雾生成用储水槽58 的上方的烟囱状的通道71。在间隔壁IOa上一体成型或固定有与通道71连接的烟囱状的 通道72。通道72的出口与形成于框体10的上表面的雾喷出口 16连接。在风扇壳体43的涡旋流路上分支形成有将喷出空气的一部分分流的副喷出口 43c (参照图14)。如图3所示,副喷出口 43c的出口 43d与通道72的根部连接。在通道72 的内部形成有引导体72a,该引导体7 使从副喷出口 43c进来的喷出空气的朝向变为朝 下,使其朝向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的方向。接着,说明空气净化加湿器1的动作。若在供水箱M中剩有足够的水,则在未处 理水储水槽55、加湿用储水槽57、雾生成用储水槽58及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中积存有 达到分别如图7至图9所示的水位线WL的高度的水。若供水箱M中的水的剩余减少而成 为其水位比水位线WL低的状态,则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该状态,在操作面板11上显示水 不足的情况。当观察到水不足的显示时,取下罩体52并取出供水箱M以补充水。在补充 水之后,当将供水箱M置于盛水容器51上时,从供水箱M流出的水使水位回复到水位线 WL的高度,水不足的显示消失。若将取下的罩体52嵌入成原来的状态,则空气净化加湿器 1能够运转。当空气净化加湿器1以通常运转模式运转时,向鼓风装置40的电动机42、电解水 生成装置60的电极61、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的超声波振动件66、以及空气加湿装置30的 电动机35进行供电,这些构成要素分别开始进行规定的动作。当向电解水生成装置60的电极61施加规定的电压(例如10V)时,从未处理水储 水槽55流入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的未处理水被电解而成为电解水。以一对电极61间歇性地(例如每小时为3至10分钟左右)交替成为反极性的方 式进行电压的施加。若水为含有氯的自来水,则产生如下的电化学反应。(阳极侧)4H20-4e-— 4Η++02 +2Η202C1- —Cl2+2e_H2CHCl2 <"“- HC10+H++C1-(阴极侧)4H20+4e_ —2H2 个 +40H-(电极间)Η++0Η- —H2O根据上述反应,生成包含具有除菌作用和除臭作用的次氯酸(ΗαΟ)、活性氧的电 解水。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59中的电解水通过连通部58a流入雾生成用储水槽58。当 使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的超声波振动件66产生振动时,从雾生成用储水槽58的水面产生电解水的雾,并充满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与通道71所围成的空间。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中的电解水通过连通部57a流入加湿用储水槽57中。未处理 水储水槽55中的未处理水也通过连通部5 流入加湿用储水槽57,所以电解水被未处理水 稀释,与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中的电解水相比浓度降低。通过改变连通部57a与连通部55a 的面积比能够调整浓度下降到的程度。如上述那样,在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中储存适合雾化的浓度高(例如5ppm以上) 的电解水,在加湿用储水槽57中储存比其浓度低(例如Ippm)但针对加湿部32的除菌目 的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的电解水。电动机35使转轮31以规定的缓慢的旋转速度旋转。旋转方向在从正面侧观察转 轮31的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而在从背面侧观察转轮31的图8中为顺时针方向。随着转 轮31向该方向旋转,反复进行斗部34从加湿储水槽57汲上电解水而浇到空气加湿过滤器 33上的动作。当通过对电动机42的通电使西洛克风扇41旋转时,产生吸气口 12 —空气净化装 置20 —空气加湿装置30 —鼓风装置40 —排气口 13这样的空气的流动。从吸气口 12吸 入的空气在通过空气净化过滤器21时被捕捉尘埃而实现净化,在通过空气加湿过滤器33 时带走湿气。被加湿的净化空气被吸入到鼓风装置40,由排气口 13排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因对空气净化装置20和空气加湿装置30都不作用鼓风 装置40的喷出力而作用吸引力,所以空气加湿装置30不形成大的阻力,鼓风量的降低较 少。另外,因为将空气加湿过滤器33润湿的是电解水,所以能够对空气加湿过滤器33进行 除菌。对于西洛克风扇41喷出的空气,其大部分通过喷出口 43a从排气口 13排出,其一 部分如图15所示那样进入副喷出口 43c。进入到副喷出口 43c的空气从出口 43d进入通道 72,在此通过引导体7 使风向变为朝下。朝向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而向下吹出的空气被 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中的水面阻挡而向上方换向,同时卷进电解水雾。混有电解水雾的空气在通道72的内部上升,从雾喷出口 16放出。被放出的混有 电解水雾的空气被进一步卷进从排气口 13吹出的气流,向室内扩散。由此,室内空气被除 菌及除臭。电解水的雾通过鼓风装置40的喷出空气放出,因为不通过鼓风装置40,所以不必 担心在鼓风装置40的金属部分生锈或者雾中的矿物质成分附着在鼓风装置40上而产生垢 的情况。因为雾化的电解水为供给到加湿过滤器33的电解水的一部分,所以无需仅为了生 成雾化用电解水的目的而另外设置电解水生成装置,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在进行加湿时,加湿用储水槽57中的水被消耗。被消耗的水由从雾生成用储水槽 58流入的电解水和从未处理水储水槽55流入的未处理水补充。浇到空气加湿过滤器33上的电解水并非全部被气化,有相当一部分未被气化而 直接返回到加湿用储水槽57中。虽然返回到加湿用储水槽57中的电解水由斗部34混合 而与空气反应,另外还与附着在空气加湿过滤器33上的有机物反应,从而导致次氯酸等消 耗而浓度快速降低,但是所述电解水从雾生成用储水槽58切断而储存。因此,在雾生成用 储水槽58中储存以与空气等的接触少而保持浓度高的状态保存的电解水,所以能够生成 并放出电解水浓度足够高的电解水雾。
在上述通常运转模式中,由于通过转轮31旋转而使电解水浇到空气加湿过滤器 33上,所以从排气口 13排出的空气始终成为加湿完毕的空气。作为其他的运转模式,也可 以设定不对电动机35通电而仅驱动电解水生成装置60、电解水雾生成装置65、以及鼓风装 置40的运转模式。在这种运转模式中,由于空气加湿过滤器33未被润湿,所以不进行加湿 而仅向室内排出电解水雾。因此,在没有必要进行加湿而需要进行室内空气的除菌、除臭的 情况下(例如在梅雨时想抑制发霉的情况)等时有效。若长时间使用空气净化加湿器1,水中的矿物质在与水接触的部位形成垢而附着。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水接触的部位以盛水容器51为中心集中,所以只要抽出盛水容器 51,就能够将需要进行与水相关的维护的部位拿出到框体1外。由此,维护工作变得便利。接着,根据图16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 的构成要素标注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电解水与未处理水自然地流入加湿用储水槽57,但在第二 实施方式中由人为控制该流入尤其是电解水的流入。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连通部57a上设置闸门75。闸门75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 形成,其具备在加湿用储水槽57的底面上左右滑动的基部75a、从基部75a的左端立起的 关闭部75b、从基部75a的右端立起的卡合部75c。由图17所示的拉伸螺旋弹簧76对闸门 75向左方施力,常态下闸门75关闭。在闸门75上组装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闸门75从关闭位置间歇地向打开位 置变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转轮31实现驱动装置的作用。在转轮31上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特定的旋转角度区间与闸门75卡合,而使 其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八个斗部34中的仅一个比其他大,以该 斗部作为卡合部34A。随着转轮31的旋转而旋转的卡合部34A在接近上下移动的下限处与闸门75的卡 合部75c卡合。如图17所示,当转轮31连续旋转时,闸门75克服拉伸螺旋弹簧76的作用 力向右方变位,连通部57a打开。由此,电解水从雾生成用储水槽58向加湿用储水槽57流 入。仅限于斗部的卡合部34A在加湿用储水槽57中从左向右移动,由此加湿用储水槽 57中的水被压出到未处理水储水槽55中。因此,促进来自雾生成用储水槽58的电解水的 流入。在盛水容器51中的水的移动如图18中的箭头所示。最终,卡合部34A从卡合部75c脱离,闸门75在拉伸螺旋弹簧76的作用下返回到 图16的位置。到卡合部34A再次绕过来之前,闸门75持续关闭连通部57a。除连通部57a与连通部55a的面积比之外还能通过调节转轮31的转速、闸门75 的打开期间的长短来调整加湿用储水槽57、雾生成用储水槽58中的电解水浓度。因此,与 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以更好的精度调整所述储水槽57、58中的电解水浓度。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斗部34中的一个大型化而作为卡合部34A,但是也可以不以 斗部作为卡合部,而是在轮圈31b上形成突起以将其用作卡合部。也可以在转轮31上设置 两个以上的卡合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关于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加湿器,但是本发明也可 以适用于不具备空气净化装置的机构(包括在吸气口 12具备简单的预过滤器这种程度的机构)即单纯的加湿器,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以上,虽然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可以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增加实施各种变更。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广泛利用于加湿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加湿器,其具备 框体;空气流通路径,其形成于所述框体内,且一端成为吸气口而另一端成为排气口 ; 空气加湿装置及鼓风装置,它们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上从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 供水装置,其供给润湿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的加湿部的水; 电解水生成装置,其使所述供水装置供给的水成为电解水; 电解水雾生成装置,其使在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生成的电解水的一部分雾化; 通道结构,其向所述电解水雾生成装置导入所述鼓风装置的喷出空气的一部分,并向 机体外排出混有电解水雾的空气;加湿用储水槽,其储存润湿所述加湿部的电解水; 雾生成用储水槽,其储存电解水雾生成用电解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流通路径中,在所述空气加湿装置的上游侧配置有空气净化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插入所述框体中的抽出式的盛水容器上形成有构成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的电极、所 述空气加湿装置的支承部、所述加湿用储水槽、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水容器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器,在所述盛水容器插入所述框体时,所述连接 器与该框体侧的连接器连接而对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和所述电解水雾生成装置供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盛水容器上,除所述加湿用储水槽和雾生成用储水槽外,还形成有储存成为电 解水前的未处理水的未处理水储水槽和所述电解水生成装置所处的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 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在所述电解水生成用储水槽及所述加湿用储水槽之间具有连通部,所 述加湿用储水槽除在与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之间具有连通部外,还在与所述未处理水储水 槽之间具有连通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湿用储水槽与所述雾生成用储水槽之间的所述连通部配置有闸门,该闸门受 力而使其关闭,并且在所述间门上组合有使其间歇性地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的驱动直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加湿装置包括利用电动机驱动而绕水平轴线旋转的转轮和安装在该转轮上 的空气加湿过滤器,在所述转轮的周缘上安装有斗部,该斗部随着该转轮的旋转从所述加 湿用储水槽汲起水而浇到所述空气加湿过滤器上,并且所述转轮通过设置卡合部而作为所 述驱动装置发挥功能,该卡合部在特定的旋转角度区间与所述间门卡合而使该间门从关闭 位置向打开位置变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为在加湿部使用的电解水和为了生成电解水雾而使用的电解水能够使用与目的对应的浓度的电解水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加湿器(1)在框体(10)的内部具有一端成为吸气口而另一端成为排气口的空气流通路径(15),在该空气流通路径上从上游侧开始配置有空气净化装置(20)、空气加湿装置(30)以及鼓风装置(40)。构成加湿装置的加湿部的空气加湿过滤器(33)被供水装置(50)供给的水润湿,该水由电解水生成装置电解形成电解水。电解水的一部分由电解水雾生成部雾化。鼓风装置所喷出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通道结构向电解水雾生成部导入。润湿加湿部的电解水储存于加湿用储水槽内,电解水雾生成用电解水储存于雾生成用储水槽内。
文档编号F24F13/28GK102128480SQ20111002254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长谷川正明, 高见博之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电机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