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481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处理中使用的陶粒。
背景技术
当前给水水源普遍存在氨氮和有机物微污染,适合采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生物预处理工艺。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如果采用污水用普通陶粒,由于其比重大,或滤池外形凹凸不平,对原水浊度去除率过高,过滤水头较大,易发生滤池堵塞,导致滤池冲洗频繁及冲洗不均勻,净水效果不稳定,陶粒采用粘土,页岩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过去作为人造骨料主要应用于配置现浇或预制混凝土制品;作为陶粒主要是比重较大的,表皮相对较致密而外形凹凸不平的陶粒品种,应用于污水处理;比重较小的,近似球形而表皮粗糙的轻质陶粒尚未正式应用于给水生物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陶粒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给水曝气生物滤池专用的近似球形的轻质陶粒。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所述陶粒采用粘土为主要原料,加入成孔剂后经100(TC以上高温烧制,再经过分洗,反复冲洗,精选,饱和吸水而成,所述陶粒外形为近似球状,所述陶粒粒径3-12mm,所述陶粒表面粗糙,陶粒内部具有呈网状分布的蜂窝孔。所述陶粒饱和吸水后表观密度1. 05-1. 25g/cm3,堆积空隙率彡40%,比表面积彡 3. OX 104cm2/go使用时,根据待处理原水水质差别选用3_12mm范围内不同粒径的轻质陶粒,也可以将不同粒径的陶粒组合使用,形成分层级配;陶粒在滤池稳定运行时表面生长了大量微生物,形成了活性高,稳定性强的生物膜,附着于陶粒表面。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陶粒比重大大减轻,却不会在水中漂浮流失;陶粒成球形或近似球形,堆积空隙率高,利于反冲洗,避免滤层积泥,(2)陶粒表皮粗糙,具有丰富的孔隙,比表面积大,使得生物附着性强,挂膜性能良好,适于硝化自养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挂膜,使得滤池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陶粒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抗摩擦能力,使用寿命高,化学安全性,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涉水产品卫生许可的要求,(4)采用该陶粒的滤池对污染物的去处效率更高,经济成本更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陶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陶粒 2、蜂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页岩为主要原材料,加入成孔剂,采用日产600m3陶粒回转窑在1000°C以上烧制出外形为近似球状等不规则的陶粒1,陶粒粒径大部分小于20mm,再经过分洗,反复冲洗, 精选,饱和吸水,得到陶粒粒径范围为4-6mm,6_8mm,8-10mm的三种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滤料,饱和吸水后表观密度为1. 05-1. 25g/cm3。。陶粒表皮粗糙,陶粒内部具有丰富的呈网状分布的蜂窝孔2,应用时,根据待处理原水水质差别将粒径分别为4-6mm,6-8mm,8-10mm的陶粒组合使用,形成分层级配;陶粒在滤池稳定运行时表面生长了大量微生物,形成了活性高,稳定性强的生物膜,附着于陶粒表面,由于轻质陶粒是比重更小,外形成球形,富含开口孔隙,比表面积更大的轻质滤料,相应采用该陶粒的给水生物处理滤池对污染物的去处效率更高,经济运行成本更低,成功地满足了水厂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的要求。
权利要求1.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所述陶粒(1)外形为近似球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粒径 3-12mm,所述陶粒表面粗糙,陶粒内部具有呈网状分布的蜂窝孔(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给水生物处理轻质陶粒,所述陶粒(1)外形为近似球状,所述陶粒粒径3-12mm,所述陶粒表面粗糙,陶粒内部具有呈网状分布的蜂窝孔(2),所述陶粒(1)饱和吸水后表观密度1.05-1.25g/cm3,空隙率≥40%,比表面积≥3.0×104cm2/g,本实用新型陶粒比重大大减轻,却不会在水中漂浮流失;成球形,堆积空隙率高,利于反冲洗,避免滤层积泥。陶粒表皮粗糙,具有丰富的孔隙,陶粒比表面积大,使得生物附着性强,挂膜性能良好,适于硝化自养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易挂膜,使得滤池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抗摩擦能力,使用寿命高,化学安全性,稳定性好,能满足涉水产品卫生许可的要求。
文档编号C02F3/10GK201981049SQ20112003846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5日
发明者李军, 李金山, 陆少鸣 申请人:萍乡市新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