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311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水回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是工业用水大户,也是废水排放大户。在当今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减少对火电厂的自来水供应量或限制其对地下水的取用,因此为保证机组安全和用水要求,减少环境污染,电厂开始以城市再生水经深度处理后做锅炉补给水。循环水排污水是火力发电厂主要耗水部分,排污水回用是缓解水资源危机、保护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分配不均,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北方火力发电厂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水源,而且不允许循环水的排污水排放,要求全部回用。而北方地区城市再生水碳酸盐硬度较高,用作火电厂的循环冷却水源,需进行深度处理以去除碳酸盐硬度,从而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减少排污水量,以实现“零排放”。石灰 混凝澄清处理是目前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北方火电厂的首选深度处理工艺,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通常采用单独处理,处理后的水作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水源或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由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系统2两部分构成,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分别处理,其具体实施方式
为第一部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实施流程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缓冲水池1-1 —提升泵1-2 —石灰混凝澄清池1-3 —过滤池1-4 —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循环冷却水池1-5、循环水冷却塔1-6。第二部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系统2的实施流程为经循环冷却水池1-5出来的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一循环水排污水缓冲水池2-1 —循环水排污水提升泵2-2 —循环水排污水石灰混凝澄清池2-3 —循环水排污水过滤池2-4 —至锅炉补给水或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这样,不但要配置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再生水缓冲水池1-1、再生水提升泵1-2、再生水石灰混凝澄清池1-3、再生水过滤池1-4等设备,还要配置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系统2的循环水排污水缓冲水池2-1、循环水排污水提升泵2-2、循环水排污水石灰混凝澄清池2-3、循环水排污水过滤池2-4等设备,重复配置的两套设备使得初投资费用偏高,设备运行维护量增大,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合并处理,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占地,减少设备运行维护量,经济实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由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构成,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循环冷却水池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缓冲水池相连。具体地,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顺次包括缓冲水池、提升泵、石灰混凝澄清池、过滤池、循环冷却水池、循环水冷却塔及相关管路A、B、C、D0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是指由循环冷却水池出口至缓冲水池入口之间的管路。具体地,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缓冲水池再生水入口通过管路A引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缓冲水池出口通过管路B连接石灰混凝澄清池入口,石灰混凝澄清池出口通过管路C连接过滤池入口,过滤池出口通过管路D连接循环冷却水池入口,循环冷却水池出口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连接缓冲水池排污水入口,由此构成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共用的一套水处理循环系统。
具体地,所述管路B上设置有提升泵。进一步地,所述管路A是指由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管口至缓冲水池入口的管路;所述管路B是指由缓冲水池出口至石灰混凝澄清池入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C是指由石灰混凝澄清池出口至过滤池入口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D是指由过滤池出口至循环冷却水池入口之间的管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处理系统部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不再经过该部分单独处理,而是通过设置的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引入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城市再生水缓冲水池,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一并处理,可取消现有技术中单独设置的一套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水排污水缓冲水池、循环水排污水提升泵、循环水排污水石灰混凝澄清池、循环水排污水过滤池等设备,既降低了火电厂的初投资费用,节约了占地,又便于集中布置、集中维护管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1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1-1缓冲水池,1-2提升泵,1-3石灰混凝澄清池,1-4过滤池,1-5循环冷却水池,1-6循环水冷却塔;2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系统,2-1循环水排污水缓冲水池,2-2循环水排污水提升泵,2-3循环水排污水石灰混凝澄清池,2-4循环水排污水过滤池;3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A-D相关管路;箭头为水流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由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构成;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循环冷却水池1-5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缓冲水池1-1相连。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这种连接结构,使得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经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循环冷却水池1-5出来的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直接进入缓冲水池1-1,与进入缓冲水池1-1中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合并处理,简化了处理系统结构。之所以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这两部分 水合并循环处理,主要是因为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碳酸盐硬度亦很高,通常比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的碳酸盐硬度还高,约为8 lOmeq/L。此部分水如需回用,那么除用于火电厂其它回用点外,剩余的排污水量只能作为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水源或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才能满足环保要求。要达到此目的,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通过采用石灰混凝澄清处理,去除多余的碳酸盐硬度和杂质,防止回用系统设备的结垢和腐蚀等不良后果,是目前火电厂最优的选择。具体地,作为优选,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顺次包括缓冲水池1-1、提升泵1-2、石灰混凝澄清池1-3、过滤池1-4、循环冷却水池1-5、循环水冷却塔1-6等及相关管路A、B、C、D ;其中,所述管路A是指由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管口 Aa至缓冲水池1_1的入口 I-Ia的管路;所述管路B是指由缓冲水池1-1的出口 I-Ib至石灰混凝澄清池1-3的入口 l_3a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C是指由石灰混凝澄清池1-3的出口 l_3b至过滤池1_4的入口 l_4a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D是指由过滤池1-4的出口 l-4b至循环冷却水池1_5的入口 l_5a之间的管路;所述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是指由循环冷却水池1-5的出口l-5b至缓冲水池1-1的入口 I-Ic之间的管路。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缓冲水池1-1的再生水入口 I-Ia通过管路A引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缓冲水池1-1的出口 I-Ib通过管路B连接石灰混凝澄清池1-3的入口 l_3a,管路B上设置有提升泵1-2 ;石灰混凝澄清池1_3的出口 l_3b通过管路C连接过滤池1-4的入口 l-4a,过滤池1-4的出口 l_4b通过管路D连接循环冷却水池1_5的入口 l_5a,循环冷却水池1-5的出口 l_5b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连接缓冲水池1-1的排污水入口 Ι-lc,由此构成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共用的一套水处理循环系统。本发明实施例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合并处理,其具体实施流程为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和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一缓冲水池1-1 —提升泵1-2 —石灰混凝澄清池1-3 —过滤池1-4 —至锅炉补给水或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其中,所述缓冲水池1-1是作为收集、处置设施,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暂时存储起来;所述石灰混凝澄清池1-3是作为分离设施,通过投加混凝剂促使补充水和排污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并对絮凝体进行沉降分离澄清,通过投加石灰,去除补充水和排污水中大部分的碳酸盐硬度,由于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处理用的石灰混凝澄清设施,设计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共用一个石灰混凝澄清处理设施,在设备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只需将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用的石灰混凝澄清池1-3处理能力稍微加大即可;所述过滤池1-4是用于去掉浓度比较低的悬浊液中微小颗粒的设施;所述缓冲水池、石灰混凝澄清池、过滤池、循环冷却水池及循环水冷却塔均为现有技术,可根据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能力向生产厂家订购不同规格的设施;所述提升泵1-2选用市售污水提升泵,可有效地排送固体颗粒和长纤维垃圾,防缠绕,无堵塞。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利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收集后不单独处理,而是回收至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一并处理,使火力发电厂的废水回用具有节水和环保的双重效益,通过废水的回用,实现废水资源化,已经成为火力发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工程经验,以两台600丽级的火电厂为例,两台机组循环水量约为2X65765t/h,当采用城市再生水作为循环水的冷却水、石灰混凝澄清处理作为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深度处理工艺、浓缩倍率K=5倍设计时,此时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率Pbu约为循环 水量的I. 79% 2400t/h,排污水率?3约为循环水量的O. 31% 400t/h,其它损失为蒸发损失率P1约为循环水量的I. 43%,风吹损失率P2约为循环水量的O. 05%。从下表可以看出当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分别处理时,设备设置及初投资如下
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分别处理_
一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处理__初投资
I 设三座处理能力Q=1200 t/h的石灰混凝澄清池+配套 3600万Γ 的过滤池,两座运行,--座备用。---
二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处理__
I设一.座处理能力Q=400 t/h的石灰混凝澄清池+配套的 900万
_过滤池,一座运行,--座备用。__
三合计_ 4500力·当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合并处理时,设备设置及初投资如下
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与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合并处理_
Γ η设备选型初投资---
I设三座处理能力Q=1400 t/h的石灰混凝澄清池+配套 3920万的过滤池,两座运行,一座备用。__由此可见,因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只占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的1/6,比例很小,所以合并处理后,仅需适当加大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的石灰混凝处理设施,所有混凝澄清所需要的加石灰、加混凝剂、加助凝剂、加氧化剂等设施均可合并,仅初投资就可节省 580万元,这还不包括节约的占地、节省的操作维护工作量等等。
本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节约投资,适应性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系统由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 )构成,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循环冷却水池(1-5)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缓冲水池(1-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顺次包括缓冲水池(1-1 )、提升泵(1-2)、石灰混凝澄清池(1-3)、过滤池(1-4)、循环冷却水池(1-5)、循环水冷却塔(1-6)及相关管路A、B、C、D。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是指由循环冷却水池(1-5)出口( l_5b)至缓冲水池(1-1)入口( I-Ic)之间的管路。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I)的缓冲水池(1-1)再生水入口( I-Ia)通过管路A引进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缓冲水池(1-1)出口(I-Ib)通过管路B连接石灰混凝澄清池(1-3)入口(l_3a),石灰混凝澄清池(1-3)出口( l_3b)通过管路C连接过滤池(1-4)入口( l_4a),过滤池(1-4)出口( I_4b)通过管路D连接循环冷却水池(1-5)入口( I_5a),循环冷却水池(1_5)出口(l-5b)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3)连接缓冲水池(1-1)排污水入口(1-lc),由此构成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共用的一套水处理循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B上设置有提升泵(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A是指由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管口(Aa)至缓冲水池(1-1)入口( I-Ia)的管路;所述管路B是指由缓冲水池(1-1)出口( I-Ib)至石灰混凝澄清池(1-3)入口( l_3a)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C是指由石灰混凝澄清池(1-3)出口( l-3b)至过滤池(1-4)入口( 14a)之间的管路;所述管路D是指由过滤池(1-4)出口( l_4b)至循环冷却水池(1-5)入口( l-5a)之间的管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属于再生水回用技术领域。该处理系统由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构成,所述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循环冷却水池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缓冲水池相连。本发明通过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管路将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引入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系统的再生水缓冲水池,与城市污水处理厂来再生水一并处理,可节省出一套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循环水排污水缓冲水池、循环水排污水提升泵、循环水排污水石灰混凝澄清池、循环水排污水过滤池等设备,降低了火电厂的初投资费用,节约了占地,便于集中布置、集中维护管理。
文档编号C02F9/02GK102795715SQ20121029148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5日
发明者徐秀萍, 仲卫东, 潘苏, 张桂英 申请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