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076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剂投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意识的不断加强,如何对污染物进行清理及再生利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其中就包括污水处理。目前,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往往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向污水中投放混凝沉淀剂,从而将污水中的杂质及悬浮物进行清理,使得污水的水质变清;第二步是想污水中投放消毒剂,用以杀灭水中的微生物,从而保证污水最终的处
理效果。其中,向污水中投放消毒剂的计量是污水处理之关键所在;消毒剂的投放计量应针对污水量进行设定。但在污水处理中,由于污水的流量不均匀,所以污水的水量会一直处于变化中。因此使得消毒剂的投放计量难以实现准确控制,进而对污水的处理质量造成影响。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人工计算投放或机械装置计算投放,但采用人工计算投放,费时费力;采 用机械装置计算投放时,由于消毒剂(主要采用的是二氧化氯溶液),会对电器机械设备进行腐蚀,从而造成设备的损坏,不但难以提高污水的处理质量,还会造成设备维修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保证了二氧化氯的投放量的准确,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和定量桶,还包括投放池和反应池;所述定量桶通过虹吸装置与所述投放池相连,且所述定量桶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投放池的设置位置;所述虹吸装置包括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空气管和倒置桶;所述第一虹吸管设置在所述投放池内,所述第一虹吸管的下端通过水封弯管与所述反应池相连;所述第一虹吸管的上端放置在所述倒置桶的内部,所述第一虹吸管通过所述第二虹吸管与所述定量桶相连,且所述第二虹吸管的一端深入所述定量桶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倒置桶的顶部并深入至所述第一虹吸管内;所述第二虹吸管通过所述空气管与所述倒置桶的顶部相连;所述空气管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深入至所述投放池的底部。[0016]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进口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相连,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相连;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进口相连,并在管道上设置有泵,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设置有进水管。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内设置有溶解器,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器相连。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与所述定量桶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置在所述定量桶内。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与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进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
一阀门。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与所述定量桶相连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阀。
·[0023]可选的,所述第二虹吸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可选的,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上设置有压力排放管,所述压力排放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通过在定量桶与投放池之间设置一虹吸装置,利用投放池中的液面的升降来控制定量桶中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投放量;由于采用虹吸装置,每次进入投放池中的污水量一定,且每次从定量桶中抽吸出的二氧化氯溶液的量一定,因此可以确保每次向污水中投放的二氧化氯溶液量的准确,从而确保污水的处理质量。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二氧化氯发生器通过文丘里管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相连,并且二氧化氯吸收装置还通过文丘里管形成一循环回路,从而实现了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且制备过程安全可靠。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与定量桶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浮球阀,从而实现了二氧化氯吸收装置自动向定量桶内补充二氧化氯溶液,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上设置有压力排放管,并在压力排放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从而实现了对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内的压力进行排泄,从而保证了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安全可靠。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1- 二氧化氯发生器;2_ 二氧化氯吸收装置;3_定量桶;4_投放池;5_反应池;6-虹吸装置,61-第一虹吸管,62-第二虹吸管,63-空气管,64-倒置桶,65-水封弯管,66-进气管;7-文丘里管;8_泵;9_进水管;10_溶解器;11_浮球阀;12_第一阀门;13_第二阀门;14-第一流量阀;15-第二流量阀;16-压力排放管;17_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二氧化氯发生器1、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和定量桶3,还包括投放池4和反应池5 ;定量桶3通过虹吸装置6与投放池4相连,且定量桶3的设置位置高于投放池4的设置位置;虹吸装置6包括第一虹吸管61、第二虹吸管62、空气管63和倒置桶64 ;第一虹吸管61设置在投放池4内,第一虹吸管61的下端通过水封弯管65与反应池5相连;第一虹吸管 61的上端放置在倒置桶64的内部,第一虹吸管61通过第二虹吸管62与定量桶3相连,且第二虹吸管62的一端深入定量桶3内,另一端穿过倒置桶64的顶部并深入至第一虹吸管61内;第二虹吸管62通过空气管63与倒置桶64的顶部相连;空气管63上设置有进气管66,进气管66深入至投放池4的底部。使用时将二氧化氯发生器I中生成二氧化氯通过管道送入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并通过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制成二氧化氯溶液,然后将二氧化氯溶液通过管道送入定量桶3中备用。此时,向投放池4内通入污水,随着投放池4内的液面不断上升,投放池4内放置的倒置桶64内的液面也随之一同上升。当倒置桶64内的液面上升时,倒置桶64内部的空气会在上升液体的挤压下从第一虹吸管61内排出(由于第一虹吸管61下端连接的水封弯管65位于反应池5内,且水封弯管65位于反应池5内的端口高度高于反应池5内的液面高度,因此使得倒置桶64内的空气可以从第一虹吸管61内排出)。当倒置桶64内的空气由第一虹吸管61排出时,在第一虹吸管61内形成的空气旋流的带动下,第二虹吸管62以及与第二虹吸管62连通的空气管63中的气体会一同进入第一虹吸管61排出,并使得其内部出现真空;因此定量桶3中的二氧化氯溶液便会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流入第一虹吸管61内,并最终进入到反应池5中;与此同时,投放池4内的污水也会通过第一虹吸管61排入反应池5中。[0048]当投放池4内的污水流入反应池5时,投放池4内的水位开始相应下降,当投放池4内的水位下降至进气管66位于投放池4内的一端处时,空气开始由进气管66进入到空气管63和第二虹吸管62内,使得虹吸原理形成的条件遭到破坏,从而使得定量桶3内二氧化氯溶液不再通过第二虹吸管62流入第一虹吸管61内,同时投放池4中的污水也不再通过第一虹吸管61流入反应池5中。
以此类推,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便可实现对污水中加入二氧化氯溶液。同时,由于在完成一次虹吸过程中,投放池4内通过第一虹吸管61进入反应池5内的污水量是一定,定量桶3内通过第二虹吸管62和第一虹吸管61抽吸并进入反应池5内的二氧化氯溶液量也是一定的,所以只要一次性将排污水量和二氧化氯溶液的投放量进行调准,便可确保向污水中加入的二氧化氯溶液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污水的处理质量。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二氧化氯溶液的制备,可在二氧化氯发生器I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文丘里管7,文丘里管7的第一进口与二氧化氯发生器I相连,文丘里管7的出口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相连;同时,还可将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通过管道与文丘里管7的第二进口相连,并在管道上设置有泵8,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设置有进水管9。使用时二氧化氯发生器I所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通过文丘里管7的第一进口进入到文丘里管7内,并通过文丘里管7的出口进入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利用进水管9流入的水对二氧化氯气体进行溶解并生成二氧化氯溶液;由于对作为消毒剂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当进入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二氧化氯气体能够满足制备需求时,可启动泵8,将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溶液抽出,然后送入文丘里管7内,利用溶液将文丘里管7的第一进口封闭,使得二氧化氯气体不再进入文丘里管7内,然后溶液在经过文丘里管7的出口重新回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并形成一循环回路。当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溶液因使用进入到定量桶3内时;可将泵8关闭,然后使得二氧化氯气体重新进入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同时通过进水管9向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通过水,进而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制备二氧化氯溶液。进一步优选的,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内可设置有溶解器10,文丘里管7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溶解器10相连。利用溶解器10可提高二氧化氯气体的溶解速度,更加便于制备二氧化氯溶液。进一步优选的,为了便于控制进入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二氧化氯气体量,还可在二氧化氯发生器I与文丘里管7的第一进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2 ;为了便于控制进入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水量,还可在进水管9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3。进一步优选的,由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会通入水和二氧化氯气体,因此会使得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压力过大,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还可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上设置有压力排放管16,由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的二氧化氯溶液具有腐蚀性,因此排放管在排放时需将二氧化氯溶液排放至一指定回收装置内,因此为了防止发生回流,还可在压力排放管16上设置有单向阀17。本实施例中,由于定量桶3内存放二氧化氯溶液会定量流出,为了便于定量桶3内可随时从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中补充二氧化氯溶液,还可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与定量桶3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浮球阀11,并将浮球阀11设置在定量桶3内。使用时当定量桶3内的二氧化氯溶液流出时,其内部的液面开始下降,浮球阀11亦随之一同下降,并打开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与定量桶3之间的管道,使得二氧化氯溶液流入并补充道定量桶3内,当定量桶3内的二氧化氯溶液补充后,其液面恢复正常,浮球阀11便随之关闭,管道便停止进液;从而实现自动补充定量桶3内的溶液,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优选的,为了便于控制流入定量桶3内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流量,还可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2与定量桶3相连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阀14。
同理,为了便于控制从定量桶3流入第一虹吸管61内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流量,还可在第二虹吸管62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15。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仅以定量投放二氧化氯溶液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的是,该装置还可用于热河流体净水剂、消毒剂、脱色剂以及中和剂等需定量配比投放的生产过程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和定量桶,还包括投放池和反应池;所述定量桶通过虹吸装置与所述投放池相连,且所述定量桶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投放池的设置位置;所述虹吸装置包括第一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空气管和倒置桶;所述第一虹吸管设置在所述投放池内,所述第一虹吸管的下端通过水封弯管与所述反应池相连;所述第一虹吸管的上端放置在所述倒置桶的内部,所述第一虹吸管通过所述第二虹吸管与所述定量桶相连,且所述第二虹吸管的一端深入所述定量桶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倒置桶的顶部并深入至所述第一虹吸管内;所述第二虹吸管通过所述空气管与所述倒置桶的顶部相连;所述空气管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深入至所述投放池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进口与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相连,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相连;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二进口相连,并在管道上设置有泵,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设置有进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内设置有溶解器,所述文丘里管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溶解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与所述定量桶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置在所述定量桶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所述二氧化氯发生器与所述文丘里管的第一进口相连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与所述定量桶相连的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一流量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所述第二虹吸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所述二氧化氯吸收装置上设置有压力排放管,所述压力排放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二氧化氯吸收装置和定量桶,还包括投放池和反应池;定量桶通过虹吸装置与投放池相连,且定量桶的设置位置高于投放池的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氧化氯溶液定量投放装置,其通过在定量桶与投放池之间设置一虹吸装置,利用投放池中的液面的升降来控制定量桶中的二氧化氯溶液的投放量;由于采用虹吸装置,每次进入投放池中的污水量一定,且每次从定量桶中抽吸出的二氧化氯溶液的量一定,因此可以确保每次向污水中投放的二氧化氯溶液量的准确,从而确保污水的处理质量。
文档编号C02F1/76GK202880982SQ20122052493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周川蓉 申请人:四川宝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