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虫拟蜡菌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工艺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311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虫拟蜡菌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工艺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虫拟蜡菌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工艺技术,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即利用虫拟蜡菌作为出发菌株,通过液体摇瓶培养、液体菌种扩大培养、菌液转接到含有没食子酸废水并补充一定的营养物质,进行发酵培养。采用此工艺没食子酸去除率可以达到60~100%。
【专利说明】一种虫拟蜡菌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工艺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特指利用虫拟蜡菌降解含有没食子酸的废水。将原废水浓缩或稀释至没食子酸含量在I~50克/升后,补充培养基成分,接入虫拟蜡菌菌种降解废水中的没食子酸。虫拟蜡菌降解后,没食子酸的去除率可达到60~100%。
[0002]
【背景技术】
[0003]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有机酸(Natural organic acids, NOA),而天然有机酸中15-30%是亲水性小分子有机酸,没食子酸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亲水性小分子有机酸,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会带来以下问题:1)影响水的色度、口感和气味:2)在氯消毒过程中形成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byproducts,简称DPBs),如三氯甲烷、卤乙酸类,它们在水体中和氯结合后可以对生物体尤其是人类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3)在后续水的深度处理过程中会容易导致膜的污染。没食子酸也是食品加工、日化、医药生产过程中所用的重要原料,生产过程中所排废水含有大量没食子酸,其在水体中会分解产生有机酸及沼气等,消耗水中溶解氧,致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亡;导致水体COD升高等,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高效降解水体中没食子酸成为水污染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0004]目前关于含有没食子酸废水的处理专利有几项,但是主要是水洗或碱提取等方法,如专利没食子酸生产废渣回收处理`方法(申请号200610086067.7),保护了废渣在90-100度下两次水洗,两次压榨的方法回收没食子酸的方法;专利没食子酸母液回收处理工艺(专利号200910226622.5)保护了利用碱提取没食子酸酸,然后调节ρΗ8.0-9.0沉淀得到没食子酸粗品的工艺;专利没食子酸生产废水、废渣、废碳回收处理新技术(专利申请号201210469098.6)公开了生产没食子酸的废渣、废炭采用逆流二次水洗一次挤压法回收没食子酸工艺;专利一种处理没食子酸的粗制废液的方法(申请号2010136553.1)以及文章“Fenton反应一中和一生物法处理没食子酸粗制废液”(杂志“水处理技术” 2010年,36卷第9期,ppl06-109),公开了没食子酸粗制废液经过催化氧化、调节pH沉淀、活性炭吸附、最后经过稀释曝气处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存在处理不完全,或用大量的水稀释。
[0005]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的研究,摸索出一种以虫拟腊菌iCeriporiopsis
作为出发菌株,降解含有没食子酸废水的方法。该方法不同于过去的方法在于所使用的菌种是通过发酵的方法直接处理含高浓度没食子酸的废液(I~50克/升),节约了稀释用水和场地占用。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的是虫拟蜡菌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的生物技术。废水经过虫拟蜡菌降解后,其没食子酸去除率可到达60-100%。
[0007]本发明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以虫拟蜡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试管扩大培养、液体摇瓶培养、菌体液体扩大培养,离心收集菌体,然后通过发酵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
[0008]本发明所用的菌种是虫拟蜡菌的任意一株菌种,如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保藏的菌种。
[0009]本发明所适用的废水是任意一种含没食子酸的废水,如发酵法生产没食子酸的废液、从植物中提取没食子酸的废液或者以没食子酸为原料合成其他产品的废液。
[0010]其中所述的试管扩大培养中的试管扩大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诸葛健、王正祥主编的“工业微生物实验技术手册”,1994,367页)。
[0011]其中所述的液体摇瓶培养中和菌体液体扩大培养中的液体摇瓶培养基和液体菌种培养基均为:葡萄糖5~30克/升,蛋白胨O~5克/升,酵母膏O~5克/升,硫酸镁
0.2~I克/升,吐温80 0.5~10克/升,磷酸二氢钾2~9克/升,pH5~8,120~140°C灭菌20~40分钟;其中所述的摇瓶培养工艺条件为,接种3-5块虫拟蜡菌试管斜面菌体(5X 5mm)于装有40~120 mL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转速:150转/分,25~35°C,培养24~72小时;其中所述的一级种子培养工艺为,按I~20% (体积比)的接种量将摇瓶培养种子液接种到一级种子培养基中,在温度25~35°C,搅拌转速50~200转/分,通气量0.2~2:1体积/体积/分钟(通气气体体积/发酵液体积/分钟),培养18~72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降解废水中没食子酸的工艺为,含有没食子酸的废水经过浓缩或稀释使没食子酸浓度达到I~50克/升废水1000L,葡萄糖5~30千克,黄豆饼粉0.5~2千克;硫酸铜5~15克,硫酸亚铁5~15克,硫酸锰5~20克,该培养基各成分可以按此比例放大;其中所述的降解工艺为:按2~20% (种子液体积/废水体积)接种一级液体菌种,在温度25~35°C,搅拌转速50~200转/分,通气量0.2~2:1体积/体积/分钟(通气气体体积/发酵液体积/分钟),培养36~168小时。
[0012]使用该工艺废水降解后,没食子酸去除率可达到60-100%。
[0013]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发酵培养工艺,结合本领域的基本知识,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增加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种子罐,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种子罐米用的培养基与摇瓶培养基和一级种子培养基相同,接种量为5~20%,培养条件同于液体菌体扩大培养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根据此工艺采用的没食子酸测定方法为:精密称取没食子酸对照品10.3 mg,置于100 mL烧杯中,用色谱级甲醇溶解,并定容至IOOmL容量瓶中,配制成10.3mg/mL的标准储备液。临用时用0.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控制进样量为2,4,6,8,10 μ 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IMADZU(岛津)LC-20AT)测定没食子酸含量。色谱柱为Alltima?C18柱(4.6mmX250 mm, 5 Mm)。测定条件为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10:90 ;柱温:30°C,流速:
0.8 mL/min,检测波长:270 nm。以进样量为横坐标(X),以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求得没食子酸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回归方程。吸取样品液(降解前和降解过程中以及降解后)的上清液少量,用0.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测定峰面积,采用外标峰面积根据上述求得的没食子酸浓度与峰面积的回归方程计算没食子酸含量。[0015]没食子酸去除率Re按下列公式(I)计算:
【权利要求】
1.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废水工艺技术,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以虫拟蜡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试管扩大培养、液体摇瓶培养、菌体液体扩大培养,液体发酵去除废水中没食子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废水工艺技术,其特征在所用的菌种是虫拟蜡菌的任意一株菌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其特征在所适用的废水是任意一种含没食子酸的废水,如发酵法生产没食子酸的废液、从植物中提取没食子酸的废液或者以没食子酸为原料合成其他产品的废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其特征在其中所述的试管扩大培养中的扩大培养基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其特征在其中所述的液体摇瓶培养中和菌体液体扩大培养中的液体摇瓶培养基和液体菌体培养基均为:葡萄糖5~30克/升,蛋白胨O~5克/升,酵母膏O~5克/升,硫酸镁0.2~I克/升,吐温-800.5~10克/升,磷酸二氢钾2~9克/升,pH5~8,120~140°C灭菌20~4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其特征在其中所述的摇瓶培养工艺条件为,接种3-5块虫拟蜡菌试管斜面菌体(5X5mm)于装有40~120 mL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在转速:150转/分,25~35°C,培养24~7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工艺技术,其特征在其中所述的菌体培养工艺为,按I~20% (体积比)的接种量将摇瓶培养种子液接种到液体菌体扩大培养中,在温度25~35°C,搅拌转速50~200转/分,通气量0.2~2:1体积/体积/分钟(通气气体体积/发酵液体积/分钟),培养18~7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废水工艺技术,其特征在所述的含有没食子酸废水培养基为:含有没食子酸的废水经过浓缩或稀释使没食子酸浓度达到I~50克/升废水1000L,葡萄糖5~30千克,黄豆饼粉0.5~2千克;硫酸铜5~15克,硫酸亚铁5~15克,硫酸锰5~20克,该培养基各成分可以按此比例放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虫拟蜡菌降解没食子酸废水工艺技术,其特征在其中所述的降解废水工艺为:按2~20% (种子液体积/废水体积)接种一级液体菌种,在温度25~35°C,搅拌转速50~200转/分,通气量0.2~2:1体积/体积/分钟(通气气体体积/发酵液体积/分钟),培养36~168小时,即可降解没食子酸。
【文档编号】C02F101/34GK103482771SQ201310405882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张志才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