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循环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521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水循环回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循环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排放的污水量很大,经处理后排放的又不多,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我国各大水系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严重恶化。长期以来,造纸废水一直是制约纸业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且如何处理造纸废水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加强污水治理,使之不仅达标排放,而且可大量回用,是十分必要的事情。如此一来,这对消除污染,改善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的不足,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降解水中致色物质,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低,处理后的废水泡沫现象严重,出水色度深,不能去除高浓度污水的色度,COD去除率低,处理而得的回用水,易恶化发臭,不能长期循环回用,污水的可生化性低,污水中的COD常常超标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降解水中致色物质、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水可生化性好的,可全部回收于生产,实现对外零排放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过滤滚筛机、搅拌反应塔、磁分离器、微电解填料筒、生物接触氧化池及回水池,所述集水池的出口连接过滤滚筛机的进口,所述过滤滚筛机的出口连接搅拌反应塔的进口,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出口连接磁分离器进口,所述磁分离器的排水孔与微电解填料筒的进水口相连,所 述微电解填料筒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回水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微电解填料筒内位于进水口的上方由下自上依次设有微电解填料过滤层及高密度纤维丝滤层,所述回水池内位于进水口的下方还设有活性碳纤维丝滤层。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微电解填料过滤层包括设于微电解填料筒圆周内侧壁上的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内设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圆柱筒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有滤板,所述各滤板上分别均布有通水微孔。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微电解填料为铁碳微电解填料。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下部铺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上均布有出气孔,所述气管的一端伸出池外与风机相连,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位于气管的出气口上部设有活性污泥填料层。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搅拌反应塔包括搅拌塔及设于搅拌塔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及均布于搅拌轴圆周外侧的搅拌叶片,所述各搅拌叶片的下部还分别设有拨动杆。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搅拌反应塔与磁分离器之间设有将搅拌反应塔内泥水抽往磁分离器的抽水泵,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底部还设有控制阀门。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磁分离器与微电解填料筒之间设有将磁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水打入微电解填料筒的水泵。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处理时,先将生产中的污水通过管路送入集水池,然后将集水池中的污水经过滤滚筛机初步过滤后抽入搅拌反应塔,按顺序加入能够完成沉淀泥水中铬、氰化物及重金属的药剂,加药后,充分搅拌反应后,加入磁粉及絮凝剂,然后静置处理,静置处理后打开搅拌反应塔的阀门,将污泥抽入磁分离器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分离处理后将磁分离器内的上清液抽入微电解填料筒内进一步处理,从而降解废水中致色物质及悬浮物SS和C0D,经微电解填料筒进一步微电解处理后的污水排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进一步降解水中致色物质、去除水中悬浮物后达标排放或进入回水池内循环利用,所述回水池内的活性碳纤维丝滤层可进一步对水进行处理净化、除色、除味、除有机物,截流水中的悬浮物及生物絮体,提高出水质量。本新型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处理工艺步骤简单,能有效降解水中致色物质,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水可生化性好,可有效地对造纸污水进行处理,将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其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提高了水循环再利用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考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包括集水池1、过滤滚筛机2、搅拌反应塔3、磁分离器4、微电解填料筒5、生物接触氧化池6及回水池7,所述集水池I的出口连接过滤滚筛机2的进口,所述过滤滚筛机2的出口连接搅拌反应塔3的进口,所述搅拌反应塔3内按顺序加入能够完全沉淀污水中铬、氰化物及重金属的药剂,充分搅拌反应后,然后加入磁粉及絮凝剂,然后静置反应,集水池I进口连接于上道工序,其作用是汇集、储存和均衡造纸废水的水质、水量,所述搅拌反应塔3的出口连接磁分离器4的进口,磁分离器4采用磁分离,污泥与净水只需3分钟就可完全分离,所述磁分离器4的排水孔与微电解填料筒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微电解填料筒5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6的进水口,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内下部铺设有气管61,所述气管61上均布有出气孔,所述气管61的一端伸出池外与风机62相连,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内位于气管61的出气口上部设有活性污泥填料层63,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6的出水口 64与回水池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微电解填料筒5内位于进水口的上方由下自上依次设有微电解填料过滤层51及高密度纤维丝滤层52,高密度纤维丝滤层52的空隙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机械截流的作用,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截流水中的悬浮物及生物絮体,保证出水质量。所述微电解填料过滤层51包括设于微电解填料筒5圆周内侧壁上的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内设有铁碳微电解填料,所述圆柱筒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有滤板,所述各滤板上分别均布有通水微孔,所述回水池7内位于进水口的下方还设有活性碳纤维丝滤层71。本新型污水循环回用系统能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通水后,微电解填料筒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系统,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生态[H]、Fe2 +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生成的Fe2 +进一步氧化成Fe3 +,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吸附以及絮凝沉淀的共同作用对废水进行处理.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高密度纤维丝滤层的空隙多、比表面积大,具有机械截流的作用,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截流水中的悬浮物及生物絮体,保证出水质量。所述搅拌反应塔3包括搅拌塔及设于搅拌塔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及均布于搅拌轴圆周外侧的搅拌叶片,所述各搅拌叶片的下部还分别设有拨动杆。所述搅拌反应塔3与磁分离器4之间设有将搅拌反应塔内泥水抽往磁分离器的抽水泵,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底部还设有控制阀门。所述磁分离器4与微电解填料筒5之间设有将磁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水打入微电解填料筒5的水泵。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 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1.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过滤滚筛机、搅拌反应塔、磁分离器、微电解填料筒、生物接触氧化池及回水池,所述集水池的出口连接过滤滚筛机的进口,所述过滤滚筛机的出口连接搅拌反应塔的进口,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出口连接磁分离器进口,所述磁分离器的排水孔与微电解填料筒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微电解填料筒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回水池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微电解填料筒内位于进水口的上方由下自上依次设有微电解填料过滤层及高密度纤维丝滤层,所述回水池内位于进水口的下方还设有活性碳纤维丝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填料过滤层包括设于微电解填料筒圆周内侧壁上的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内设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圆柱筒体的上部与下部分别设有滤板,所述各滤板上分别均布有通水微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填料为铁碳微电解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下部铺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上均布有出气孔,所述气管的一端伸出池外与风机相连,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内位于气管的出气口上部设有活性污泥填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塔包括搅拌塔及设于搅拌塔内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及均布于搅拌轴圆周外侧的搅拌叶片,所述各搅拌叶片的下部还分别设有拨动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反应塔与磁分离器之间设有将搅拌反应塔内泥水抽往磁分离器的抽水泵,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底部还设有控制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分离器与微电解填料筒之间设有将磁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污水打入微电解填料筒的水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有效降解水中致色物质、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污水可生化性好的,可全部回收于生产,实现对外零排放的污水循环回用系统,包括集水池、过滤滚筛机、搅拌反应塔、磁分离器、微电解填料筒、生物接触氧化池及回水池,所述集水池的出口连接过滤滚筛机的进口,所述过滤滚筛机的出口连接搅拌反应塔的进口,所述搅拌反应塔的出口连接磁分离器的进口,所述磁分离器的排水孔与微电解填料筒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微电解填料筒的出水口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回水池进水口连接,所述微电解填料筒内位于进水口的上方由下自上依次设有微电解填料过滤层及高密度纤维丝滤层,所述回水池内位于进水口的下方还设有活性碳纤维丝滤层。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079813SQ20132011386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陈颖颖 申请人:陈颖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