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磁化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147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磁化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磁化筒,是一种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磁化筒,其包括杯手缝,筒体内壁,内壁电感线圈,筒外壁,行程开关,LED指示灯,旋转光伏电池,外壁固定光伏电池,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底座。该磁化装置与装水容器分离,增加可旋转电池提供电源,通过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磁场,实现对水的动态磁化,从而有效改善磁化效果。其磁化装置与杯体分离,实现任何杯子装水后都可以放入该装置中即可进行对水的磁化,改善现有磁化装置的磁化效果。
【专利说明】太阳能磁化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涉及一种太阳能磁化筒,属于太阳能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磁化装置大都是在磁化杯的杯底或侧面装永磁铁,利用永磁铁提供磁场对水进行磁化。这种装置杯盖中设有永磁铁,转动筒盖时,磁力线切割水分子对水的磁化效果是被动的,内胆的筒壁磁力线是在筒体之内折射,折射后磁场减弱快,磁性净化作用也不是很好。现有磁化筒的筒内水和磁场都是静态的,对水的磁化效果也不理想。在专利号201320106814.4的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磁化杯,其是用杯盖圆形光伏电池与杯体矩形光伏电池板提供电能,分别通过杯盖脉冲电路板和杯体底部脉冲电路板将电能分别输送至杯盖电感线圈和杯体内胆电感线圈,产生动态磁场从而对水进行磁化。杯外壁、杯盖电池提供电能较弱磁化效果差,而且磁化装置与杯体都结合在一起对水磁化,使得磁化杯比普通杯子更沉重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太阳能磁化筒,是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磁化筒,该磁化装置与装水容器分离,增加可旋转电池提供电流,通过脉冲电路产生脉冲磁场,实现对水的动态磁化,从而有效改善磁化效果。其磁化装置与杯体分离,实现任何杯子装水后都可以放入该装置即可进行对水的磁化,改善现有磁化装置的磁化效果。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其包括杯手缝1,筒体内壁2,内壁电感线圈3,筒外壁4,行程开关5,LED指示灯6,旋转光伏电池7,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底座10,固定螺栓11,磁化筒整体成一个半圆柱型,筒外壁4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相连并固定在底座10上,旋转光伏电池7通过固定螺栓11固定在筒底座10上,杯手缝I位于半圆柱面的中间,筒体内壁2上贴有内壁薄饼状电感线圈3,底座10内部的行程开关5与旋转光伏电池7相连,旋转光伏电池7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相连,内壁电感线圈3与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相连,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与筒体LED指示灯6相连,筒体底座10上的LED指示灯6与底座10上的行程开关5相连。
[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07]在光照情况下,当装有水的杯子放入磁化筒中时,把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的行程开关5打开,旋转光伏电池7向外打开(如图4所不),旋转光伏电池7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相连,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电,通过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产生脉冲电流输送至筒体内壁电感线圈3,产生动态脉冲磁场从而对水进行磁化,LED指示灯6发光。
[0008]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的电路连接如图5所示:
[0009]B为太阳电池电源,提供电路电能,Q1、Q2为NPN型三极管,作开关用,C1、C2、C3和C4为电容器,其中C2和C3作耦合用,Cl和C4作滤波用,Rl、R2和R3为电阻,作耦合用,Dl为发光二极管,作脉冲输出指示用,L为电感线圈,作产生脉冲磁场用。
[0010]太阳电池B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4正极、电阻Rl、R2、R3、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l的一端相连,电容器C4的负极和NPN型三极管Ql、Q2的发射极与太阳电池负极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3的正极相连再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电容器C3的负极与电阻R2另一端相连再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l的另一端相连再与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电容器C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Dl负极相连再与电容器Cl的另一端相连,最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感线圈L的另一端相连,整个电路构成一个振荡脉冲磁场控制电路。
[0011 ] 当太阳电池B受到太阳光照射时产生工作电压,太阳光越强,太阳电池B两端的工作电压就越高,在太阳电池B两端的工作电压大于4V后,电路通电开始工作,三极管Ql和Q2均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藕合电容器C2通过电阻Rl和三极管Ql迅速充电,耦合电容器C3通过电阻R2和三极管Q2迅速充电,由于三级管Ql和Q2的参数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再加上电阻Rl和R2的阻值不相同,因此,在电路中就会出现通电的前半段时间三极管Ql导通,Q2截断;通电的后半段时间三级管Ql截断,Q2导通。三极管Ql和Q2在电路中反复交替导通或截断,使电路处于振荡工作状态,电路振荡的周期和频率大小取决于电阻Rl与耦合电容器C2的乘积和电阻R2与耦合电容器C3的乘积,调整乘积大小,就可以调整电路振荡周期和频率。当三极管Ql导通时,发光二极管Dl发光指示脉冲电流通过电感线圈L,产生脉冲磁场,当三极管Ql截断时,发光二极管Dl不发光,指示没有脉冲电流通过电感线圈L,没有产生脉冲磁场。利用这种脉冲磁场对水进行磁化。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3]1、磁化磁场较强,不需要更换杯子就可以对水进行高效磁化,有效减轻杯体的重量;
[0014]2、可在筒中内部构成有多个线圈分布磁场,有效增强中心磁场强度和筒内对水磁化效果,减少筒体外部的发散磁场,减弱对家电或其它一些易受磁场影响物品的磁干扰;
[0015]3、具有折叠功能的太阳电池提高了电流加强了磁化强度,减少待用时对空间的占用;
[0016]4、利用光伏电池作为电源,不需外部电能具有节能减排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是杯手缝,2是筒体内壁,3是内壁电感线圈,4是筒外壁,5是行程开关,6是LED指示灯,7是旋转光伏电池,8是外壁固定光伏电池,9是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10是底座,11是固定螺栓。
[0018]图2是图1去掉筒外壁后的左视图。
[0019]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0]图4是图1旋转光伏电池7的展开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23]其包括杯手缝1,筒体内壁2,内壁电感线圈3,筒外壁4,行程开关5,LED指示灯6,旋转光伏电池7,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底座10,固定螺栓11,磁化筒整体成一个半圆柱型,筒外壁4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相连并固定在底座10上,旋转光伏电池7通过固定螺栓11固定在筒底座10上,杯手缝I位于半圆柱面得中间,筒体内壁2上贴有内壁薄饼状电感线圈3,底座10内部的行程开关5与旋转光伏电池7相连,旋转光伏电池7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相连,内壁电感线圈3与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相连,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与筒体LED指示灯6相连,筒体底座10上的LED指示灯6与底座10上的行程开关5相连。
[0024]见图1-5,在光照情况下,旋转矩形光伏电池7向外打开,旋转矩形光伏电池7与外壁固定矩形光伏电池8相连,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电,当杯子放入磁化筒中时,把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的行程开关5打开,通过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输送至筒体内壁电感线圈3,产生动态磁场从而对水进行磁化,LED指示灯6发光。
【权利要求】
1.太阳能磁化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杯手缝(1),筒体内壁(2),内壁电感线圈(3),筒外壁(4),行程开关(5),LED指示灯(6),旋转光伏电池(7),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底座(10),固定螺栓(11),磁化筒整体成一个半圆柱型,筒外壁(4)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 )相连并固定在底座(10 )上,旋转光伏电池(7 )通过固定螺栓(11)固定在筒底座(10 )上,杯手缝(I)位于半圆柱面的中间,筒体内壁(2 )上贴有内壁薄饼状电感线圈(3),底座(10)内部的行程开关(5)与旋转光伏电池(7)相连,旋转光伏电池(7)与外壁固定光伏电池(8 )相连,内壁电感线圈(3 )与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 )相连,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 )与筒体LED指示灯(6 )相连,筒体底座(10 )上的LED指示灯(6 )与底座(10 )上的行程开关(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磁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底部脉冲电路板(9)的电路图为:太阳电池B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4正极、电阻R1、R2、R3、电感线圈L和电容器Cl的一端相连,电容器C4的负极和NPN型三极管Ql、Q2的发射极与太阳电池负极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3的正极相连再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电容器C3的负极与电阻R2另一端相连再与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l的另一端相连再与电容器C2的负极相连,电容器C2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Dl负极相连再与电容器Cl的另一端相连,最后发光二极管Dl的正极与电感线圈L的另一端相连,整个电路构成一个振荡脉冲磁场控制电路。
【文档编号】C02F1/48GK203653314SQ201320874719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浦绍选, 沈冠彪, 赵兴玲, 张跃, 毕光宏, 明信英, 郎山山 申请人:云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