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585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化曝气桶、微生物载体和曝气装置。生化曝气桶是塑料制成的圆桶,生化曝气桶内的上部设有上栏栅,下部设有下栏栅,中心设有中心曝气循环室。中心曝气循环室的中心设有曝气管。上栏栅、下栏栅和中心曝气循环室组成环圈形的微生物载体室。微生物载体室中设有微生物载体。微生物载体是塑料制成的多叶状多通空的球形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生化曝气桶串连组装成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耗能少、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特别是增加中心循环曝气管,曝气效率高、活性污泥少,适应分散广泛的城市社区、厂矿、学校、农村等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净化的需求。
【专利说明】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社区、农村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的生物净化设备,特别是一种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城市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先进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净化生活污水。采用的设备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下污水管道收集生活污水进入大型固定的钢筋水泥设备中曝气净化处理。上述设备的缺点是结构复杂、耗能多、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适应居住分散的城市社区、农村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净化的需求。另一类是采用在生化塘中悬挂生物膜或瓷环等作为附着微生物的载体,发挥自然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作用。上述设备的缺点是生物膜或瓷环等附着微生物的载体比表面积小,清洗困难,不能回收再利用,而且曝气装置设在生化塘底部,不利于生化塘内污水定向循环接触附着载体的微生物,净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两类生活污水净化设备的缺点,研制出一种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根据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串连组装成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耗能少、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特别是增加中心循环曝气管,曝气效率高、活性污泥少,适应分散广泛的城市社区、厂矿、学校、农村等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净化的需求;
[000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采用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防瘸蚀效果显著,可以根据需要埋在地表下,节约土地资源;
[0005]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是采用塑料制成的微生物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重量轻、附着微生物作用强、可回收,环保效果好。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塑料制成的微生物载体和曝气装置。
[0008]生化曝气桶是塑料制成的圆桶,生化曝气桶上端的一侧设有污水进口,生化曝气桶上端的另一侧设有污水出口。生化曝气桶内的上部设有上栏栅,生化曝气桶内的下部设有下栏栅。生化曝气桶内的中心设有中心曝气循环室。中心曝气循环室的上端与上栏栅连接,中心曝气循环室的下端与下栏栅连接。上栏栅、下栏栅和中心曝气循环室组成圈环形的微生物载体室,微生物载体室中设有微生物载体。中心曝气循环室的中心设有曝气管,曝气管的上端与曝气总管连接,曝气管的下端与曝气喷头连通。在生化曝气桶的底部设有污泥罩盖,污泥罩盖呈圆弧形,污泥罩盖的功能是防止污水沉淀的污泥被中心曝气循环室上向循环的水流带动。污泥罩盖的下部设有污泥吸出管。污泥吸出管的作用是及时把污水沉淀的污泥吸出。第一个生化曝气桶的污水进口与污水净化前贮罐连接,最后一个生化曝气桶的污水出口与污水净化后贮罐连接。
[0009]微生物载体是塑料制成的多叶状多通空的球形体,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提高污对有机物的分解效率。微生物载体的直径从2厘米至20厘米。把各种规格的微生物载体按设计要求填入微生物载体室中。
[0010]曝气装置由自动控制系统、鼓风机、加热器和曝气总管组成,其中自动控制系统、鼓风机、加热器采用现有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鼓风机的送气量,曝气总管与每个曝气管的连接处设有气阀,随时调节进气量。
[00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2]城市社区、厂矿、学校、农村等居民排放生活污水的出口处设置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根据污水的排放量设计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的数量。如果餐饮业、肉食品加工业及居住区排放的污水含有大量油脂,需要首先进行污水与油脂分离。污水与油脂分离采用现有技术。不含油脂和杂质的污水从污水净化前贮罐经过生化曝气桶上端的污水进口进入生化曝气桶后,穿过上栏栅进入微生物载体室,污水与微生物载体室中的微生物载体充分接触。向生化曝气桶中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营养剂并启动曝气装置,空气从曝气总管分别进入每个曝气管,从曝气管下端的曝气喷头垂直向上喷出,带动污水从中心曝气循环室的底部向上流动,再从上栏栅向下进入微生物载体室与微生物载体充分接触。污水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罩盖的下部,污泥吸出管及时把污水沉淀的污泥吸出。当污水充满生化曝气桶时,污水从生化曝气桶上端的污水进口流入下一个生化曝气桶。以此类推,直到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从最后一个生化曝气桶流出的净化水进入污水净化后贮罐。当在室外温度低于适合微生物群落的大量繁殖的时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加热器工作,提高鼓风机的送气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每个生化曝气桶内污水的含氧量。
[0013]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串连组装成净化设备,结构简单、耗能少、设备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特别是增加中心循环曝气管,曝气效率高、活性污泥少,适应分散广泛的城市社区、厂矿、学校、农村等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净化的需求;
[0015]2、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制造的生化曝气桶防瘸蚀效果显著,可以根据需要埋在地表下,节约土地资源;
[0016]3、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制造的微生物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重量轻、附着微生物作用强、可回收,环保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化曝气桶I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生化曝气桶I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生化曝气桶,2、污水进口,3、污水出口,4、上栏栅,5、下栏栅,6、曝气管,7、曝气喷头,8、中心曝气循环室,9、微生物载体,10、微生物载体室,11、污水净化前贮罐,12、污水净化后贮罐、13、自动控制系统,14、曝气总管,15、污泥罩盖,16、污泥吸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3所示: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包括6个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塑料制造的微生物载体和曝气装置。
[0024]生化曝气桶I是塑料制成的圆桶,生化曝气桶I上端的一侧设有污水进口 2,生化曝气桶I上端的另一侧设有污水出口 3。生化曝气桶I内的上部设有上栏栅4,生化曝气桶I内的下部设有下栏栅5。生化曝气桶I内的中心设有中心曝气循环室8。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上端与上栏栅4连接,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下端与下栏栅5连接。上栏栅4、下栏栅5和中心曝气循环室8组成圈环形的微生物载体室10,微生物载体室10中设有微生物载体9。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中心设有曝气管6,曝气管6的上端与曝气总管14连接,曝气管6的下端与曝气喷头7连通。在生化曝气桶I的底部设有污泥罩盖15,污泥罩盖15呈圆弧形,污泥罩盖15的下部设有污泥吸出管16。第一个生化曝气桶I的污水进口 2与污水净化前贮罐11连接,最后一个生化曝气桶I的污水出口 3与污水净化后贮罐12连接。
[0025]微生物载体9是塑料制成的多叶状多通空的球形体,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与污水的充分接触,提高污对有机物的分解效率。微生物载体9的直径从2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各占25 %。把上述各种规格的微生物载体9填满微生物载体室10中。
[0026]曝气装置由自动控制系统13、鼓风机、加热器和曝气总管14组成,其中自动控制系统、鼓风机、加热器采用现有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控制鼓风机的送气量,曝气总管14与每个曝气管6的连接处设有气阀,随时调节进气量。
【权利要求】
1.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塑料制成的生化曝气桶、塑料制成的微生物载体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化曝气桶(I)是塑料制成的圆桶,生化曝气桶(I)上端的一侧设有污水进口(2),生化曝气桶(I)上端的另一侧设有污水出口(3),生化曝气桶(I)内的上部设有上栏栅(4),生化曝气桶(I)内的下部设有下栏栅(5),生化曝气桶(I)内的中心设有中心曝气循环室(8),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上端与上栏栅(4)连接,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下端与下栏栅(5)连接,上栏栅(4)、下栏栅(5)和中心曝气循环室(8)组成圈环形的微生物载体室(10),微生物载体室(10)中设有微生物载体(9),中心曝气循环室(8)的中心设有曝气管¢),曝气管¢)的上端与曝气总管(14)连接,曝气管(6)的下端与曝气喷头(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生化曝气桶(I)的底部设有污泥罩盖(15),污泥罩盖(15)的下部设有污泥吸出管(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连式生活污水中心循环曝气生物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载体(9)是塑料制成的多叶状多通空的球形体。
【文档编号】C02F3/34GK204237625SQ201420688044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3日
【发明者】王维燊 申请人:王维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