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泥沉淀的油污水微波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3511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污泥沉淀的油污水微波处理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含油污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含油污水、污泥一般是由水包油(o/w)、油包水(w/o)以及悬浮固体组成的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且污染物成分多为难生物降解物质,因此它们的处理一直是水处理行业中的难题。利用微波催化处理生活污水目前在工程上已有应用,但技术尚不成熟;微波技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而用于处理含油污泥尚未见报导。另外,已有微波水处理设备中,微波反应器中缺少合理布置的微波管,采用整体微波处理方式,其缺点是处理不彻底,处理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并且,现有的微波处理器中,由于采用底部进泥方式,污泥容易堆积在底部,导致分散效果不佳,不利于油污去除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防污泥沉淀的油污水微波处理器,采用带有微波管的转盘结构,实现污泥的连续分隔微波处理,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防污泥沉淀的油污水微波处理器,该微波处理器带有进泥口、排渣口及出水口,微波处理器中设置有微波管,该微波处理器中竖向安装有两转动轴,包括平行的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下端与微波处理器底部的第一电机连接,第二转动轴的上端与微波处理器顶部的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间隔安装有多个第一转盘,第二转动轴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转盘平行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错开设置;所述微波管安装于第一转盘及第二转盘的上下表面、及安装于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的轴侧面;

所述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均为空心轴,侧壁分别带有第一排气孔及第二排气孔,第一转动轴的下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风机连接,第二转动轴的上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风机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微波处理器的内腔底部安装有气泡管,所述气泡管的上侧壁均布有气泡孔,气泡管通过支管与第一风机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微波处理器,采用安装有微波管的转盘结构,一方面对污泥进行搅动,避免污泥沉积,另一方面提高分散式微波管的布置,提高微波处理效率;底部设置的气泡管及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侧壁均产生大量气泡,不断翻动污泥水,从而避免污泥沉积在底部,提高对污泥的分散效果,实现污泥中油污的彻底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微波处理器;2、进泥口;3、排渣口;4、出水口;5、微波管;6、第一转动轴;61、第一排气孔;7、第二转动轴;71、第二排气孔;8、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0、第一转盘;11、第二转盘;12、气泡管;121、气泡孔;13、第一风机;14、第二风机;15、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污泥沉淀的油污水微波处理器,该微波处理器1带有进泥口2、排渣口3及出水口4,微波处理器1中设置有微波管5,该微波处理器1中竖向安装有两转动轴,包括平行的第一转动轴6及第二转动轴7,第一转动轴6的下端与微波处理器1底部的第一电机8连接,第二转动轴7的上端与微波处理器1顶部的第二电机9连接;第一转动轴6上间隔安装有多个第一转盘10,第二转动轴7上间隔安装有多个分别与第一转盘10平行的第二转盘11,第一转盘10与第二转盘11错开设置;微波管5安装于第一转盘10及第二转盘11的上下表面、及安装于第一转动轴6及第二转动轴7的轴侧面;

第一转动轴6及第二转动轴7均为空心轴,侧壁分别带有第一排气孔61及第二排气孔71,第一转动轴6的下端通过管道与第一风机13连接,第二转动轴7的上端通过管道与第二风机14连接。

微波处理器1的内腔底部安装有气泡管12,气泡管12的上侧壁均布有气泡孔121,气泡管12通过支管15与第一风机13连接。

使用时,污泥水从进泥口2进入微波处理器1中,在第一转盘10及第二转盘11的转动作用下,污泥水不断在微波处理器1中翻滚搅动,第一转盘10及第二转盘11错开设置,其搅拌效果更佳,微波管5分散安装在第一转盘10、第二转盘11、第一转动轴6及第二转动轴7上,从而对微波处理器1中的污泥水全面微波处理,去除污泥水中的油污;由于气泡管12、第一转动轴6及第二转动轴7的侧壁均产生大量气泡,在微波处理器1中翻动污泥水,从而避免污泥沉积在底部,提高对污泥的分散效果,实现污泥中油污的彻底去除。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