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503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综合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如果不经过消毒、灭活等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会造成水、土壤的污染,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介水传染病。

目前,综合医疗废水处理常规的处理工艺都是采用“生物处理+消毒“,现有的综合医疗废水处理设备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接触消毒“工艺。该工艺普遍存在着占地面积大,出水水质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且占地面积小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其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所述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所述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所述初沉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污泥池位于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水解酸化池的下方并通过一污泥斗与所述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生物絮凝池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连通;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紫外消毒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一潜水搅拌机。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氧化池与一风机曝气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MBR膜反应池、紫外消毒装置以及清水池,其中的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水解酸化池以及污泥池组合形成,MBR膜反应池由接触氧化池、斜管沉淀池组合形成,生物絮凝酸化池功能区由几个反应池集成,相比流线式设置的设备,减小了占地面积;生物絮凝酸化池由初沉池、生物絮凝池先进行沉淀,除去一部分悬浮物,再在水解酸化池进行降解,接触氧化池再进一步除去固体悬浮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循环反应使得该装置的处理能力更强,出水水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医疗废水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100,用于对医疗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得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该装置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10、MBR膜反应池20(MBR为Membrane Bio-Reactor的简称,膜生 物反应器)、紫外消毒装置30以及清水池40。

其中的生物絮凝酸化池10由初沉池11、生物絮凝池12、水解酸化池13以及污泥池14组合(集成)形成,MBR膜反应池20由接触氧化池21、斜管沉淀池22组合(集成)形成。其中的污泥池14位于生物絮凝池12与水解酸化池13的下方并通过一污泥斗与生物絮凝池12、水解酸化池13的污泥出口连通,使得生物絮凝池12与水解酸化池13处理后的固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初沉池11的出水口与生物絮凝池12的入水口连通,废水进入初沉池11内,在初沉池11内初步沉淀后,进入生物絮凝池12内,在生物絮凝池12内沉淀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后的固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生物絮凝池12的出水口与水解酸化池13的入水口连通,在生物絮凝池12内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3,对大分子有机物及难降解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的固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水解酸化池13的出水口与接触氧化池21的进水口连通,水解酸化池13降解后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21内,进行好氧生化反应;接触氧化池13的出水口与斜管沉淀池22的入水口连通,接触氧化池13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斜管沉淀池22进行固液分离;斜管沉淀池22的出水口与紫外消毒装置30的入水口连通,紫外消毒装置30的出水口与清水池40连通,使得斜管沉淀池22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进入紫外消毒装置30消毒后再进入清水池40。生物絮凝池12与斜管沉淀池22的污泥出口通过污泥泵连通,使得斜管沉淀池22的污泥回流至生物絮凝池12内,对污泥进行消化。水解酸化池13内设置一潜水搅拌机15,加强废水的流动。接触氧化池21与一风机曝气系统23连接,风机曝气系统23提供好氧生化反应所需的氧气。

采用上述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医疗废水的方法为:

S1、提供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生物絮凝酸化池10、MBR膜反应池20、紫外消毒装置30以及清水池40;其中的生物絮凝酸化池10由初沉池11、生物絮凝池12、水解酸化池13以及污泥池14组合(集成)形成,MBR膜反应池20由接触氧化池21、斜管沉淀池22组合(集成)形成。其中的污泥池14位于生物絮凝池12与水解酸化池13的下方并通过一污泥斗与生物絮凝池12、水解酸化池13的污泥出口连通,使得生物絮凝池12与水解酸化池13处理后的固 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初沉池11的出水口与生物絮凝池12的入水口连通,废水进入初沉池11内,在初沉池11内初步沉淀后,进入生物絮凝池12内,在生物絮凝池12内沉淀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后的固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生物絮凝池12的出水口与水解酸化池13的入水口连通,在生物絮凝池12内沉淀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3,对大分子有机物及难降解有机物进行降解,产生的固体污泥落入污泥池14内;水解酸化池13的出水口与接触氧化池21的进水口连通,水解酸化池13降解后的废水进入接触氧化池21内,进行好氧生化反应;接触氧化池13的出水口与斜管沉淀池22的入水口连通,接触氧化池13好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斜管沉淀池22进行固液分离;斜管沉淀池22的出水口与紫外消毒装置30的入水口连通,紫外消毒装置30的出水口与清水池40连通,使得斜管沉淀池22内沉淀得到的上清液进入紫外消毒装置30消毒后再进入清水池40。生物絮凝池12与斜管沉淀池22的污泥出口通过污泥泵连通,使得斜管沉淀池22的污泥回流至生物絮凝池12内,对污泥进行消化。水解酸化池13内设置一潜水搅拌机15,加强废水的流动;接触氧化池21与一风机曝气系统23连接,风机曝气系统23提供好氧生化反应所需的氧气。

S2、医疗废水进入生物絮凝酸化池10的初沉池11,在初沉池11内进行初步沉淀;

S3、经初沉池11初步沉淀后的医疗废水进入生物絮凝池12,初步沉淀废水中的悬浮物,减少后续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

S4、经生物絮凝池1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水解酸化池13,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及难降解有机物经水解酸化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以对有机杂质进行降解,提高可生化性,其中机杂质降解25%~35%,产生的污泥由污泥斗进入污泥池14内。

S5、降解后的废水流进入接触氧化池21,进行好氧生化反应,除去废水中的CODcr(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氨氮以及固体悬浮物,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细菌、病毒等。

S6、在接触氧化池21内完成好氧生化反应的废水进入斜管沉淀池22内,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进入紫外消毒装置,沉淀的污泥回流至生物絮凝酸化池 的生物絮凝池12,与生物絮凝池12中废水一并沉淀,同时对回流污泥进行进一步消化处理。经测试,出水悬浮物小于10mg/L。

采用该装置与方法处理后的医疗废水,其中的物质成分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处理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排放标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