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好氧池与二沉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197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整合好氧池与二沉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整合好氧池与二沉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城市居民点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内,对所在城市及下游城市的水质水系造成了污染,也有些是通过生物法、活性污泥法或人工湿地技术等对居民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通常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用到的好氧池、二沉池等单元都是单独设置的,其占地面积较大,连接管道较长,污水处理能耗较高,导致工程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难以降低,不利于污水处理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合好氧池与二沉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有效节省了污水处理能耗、污水处理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尤其是,其出水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整合好氧池与二沉池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有圆形的二沉池和环绕设置于二沉池外围的好氧池;

其中,该好氧池呈环状结构,该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连接有沿好氧池环绕方向布置的循环曝气管;该好氧池内设置有引导好氧池内水流环绕式循环的内回流水泵;该好氧池具有污水进水口;

该二沉池包括有沿径向自外而内依次布置的环形进水渠、环形出水渠及二沉池主槽;前述好氧池与环形进水渠之间连通有二沉池进水堰;该环形进水渠底部连接有若干连通二沉池主槽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沿环形进水渠环绕方向间距布置;该二沉池主槽内底部中心连接有回流污泥管,该二沉池主槽的顶部与环形出水渠之间形成有低于环形进水渠顶部的溢流坝,该二沉池主槽、溢流坝顶端上方及环形出水渠之间依次连通;该环形出水渠连接有澄清水出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好氧池由环形外围墙和第一环形内围墙所围构而成,所述环形进水渠由前述第一环形内围墙及位于第一环形内围墙内的第二环形内围墙所围构而成,第一环形内围墙为好氧池和环形进水渠的共用墙体;所述环形出水渠由前述第二环形内围墙和位于第二环形内围墙内的第三环形内围墙所围构而成,第二环形内围墙为环形进水渠和环形出水渠的共用墙体;所述二沉池主槽由前述第三环形内围墙所围构而成而,第三环形内围墙为环形出水渠和二沉池主槽的共用墙体;前述第一环形内围墙、第一二环形内围墙、第三环形内围墙均为圆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好氧池由环形外围墙为方形结构,对应述好氧池内的四角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流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导流墙分别设置于好氧池内的一对侧角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好氧池连接有污水回流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通孔下方设置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包括有横向挡板和纵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位于连通孔下方,所述纵向挡板位于横向挡板与二沉池主槽中心位置之间,所述连通孔底端与横向挡板之间形成有上下相隔的第一间距,所述横向挡板与纵向挡板之间形成有水平相隔的第二间距,所述纵向挡板的下端向下延伸凸出于横向挡板下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二沉池主槽延伸至环形进水渠、环形出水渠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主槽的底部低于环形进水渠、环形出水渠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溢流坝所在位置还设置有挡渣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好氧池与二沉池优化组合成一体式结构,有效节省了污水处理能耗、污水处理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尤其是,其出水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俯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好氧池 2、二沉池

3、污水进水管 4、曝气装置

5、内回流水泵 6、污水回流管

7、环形进水渠 8、环形出水渠

9、二沉池主槽 10、二沉池进水堰

11、连通孔 12、回流污泥管

13、溢流坝 14、澄清水出水管

15、挡渣器 16、环形外围墙

17、第一环形内围墙 18、第二环形内围墙

19、第三环形内围墙 20、弧形导流墙

21、横向挡板 22、纵向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包括有圆形的二沉池2和环绕设置于二沉池2外围的好氧池1;所述二沉池2和好氧池1整合为一体式结构。

其中,该好氧池1呈环状结构,该好氧池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4,所述曝气装置4连接有沿好氧池1环绕方向布置的循环曝气管;该好氧池1内设置有引导好氧池1内水流环绕式循环的内回流水泵5;该好氧池1具有污水进水口,污水进水口连接有污水进水管3,所述好氧池1连接有污水回流管6。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好氧池1中不断循环,该好氧池1又被称为“连续循环曝气池”,前述曝气装置4起着供氧、推动水流作水平方向的流动和防止活性污泥沉淀等作用。该好氧池1的稀释能力强,污泥负荷低,曝气时间长,故耐冲击负荷,出水水质较好,污泥量较少且稳定,维护管理简单。

该二沉池2包括有沿径向自外而内依次布置的环形进水渠7、环形出水渠8及二沉池主槽9;前述好氧池1与环形进水渠7之间连通有二沉池进水堰10;该环形进水渠7底部连接有若干连通二沉池主槽9的连通孔11,所述连通孔11沿环形进水渠7环绕方向间距布置;该二沉池主槽9内底部中心连接有回流污泥管12,该二沉池主槽9的顶部与环形出水渠8之间形成有低于环形进水渠7顶部的溢流坝13,该二沉池主槽9、溢流坝13顶端上方及环形出水渠8之间依次连通;所述溢流坝13所在位置还设置有挡渣器15。该环形出水渠8连接有澄清水出水口,澄清水出水口连接有澄清水出水管14。

本实施例中,前述好氧池1、二沉池2共墙设计,大幅度节省了占地面积及工程造价成本。所述好氧池1由环形外围墙16和第一环形内围墙17所围构而成,所述环形进水渠7由前述第一环形内围墙17及位于第一环形内围墙17内的第二环形内围墙18所围构而成,第一环形内围墙17为好氧池1和环形进水渠7的共用墙体;所述环形出水渠8由前述第二环形内围墙18和位于第二环形内围墙18内的第三环形内围墙19所围构而成,第二环形内围墙18为环形进水渠7和环形出水渠8的共用墙体;所述二沉池主槽9由前述第三环形内围墙19所围构而成而,第三环形内围墙19为环形出水渠8和二沉池主槽9的共用墙体;前述第一环形内围墙17、第一二环形内围墙、第三环形内围墙19均为圆形结构。此处,前述好氧池1由环形外围墙16为方形结构,对应述好氧池1内的四角位置设置有弧形导流墙20。所述弧形导流墙20分别设置于好氧池1内的一对侧角位置。前述内回流水泵5设置有两个,其分别位于两弧形导流墙20之间位置,大致为内回流水泵5位于二沉池2的左、右侧。

如图2所示,所述二沉池主槽9延伸至环形进水渠7、环形出水渠8的底部,所述二沉池主槽9的底部低于环形进水渠7、环形出水渠8的底部。所述连通孔11下方设置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包括有横向挡板21和纵向挡板22,所述横向挡板21位于连通孔11下方,所述纵向挡板22位于横向挡板21与二沉池主槽9中心位置之间,所述连通孔11底端与横向挡板21之间形成有上下相隔的第一间距,所述横向挡板21与纵向挡板22之间形成有水平相隔的第二间距,所述纵向挡板22的下端向下延伸凸出于横向挡板21下侧。

活性污泥混合液从连通孔11流入,经折流挡板折流,下降到池底污泥面上并沿泥面向中心流动,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在向池中心汇流和上升过程中分离出澄清水,并反向流到池边的环形出水渠8,形成大环形密度流,污泥则沉降到池底部,通过回流污泥管12排出。周进周出式设计的二沉池2的异重流改变了沉淀区的流态,有利于固液分离,其容积利用率很高,可采用较高的水力表面负荷,比传统的二沉池2负荷可以提高30~50%,因此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强等优势;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之二沉池2的池周长、过水断面大、进水流速小,有效地促进了池内流态向层流发展,产生同向流,促使活性污泥下沉,以及,由于活性污泥层的吸附澄清作用,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不断与悬浮层中的活性污泥碰撞、吸附、结合、絮凝,产生良好的澄清作用,提高了沉淀效果,其运行效果稳定可靠,运行费用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好氧池与二沉池优化组合成一体式结构,有效节省了污水处理能耗、污水处理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造价及运行成本,尤其是,其出水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