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7243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废水处理中,曝气调节池、化学反应池、混凝搅拌池、沉淀池等都是十分常见的构筑物。现在常见的工艺中,往往是这些池体一字排开,废水依次经过相应的反应池,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然后排水。这种一字排开的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大、修建成本高且建成后工艺调整灵活性差等缺点。

对于很多工厂,特别是化工厂来说,往往会产生两股或是多股废水,为了节省废水处理的成本,工厂往往希望能够将多股废水放在同一套污水处理装置中处理。而不同的废水由于性质不同,采取的处理方式也不完全相同,需要在不同的反应池内分开处理,最终又汇入共同的生化处理装置中进行集中生化处理。若采用分开修建反应池的方式,会存在占地面积大、管路流程过长,同时带来水流阻力增加、能耗增加等缺点。因此设计一种适应于多股废水处置的、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旨在能同时处理多股废水同时其占地面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以及围绕所述沉淀池设置的多个子反应池,其中,

相邻两所述子反应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每一所述子反应池均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每一所述子反应池均设置有进水管以及进水阀,所述沉淀池设置有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包括清水区、环绕所述清水区设置的废水缓冲区以及位于所述清水区底部的污泥斗,所述清水区上方设置与出水管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污泥斗下方设置有排泥管。

优选地,所述清水区和废水缓冲区通过导流墙分隔,所述导流墙位于污泥斗的上方,所述出水口位于导流墙顶端面的下方。

优选地,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搅拌和充氧的曝气系统,该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管和曝气头,所述曝气管的外部连接风机,所述曝气管的内部通过曝气头与子反应池连通。

优选地,每一所述子反应池均设置有曝气管和曝气头。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反应池依次设置形成一圆环形结构,所述沉淀池为圆形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多个子反应池与沉淀池的一体化,减少了设备或构筑物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建设投资成本;

2.适用于多股废水分流路集中处理,降低管路流程,同时减小水流阻力、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3.多个子反应池之间根据实际水处理的需要,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在设备或构筑物投产后,若水质或工艺发生变化,也有较大的变动空间,能灵活、快速、便捷的改变水的流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优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优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三个子反应池串联使用池体的展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三个子反应池串联使用时水流向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三个子反应池并联使用时池体展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三个子反应池并联使用时水流向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他使用情况水流向俯视示意图。

图中,10-沉淀池、11-清水区、12-废水缓冲区、13-污泥斗、14-出水口、15-排泥管、16-导流墙、20-子反应池、30-第一连通管,31-第一阀门、32-第二连通管,33-第二阀门、34-进水管、35-进水阀、36-出水管、41-曝气管、42-曝气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本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沉淀池10以及围绕沉淀池10设置的多个子反应池20,其中,

相邻两子反应池20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30连通,第一连通管30上安装有第一阀门31,每一子反应池20均通过对应的第二连通管32与沉淀池10连通,第二连通管32上安装有第二阀门33,每一子反应池20均设置有进水管34以及进水阀35,沉淀池10设置有出水管36。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沉淀池10包括清水区11、环绕清水区11设置的废水缓冲区12以及位于清水区11底部的污泥斗13,清水区11上方设置与出水管36连通的出水口14,污泥斗13下方设置有排泥管15。清水区11和废水缓冲区12通过导流墙16分隔,导流墙16位于污泥斗13的上方,出水口14位于导流墙16顶端面的下方。第一连通管30位于子反应池20的顶端,进水管位于子反应池20的底端。

进一步地,本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还包括用于搅拌和充氧的曝气系统,该曝气系统包括曝气管41和曝气头42,曝气管41的外部连接风机,曝气管41的内部通过曝气头42与子反应池20连通。子反应池20运行时通过曝气进行搅拌,一方面促进易挥发污染物的去除,另一方面能氧化部分还原性污染物,降低COD,还可以提高水体溶解氧,有利于后续生化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地,每一子反应池20均设置有曝气管41和曝气头42。每一子反应池20对应设置多个曝气头42。

进一步地,多个子反应池20依次设置形成一圆环形结构,沉淀池10为圆形池。采用这种结构使本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更加紧凑。

本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各子反应池20内设有对应的管路使得子反应池20与沉淀池10中的废水缓冲区12相连。各子反应池20内的废水通过连接的管道进入废水缓冲区12,废水缓冲区12底部与沉淀池10相连,废水缓冲区12设置导流墙16,主要起到布水的作用。由于导流墙16的作用,废水从清水区11和污泥斗13的中间进入,在此处泥水分离,污泥在污泥斗13中沉淀,最终汇集在污泥斗13底部,通过排泥管15排出;清液向上流动,到达出水口14的高度后通过出水口14进入出水管36排出。

本实施例在此以三个子反应池20为例具体说明。实际情况中子反应池20的数量可根据废水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子反应池20的体积比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不一定完全相同。三个子反应池20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并设有对应的阀门控制;三个子反应池20与沉淀池10之间也通过管道相连,管道上设有对应的阀门控制。

本实施例中,当1#池、2#池、3#池、沉淀池10串联使用时池体展开示意图如图3所示,水流向俯视图如图4所示。在此种情况下,仅有一种废水需要处理,此时,废水预处理单元为三个,则依次在1#池、2#池和3#池内进行处理。在此种条件下,1#池的进水阀35打开,2#池、3#池的进水阀35关闭,仅1#池进水,1#池与2#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2#池与3#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以及3#池的第二阀门33打开,其他阀门关闭。其中废水管的高度依次为1#池与2#池之间的第一阀门>2#池与3#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3#池的第二阀门33,使得废水能够在三个子反应池20与沉淀池10之间自流。废水依次在1#池、2#池、3#池内进行预处理反应。反应完毕后从3#池内的第二阀门33进入沉淀池10的缓冲区,从沉淀池10中部进入沉淀池10进行泥水分离,固体沉淀物质由于重力作用进入沉淀池10下方的污泥斗13,通过排泥管15外排;澄清的废水自下而上流动,最后通过清水区11上方的出水口14进入出水管36,进入下一级污水处理单元。

在许多工厂尤其是化工厂内,往往为了节约成本,存在将多股污水利用同一套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的情况,但由于污水性质不同,在共同进入生化处理之前需要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在此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本设计。本实施例取三种不同污水预处理之后再混合的情况,其侧视图如示意图5所示,水流情况俯视图如图6所示,图6中三种箭头分别代表A、B、C废水的流向。在此种情况下,1#池、2#池、3#池并联使用,三个子反应池20共同与沉淀池10串联,其中,1#池与2#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2#池与3#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以及3#池与1#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关闭,其他阀门开启。A废水通过进水阀35进入1#池进行预处理,B废水通过进水阀35进入2#池进行预处理,C废水通过3#池的进水阀35进入3#池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A、B、C废水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阀门33进入沉淀池10,在沉淀池10内混合并进行泥水分离,混合上清液一起通过清水区11上方的出水口14进入出水管36,排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

除了以上的1#、2#、3#池都串联或者都并联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多种灵活的组合方式,其中一种如图7所示,图7中两种箭头代表A、B两股废水的流向。若需要处理的废水有A、B两股,而其中A废水需要两个前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再进入沉淀池10,则可以将1#池与2#池串联,共同与3#池并联。在此种情况下,1#池的进水阀35、1#池与2#池之间的第一阀门31、2#池的第二阀门33打开,3#池的进水阀35、3#池的第二阀门33打开,其他阀门均关闭。A废水从进入1#池,经过第一步处理后进入2#池进行第二步预处理;B废水从3#池的进水阀35进入3#池内进行预处理;之后,A、B废水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二阀门33进入沉淀池10混合并进行泥水分离,混合上清液一起通过清水区11上方的出水口14进入出水管36,排入后续生化处理单元。

本实施例提出的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多个子反应池20与沉淀池10的一体化,减少了设备或构筑物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建设投资成本;

2.适用于多股废水分流路集中处理,降低管路流程,同时减小水流阻力、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3.多个子反应池20之间根据实际水处理的需要,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在设备或构筑物投产后,若水质或工艺发生变化,也有较大的变动空间,能灵活、快速、便捷的改变水的流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