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961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灌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灌系统。



背景技术:

微灌(包括微喷灌和滴灌),是当今最先进的灌水技术之一。微灌具有节水、增产、省工、省时、省地、根据作物需要进行灌溉等显著优点,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首选灌水技术。微灌系统可利用水质符合要求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堰、沟渠和井泉等作为水源,但是由于河水、湖水等水源中泥沙含量高,往往不能直接给农作物灌溉;此外,微灌过程中泥沙极易在管路中沉积,不利于水流的流动和水量的控制,给微灌工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灌溉水源进行多级过滤,且能够方便的对管路中沉积的泥沙进行清理的微灌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灌系统,包括:

离心沉沙罐,所述离心沉沙罐上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储沙罐,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水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和第一止回阀;

砂滤器,所述砂滤器上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及反冲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出水口相连,所述反冲进水口上设有反冲阀;

主管路,所述主管路一端与第二出水口相连,另一端设有主管路冲洗阀,所述主管路上靠近第二出水口处依次设有网式过滤器和第二止回阀,所述主管路上靠近主管路冲洗阀处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第二止回阀和排气管之间的主管路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

支管路,其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支管路一端与第一连接孔相连,另一端设有支管路冲洗阀,所述支管路靠近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设有支管路进水阀门,所述支管路进水阀门与支管路冲洗阀之间的支管路上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支管路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微灌管,其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微灌管一端与第二连接孔相连,另一端设有微灌管冲洗阀或尾卡,所述微灌管靠近第二连接孔的一端设有微灌管进水阀门,所述微灌管上均匀设有若干滴头。

进一步的,所述水源为蓄水池或水井。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液位计。

进一步的,所述水源与第一管路之间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接入第一管路中,且接入口位于水泵出水口后方,所述旁通管上设有旁通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路与第二进水口通过文丘里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处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一孔塞。

进一步的,所述支管路进水阀门和微灌管进水阀门均为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处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孔塞。

进一步的,所述尾卡用于弯折微灌管末端,所述尾卡为圆片形结构,所述圆片形结构上开设有两个直径略大于微灌管直径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离心沉沙罐、砂滤器及网式过滤器,能够对灌溉用的水源进行三次过滤,过滤更彻底,过滤后的水质更适用于农田的灌溉;本实用新型设有主管路冲洗阀、支管路冲洗阀及微灌管冲洗阀,能够分别对主管路、支管路及微灌管进行反冲洗,除去其中沉积的泥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尾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水源,2.第一管路,3.水泵,4.第一止回阀,5.离心沉沙罐,6.第一进水口,7.第一出水口,8.第二管路,9.储沙罐,10.砂滤器,11.第二进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反冲进水口,14.反冲阀,15.主管路,16.网式过滤器,17.第二止回阀,18.排气管,19.排气阀,20.主管路冲洗阀,21.支管路,22.支管路进水阀门,23.支管路冲洗阀,24.微灌管,25.微灌管冲洗阀,26.尾卡,27.微灌管进水阀门,28.滴头,29.旁通管,30.旁通阀,31.文丘里管,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灌系统,包括:

离心沉沙罐5,所述离心沉沙罐5上设有第一进水口6、第一出水口7和储沙罐9,所述第一进水口6通过第一管路2与水源1连接,所述第一管路2上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水泵3和第一止回阀4;

砂滤器10,所述砂滤器10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1、第二出水口12及反冲进水口13,所述第二进水口11通过第二管路8与第一出水口7相连,所述反冲进水口13上设有反冲阀14;

主管路15,所述主管路15一端与第二出水口12相连,另一端设有主管路冲洗阀20,所述主管路15上靠近第二出水口12处依次设有网式过滤器16和第二止回阀17,所述主管路15上靠近主管路冲洗阀20处设有排气管18,所述排气管18上设有排气阀19,所述第二止回阀17和排气管18之间的主管路15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

支管路21,其数量为若干个,所述支管路21一端与第一连接孔相连,另一端设有支管路冲洗阀23,所述支管路21靠近第一连接孔的一端设有支管路进水阀门22,所述支管路进水阀门22与支管路冲洗阀23之间的支管路21上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孔,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支管路21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微灌管24,其数量为若干个,所述微灌管24一端与第二连接孔相连,另一端设有微灌管冲洗阀25或尾卡26,所述微灌管24靠近第二连接孔的一端设有微灌管进水阀门27,所述微灌管24上均匀设有若干滴头28。

所述水源1为蓄水池或水井。

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液位计。

所述水源1与第一管路2之间设有旁通管29,所述旁通管29一端连接水源1,另一端接入第一管路2中,且接入口位于水泵3出水口后方,所述旁通管29上设有旁通阀30。

所述第二管路8与第二进水口11通过文丘里管31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孔处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一孔塞。

所述支管路进水阀门22和微灌管进水阀门27均为球阀。

所述第二连接孔处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孔塞。

所述尾卡26用于弯折微灌管24末端,所述尾卡26为圆片形结构,所述圆片形结构上开设有两个直径略大于微灌管24直径的通孔3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水从水源1中流出,经第一管路2进入离心沉沙罐5,并在离心沉沙罐5中离心力的作用下除去水中的大部分泥沙,经第二管路8进入砂滤器10,经过砂滤器10内的过滤床层的作用,除去水中的细小泥沙等杂质,经主管路15进入往网式过滤器16,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杂质,经过三次过滤的水经支管路21进入微灌管24,由滴头28喷出,对农田进行灌溉,三次过滤过程保证了水的洁净,有利于灌溉过程的进行;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管路反冲洗,当主管路15沉积的泥沙较多时,将主管路冲洗阀20接入清水水源,开启支管路进水阀门22和支管路冲洗阀23,关闭微灌管进水阀门27,清水经主管路冲洗阀20进入主管路15,对主管路15沉积的泥沙进行冲洗,第二止回阀17能够防止水进入网式过滤器16,清理后的泥水经支管路进水阀门22进入支管路21,并经由支管路冲洗阀23排出;当支管路21沉积的泥沙较多时,将支管路冲洗阀23接入清水水源,关闭支管路进水阀门22,开启其中一个微灌管进水阀门27和同一微灌管24上的微灌管冲洗阀25,清水经支管路冲洗阀23进入支管路21,对沉积的泥沙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泥水经微灌管进水阀门27进入微灌管24,并经由微灌管冲洗阀25排出;当微灌管24中沉积的泥沙较多时,开启微灌管冲洗阀25、微灌管进水阀门27及支管路冲洗阀23,关闭支管路进水阀门22,清水从微灌管冲洗阀25进入,对微灌管24中沉积的泥沙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泥水经微灌管进水阀门27进入支管路21,并经支管路冲洗阀23排出。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