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9953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

技术背景

污水处理工业中,在厌氧池、缺氧池和曝气池中广泛应用潜水推流器,一般池深5~7米左右,潜水推流器正常工作在水下靠池底1.5米的位置,具有混合污水、搅拌污泥、推动水体介质流动、保持池底流速≥0.3m/s、防止污泥沉降、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作用。由于该设备技术含量高,进口率较高,对污水出水处理达标排放影响力大,市场用量较大。常规的潜水推流器设备包括潜水推流器主机,提升装置、水下滑移导轨、水下支承架,及池面和池底安装基础,其推流器主机尾翼部位设置滑移机构,国内外传统做法是在导轨前、后各设计两组对称布置滑轮,或后端设计两组滑轮限位、前端直接大平面靠轨,其水下支承架一般为简单的平板式或圆管式结构,推流器具有起吊滑行和就位工作两种状态,滑行时推流器由提升装置提起,通过尾部滑移机构使推流器沿水下导轨向下滑行,滑行至导轨下端的支承架上即停止,工作时推流器在水下支承架上就位后就处于工作状态,这种结构的潜水推流器存在以下三种缺陷:一是主机尾翼滑移机构为四组滑轮或前平面、后两组限位滑轮型式,推流器起吊点在前、滑移点在后,起吊点和滑移点无法在一条铅锤线上,滑移点处有摩擦,对滑行具有适度的阻滞性,则起吊点相对于滑移点就具有了转动趋势和偏心力矩,又滑移点处的滑移机构两两对称抱住导轨,形成了自锁的条件,十分容易引起滑移卡死现象;二是这种结构型式的尾翼滑移机构,要求推流器滑行时处于绝对水平状态,起吊点必须在设备重心点上,后部的滑移不能有任何磕碰和行阻,这样对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同时会增加生产成本,还有就是污水工况非常复杂,不可控因素较多,理想的滑行环境难以控制;三是水下支承架直接为简单的平板式或圆管式结构,无定位和夹紧机构,稳固性差,其稳固仅依靠主机尾翼滑轮与水下导轨之间的间隙式联接,支承架只能承受推流器重力,无法实现对推流器定位、固定和夹紧,无法克服潜水推流器工作时的振动和冲击,易引起设备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机械效率低。根据以上分析,传统常规型潜水推流器滑移机构不合理,水下支承件不科学,迫切需要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常规潜水推流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移结构简洁,水下支撑稳固、工况适应性强的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同时实现上下滑移和耦合工作两种状态要求。包括潜水推流器主机、提升装置、滑移导轨、耦合座等,主机后部尾翼上设置两翼,两翼内布置三组滑轮,前两组一上一下分别为靠轨滑轮、负荷滑轮,后一组为限位滑轮,限位滑轮在靠轨滑轮偏上位置,尾翼两翼和三组滑轮一起围成能嵌进滑移导轨的滑移内腔;主机前部设置起吊点,起吊点在设备重心点的前面,同时设置两个圆柱面,其位置一个在起吊点前、一个在重心点后;提升装置固定于池面安装基础上,滑移导轨的顶端经连接板拉接于池面安装基础上,底端竖直固定于池底安装基础上,耦合座横梁在滑移导轨偏下位置与其水平固定并向前伸出,前伸末端与支承固定在池底安装基础上的耦合座支撑固定,耦合座骑马式竖立固定在横梁上。潜水推流器主机经钢丝绳挂接于提升装置上,主机尾翼上的滑移内腔套入滑移导轨,起吊时推流器主机呈前高后低仰角的倾斜状态、同时呈单轮靠紧滑移导轨上下方向升降状态,就位时推流器与耦合座自然耦合呈水平状态、同时呈耦合座自动固定夹紧推流器状态,所述耦合座沿垂直于横梁方向前后设有两托架,潜水推流器主机轴向前后圆柱面分别支撑于两托架上。

进一步地,推流器尾翼两翼内侧为大平面结构,尾翼上开设三组孔安装滑轮,前两组孔为光孔,孔心连线与推流器中心垂直,并上、下对称,后一组孔为螺纹孔,位置偏上于前两组孔,前两组滑轮由螺杆轴固定于两翼中间,螺杆轴与两翼的固定呈简支梁状态,滑轮与螺杆轴呈转动副状态,后组滑轮由轮轴螺纹式固定于两翼上,轮轴与尾翼呈悬臂梁状态,滑轮与轮轴呈转动副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由外轮缘非金属层和内轮毂金属层组成,外轮缘层和内轮毂层呈粘接固定状态,所述内轮毂设有与轴形成间隙配合的内孔。

进一步地,推流器主机上的起吊点与滑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重心点到滑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吻合耦合座凹形托架支承的圆柱面,一个在起吊点前面,一个在重心点后面,圆柱面呈光滑圆弧结构。

进一步地,推流器主机上下滑移时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滑移机构与滑移导轨呈单轮靠轨的滑移状态,靠轨滑轮与滑移导轨呈转动副状态。

进一步地,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座为凹口吻合潜水推流器主体圆柱面径向外轮廓的锥凹形托架,锥凹开口向上,呈上大下小状,两斜锥边对称设置呈β的夹角,底部设置圆弧,圆弧与锥边相切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座锥凹形托架的锥凹口边和圆弧边设有对应潜水推流器主机径向圆柱面外轮廓的减振槽,减振槽内设内覆减振垫。

进一步地,推流器与耦合座耦合时呈水平状态,耦合座托架对推流器呈固定夹紧状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推流器主机包括后部尾翼滑移装置,前部主体圆柱面、起吊点、重心点,起吊点、重心点、滑轮位置点的布置主要满足推流器滑行顺畅无卡阻,圆柱面位置及弧面与耦合座支撑锥凹面吻合、满足其固定夹紧和工作稳定,所述尾翼滑移装置由尾翼两翼、三组滑轮组成,尾翼两翼呈一定间距立式中心对称布置,两翼内侧为大平面结构,便于侧向滑行,三组滑轮呈前后布置型式,前面两组为靠轨滑轮、负荷滑轮,后面一组限位滑轮,靠轨滑轮与负荷滑轮呈一定间距的上下布置状态,靠轨滑轮在上,两滑轮中心连线与推流器器中心线呈垂直状态,它们结构与尺寸一样,穿接在螺杆轴上、镶嵌在两翼之间,由螺杆轴架设固定于两翼上,滑轮和螺杆轴轴向与两翼垂直,螺杆轴与两翼呈简支梁固定状态,滑轮两端与两翼内侧呈微量间隙状态,滑轮在两翼间和螺杆轴上呈转动副状态,后限位滑轮布置在靠轨滑轮偏上位置,与靠轨滑轮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呈一定的间距状态,限位滑轮穿接在轮轴上、由轮轴螺纹式垂直固定于两翼上,轮轴与两翼的固定呈悬臂梁状态,轮轴外端设有凸出法兰台,限位滑轮轴向两端与两翼内侧和轮轴凸台间呈微量间隙状态,限位滑轮与尾翼和轮轴呈转动副状态,三组滑轮轴心线都呈平行状态、且与两翼垂直,尾翼两翼、三组滑轮围成能套进滑移导轨的滑移内腔,所述滑轮为外缘非金属层和内轮毂金属层,外缘和轮毂呈粘接固定状态,轮毂内设置内孔,内孔吻合螺杆轴和轮轴的间隙配合,所述推流器前部起吊点位置设在主机设备重心点前面,起吊点至靠轨滑轮的水平距离大于重心点至靠轨滑轮的水平距离,所述主机两圆柱面,轴向一个设置在重心点后,一个设置在起吊点起前,圆柱面位置及弧面吻合耦合座支撑位置及锥凹弧面。

2、提升装置固定于池面安装基础上,用于起吊潜水推流器主机沿滑移导轨滑行,在池面安装基础和池底安装基础间设有滑移导轨,滑移导轨下端固定焊接安装于池底安装基础上、上端通过连接板焊接固定于池面安装基础上,滑移导轨不仅是推流器主机滑行的导向轨道,也是水下安装、联接、支撑、就位的主骨架,牢牢固定于池面和池底安装基础上,在滑移导轨偏下位置焊固耦合座横梁,横梁呈水平状前伸,横梁截面尺寸与滑移导轨相同,横梁中心截面与滑移导轨中心截面对准呈同一中心面,共同作为耦合座安装的定位基准,横梁前伸末端下部联接固定耦合座支撑件上端,耦合座支撑件底端竖立支承焊固在池底安装基础上,滑移导轨和耦合座支撑件呈一定间距竖直平行状态,两耦合座骑马式竖立固定在横梁上,两耦合座呈一定间距竖直布置,其位置与推流器主机耦合时圆柱面支点相吻合,滑移导轨、耦合座、耦合座横梁、耦合座支撑件等构成潜水推流器水下安放系统。

3、所述耦合座为凹口吻合潜水推流器主体圆柱面径向外轮廓的锥凹形托架,锥

凹开口向上,呈上大下小状,两斜锥边对称设置呈β的夹角,底部设置圆弧,圆弧与锥边相切过渡,耦合座包括锥凹形托架和内覆减振件,锥凹形托架上的锥凹口边和圆弧边设有对应潜水推流器主机径向圆柱面外轮廓的减振槽嵌槽,减振槽内镶嵌减振件、减振件表面高出槽边m尺寸,减振件与锥凹形托架由螺钉在槽内固紧。

本实用新型设有潜水推流器主机、主机尾翼滑移装置、提升装置、滑移导轨、连接板、耦合座、耦合座横梁、耦合座支撑件、池面安装基础、池底安装基础等,

推流器主机是系统工作主件,其它是配套辅件,滑移导轨、耦合座机构牢牢焊固于安装基础上,推流器主机由提升装置起吊沿导轨滑行至耦合座上就位耦合,推流器主机具有两种状态,一是上、下滑行,二是就位耦合,为此,须保证滑行时推流器移动顺畅无阻滞、无自锁、无卡死现象,耦合时推流器器在水下自动就位、固定和夹紧,故此综合策划推流器水下滑行和就位两种状态自然过渡的结构,推流器主机起吊点、重心点、圆柱面、尾翼滑轮机构、滑轮结构、耦合座锥弧式耦合结构的合理设计,及各种金属、非金属、减振、弹性材料的充分运用,使推流器起吊滑行时呈前高后低α仰角的倾斜状态,此时滑移机构中一个滑轮自然靠住导轨,另外滑轮不与导轨接触,推流器呈单轮靠轨的起吊移动状态,这样不存在自锁条件,有效避免了因起吊拉力相对于滑移点的力矩而形成的滑移阻滞和卡死现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推流器水下自锁、卡死在水下导轨上、无法移动的技术难题,推流器滑行至水下工作位置,耦合座锥弧式凹口腔自然耦合推流器圆柱面,此时,推流器呈水平状态,滑移机构的三组滑轮同时与导轨接触、与导轨呈抱紧状态,并实现主机的轴向与导轨的定位,耦合座锥弧式凹口腔尺寸吻合推流器主机圆柱面外形轮廓,在重力和锥度原理作用下,耦合座对推流器实现自动对接、就位耦合、固定夹紧,解决了推流器在水下无法被固定夹紧、振动、噪音、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所述推流器主机及尾翼滑轮机构,推流器后部设有尾翼两翼,两翼内侧间设有三组滑轮,前面两组为靠轨滑轮和负荷滑轮,两滑轮中心连线与推流器主机中心线垂直,上下布置,靠轨滑轮在上,后一组滑轮为限位滑轮,布置在靠轨滑轮偏上位置,三滑轮的位置合理设计满足推流器起吊倾斜时只有靠轨滑轮与导轨紧密接触,推流器耦合水平时,三滑轮同时抱紧导轨,所述滑轮结构分为轮毂层和外轮缘层,轮缘采用耐水、耐老化、耐磨及具有弹性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有利于调适制造和安装误差、同时吸收振动和噪音,所述推流器起吊点设在主机重心点前面,起吊时在起吊拉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推流器自然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实现后部滑移处一个滑轮靠住导轨的条件,耦合时在耦合托架的支承下,起吊拉力失效,推流器在重力和双支承平衡力的作用下,推流器水平,三滑轮靠紧导轨,所述推流器圆柱面,一个设在重心点后,一个设在起吊点前,耦合座支承在圆柱面处,从结构上保证重心落在两支承点中间,使推流器耦合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提升装置固定安装于池面安装基础上,主要用于起吊潜水推流器下水滑行就位和离水移动拉起,池面安装基础、池底安装基础是用于安装固定滑移导轨,其内都设有预埋件,确保滑移导轨上下焊接联接的牢固性,牢固的安装基础是设备系统可靠工作的保障,耦合件支撑件下端焊固于池底安装基础上,上端与横梁焊固,耦合支撑件与滑移导轨设有间距,它们与横梁一起构成耦合座承力架,耦合座为锥弧式凹口形托架,凹口上大下小,耦合座承力架和耦合座构成水下推流器安放、耦合、工作系统,所述滑移导轨是潜水推流器主机滑行时的轨道,又是工作就位时的定位依靠,与支撑件、横梁一起作为耦合座、潜水推流器工作受力的支承,所述耦合座设计成锥弧式凹口腔托架,呈上大下小锥度性结构状态,底部圆弧,上部两立向斜锥边呈β角的锥口,圆弧与锥坡自然相切过渡,圆弧尺寸与推流器主机圆柱面尺寸相一致,锥弧式凹口腔与用于承接潜水推流器圆形体,斜锥边利用了锥度的原理,在推流器重力作用下,对推流器具有自动固定和夹紧的作用,实现了推流器水下自然对接和自动固紧的功能,解决了推流器水下因无法固紧而振动和噪音的技术难题,所述锥弧式凹口腔其锥度斜坡和弧面设计为复合层,底层为减震槽,槽底内设安装孔,面层为橡胶层或尼龙层减震垫,减震垫经安装孔安装于减震槽内并凸出减震槽上面合理尺寸,保证了推流器圆形体耦合嵌入凹口腔内与橡胶或尼龙直接接触,具有调节安装误差、吸收振动、降低噪音的作用,所述推流器主机及起吊点,尾翼三滑轮机构、滑移导轨、耦合座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推流器起吊时,主机呈倾斜状态、尾翼滑轮呈单轮靠住导轨的滑移状态,单点接触导轨,无法形成自锁条件,推流器耦合时,主机呈水平状态,尾翼三滑轮呈抱紧导轨的状态,同时耦合座锥弧式凹口腔近似半包裹主机圆柱面,三滑轮实现对推流器的轴向定位,尾翼承受推流器工作时的转矩,耦合座对主机实现固定夹紧,各机构的协同组合彻底解决了推流器上、下滑行时的阻滞、自锁、卡死,推流器工作时水下振动大、、噪音高、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难题,使滑行更顺畅,更便捷,运行更平稳、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流器滑移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推流器耦合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处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B处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C-C处剖视后耦合座耦合推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D-D处剖视后耦合座耦合推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潜水推流器主机外形、起吊点及尾翼滑轮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A向即潜水推流器主机外形、起吊点及尾翼滑轮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尾翼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的B向即尾翼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滑轮轮轴结构示意图;

图13 为本实用新型的靠轨滑轮、负荷滑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E-E剖视即导轨、横梁、耦合座组合位置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F-F剖视即后耦合座锥弧式凹口腔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G-G剖视即前耦合座锥弧式凹口腔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图15、图16的H-H剖视即减振垫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提升装置1、池面安装基础2、连接板3、滑移导轨4、限位滑轮5、靠轨滑轮6、负荷滑轮7、潜水推流器主机8、耦合座横梁9、前耦合座10、后耦合座11、耦合座支撑12、池底安装基础13,推流器∮c圆柱面14,推流器∮d圆柱面15,起吊点起吊环16,尾翼17,轮轴18,轮轴螺母19,螺杆轴20,螺杆轴螺母21,螺孔2,2,光孔23,限位滑轮轮缘24,限位滑轮轮毂25,限位滑轮轮毂内孔26,轮轴光圆27,轮轴螺纹28,靠轨滑轮轮缘29,靠轨滑轮轮毂30,靠轨滑轮轮毂内孔31,后耦合座托架32,后耦合座减振垫33,螺钉34,前耦合座托架35,前耦合座减振垫3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图1、2、3、4、5、6、7、8、14所示,一种单轮靠轨滑移式潜水推流器,它包括提升装置1、池面安装基础2、连接板3、滑移导轨4、限位滑轮5、靠轨滑轮6、负荷滑轮7、潜水推流器主机8、耦合座横梁9、前耦合座10、后耦合座11、耦合座支撑12、池底安装基础13,提升装置1固定安装于池面安装基础2上,主要用于起吊推流器沿导轨上、下移动,滑移导轨4竖直安装,上端与连接板3固定,并由连接板3与池面安装基础2拉接固定,下断与池底安装基础13固定,耦合座横梁9在偏下位置与滑移导轨4垂直固定,并呈水平前伸状,耦合座支撑12离滑移导轨4一定间距在池底竖直布置,上端与耦合座横梁9前伸末端下部固定,下端固定于池底安装基础13上,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立式固定于耦合座横梁9上部,导轨4和横梁9皆是截面形状为边长为a正方形,它们以中心截面为基准对接,呈同一个中心面状态,滑移导轨4作为推流器上下滑行的导向杆,又与耦合座支撑12组合在一起共同作为推流器水下耦合座的工作支撑装置,耦合座横梁9作为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的安装定位基准,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呈一定间距竖立于耦合座横梁9上,滑移导轨、耦合座、耦合座支撑、安装基础等组合结构共同构成潜水推流器起吊滑移、就位耦合和承重受力机构,潜水推流器主机8后端设置尾翼17,前端设置起吊点H,同时设置直径为∮c的圆柱面14和直径为∮d的圆柱面15,所述起吊点H在重心点G前移,起吊点H离靠轨滑轮6中心的水平距离为L1,重心点G离靠轨滑轮6中心的水平距离为L2,L1>L2,所述尾翼17包括两翼,两翼呈间距[a+2]的中心对称布置,尾翼之间前端设置靠轨滑轮6和负荷滑轮7、两滑轮一上一下呈间距e的中心对称布置,尾翼之间后端设置限位滑轮5,滑轮5与滑轮6和7水平方向上呈间距g布置、后轮与前轮之间的水平净尺寸为a,垂直方向上限位滑轮5在靠轨滑轮6之上、呈间距f的布置,所述尾翼的两翼、前滑轮、后滑轮一起构成连接滑移腔机构,其滑移腔空间吻合滑移导轨的截面尺寸,滑移轨道4镶嵌在滑移腔内,尾翼与导轨呈移动副状态,滑轮与导轨同时呈移动副和转动副状态,所述尾翼、滑轮、轨道形成滑移结构、并呈嵌连移动状态,所述潜水推流器主机8呈起吊时的单轮靠轨滑移状态和就位时的三轮靠轨抱紧状态,起吊滑移时,起吊点在重心前,在重力作用下,推流器主机自然呈α仰角的倾斜状态,尾翼、滑轮也随同发生倾斜,靠轨滑轮6自然靠住滑移导轨4,负荷滑轮7和限位滑轮5都靠轨滑轮6为转动中心自然发生逆时针α角的偏转,此时限位滑轮5与靠轨滑轮6之间的水平距离为b,b>a,负荷滑轮7和限位滑轮5与导轨4呈一定间距的不接触状态,靠轨滑轮6与导轨(4)呈紧密接触、移动状态,同时靠轨滑轮呈转动状态,所述靠轨滑轮、负荷滑轮、限位滑轮在起吊时呈一轮接触导轨、其它不接触的单轮靠轨滑移状态,避免了滑行自锁、卡死现象,推流器主机8到达预定位置就位时,推流器主机与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自动耦合,推流器呈水平状态,限位滑轮5和负荷滑轮7以靠轨滑轮6为转动中心自然发生顺时针α角的偏转,限位滑轮、负荷滑轮、靠轨滑轮同时靠到滑移轨道,呈三轮都接触导轨的三轮靠轨工作状态,所述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设计为锥弧式凹口腔结构,上部设计为β角的锥口,并呈上大下小结构,底部分别设计∮c、∮d的圆弧面,圆弧面与锥口坡面相切过渡,在重力和锥面作用下,推流器自然对中就位、耦合,推流器上的∮c、∮d的圆柱面与耦合座上的∮c、∮d的圆柱面接触贴合,呈稳定压紧状态,所述滑轮、滑轨、主机、耦合座等组合部件构成潜水推流器滑移和工作系统。

如图3、4、7、8中,推流器主机8后部设计尾翼17,尾翼上设计三个滑轮分别是限位滑轮5、靠轨滑轮6、负荷滑轮7,靠轨滑轮6和负荷滑轮7设置在尾翼前端,靠轨滑轮6在上,负荷滑轮7在下,两滑轮中心连线与推流器中心线垂直,限位滑轮5设置在尾翼后端、靠轨滑轮偏上位置,所述靠轨滑轮6与负荷滑轮7轮缘内孔结构一样,由螺杆轴20和螺母21将其固定在尾翼两翼中间,螺杆轴架设在尾翼两翼上,呈简支梁型布置状态,并固定不动,滑轮嵌在两翼之间,穿接在螺杆轴上,与螺杆轴呈转动副状态,与两翼内侧留有微量间隙,所述限位滑轮5为左、右一对滑轮,其轮缘内孔结构一样,左、右滑轮由轮轴18和螺母19固定于尾翼两翼内侧,轮轴18与尾翼呈悬臂梁型布置状态,限位滑轮穿接在轮轴上,与轮轴呈转动副状态,与尾翼内侧留有微量间隙,左、右滑轮之间呈间距k的布置,k的尺寸大于连接板(3)的厚度h,所述推流器8前部H点位置设计起吊环16,∮c圆柱面14和∮d圆柱面15,起吊环16在主机重心G点前面,圆柱面14在重心G点后面,圆柱面15在起吊环16前面,所述推流器主机8其特征是起吊点、圆柱面、重心与尾翼、滑轮位置点分布和结构设计,形成推流器起吊移动状态和耦合工作状态所要求的姿态自动变换。

如图9、10所示,所述尾翼17由两翼组成,两翼呈[a+2]间距的中心对称相同结构布置,尾翼上分别设置两组前滑轮安装光孔23、一组后滑轮安装螺孔22,两组光孔23间距为e,中心对称布置,中心连线与推流器中心垂直,螺孔22在两组光孔的偏上位置,离光孔水平距离为g,离上端光孔偏上的垂直距离为f,尾翼作为滑轮的安装依靠,孔的位置确定了安装其上的滑轮位置。

如图11、12、13所示,所述的限位滑轮(5),包括外轮缘层24和内轮毂层25,外轮缘层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内轮毂层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内轮毂层呈管形状态,其内设计内孔26,其外设计凸缘,外轮缘层24和内轮毂层25呈紧密粘接状态,与限位滑轮配套的轮轴18,其上设计螺纹28和光圆27,螺纹(28)满足与尾翼上的安装螺孔21螺纹式固定联接,光圆27满足与限位滑轮5上的内孔26间隙配合,所述靠轨滑轮6,包括外轮缘层29和内轮毂层30,外轮缘层采用非金属材料制造,内轮毂层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内轮毂层呈管形状态,其内设计内孔31,其外设计凸缘,外轮缘层29和内轮毂层30呈紧密粘接状态,内孔31满足与螺杆轴20间隙配合,所述负荷滑轮7与靠轨滑轮具有一样的结构和尺寸。

如图15、16、17所示,所述的前耦合座10和后耦合座11呈一定间距骑马式固定在梁9上,前、后耦合座支承位置设计在推流器耦合时的圆柱面14和圆柱面15处,前耦合座10包括金属托架32和内覆减振件33,金属托架上设有嵌槽,内覆减振件33镶嵌在槽内,并露出槽m尺寸,由螺钉(34)与托架32在槽内联接固紧,所述后耦合座11包括外金属托架35和内覆减振件36,其结构设计与前耦合座10相同,尺寸大小不同,所述耦合座为锥弧式凹口腔结构,呈上大下小的锥口形状,上部为β夹角的锥坡,下部分别为∮c和∮d的圆弧面,圆弧面与锥坡相切过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