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7097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水质的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红鳍东方鲀的人工养殖主要还是采用单一化的粗放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不仅对水体利用率低,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对环境带来污染:养殖过程中,养殖鱼类产生的鱼类排泄物、剩余饵料等在水体中积累,排泄物和残饵中溶解出的有机氮等有害物质不易被分解,水体中氮的累积超过养殖生物的耐受范围会对养殖动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此外,排泄物和残饵的大量积累会导致水体溶解氧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易引起鱼类的病害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养殖污水的排放也不利于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高效低碳环保的养殖模式已成为渔业低碳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多种类综合养殖系统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污染、降低病害风险,是我国目前水产养殖业的热门研究方向。

生物浮床技术是以可漂浮的材料作为基质或载体,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将水生植物或经驯化改良的陆生植物栽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上,利用植物根部的吸收与吸附作用,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的含量,从而改善水质环境、降低养殖污染、提高对养殖水体的利用率、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利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质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生物浮床容易因水流冲击而被破坏、承受风浪的撞击能力不足、所栽培的植物易倾倒、所栽培的植物收割困难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其承受风浪的撞击能力强,稳定性好,所栽培的植物不易倾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所述生物浮床由多个栽培筐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栽培筐为柳属植物的柳条编织而成的镂空的长方体状,镂空栽培筐的筐底的孔隙直径为1.0~1.5cm,孔隙中种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所述栽培筐的上边框通过土工布包裹有浮子,所述栽培筐的下边框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平衡结构,每个平衡结构包括2个或多个叶片,叶片的上端铰接于栽培筐的下边框。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生物浮床是由多个栽培筐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串联在一起的栽培筐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编织栽培筐的柳属植物的柳条为乡土树种,资源易得,成本低廉,而且对水质无污染。包裹于栽培筐上边框的浮子可使本实用新型漂浮于水面上。现有技术中的浮子通常是通过绳或线系于栽培筐上,以保证栽培筐浮于水面,然而浮于水面的浮子在风的吹动下,上下晃动,有时相邻的浮子缠在一起,且风速较大时还容易将系浮子的线绳吹断,因此容易影响使用效果。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浮子通过土工布包裹于栽培筐的上边框,与栽培筐紧密结合为一体,受风力影响很小,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筐底的孔隙中种植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且空心菜或耐盐植物不仅能降低池塘中的有机物,还具有提高溶氧的作用,并能为养殖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空心菜或耐盐植物(如海芦荟、碱蓬、白刺、叶用甜菜等)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转化为其细胞成分;同时,其庞大的根系能够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并逐渐在根系形成生物膜,而膜中的微生物通过吞噬代谢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机营养盐,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后通过对植物或植物枝叶的定期收割转移出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因此,通过在养殖池塘中设置生物浮床,不仅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修复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可以作为副业,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由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设有平衡结构,每个平衡结构包括2个或多个叶片,叶片的上端铰接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因此当风浪或水流冲击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时,叶片会绕着栽培筐的下边框转动,因此能部分消耗风浪和水流的冲击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栽培的植物不易倾倒,此外,由于叶片的转动,搅动了海水,起到了增大溶氧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可以为塑料材质或其他耐腐蚀材质。

进一步地,一个平衡结构包括2个叶片,2个叶片呈倒V型,两个叶片之间的夹角为80-150°。以更好地消耗风浪和水流的冲击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浮子为聚氯乙烯泡沫板或聚氯乙烯泡沫浮球。其密度小、浮力大,可使本实用新型漂浮于水面上。

进一步地,相邻的栽培筐由绳索捆绑串联在一起。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捆绑,捆绑串联在一起的栽培筐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收割时解开绳索,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即可变为多个单独的栽培筐,便于收割位于池塘中央的栽培筐中的植物。

优选地,所述栽培筐的高度为4-8cm。其优点是,稳定性好,抗风浪水流冲击能力强,且易于栽培和收割植物。

优选地,栽培筐的侧壁的孔隙直径为0.4~1cm,其优点是便于手指伸进栽培筐的侧壁空隙、拉动栽培筐,便于捆绑串联相邻的栽培筐,也便于收割时解开绳索等,且能节约柳条,此外还有利于栽培筐内外的水流交换,有利于栽培筐内的植物的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栽培筐内植物有效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

优选地,单个栽培筐的底面面积为0.3-1.0㎡,其优点是便于栽培和收割植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18%~25%,以有效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不仅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修复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可以作为副业,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此外,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18%~25%时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影响较小,抗风浪水流冲击能力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承受风浪的撞击能力强,稳定性好,所栽培的植物不易倾倒:由于生物浮床是由多个栽培筐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串联在一起的栽培筐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编织栽培筐的柳属植物的柳条为乡土树种,资源易得,成本低廉,而且对水质无污染。包裹于栽培筐上边框的浮子可使本实用新型漂浮于水面上。现有技术中的浮子通常是通过绳或线系于栽培筐上,以保证栽培筐浮于水面,然而浮于水面的浮子在风的吹动下,上下晃动,有时相邻的浮子缠在一起,且风速较大时还容易将系浮子的线绳吹断,因此容易影响使用效果。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浮子通过土工布包裹于栽培筐的上边框,与栽培筐紧密结合为一体,受风力影响很小,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筐底的孔隙中种植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且空心菜或耐盐植物不仅能降低池塘中的有机物,还具有提高溶氧的作用,并能为养殖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空心菜或耐盐植物(如海芦荟、碱蓬、白刺、叶用甜菜等)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转化为其细胞成分;同时,其庞大的根系能够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并逐渐在根系形成生物膜,而膜中的微生物通过吞噬代谢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机营养盐,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后通过对植物或植物枝叶的定期收割转移出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因此,通过在养殖池塘中设置生物浮床,不仅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修复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可以作为副业,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由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设有平衡结构,每个平衡结构包括2个或多个叶片,叶片的上端铰接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因此当风浪或水流冲击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时,叶片会绕着栽培筐的下边框转动,因此能部分消耗风浪和水流的冲击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叶片的转动,搅动了海水,起到了增大溶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栽培筐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筐侧壁的纵向剖视图;

其中,1-栽培筐;2-土工布;3-浮子;4-叶片;5-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红鳍东方鲀综合养殖系统的生物浮床,所述生物浮床由多个栽培筐1通过绳索5捆绑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所述栽培筐1为柳属植物的柳条编织而成的镂空的长方体状,镂空栽培筐的筐底的孔隙直径为1.0~1.5cm,孔隙中种植有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所述栽培筐的上边框通过土工布2包裹有浮子3,所述栽培筐的下边框上设有2个平衡结构,每个平衡结构包括包括2个叶片4,2个叶片呈倒V型,两个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20°,叶片的上端铰接于栽培筐的下边框。所述浮子为聚氯乙烯泡沫板,所述栽培筐的高度为4-8cm;栽培筐的侧壁的孔隙直径为0.4~1cm;单个栽培筐的底面面积为0.3-1.0㎡。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18%~25%。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生物浮床是由多个栽培筐并排串联在一起而成,串联在一起的栽培筐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编织栽培筐的柳属植物的柳条为乡土树种,资源易得,成本低廉,而且对水质无污染。包裹于栽培筐上边框的浮子可使本实用新型漂浮于水面上。现有技术中的浮子通常是通过绳或线系于栽培筐上,以保证栽培筐浮于水面,然而浮于水面的浮子在风的吹动下,上下晃动,有时相邻的浮子缠在一起,且风速较大时还容易将系浮子的线绳吹断,因此容易影响使用效果。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聚氯乙烯泡沫板通过土工布包裹于栽培筐的上边框,与栽培筐紧密结合为一体,受风力影响很小,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在筐底的孔隙中种植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且空心菜或耐盐植物不仅能降低池塘中的有机物,还具有提高溶氧的作用,并能为养殖动物提供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空心菜或耐盐植物(如海芦荟、碱蓬、白刺、叶用甜菜等)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转化为其细胞成分;同时,其庞大的根系能够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并逐渐在根系形成生物膜,而膜中的微生物通过吞噬代谢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为无机营养盐,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最后通过对植物或植物枝叶的定期收割转移出水体中的N、P等营养物质。因此,通过在养殖池塘中设置生物浮床,不仅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修复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可以作为副业,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由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设有平衡结构,每个平衡结构包括2个叶片,叶片的上端铰接于栽培筐的下边框上,2个叶片呈倒V型,两个叶片之间的夹角为120°,因此当风浪或水流冲击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时,叶片会绕着栽培筐的下边框转动,因此能部分消耗风浪和水流的冲击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风浪抗水流冲击能力,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此外,由于叶片的转动,搅动了海水,起到了增大溶氧的效果。将相邻的栽培筐用绳索捆绑串联在一起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捆绑串联在一起的栽培筐可消减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冲击,更为稳定;收割时解开绳索,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即可变为多个单独的栽培筐,便于收割位于池塘中央的栽培筐中的植物。栽培筐的高度为4-8cm,其优点是稳定性好,抗风浪水流冲击能力强,且易于栽培和收割植物。栽培筐的侧壁的孔隙直径为0.4~1cm,其优点是便于手指伸进栽培筐的侧壁空隙、拉动栽培筐,便于捆绑串联相邻的栽培筐,也便于收割时解开绳索,且能节约柳条,此外还有利于栽培筐内外的水流交换,有利于栽培筐内的植物的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栽培筐内植物有效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单个栽培筐的底面面积为0.3-1.0㎡,其优点是便于栽培和收割植物。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18%~25%,以有效吸收水体中的N、P等营养盐,不仅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有机及无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水质环境修复效果,而且空心菜或其他耐盐植物可以作为副业,给养殖户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此外,生物浮床在养殖水面的覆盖率为18%~25%时风浪和水流晃动对生物浮床带来的影响较小,抗风浪水流冲击能力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