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611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在净化处理过程中需经多个工序后才能保证直接排放。而其中一道工序则需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泥,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污泥含量,保证后续工序可以充分净化污水。由于现有的沉淀脱泥装置结构将简单,无法保证沉淀后的污泥充分收集并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该装置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生活污水的沉淀脱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包括与生活污水相连接的厌氧吹脱池,所述厌氧吹脱池的侧部设置有厌氧沉淀池,所述厌氧沉淀池内设置有由厌氧沉淀池侧壁穿入厌氧吹脱池内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上端伸出厌氧沉淀池且下端呈喇叭状的竖向管,所述厌氧沉淀池的上部内壁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厌氧沉淀池的内壁之间形成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内设置有穿出厌氧沉淀池的排水管,所述厌氧沉淀池的下部具有漏斗状集泥部,所述集泥部内设置有与安装于厌氧沉淀池旁侧的污泥浓缩池相连接的抽泥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厌氧吹脱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支撑于安装在厌氧吹脱池底部的工型钢架上,并经C型管卡固定于工型钢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的下部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曝气孔,曝气管的下部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曝气孔,所述第一曝气孔与第二曝气孔相间隔并错位设置,第一曝气孔与第二曝气孔与竖向垂线的夹角为40~50°。

进一步地,所述抽泥机构包括斜置于集泥部侧壁且进泥口位于集泥部下部的抽泥管,所述抽泥管的上端横向穿出厌氧沉淀池的中部侧壁并与一抽泥管泵相连接,所述抽泥泵的输出端经排泥管通往污泥浓缩池。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管的上部经横向架设于厌氧沉淀池上端口的定位支撑架与厌氧沉淀池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堰包括设置于厌氧沉淀池上部内壁的环形凸部,所述环形凸部的内侧面上竖向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溢流板,所述溢流板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齿状的溢流堰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凸部上横向设置有与溢流板相连接的膨胀螺栓,所述环形凸部与溢流板之间还夹设有橡胶垫,所述溢流堰口的夹角为85~95°。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方便用于生活污水的沉淀脱泥,同时脱泥沉淀的技术效果好,有组于后续工序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C区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堰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D-D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的E-E剖视图;

图中:10-厌氧吹脱池 11-生活污水输入管 12-曝气管 121-封板 122-第一曝气孔 123-第二曝气孔 124-夹角 13-工型钢架 14-C型管卡 15-膨胀螺栓 20-厌氧沉淀池 21-溢流堰 211-环形凸部 212-溢流板 213-溢流堰口 214-膨胀螺栓 215-橡胶垫 216-夹角 217-密封胶 22-溢流槽 23-排水管 24-集泥部 25-夹角 30-污泥浓缩池 41-连接管 42-竖向管 43-定位支撑架 51-抽泥管 52-抽泥管泵 53-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9

一种生活污水沉淀脱泥装置,包括与生活污水相连接的厌氧吹脱池10,所述厌氧吹脱池的侧部设置有厌氧沉淀池20,所述厌氧沉淀池内设置有由厌氧沉淀池侧壁穿入厌氧吹脱池内的连接管41,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一竖向管42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竖向管的上端伸出厌氧沉淀池上部且下端呈喇叭状,以便厌氧吹脱池内的污水通入厌氧沉淀池时排出空气。所述厌氧沉淀池的上部内壁设置有溢流堰21,所述溢流堰与厌氧沉淀池的内壁之间形成溢流槽22,所述溢流槽内设置有穿出厌氧沉淀池的排水管23,以便将沉淀后的生活污水通入下一处理装置中。所述厌氧沉淀池的下部具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漏斗状集泥部24,所述集泥部内设置有与安装于厌氧沉淀池旁侧的污泥浓缩池30相连接的抽泥机构,从而将沉淀的污泥抽到污泥浓缩池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厌氧吹脱池的上部设置有生活污水输入管11,厌氧吹脱池的底部设置有两分别设置有封板121且中部与入气管相连接的曝气管12,所述曝气管支撑于安装在厌氧吹脱池底部的工型钢架13上,并经C型管卡14固定于工型钢架上,C型管卡经不锈钢膨胀螺栓15与厌氧吹脱池的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的下部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曝气孔122,曝气管的下部另一侧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二曝气孔123,所述第一曝气孔与第二曝气孔相间隔并错位设置,第一曝气孔与第二曝气孔与竖向垂线的夹角124为40~50°,其中最佳夹角为45°。

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泥机构包括斜置于集泥部侧壁且进泥口位于集泥部下部的抽泥管51,所述抽泥管的上端横向穿出厌氧沉淀池的中部侧壁并与一抽泥管泵52相连接,所述抽泥泵的输出端经排泥管53通往污泥浓缩池。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管的上部经横向架设于厌氧沉淀池上端口的定位支撑架43与厌氧沉淀池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堰包括设置于厌氧沉淀池上部内壁的环形凸部211,所述环形凸部的内侧面上竖向设置有与其相连接的溢流板212,所述溢流板的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齿状的溢流堰口213,从而便于沉淀后的污水溢流出来。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部上横向设置有与溢流板相连接的不锈钢膨胀螺栓214,所述环形凸部与溢流板之间还夹设有橡胶垫215,所述橡胶垫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密封胶217,所述溢流堰口的夹角216为85~95°,其中最佳夹角为90°。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泥部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25为55~63°,其中,最佳角度为58°,所述厌氧吹脱池的底部也设置有与污泥浓缩池相连接的抽泥机构。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生活污水经厌氧吹脱池处理后从连接管输入厌氧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处理,由于污水中污泥较重都会沉淀到集泥部中,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抽泥机构抽到污泥浓缩池中。而上层的污水则通过溢流堰口流入溢流槽中并排出,以便进行下一处理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