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剂施用装置、高位池及其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4008阅读:15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粉剂施用装置、高位池及其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虾养殖高位池是指在海边养虾的池塘地势高于海平面,抽海水养对虾。对虾高位池养殖进行到中后期,随着养殖投入品的急剧增多,对虾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在池塘中大量累积,易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藻色过浓,透明度变低(<20cm),水色呈现出暗绿色、黑色或黑褐色等不良藻相。此时,水体中的氨氮、cod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弧菌数量明显升高,对虾的摄食和生长受到影响,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目前,应对这种过浓不良藻相的主要手段为大量换水或利用微生态制剂调水,此类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见效慢、周期长、易反复等缺点,另外对虾长时间处在不良藻相水体中易引起对虾强烈的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对虾发病。粉剂是目前对虾高位池养殖过程中常用于消毒与净化养殖用水的剂型,粉剂的施用方法一般如下:将粉剂溶于水后全池泼洒,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泼洒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粉剂浓度过高,对对虾造成应激反应,影响对虾的生长与摄食;粉剂难以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颗粒沉入池底,易被对虾误食,诱发对虾白肠白便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施粉均匀、使用方便的粉剂施用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粉剂施用装置的对虾养殖高位池,该高位池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能实现均匀施粉。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对虾养殖高位池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粉剂施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绳、用于盛放粉剂的施粉体以及使该施粉体浮于水面的浮体,上述支撑绳能在驱动力驱动下沿养殖池的水面移动,上述浮体以及施粉体均固定在支撑绳上,上述施粉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施粉体内部的粉剂向水面逸出的施粉孔。作为优选,所述施粉体的外形呈椭圆体状,并沿其长轴方向横卧在支撑绳上,该施粉体的外壁由筛绢网构成,该筛绢网上的网孔即为上述施粉孔;所述浮体呈球状,其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述施粉体的两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筛绢网的网孔孔径为35~45目,该网孔孔径的设计,可控制粉剂滤出速度。本发明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虾养殖高位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如上所述的粉剂施用装置,各粉剂施用装置均沿高位池的宽度或长度方向设置,且各粉剂施用装置中的支撑绳均沿高位池的长度或宽度方向舒展在高位池的两端,并且驱动力施力于各支撑绳的两端;所述池体的对角处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台水车式增氧机,池底的中心处设置有中央排污口,且池底的四周高于该中央排污口,同时该池底上还均布有多条增氧管道,该增氧管道与上述粉剂施用装置一一对应,且各粉剂施用装置中的施粉体与对应的增氧管道上下相对设置。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增氧管道之间的间距为1.6~2m,各增氧管道上的相邻增氧孔的间距为1.0~1.5m,各增氧管道的功率均为0.15~0.25kw/亩。本发明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对虾养殖高位池的过浓不良藻相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施用浓度及高位池水体体积计算所需的除藻净水剂的量,混合均匀后,均分为若干份后待用,并使各增氧管道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水车式增氧机处于关闭状态;(2)将每份除藻净水剂装入各施粉体施用装置的施粉体中,迅速拉动伸展的支撑绳,使施粉体沿对应的增氧管道移动,利用增氧管道产生的增氧气泡使施粉体逸出的粉剂在水体中迅速、均匀散开;(3)施粉过程中至少来回抖动支撑绳一次,促使除藻净水剂充分溶解在水体中;(4)开启水车式增氧机,向水体增氧,同时搅拌水体,使得除藻净水剂进一步溶解;(5)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4~5h后,通过排污口排水,同时及时注入新水;(6)新水注入结束后,施用芽孢杆菌和em菌,改善水体水质。作为优选,所述除藻净水剂包括质量比为1:1.4~1.8的漂白粉和沸石粉,其中漂白粉的施用浓度为5~10mg/l,沸石粉的施用浓度为7~18mg/l。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至少在池体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1/3、1/2以及2/3处来回抖动2~3次,促进除藻净水剂充分溶解。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通过排污口排水,以使水位降低40~50cm,同时注入等量的新水。作为优选,所述步骤(5)中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24h内,将对虾饲料投喂量降低1/4~1/3,以配合降低水中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含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的粉剂施用装置能通过支撑绳沿水面移动施粉体,以使粉剂(除藻净水剂)均匀地逸至水体中,并能利用池底的增氧管道发出的增氧气泡使除藻净水剂逸至水体后迅速、均匀地散开,从而降低对对虾的应激反应,此外,筛绢网能对除藻净水剂进行过滤,避免不溶于水的颗粒逸出至水体而造成对虾误食,以至于对对虾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本发明的除藻净水剂利用漂白粉的灭藻、消毒作用,和沸石粉对藻类的絮凝作用、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补充水体营养的作用,能迅速改变不良藻相,净化水质。除藻净水剂施用之后,通过大量排换水,迅速提高了水体透明度,有益菌和营养液,改善水体水质,促进优良藻类生长,为对虾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粉剂施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对虾高位池包括池体,池体面积约为2.0亩(长、宽、深分别为:53.5m、25m、2.0m,池壁坡度约60度),池底和四周用水泥浇灌,池底中央设有中央排污口,从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口有大约10°的坡度,便于集中排污。池底沿宽度方向均匀铺设多根增氧管道,相邻增氧管道的间距为1.6~2m(优选为2m左右),各增氧管道均沿池底的长度方向延伸,各增氧管道上的相邻增氧孔的间距为1.0~1.5m(优选为1.2m),各增氧管道的功率均为0.15~0.25kw/亩,本实施例中各增氧管道均为pvc管道。池体的一对对角处分别设置有一台1.5kw的水车式增氧机。进一步,上述池体上还设置有一个粉剂施用装置,该粉剂施用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绳1、用于盛放粉剂的施粉体3以及使该施粉体3浮于水面的浮体2。上述支撑绳1能在驱动力(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力为人力)驱动下沿池体的水面移动,上述浮体2以及施粉体3均固定在支撑绳1上,上述施粉体3的外壁上开设有供施粉体3内部的粉剂向水面逸出的施粉孔31。优选地,支撑绳1为软性绳索。施粉体3的外形呈椭圆体状(宽为40~50cm,长为70~80cm),并沿其长轴方向横卧在支撑绳1上,该施粉体3的外壁由筛绢网构成,该筛绢网上的网孔即为上述施粉孔31,网孔的大小为35~45目(优选为40目)。上述浮体2呈球状,其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上述施粉体3的两侧,进一步,该浮体2为pvc材质,直径为20~30cm。该粉剂施用装置沿高位池长度方向设置,且各粉剂施用装置中的支撑绳1均沿高位池的长度方向舒展在高位池的两端,并且驱动力施力于各支撑绳1的两端。对虾养殖的中后期,高位池中有机质开始急剧增多,导致不良藻类大量繁殖,池塘水色突然转变为黑褐色,透明度小于13cm,弧菌数量(8.72×104cfu/ml)也明显升高,对虾摄食受到明显影响。本实施例中,上述粉剂施用装置用于施用除藻净水剂,以解决对虾养殖过程中过浓不良藻相的问题,具体过程如下:(1)按施用浓度及高位池水体体积计算所需的除藻净水剂的量,混合均匀后,均分为6份后待用,并使各增氧管道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而水车式增氧机处于关闭状态。上述除藻净水剂包括质量比为1:1.4~1.8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8%~32%)和沸石粉(纯度≥70%,粒度≥60目),本实施例中上述漂白粉与沸石粉的质量比为1:1.5,其中漂白粉的施用浓度为5~10mg/l(本实施例中为8mg/l),沸石粉的施用浓度为7~18mg/l(本实施例中为14mg/l)。施用浓度可根据水体透明度进行调整,具体如表1所述。表1除藻净水剂施用浓度与水体透明度的关系水体透明度除藻净水剂浓度15~20cm漂白粉5~6mg/l,沸石粉7~10.8mg/l10~15cm漂白粉7~8mg/l,沸石粉9.8~14.4mg/l<10cm漂白粉9~10mg/l,沸石粉12.6~18mg/l(2)将每份除藻净水剂装入各施粉体施用装置的施粉体中,迅速拉动伸展的支撑绳,使施粉体沿对应的增氧管道移动,利用增氧管道产生的增氧气泡使施粉体逸出的粉剂在水体中迅速、均匀散开。(3)施粉过程中在池体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1/3、1/2以及2/3处来回抖动2~3次,促使除藻净水剂充分溶解在水体中。(4)当施粉体从池体的一端拉至另一端时,清除残渣(即经施粉孔过滤后留在施粉体中的、不溶于水的颗粒),向施粉体内重新添加一份除藻净水剂,将该粉剂施用装置平移至间隔的下一个增氧管道的上方,继续施粉直至全部完成。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人工问题,高位池上仅设置了一个粉剂施用装置,通过两人分别在支撑绳的两端拉持而实现对该装置的驱动,当然,在人手足够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多组粉剂施用装置,沿池体宽度方向间隔均设,多人同时拉动支撑绳,多个粉剂施用装置同时向水体施粉,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施粉效率。(5)开启水车式增氧机,向水体增氧,同时搅拌水体,使得除藻净水剂进一步溶解。(6)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4~5h后,以使水位降低40~50cm,同时注入等量的新水。除藻净水剂施用结束24h内,将对虾饲料投喂量降低1/4~1/3,以配合降低水中的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含量。(7)新水注入结束后,立即施用芽孢杆菌1kg/亩和藻健康(海南卓越生物生产)0.5kg/亩,促进优良藻类的培养。36h之后,藻色变为黄褐色,水体透明度35cm,弧菌数量也恢复103cfu/ml以下,对虾摄食恢复至正常水平。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