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4161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供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家庭饮用水的最初形式是饮水机的形式,饮水机提供冷热水,需要饮水的时候,用户就前去自取。之后的供水装置加入了净水系统,用户的饮水都先经过供水系统的处理后才进入储水装置中。但是这种净水供水系统都没有进入到智能时代。

现有技术中净水产品对于智能化的的概念一般都是出于wifi连接到手机,或者可以wifi连接的同时可以用手机app进行简单的开关机的控制或者更复杂的一些控制,对于用户用水量的实时监测没有统一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这样也就不能根据用户用水量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导致净水器的智能很多时候只是用户当下的体验,很难形成系统的、更加合理的售后服务,也不能更加准确的提供数据库以用来产品未来设计规划。

总体来说,现有的智能供水系统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方面,而系统本身并不能根据用户用水习惯和特点主动改变供水机制,没有实现完全的智能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包括净水装置、储水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净水装置包括进水管、过滤器、进水电磁阀和连接管道,所述进水管与过滤器相连通,所述过滤器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储水装置相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

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桶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所述储水桶内的储水量,所述储水桶开有出水口;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主控板模块、时间控制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板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板模块与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同时和中央处理模块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相连接,所述执行模块与进水电磁阀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装置还设有一个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过滤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滤芯、第二滤芯和第三滤芯,所述第一滤芯、所述第二滤芯和所述第三滤芯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设置在前置滤芯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为5μm滤芯,所述第二滤芯为颗粒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三滤芯为1μm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之间设有一个增压泵,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增压泵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进水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出口支管上设有一个组合冲洗阀。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储水桶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一个逆止阀。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储水桶的顶部并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装置内的传感器为液面高度传感器,所述液面高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水桶的隔离区域并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的数据接收端设有一个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同时接收并传送所述时间控制模块和所述主控板模块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为wifi连接模块。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能够实现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用水习惯,智能定制制水供水时间和水量,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体验。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将净水、储水和供水功能集于一身,是一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进水供水系统。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还能与移动数据设备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提前制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净水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储水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进水管;2、减压阀;3、第一滤芯;4、第二滤芯;5、第三滤芯;6、进水电磁阀;7、增压泵;8、反渗透膜滤芯;9、逆止阀;10、组合冲洗阀;11、储水桶;12、压力传感器;13、控制模块;14、主控板模块;15、时间控制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7、中央处理模块;18、执行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参照图1-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一种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包括净水装置、储水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净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过滤器、进水电磁阀6和连接管道,所述进水管1与过滤器相连通,所述过滤器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储水装置相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6设置在所述连接管道上;

所述储水装置包括储水桶11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所述储水桶11内的储水量,所述储水桶11开有出水口;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3、主控板模块14、时间控制模块15、中央处理模块17和执行模块18;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13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3与所述主控板模块14相连接,所述主控板模块14与所述时间控制模块15同时和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7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7与所述执行模块18相连接,所述执行模块18与进水电磁阀6相连接。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净水装置还设有一个减压阀2,所述减压阀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过滤器之间。所述减压阀2是控制进水管1进入过滤器的水流压力保持一致。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过滤器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8,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滤芯3、第二滤芯4和第三滤芯5,所述第一滤芯3、所述第二滤芯4和所述第三滤芯5依次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8设置在前置滤芯之后。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3为5μm滤芯,所述第二滤芯4为颗粒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三滤芯5为1μm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8之间设有一个增压泵7,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增压泵7的连接管道上设有进水电磁阀6。

这里是对净水装置进行进一步的介绍,现在家用的净水装置主要部件就是过滤器,进水管1内的水经过过滤器的净化作用得到较为干净的水,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8相结合的一种过滤器,饮用水先经过是三个前置滤芯,然后再经过反渗透膜滤芯8,最后进入到储水桶11内。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反渗透膜滤芯8出口支管上设有一个组合冲洗阀10。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储水桶11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一个逆止阀9。逆止阀9是防止由于压力的变化导致储水桶11内的水回流到反渗透膜滤芯8内,保证水流方向的一致性。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储水装置内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12,所述压力传感器12设置在储水桶11的顶部并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储水装置内的传感器为液面高度传感器,所述液面高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水桶11的隔离区域并且与控制装置相连接。

这里列举了两种传感器形式,一种是压力传感器12,一种是液面高度传感器,这两种传感器都具备实时检测储水桶11内的储水量,并可以将储水量以数据信息的形式传递出去,当然能够检测储水桶11内储水量的传感器还有很多,凡是满足上述功能的传感器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中央处理模块17的数据接收端设有一个数据传输模块16,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6同时接收并传送所述时间控制模块15和所述主控板模块14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传输模块16为wifi连接模块。

当供水系统与数据传输模块16相结合的时候,中央处理模块17的位置就可以有更多选择,中央处理模块17与系统的数据交流就可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16来实现,这样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根据上述智能净水供水系统的结构形式,其供水过程如下:首先自来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到净水装置内,经过过滤器的净水效果后就能得到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纯净水被储存在储水桶11内,储水桶11内的传感器实时检测储水桶11内的储水量,将储水量信号传递给控制模块13,控制模块13将接受到的信息简单处理后传递给主控板模块14,主控板模块14做出数据的记录和转化同时间数据一起传递给中央处理模块17,中央处理模块17会产生一个数据库,内容包括用户用水时间和用水量,记录用户的用水习惯,最终做出智能反馈,控制执行模块18进行控制制水。

为了更加直观的阐述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的特点,现在举一个生活实例加以说明,用户a每天上午饮水较多,下午和晚上饮水会相对较少,经过一段时间后,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就会记录用户a的饮水习惯,上午就会提前增加制水量,下午和晚上会减少制水量,这样储水桶11内的水就不会出现储水时间过长或者制水不及时的情况。如果说用户a每周6上午会进行体育活动,活动后会出现一次大量补水,同样系统会记录用户a的这一特点,在中央处理模块内周六上午就会出现一个用水波峰,系统会提前进行制水,保证用户的使用,如果用户a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周六上午不再进行运动,那么一段时间后,系统会随之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能够实现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用水习惯,智能定制制水供水时间和水量,实现不同用户的个性体验。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将净水、储水和供水功能集于一身,是一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进水供水系统。

同时,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净水供水系统还能与移动数据设备相结合,实现远程控制,提前制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