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985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



背景技术:

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称为污水的物理处理,物理处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联合使用,与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联合使用时又可称为初级处理,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目前去除污水中的污泥的常规物理方法是利用斜板管沉淀,使污泥与污水分离,污泥向下沉淀聚集,污水则向上形成清水。

斜板管沉淀是指在沉淀区域内,设置许多密集的斜板管,使污水中的杂质沿斜板管进行沉淀,污水会沿斜板上升流动,分离出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板向下滑至池底,再集中排出,可以提高沉淀效率50~60%,在同一面积上可提高处理能力3~5倍。

但是,目前的斜板管污泥积聚区,均是将斜板管固定设置于池内,且单一使用斜板或斜管对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沉淀效率低,后期需要定期对斜板或斜管进行清理维护,避免污泥沉积在斜板与斜管上。

此外,专利号为cn205367840u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斜管沉淀装置,包括絮凝反应区、斜管区、斜管沉淀区和清水区,虽然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可以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污泥,但是其也是单一的采用斜板或斜管,沉淀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利用传动链带动复合沉淀板运转,使复合沉淀板在进入沉淀区后,既可以进行斜板沉淀,同时还能同步进行斜管沉淀,解决了斜板与斜管无法组合同步使用的技术问题,实现沉淀效率的提高;同时由于传动链的带动,使复合沉淀板始终在处理室内进行移动,避免了污泥在斜板与斜管上沉积,解决了斜板与斜管后期清理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后期免清理的技术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包括机架,还包括:

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其包括位于上层的进水室、位于下层的处理室以及连通该进水室与处理室的污水管;

复合沉淀机构,所述复合沉淀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部,其位于所述处理室内,且其包括传动组件以及若干复合沉淀组件,该传动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复合沉淀组件均沿传动组件的运转方向等距设置,该复合沉淀组件与传动组件固定连接,且该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复合沉淀组件进行旋转;

污泥排放机构,所述污泥排放机构设置于所述处理室的底部,其包括推送组件与排放组件,所述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处理室底部的一侧,所述排放组件相对于所述推送组件设置于所述处理室底部的另一侧。

作为改进,所述处理室包括:

上清液区,所述上清液区位于所述处理室的顶部,其一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

沉淀区,所述沉淀区位于所述上清液区的下方,其底板为倾斜设置,且其中部与所述进水室通过污水管连通;

污泥积聚区,所述污泥积聚区位于所述沉淀区的下方,其水平方向两侧壁上安装有所述污泥排放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清液区与沉淀区之间,其包括:

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处理池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其对称设置于该处理池的水平两端,该传动轴的两端穿过所述处理池的侧壁,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且仍一该传动轴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与传动电机连接;

若干链轮,所述链轮均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其对称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

传动链,所述传动链与所述处理池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对称设置于该处理池内,其两端套设于所述链轮上,且其通过该链轮由所述传动电机带动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传动链包括:

内链节和外链节,所述内链节与外链节交错连接设置,且该外链节与所述复合沉淀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复合沉淀组件沿所述传动链等距设置,其包括:

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均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链上;

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均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链上,且该第二连接座与第一连接座交错设置;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框式设置,其沿传动链设置,且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该安装架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连接,且该安装架的长度方向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板;

若干复合沉淀板,所述复合沉淀板均沿所述安装架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安装架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沉淀管。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安装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槽,该安装架沿所述弧形槽进行滑动。

作为改进,所述复合沉淀组件由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旋转至沉淀区时,所述复合沉淀板均倾斜平铺于所述安装架上,且该复合沉淀板的两侧由所述限位板对其限位。

作为改进,所述推送组件包括:

推送单元,所述推送单元往复推送设置于所述污泥积聚区内;

推送轴,所述推送轴的一端与所述推送单元滑动套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污泥积聚区的侧壁设置于该污泥积聚区外;

线轨,所述线轨位于所述推送轴的正下方,其上滑动设置有滑块;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其相对于所述推送单元与所述推送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推送齿条,所述推送齿条相对于所述推送轴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推送电机,所述推送电机设置于所述推送齿条的一侧,其电机轴上套设有推送齿轮,且该推送齿轮与所述推送齿条啮合。

作为改进,所述推送单元包括:

推送板,所述推送板为方形设置,其与所述推送轴套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滑套;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推送板的上下两部,其一端与所述推送板铰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滑套的侧臂与所述推送轴滑动套接;

若干旋转桨叶,所述旋转桨叶均设置于所述推送板上,其两端与所述推送板转动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排放组件包括:

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与所述污泥积聚区的侧壁连通;

排放阀门,所述排放阀门设置于所述排放管上,其用于控制该排放管的开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传动链带动复合沉淀板运转,使复合沉淀板在进入沉淀区后,成倾斜排列设置,且在复合沉淀板的下方由若干沉淀管连接形成沉淀斜管,既可以进行斜板沉淀,同时还能同步进行斜管沉淀,提高了沉淀效率,同时由于传动链的带动,使复合沉淀板始终在处理室内进行移动,避免了污泥在斜板与斜管上沉积,实现了后期免清理的技术效果;

(2)本发明在设置处理池时,将进水室设置在顶部,利用水压,将污水自沉淀区由下自上输送,使污水在沉淀区内,可以同时沿由复合沉淀板组合形成的斜板与斜管向上流动,而污水中的污泥则沿斜板与斜管向下沉降,污泥的沉淀效果更好;

(3)本发明在设置沉淀区时,将沉淀区底板设置为倾斜状,且其倾斜方向与复合沉淀板的倾斜方向相反,在污泥从复合沉淀板上向下滑落沉淀时,污泥落在底板上,污水池中迎向底板向下流动,形成二次斜板沉淀效应,污水沿底板向上,而污泥则沿底板向下沉淀进入污泥积聚区,效率更高;

(4)本发明在设置沉淀区与复合斜板时,利用沉淀区内倾斜设置的复合斜板与沉淀区的底板进行配合,使复合斜板对沉淀区进行封阻,避免未进行斜板与斜管沉淀处理的污泥进入到上清液区;

(5)本发明在设置污泥排放机构时,使推送板推送污泥积聚区内污泥沿排放管输出,此时限位杆限制搅拌桨叶,使其无法旋转,在推送板完成推送回收过程中,限位杆放开限制,搅拌桨叶搅拌污泥积聚区内的污水,使其后的污泥回到推送板的前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巧妙,污水处理效率高,后期免清洁维护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复合沉淀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动链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复合沉淀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复合沉淀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复合沉淀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复合沉淀组件运转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推送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为本发明推送单元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斜板斜管复合沉淀污泥排放设备,包括机架1,还包括:

处理池2,所述处理池2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其包括位于上层的进水室21、位于下层的处理室22以及连通该进水室21与处理室22的污水管23;

复合沉淀机构3,所述复合沉淀机构3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上部,其位于所述处理室22内,且其包括传动组件31以及若干复合沉淀组件32,该传动组件3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复合沉淀组件32均沿传动组件31的运转方向等距设置,该复合沉淀组件32与传动组件31固定连接,且该传动组件31带动所述复合沉淀组件32进行旋转;

污泥排放机构4,所述污泥排放机构4设置于所述处理室22的底部,其包括推送组件41与排放组件42,所述推送组件41设置于所述处理室22底部的一侧,所述排放组件42相对于所述推送组件41设置于所述处理室22底部的另一侧。

其中,所述处理室22包括:

上清液区221,所述上清液区221位于所述处理室22的顶部,其一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2211;

沉淀区222,所述沉淀区222位于所述上清液区221的下方,其底板2221为倾斜设置,且其中部与所述进水室21通过污水管23连通;

污泥积聚区223,所述污泥积聚区223位于所述沉淀区222的下方,其水平方向两侧壁上安装有所述污泥排放机构4。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首先进入进水室21,再从进水室21由重力与水压结合输入到沉淀区222,进入沉淀区222的污水,由下向上流动,旋转的复合沉淀机构3上的复合沉淀组件32对污水同时进行斜板与斜管沉淀效应,使废水分别沿斜板与斜管上升流动,使污泥沿斜板与斜管向下沉淀,沉淀后的污泥进入到污泥积聚区223内,之后由污泥排放机构4对其输出排放到装置外。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将进水室21设置在处理池2上方,利用重力与水压将污水从沉淀区222向上流动到上清夜区221,并在流动过程中使污水中的污泥分离,实现上向流斜板与上向流斜管,较下向流与平向流的斜板与斜管效应,其沉淀效率更快。

如图1与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组件31设置于所述上清液区221与沉淀区222之间,其包括:

传动轴311,所述传动轴311与所述处理池2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其对称设置于该处理池2的水平两端,该传动轴311的两端穿过所述处理池2的侧壁,并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机架1转动连接,且仍一该传动轴311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与传动电机312连接;

若干链轮313,所述链轮313均套设于所述传动轴311上,其对称设置于所述传动轴311的两端;

传动链314,所述传动链314与所述处理池2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其对称设置于该处理池2内,其两端套设于所述链轮313上,且其通过该链轮313由所述传动电机312带动转动。

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传动链314包括:

内链节3141和外链节3142,所述内链节3141与外链节3142交错连接设置,且该外链节3142与所述复合沉淀组件32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电机312旋转带动链轮313进行旋转,链轮313旋转过程中,与外链节3142固定连接的复合沉淀组件32,由传动单机312带动,对污水进行斜板与斜管沉淀。

如图5、图6、图8与图9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复合沉淀组件32沿所述传动链314等距设置,其包括:

第一连接座321,所述第一连接座321均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链314上;

第二连接座322,所述第二连接座322均对称固定设置于所述传动链314上,且该第二连接座322与第一连接座321交错设置;

安装架323,所述安装架323为框式设置,其沿传动链314设置,且其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321转动连接,该安装架323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22滑动连接,且该安装架323的长度方向两端对称设置有限位板3231;

若干复合沉淀板324,所述复合沉淀板324均沿所述安装架323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安装架323上,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沉淀管3241。

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座322与所述安装架32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弧形槽3221,该安装架323沿所述弧形槽3221进行滑动。

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沉淀组件32由所述传动组件31带动旋转至沉淀区222时,所述复合沉淀板324均倾斜平铺于所述安装架323上,且该复合沉淀板324的两侧由所述限位板3231对其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架323与第一连接座321铰接的一端可以旋转,而安装架323与第二连接座322连接的一端,可以沿弧形槽3221进行滑动,当复合沉淀组件32由传动组件31带动旋转至沉淀区222时,安装架323倾斜设置,其上的复合沉淀板324均受重力平铺在安装架323上,且由限位板3231对复合沉淀板324进行限位,复合沉淀板324组合形成一张斜板,进行斜板沉淀,而其下方的沉淀管3241也组合形成若干的斜管进行斜管沉淀,使复合沉淀组件32可以同时进行斜板与斜管沉淀,使污水中的污泥沉淀效率更高。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复合沉淀板324对污水完成污泥分离沉淀后,污泥积聚沉淀至沉淀区222的底部倾斜设置的底板2221上,且底板2221与复合沉淀板324的倾斜方向相反,污泥沿底板2221向下滑动积聚至污泥积聚区223,而底板2221上的污水则沿底板2221上升流动,再次形成斜板沉淀效应,提高沉淀效率。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沉淀区222内,循环的复合沉淀板324与底板2221形成一个较为密封空间,使该空间内的污泥不会随上升的污水进入到上清夜区221内,保证了污泥尽可能的在沉淀区222内完成沉淀积聚,保证自上清液区221内流出污水的澄清。

值得具体说明的是,所述沉淀管3241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六边形,但其可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中的任一一种。

如图1与图10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推送组件41包括:

推送单元411,所述推送单元411往复推送设置于所述污泥积聚区223内;

推送轴412,所述推送轴412的一端与所述推送单元411滑动套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污泥积聚区223的侧壁设置于该污泥积聚区223外;

线轨413,所述线轨413位于所述推送轴412的正下方,其上滑动设置有滑块414;

连接件415,所述连接件415与所述滑块414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其相对于所述推送单元411与所述推送轴4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推送齿条416,所述推送齿条416相对于所述推送轴412与所述连接件4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推送电机417,所述推送电机417设置于所述推送齿条416的一侧,其电机轴上套设有推送齿轮418,且该推送齿轮418与所述推送齿条416啮合。

如图11所示,其中,所述推送单元411包括:

推送板4111,所述推送板4111为方形设置,其与所述推送轴412套接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的滑套4112;

限位杆4113,所述限位杆4113分别设置于所述推送板4111的上下两部,其一端与所述推送板4111铰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滑套4112的侧臂与所述推送轴412滑动套接;

若干旋转桨叶4114,所述旋转桨叶均设置于所述推送板4111上,其两端与所述推送板4111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排放组件42包括:

排放管421,所述排放管421与所述污泥积聚区223的侧壁连通;

排放阀门422,所述排放阀门422设置于所述排放管421上,其用于控制该排放管421的开合。

需要说明的是,由推送电机417通过推动齿轮418与推送齿条416的啮合带动推送单元411进行来回推动,在推动过程中,推送单元411推动污泥积聚区223内的污泥自排放管421排出到装置外。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推送单元411推送时,由于推送轴412首先将限位杆4113推送至推送板4111的后侧,使限位杆4113紧贴在推送板4111的背面,将旋转桨叶4114阻挡,使推送板4111在前推污泥的过程中,旋转桨叶4114不旋转,而在推送板4111回收的过程中,推送轴412首先带动限位杆4113前拉,使旋转桨叶4114释放,之后带动推送板4111回收,在回收过程中,旋转桨叶4114受水流影响旋转,旋转过程中搅动污泥,使推送板4111后侧的污泥搅动至前侧,重新进行沉降积聚。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限位杆4113与推送轴412连接位置处设置于有腰槽,在推送轴412推送与拉动推送板411时,推送轴412可以通过腰槽来调节限位杆4113的位置,实现旋转桨叶4114的固定与释放。

工作过程如下:

污水首先进入进水室21,再从进水室21由重力与水压结合输入到沉淀区222,进入沉淀区222的污水,由下向上流动,而旋转至沉淀区222的复合沉淀组件32,在沉淀区222形成倾斜设置的斜板与斜管对污水同时进行斜板与斜管沉淀效应,使废水分别沿斜板与斜管上升流动,使污泥沿斜板与斜管向下沉淀,沉淀后的污泥,再次沿沉淀区222底部倾斜的底板2221进行斜板沉淀,进入到污泥积聚区223内,之后由污泥排放机构4对其输出排放到装置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