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8636阅读:10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宣扬五水共治,对河流、湖库的水质要求逐渐提高,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特别是饮用水水源的湖库更是重中之重。在现有技术中,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没有很好的有效措施,导致藻类水华不段发生,目前大多数采取的是对水体进行增氧、生态清淤以及人工打捞等措施,效果并不显著。

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对河、湖底淤泥的修复。在现有技术中,对河、湖底淤泥的处理也没有很好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将水抽干后对河床进行清淤或暴晒,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持久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域治理方法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有效的水域治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域治理方法,提供一艘船舶,该船舶在水域内航行;

在船舶上设置淤泥泵,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淤泥泵将河底淤泥泵起,然后再将泵起的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在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之前,向带水的淤泥中充入气体,该气体为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

在船舶上设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该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收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淤泥泵将河底淤泥泵起的过程,首先达到了将河底淤泥搅动的目的,河底淤泥被搅动后,存储于堆积的淤泥中的有害气体(例如甲烷等)被释放,也会改变河底厌氧层,相当于起到了给河底增氧的效果,达到了初步治理的目标;

将泵起的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时,淤泥已经分散成极小的颗粒,因此喷洒在水面上的淤泥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下沉,在这个过程中淤泥相当于暴露在阳光下接收暴晒,亦可达到通过暴晒对淤泥进行生态修复的目的,这个过程改变了水面温度,破坏了水体分层,可有效抑制蓝藻生长繁殖;而且在底泥沉淀过程中,可吸附部分富营养化的物质与浮游物,氧化微量重金属元素,从而改变水体水质;

同时在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之前,向带水的淤泥中充入气体,该气体为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由于高压电场的作用产生相当量的电离气体,因此通过该气体可达到将淤泥进行氧化处理的目的,有效地化解淤泥中的有机质等污染物质;同时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该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水面上的漂浮物(主要是蓝藻)进行收集,达到水面上物理收集清理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水域治理方法,提供一艘船舶,该船舶在水域内航行。

在船舶上设置淤泥泵,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淤泥泵将河底淤泥泵起,然后再将泵起的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在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之前,向带水的淤泥中充入气体,该气体为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

在船舶上设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该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收集。

本发明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淤泥泵将河底淤泥泵起的过程,首先达到了将河底淤泥搅动的目的,河底淤泥被搅动后,存储于堆积的淤泥中的有害气体(例如甲烷等)被释放,也会改变河底厌氧层,相当于起到了给河底增氧的效果,达到了初步治理的目标;

将泵起的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时,淤泥已经分散成极小的颗粒,因此喷洒在水面上的淤泥不会至少需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下沉,在这个过程中淤泥相当于暴露在阳光下接收暴晒,亦可达到通过暴晒对淤泥进行生态修复的目的,这个过程改变了水面温度,破坏了水体分层,可有效抑制蓝藻生长繁殖;而且在底泥沉淀过程中,可吸附部分富营养化的物质与浮游物,氧化重金属元素,从而改变水体水质;

同时在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之前,向带水的淤泥中充入气体,该气体为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由于高压电场的作用产生相当量的电离气体,因此通过该气体可达到将淤泥进行氧化处理的目的,有效地化解淤泥中的有机质等污染物质;同时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该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水面上的漂浮物(主要是蓝藻)进行收集,达到水面上物理收集清理的目的。

综上,本发明实现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控藻)、生态修复水域底泥(底泥复苏)、增加及修复河湖纳污净化能力的功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水域治理方法,提供一艘船舶,该船舶在水域内航行;在船舶上设置淤泥泵,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淤泥泵将河底淤泥泵起,然后再将泵起的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在带水的淤泥喷洒到水面上之前,向带水的淤泥中充入气体,该气体为通过高压电场之后的空气;在船舶上设置漂浮物收集装置,在船舶航行过程中通过该漂浮物收集装置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收集。本发明可有效的对水域进行治理。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慈溪市卫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7
技术公布日:2018.03.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