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09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新启动时,其中的水是全部新加入的,在运行过程中将产生较多的不合格污水,所以设置锅炉连排,将这些污水排出。当锅炉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仅仅需要定时补充一部分水了,锅炉不合格的污水少了,就采用定排方式,定期排放。连排水先到连排膨胀器,定排水连接到定排膨胀器,且连排膨胀器底部排水至定排膨胀器,通过定排膨胀器底部排水至排污池,由于连排水、定排水为热水,水温高,排放前需要用冷却水将排污池内的热水冷却后才能排放,造成了冷却水用量的增加,然而这部分热水的热量没有利用,白白浪费掉了。另外,排污水为碱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利用锅炉排水的热量,降低锅炉排水的温度,大大减少了冷却水的用量,且大大减少了锅炉排水的碱度,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锅炉汽包,第一管路与锅炉汽包相连,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断阀、第一水泵和软化器,锅炉汽包通过第二管路与连排膨胀器相连,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断阀,锅炉汽包通过第三管路与定排膨胀器相连,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三开断阀,连排膨胀器通过第四管路与定排膨胀器相连,第四管路上设有第四开断阀和第二水泵,定排膨胀器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一保温罐体内的第一热交换管的一端相连,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五开断阀,第一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管路与第二保温罐体内的第二热交换管的一端相连,第六管路上设有第六开断阀和第三水泵,第二保温罐体的上部设有第二被加热介质进口,第二保温罐体底部的第二被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一保温罐体上部的第一被加热介质进口相连,第七管路上设有第七开断阀和第四水泵,第一保温罐体下部设有第一被加热介质出口,第二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管路与反应池的上部相连,第八管路上设有第八开断阀和第五水泵,软化器的排污口通过第九管路与反应池的上部相连,反应池的底部设有排污泥口,反应池的下部设有排污水口,第九管路上设有第九开断阀。

所述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均为内盘管。

所述反应池内设有溢流板,通过溢流板将反应池分隔为沉降池和污水池,溢流板的顶部设有溢流口,排污泥口设置于沉降池的底部,排污水口设置于污水池下部,第二热交换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管路与沉降池的上部相连,软化器的排污口通过第九管路与沉降池的上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锅炉排水的热量,降低锅炉排水的温度,大大减少了冷却水的用量,且大大减少了锅炉排水的碱度,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汽包,2、第一管路,3、第一开断阀,4、第一水泵,5、软化器,6、第二管路,7、第二开断阀,8、第三管路,9、第三开断阀,10、第四管路,11、第四开断阀,12、第二水泵,13、连排膨胀器,14、定排膨胀器,15、第五管路,16、第五开断阀,17、第一保温罐体,18、第一热交换管,19、第六管路,20、第六开断阀,21、第三水泵,22、第二保温罐体,23、第二热交换管,24、第二被加热介质进口,25、第七管路,26、第七开断阀,27、第四水泵,28、第一被加热介质出口,29、第八管路,30、第八开断阀,31、第五水泵,32、沉降池,33、污水池,34、溢流板,35、溢流口,36、排污泥口,37、排污水口,38、第九管路,39、第九开断阀,40、反应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炉汽包1,第一管路2与锅炉汽包1相连,第一管路2上设有第一开断阀3、第一水泵4和软化器5。锅炉汽包1通过第二管路6与连排膨胀器13相连,第二管路6上设有第二开断阀7,锅炉汽包1通过第三管路8与定排膨胀器14相连,第三管路8上设有第三开断阀9,连排膨胀器13通过第四管路10与定排膨胀器14相连,第四管路10上设有第四开断阀11和第二水泵12。定排膨胀器14通过第五管路15与第一保温罐体17内的第一热交换管18的一端相连,第五管路15上设有第五开断阀16,第一热交换管18的另一端通过第六管路19与第二保温罐体22内的第二热交换管23的一端相连。第六管路19上设有第六开断阀20和第三水泵21,第二保温罐体22的上部设有第二被加热介质进口24,第二保温罐体22底部的第二被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七管路25与第一保温罐体17上部的第一被加热介质进口相连,第七管路25上设有第七开断阀26和第四水泵27。第一保温罐体17下部设有第一被加热介质出口28,第二热交换管23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管路29与反应池40的上部相连,第八管路29上设有第八开断阀30和第五水泵31。软化器5的排污口通过第九管路38与反应池40的上部相连,反应池40的底部设有排污泥口36,反应池40的下部设有排污水口37,第九管路38上设有第九开断阀39。第一热交换管18和第二热交换管23均为内盘管。反应池40内设有溢流板34,通过溢流板34将反应池40分隔为沉降池32和污水池33,溢流板34的顶部设有溢流口35,排污泥口36设置于沉降池40的底部,排污水口37设置于污水池40下部,第二热交换管23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管路29与沉降池32的上部相连,软化器5的排污口通过第九管路38与沉降池32的上部相连。

使用时,锅炉汽包1出来的连排水包通过第二管路6进入连排膨胀器13,锅炉汽包1出来的定排水通过第三管路8定期进入定排膨胀器14,连排膨胀器13内的水通过第四管路10进入定排膨胀器14。定排膨胀器14内的水通过第五管路15进入第一保温罐体17内的第一热交换管18,然后通过第六管路19进入第二保温罐体22内的第二热交换管23。由于定排膨胀器14排出的水为热水,水温高,为了不使这部分水的热量浪费,因此可以用来加热被加热介质。被加热介质从第二保温罐体22的第二被加热介质进口24进入第二保温罐体22内,从而与第二热交换管23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然后由第二保温罐体22的第二被加热介质出口通过第七管路25进入第一保温罐体17内,从而与第一热交换管18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最后由第一被加热介质出口28排出。由于被加热介质是先经过第二保温罐体22再经过第一保温罐体17,而定排膨胀器14排出水是先经过第一保温罐体17内的第一热交换管18,然后再进入第二保温罐体22内的第二热交换管23,因此第二保温罐体22对被加热介质起到预热的作用。即定排膨胀器14排出水的大部分热量先对第二保温罐体22内的被加热介质加热,然后其剩余的热量再对第一保温罐体17内的被加热介质加热,这种结构设计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定排膨胀器14排出水中含有的热量,有效降低锅炉汽包排水的温度,大大减少了冷却水的用量,还能起到充分对被加热介质加热的目的。从第二热交换管23出来的水通过第八管路29进入反应池40。

为了降低锅炉汽包1供给水的硬度,锅炉汽包1的供给水先经过由软化器5的处理,从而去除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即水碱),提高锅炉汽包1供给水的质量。当软化器5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进行再生处理,即利用氯化钠溶液将软化器5吸收的钙离子、镁离子置换出来,因此软化器5的排污口排出的主要为氯化钠、氯化镁溶液。软化器5的排污口排出的氯化钠、氯化镁溶液通过第九管路38进入反应池40内,与从第八管路29进入反应池40的碱水发生反应并生成沉淀物,降低了锅炉汽包1排出水的碱性,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反应池40内发生反应后的水排出时不堵塞管道,反应池40内设有溢流板34,通过溢流板34将反应池40分隔为沉降池32和污水池33,使由软化器5的排污口排出的水和由锅炉汽包1排出水均进入沉降池32,使反应发生在沉降池32内,生成的沉降物落入沉降池32底部,定期从沉降池32底部的排污泥口36排出,而相对不含或少含沉降物的水从溢流口35进入污水池33,最后从污水池33下部的排污水口37排出,避免堵塞管路的情况发生。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