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0459阅读:2098来源:国知局
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的滤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使用过滤器对水进行过滤处理。目前过滤器使用的过滤系统,大多数为几级滤芯联合组成为一个系统,如果遇到活性炭和超滤膜同时使用,一般是将两个滤芯串联使用,体积大,使用不方便。这种复合滤芯的体积大,不适合装在体积小的净水机中,而且不方便拆卸,还存在结构复杂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体积小、拆装方便、结构简单和生产成本低的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包括滤芯本体,还包括活性炭、超滤结构、固定筒、出水管和隔水分流结构,所述隔水分流结构设置在所述滤芯本体的内腔室中,并将其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上腔室中;在所述下腔室中,所述固定筒的上端安装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的下表面上,所述固定筒的下端与所述超滤结构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上设置有进水通孔和出水通孔,所述上腔室通过所述进水通孔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出水通孔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水通孔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腔室与所述滤芯本体上的出水孔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隔水分流结构的上表面为平面,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结构,所述出水通孔位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中,所述隔水分流结构为一体成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固定筒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结构中,并通过密封圈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的内壁密封配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超滤结构包括超滤筒和设置在所述超滤筒中的超滤膜,所述超滤筒的出水端与所述固定筒的下端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滤芯本体包括一端开口的滤筒、滤筒盖和水路转换件,所述滤筒盖设置在所述滤筒的开口端上,所述水路转换件设置在所述滤筒盖中,所述活性炭设置在所述水路转换件和所述隔水分流结构之间,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水路转换件上的穿孔,并设置在所述水路转换件上的出水通道中,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出水孔相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滤筒盖上设置有进水孔和所述出水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隔水分流结构的侧壁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壁密封配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活性炭用KDF滤芯或负电位滤芯代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活性炭、超滤结构、固定筒、出水管和隔水分流结构,活性炭位于上腔室中,超滤结构设置在下腔室中,原水首先会通过活性炭进行一级过滤,然后再通过超滤结构进行二级过滤,二级过滤后的二级水通过出水管从出水孔流出,具有体积小、拆装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和过滤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滤筒;2.滤筒盖;21出水孔;22.进水孔;3.水路转换件;4.活性炭;6.隔水分流结构;61.环状凸起结构;62.出水通孔;7.固定筒;8.超滤结构;81.超滤筒;82.超滤膜;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图1所揭示的是一种活性炭超滤复合滤芯,包括滤芯本体。还包括活性炭4、超滤结构8、固定筒7、出水管9和隔水分流结构6,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设置在所述滤芯本体的内腔室(未标识)中,并将其分成上腔室(未标识)和下腔室(未标识),所述活性炭4设置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固定筒7和所述超滤结构8设置在所述下腔室中。在所述下腔室中,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安装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的下表面上,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与所述超滤结构8的出水端连接。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上设置有进水通孔(未标识)和出水通孔62,所述上腔室通过所述进水通孔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出水通孔62与所述固定筒7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出水通孔62连通,所述出水管9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腔室与所述滤芯本体上的出水孔21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滤芯本体包括一端开口的滤筒1、滤筒盖2和水路转换件3,所述滤筒盖2设置在所述滤筒1的开口端上,所述水路转换件3设置在所述滤筒盖2中。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滤筒盖2上设置有进水孔22和所述出水孔21。在所述水路转换件3上设置有穿孔(未标识)和出水通道(未标识),所述出水通道是由环状结构形成的,所述穿孔位于所述出水通道中,并且所述水路转换件3和所述滤筒1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所述进水孔22通过所述进水通道与所述上腔室相通,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出水孔21相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4设置在所述水路转换件3和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之间,所述活性炭4用KDF滤芯或负电位滤芯代替。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上设置有所述进水通孔和所述出水通孔62,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的上表面为平面,在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起结构61,所述出水通孔62位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61中,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为一体成型。所述上腔室通过所述进水通孔与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出水通孔62与所述固定筒7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出水通孔62连通,所述出水管9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活性炭4设置在所述水路转换件3的所述穿孔中,并且所述出水管9与所述出水通道相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的侧壁与所述内腔室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设置在所述环状凸起结构61中,并通过密封圈(未标识)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61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的外壁直径小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61的内壁直径,并且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滤结构8包括超滤筒81和设置在所述超滤筒81中的超滤膜82,所述超滤筒81的出水端与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水依次通过所述进水孔22和所述水路转换件3进入到所述上腔室中。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活性炭4对原水进行一级过滤,一级过滤后的一级水通过所述进水通孔进去到所述下腔室中,并且从所述超滤结构8的进水端(下端)进入到所述超滤结构8中。在所述超滤结构8中,所述超滤膜82对第一水进行二次过滤,二级过滤后的二级水从所述超滤结构8的出水端(上端)流出,流出的二级水再流入到所述固定筒7中。然后再从所述固定筒7流入到所述出水管9中,最后从所述出水孔21流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活性炭4、所述超滤结构8、所述固定筒7、所述出水管9和所述隔水分流结构6,所述活性炭4位于所述上腔室中,所述超滤结构8设置在所述下腔室中,原水首先会通过所述活性炭4进行一级过滤,然后再通过所述超滤结构8进行二级过滤,二级过滤后的二级水通过所述出水管9从所述出水孔21流出,具有体积小、拆装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和过滤效果好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