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3773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水淡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实际上可供人类真正使用的淡水仅占0.3%,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危机的一种有效途径。反渗透技术是目前实现海水淡化较为有效的办法之一,但是反渗透存在能耗大、水回收率低和浓盐水排放量大等问题,并不符合当今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渗透作为一种新兴的膜分离技术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正渗透是一种自然渗透现象,指水在渗透压的作用下通过选择渗透性膜从水高化学势区向水低化学势区传递,而溶质或离子被截留的过程。相比于其他压力驱动膜分离过程,正渗透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高回收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新型海水淡化系统包括:

- 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所述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海水侧入口通入海水;

- 压力阻尼渗透装置,所述压力阻尼渗透装置的浓水侧入口连接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海水侧出口,所述压力阻尼渗透装置的淡水侧入口通入河水;

- 供电机组,所述供电机组中的涡轮发电机由压力阻尼渗透装置的海水侧出口的海水驱动;

-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来自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汲取液侧出口的汲取液进行加热分解,并得到淡水和挥发性气体;

以及

- 淡水存储箱,所述淡水存储箱的入口连接加热器的淡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新型海水淡化系统中的设备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设置的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具有低污染趋势,清洗周期长,运行效率高的优点,设置的压力阻尼渗透装置利用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浓海水进行发电,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海水淡化系统技术可靠,操作简便,能耗较低,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环境友好。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海水侧出口与压力阻尼渗透装置的浓水侧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浓海水水箱和第一水泵。

所述新型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气体吸收塔,所述气体吸收塔的气体入口连接加热器的挥发性气体出口。

所述气体吸收塔的吸收液出口连接汲取液存储箱的入口。

所述汲取液存储箱的出口连接第二水泵。

所述加热器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水侧入口通入热水。

所述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和压力阻尼渗透装置均采用聚酰胺正渗透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压力阻尼渗透装置;3-供电机组;4-加热器;5-淡水存储箱;6-浓海水水箱;7-第一水泵;8-气体吸收塔;9-汲取液存储箱;10-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包括:

- 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的海水侧入口通入海水;

- 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的浓水侧入口连接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的海水侧出口,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的淡水侧入口通入河水;

- 供电机组3,供电机组3中的涡轮发电机由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的海水侧出口的海水驱动;

- 加热器4,加热器4用于对来自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的汲取液侧出口的汲取液进行加热分解,并得到淡水和挥发性气体;

以及

- 淡水存储箱5,淡水存储箱5的入口连接加热器4的淡水出口。

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的海水侧出口与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的浓水侧入口之间依次设置浓海水水箱6和第一水泵7。

新型海水淡化系统还包括气体吸收塔8,气体吸收塔8的气体入口连接加热器4的挥发性气体出口。

气体吸收塔4的吸收液出口连接汲取液存储箱9的入口。

汲取液存储箱9的出口连接第二水泵10。

加热器4为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热水侧入口通入热水。

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1和压力阻尼渗透装置2均采用聚酰胺正渗透膜。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采用无毒和易挥发的溶质作为汲取液溶质,海水和汲取液分别进入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两侧入口,在汲取液和海水之间渗透压的作用下,海水中的水进入汲取液中,从而海水得到了浓缩,浓缩后的浓海水从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海水侧出口进入浓海水水箱,被稀释的汲取液从正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汲取液侧出口进入加热器进行加热,被加热的汲取液分解成淡水和挥发性气体,淡水流入至淡水存储箱,挥发性气体进入气体吸收塔,挥发性气体与气体吸收塔中的水接触后重新形成高浓度的汲取液,高浓度的汲取液由气体吸收塔底部排出进入汲取液存储箱,并重复下一轮循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