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145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专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实验室内的枱桌都设有吸收废气的吸气管道,这种常规的吸气管道通常具有“喇叭”状的吸收头,并且体积较大,同时连通吸收头与负空气压源的通道会凸出于枱面部分区域,影响实验办公所用。而且外部观感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披露了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用以满足做实验时吸收所产生的废气同时方便收纳至桌体内部,减少对办公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包括:

安装套筒,穿接于外部实验枱所具有的排气通孔内;

顶端封闭的滑管,该滑管穿接于安装套筒内,并且侧壁面上开设有半圆缺口;

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该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的一侧边缘枢接于所述半圆缺口的一侧边缘;

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该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的一侧边缘枢接于所述半圆缺口的另一侧边缘;

第一扭簧,一端连接于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另一端连接于滑管,该第一扭簧提供一使得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往滑管外部翻转的弹性应力;

第二扭簧,一端连接于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另一端连接于滑管,该第二扭簧提供一使得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往滑管外部翻转的弹性应力。

优选地,所述滑管的顶端具有用于方便拉出/退回滑管操作的推拉操作凹槽。

优选地,所述滑管的底端设有法向台阶,该法向台阶用于防止滑管滑离安装套筒。

优选地,所述滑管的外侧壁上具有止转滑键,该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止转滑键内嵌其中的滑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及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的圆弧角度均为90 度。

优选地,所述滑管、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及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有利于将吸排废气的装置收纳至实验枱桌体的内部,减少对其他实验和日常办公的影响;

2、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手动地拉出至相应位置时即可使得两活动翻转瓣往外张开弹出,加强针对废气的吸收效果;使用完毕后,仅需手动地将两活动翻转瓣收拢至半圆缺口内,即可顺利将滑管在安装套筒内向下方滑入。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纳至桌体内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示意图;

其中,10、桌体;11、安装套筒;2、排气通孔;3、滑管;30、半圆缺口; 31、推拉操作端;32、第一转轴;33、第二转轴;40、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41、第二圆弧翻转瓣;50、第一扭簧;51、第二扭簧;60、导向滑键;61、滑槽;7、法向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包括:隐藏式实验废气吸收通道组件,包括:

安装套筒,穿接于外部实验枱所具有的排气通孔内;

顶端封闭的滑管,该滑管穿接于安装套筒内,并且侧壁面上开设有半圆缺口;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该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的一侧边缘枢接于所述半圆缺口的一侧边缘;

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该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的一侧边缘枢接于所述半圆缺口的另一侧边缘;

第一扭簧,一端连接于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另一端连接于滑管,该第一扭簧提供一使得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往滑管外部翻转的弹性应力;

第二扭簧,一端连接于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另一端连接于滑管,该第二扭簧提供一使得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往滑管外部翻转的弹性应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管的顶端具有用于方便拉出/退回滑管操作的推拉操作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管的底端设有法向台阶,该法向台阶用于防止滑管滑离安装套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管的外侧壁上具有止转滑键,该安装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供止转滑键内嵌其中的滑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及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的圆弧角度均为90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滑管、第一圆弧活动翻转瓣及第二圆弧活动翻转瓣均设有防腐蚀涂层。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