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拦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310阅读:1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拦截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拦截系统,适用于湖泊、河流水体生态修复。



背景技术:

目前,全国70%以上的湖泊河流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水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质的恶化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国大江大河的一级支流受污染极为普遍,支流级别越高,污染程度也越严重。我国湖泊河流污染主要表现是“富营养化”。湖泊河流的污染不仅仅影响水体的功能例如供应生活用水,以及危害水生生物,而且正在导致湖泊河流本身的消亡。根据国家环保部1993年对131个湖泊水库的监测,其67个湖泊水库达到富营养化程度,占50%以上;超过类水质的严重污染的湖泊水库有28个,占调查总数的21%以上。由于污染严重,有的湖泊水库甚至丧失了作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功能,例如,滇池和巢湖已经不能在用作当地的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生态修复是指受损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被破坏前的自然状况,强调在不断减少水域污染源的前提下,采用生态方法净化水质,提升水体自净能力,还原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水体在区域或流域的结构功能。

水环境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是要为水生植物的修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周边排污口污水的排放及上游来水污染物排放等对湖体的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悬浮物或藻类等引起水体的不透明,导致沉水植物很难成活。因此一种高效生态拦截系统对湖泊/河流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水生植物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该系统的技术原理是,利用透水滤布及沉水植物将浑浊物等有害物质阻止在水生植物恢复区,局部提高水生植物恢复区的透明度,为水生植物恢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目前,排污口小排量污水及上游来水污染排放末端治理技术有集中处理方式和分散处理方式两种。其中集中处理方式主要将点源污染排放污水集中管网收集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分散处理方式主要是将各个点源排放污水分散处理(包括人工湿地处理、生态滤池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等)。虽然这些技术措施已普遍运用,且工艺成熟,但也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等等。如收集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投资成本很高,且施工难度较大。如采用人工湿地工程处理,则占地面积较大。如采用生态滤池进行处理,则处理效果有限。如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则运行成本较高,需加药剂,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态拦截系统,能方便和高效的阻止排污口浑浊物等有害物质或上游来水藻类物质,增加局部水域透明度,为大面积沉水植物恢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达到水体修复、水质改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态拦截系统,包括透水滤网,还包括浮子、杉木桩、沉水植物和铅坠,透水滤网包括第一透水滤网和第二透水滤网,第一透水滤网与第二透水滤网间隔设置且均垂直于水平面,第一透水滤网与第二透水滤网之间设置有沉水植物,第一透水滤网与第二透水滤网分别与若干个杉木桩连接,杉木桩底部固定在河床底部,第一透水滤网和第二透水滤网的顶边分别与包裹滤布固定,包裹滤布内设置有浮子,第一透水滤网和第二透水滤网的底边设置有铅坠。

如上所述的第一透水滤网与第二透水滤网的间距为5~50m。

如上所述的与第一透水滤网连接的各个杉木桩的间距为3~5m,与第二透水滤网连接的各个杉木桩的间距为3~5m。

如上所述的沉水植物为狐尾藻或黑藻或眼子菜或菹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能方便和高效的阻止排污口浑浊物等有害物质或上游来水藻类物质,处理效果好;

2、不需要占地,维护管理简单,不需能耗,不用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3、材料简单,价格低,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透水滤网与浮子的接连示意图;

图4为透水滤网与杉木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透水滤网与铅坠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透水滤网;101-第一透水滤网;102-第二透水滤网;103-包裹滤布;2-浮子;3-杉木桩;4-沉水植物;5-铅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5,一种生态拦截系统,包括透水滤网1,还包括浮子2、杉木桩3、沉水植物4和铅坠5,透水滤网1包括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第一透水滤网101与第二透水滤网102间隔设置且均垂直于水平面,第一透水滤网101与第二透水滤网102之间设置有沉水植物4,第一透水滤网101与第二透水滤网102分别与若干个杉木桩3连接,杉木桩3底部固定在河床底部,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顶边分别与包裹滤布103固定,包裹滤布103内设置有浮子2,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底边设置有铅坠5。

第一透水滤网101与第二透水滤网102的间距为5~50m。

与第一透水滤网101连接的各个杉木桩3的间距为3~5m,与第二透水滤网102连接的各个杉木桩3的间距为3~5m。

沉水植物4为狐尾藻或黑藻或眼子菜或菹草。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将杉木桩3分别绑在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上,杉木桩3的底端超出第一透水滤网101/第二透水滤网102的底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杉木桩3的数量,杉木桩3间隔设置且间距为3~5m。再将铅坠5分别绑在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底边,铅坠5的数量、大小、重量根据工程中水体深度和生态拦截系统的重量决定,确保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底边能沉到水底。再将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顶边分别与包裹滤布103连接,包裹滤布103内设置有浮子2,浮子2的数量及大小根据生态拦截系统的重量决定,确保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的顶边能浮在水面。当杉木桩3、铅坠5和浮子2都安装完毕以后,将杉木桩3 的底端插入湖底,当杉木桩3全部插入湖底,第一透水滤网101、第二透水滤网102、杉木桩3安装完毕。

当第一透水滤网101、第二透水滤网102、杉木桩3安装完毕后,在第一透水滤网101和第二透水滤网102之间放置沉水植物4,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毕。

本生态拦截系统通过第一透水滤网101、沉水植物4和第二透水滤网102对污水进行三层过滤,能方便和高效的阻止排污口浑浊物等有害物质或上游来水藻类物质,增加局部水域透明度,为大面积的沉水植物4恢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达到水体修复、水质改善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