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2665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用于对筛粉楼或破碎楼产生的烟尘进行净化。



背景技术:

现有的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一般在各房间的顶部装设有吸尘罩并配合烟尘过滤设备对产生的烟尘进行过滤,由于各房间的大小不一且房间内不同区域的烟尘生成量不同,因而仅在房间顶部装有吸尘罩不同快速地抽出烟尘,使筛粉楼或破碎楼内的工作环境充满烟尘。同时,现有的筛粉楼或破碎楼一般采用单个除尘器对整个筛粉楼或破碎楼产生的烟尘进行过滤,增加了除尘器的工作负荷,使除尘器内的过滤布袋容易堵塞,减弱了除尘器的过滤效率;同时烟尘产生量较大的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内的烟尘得到快速地抽吸和过滤,使得此处的烟尘净化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能够提高筛粉楼或破碎楼中烟尘的净化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其包括:设于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卸料间的顶部采风点、侧壁采风点以及设于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堆料间的顶部采风点,各顶部采风点与侧壁采风点分别与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的下除尘管路密封连通,筛粉楼或破碎楼外的除尘器一的入口与下除尘管路密封连通,除尘器一的出口与风机密封连通;所述卸料间的所有采风点与下除尘管路的连接汇集处设有一适于控制卸料间的所有采风点的气流量的气流控制阀,所述堆料间的顶部采风点与下除尘管路的连接处设有一适于控制该采风点的气流量的气流控制阀。

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还包括:设于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楼梯间的顶部采风点,该顶部采风点与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的下除尘管路密封连通,该顶部采风点与下除尘管路的连接处设有一适于控制该顶部采风点的气流量的气流控制阀。

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还包括:设于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皮带输送廊的顶部采风点及侧壁采风点,与皮带输送廊的一端相连的输煤工作间设有侧壁采风点,与皮带输送廊的另一端相连的皮带传送设备间设有顶部采风点,皮带输送廊的所有采风点、皮带传送设备间的顶部采风点以及输煤工作间邻近皮带传送设备间的一侧壁采风点分别与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一密封连通,输煤工作间远离皮带传送设备间的另一侧的侧壁采风点分别与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二密封连通,上除尘管路一及上除尘管路二分别与位于楼顶的除尘机二的入口密封连通,除尘机二的出口与风机密封连通。

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还包括:上、下除尘管路的弯头内、邻近外侧弯曲内壁且沿烟尘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一个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断面呈弧形且与弯头内壁的弯曲方向相同,各导流叶片的弯曲半径都大于弯头的弯曲半径。

沿烟尘流动方向、导流叶片的相邻端层叠设置,适于减少流动至各导流叶片的外侧背面的气流。

设于水平弯头内的各导流叶片、分别通过转轴转动配合于弯头上且转轴的外端密封穿出弯头,该弯头的底部且邻近上述导流叶片处设有多个可开闭的烟灰排放口。

所述上除尘管路一内至少设有一适于控制皮带输送廊及皮带传送设备间各采风点的气流量的气流控制阀。

所述上除尘管路一、上除尘管路二内设有多个适于控制工作间各采风点的气流量的气流控制阀。

所述气流控制阀包括密封穿入管道内的旋转轴,旋转轴位于管道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一翻板,旋转轴位于管道外的端部与一电机的转子共轴线固定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在筛粉楼或破碎楼中烟尘产生量大的卸料间设置顶部和侧壁采风点,可以提高卸料过程中烟尘的抽吸效率,在筛粉楼或破碎楼中烟尘产生量小的堆料间仅设置顶部采风点,在满足烟尘抽吸要求的同时,便于堆料间内空间的充分利用、防止所堆物料被吸入除尘管路,除尘器一单独处理堆料间与卸料间的烟尘,可以提高所述两个房间内的烟尘抽吸、过滤净化的效率。

在卸料间和堆料间中设置气流控制阀,可以单独调节这两个空间内吸尘量,当处于卸料过程时、堆料间的阀可以调节该处的吸尘量至最小值而卸料间的阀调节至吸尘量最大,从而使卸料间的吸尘量能够增大,当处于堆料过程中、堆料间的阀调节至吸尘量最大而卸料间的阀调节至吸尘量最小。利用上述阀的调节过程,在风机最大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适时地调整卸料间与堆料间的吸尘量,充分发挥风机的最大功率,减小功率浪费,进一步提高了该净化系统对筛粉楼或破碎楼中烟尘的净化效率。

2)在楼梯间内设置采风点可以减小粉尘对楼梯间内人员的影响,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在楼梯间的采风点设置气流控制阀,便于更灵活地控制楼梯间内采风点的吸尘量。

3)在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设置顶部和侧壁采风点,可以提高此处的烟灰抽吸效率,同时筛粉楼或破碎楼楼顶单独设置除尘器二来过滤、净化来自于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的烟尘,进一步提高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的烟尘净化效率。

4)利用弯曲半径大于弯头的导流叶片,可以使烟灰流动至弯头处时、在导流叶片的引导下流速下降幅度更小,减弱了涡流现象,减少了烟尘在此处的沉积。

5)导流叶片的相邻端层叠设置,有利于减少从相邻导流叶片的缝隙处流动至导流叶片外侧背面的气流,从而减少弯头外侧内壁上的烟尘沉积。

6)对于容易积灰的水平弯头,各导流叶片转动配合于弯头内,可以在清灰时通过转动各导流叶片,使导流叶片上的积灰抖落,也可以使沉积于导流叶片与相邻弯头内壁之间的积灰落至弯头底部,并且落至弯头底部的烟灰从烟灰排放口排出,提高了弯头处清灰的便利性。

7)在上除尘管路一内设置气流控制阀,用于独立地控制皮带输送廊及皮带传送设备间内各采风点的吸尘量,从而更精确地调节这两个区域的吸尘量。

8)在上除尘管路一和上除尘管路二内设置气流控制阀,便于更精确地控制工作间内的吸尘量。

9)所述气流控制阀通过电机驱动管道内的翻板转动,从而调节管道内气流通路截面大小,控制过程更灵活,更精确。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原理及其相比于现有产品的技术优势,下面借助于附图通过应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实例说明可能的实施例。在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在筛粉楼或破碎楼一层的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在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的整体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在筛粉楼或破碎楼楼顶的整体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弯头及导流叶片的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流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各标号的含义分别是: 堆料间1,卸料间2,除尘器一3,下除尘管路4,顶部采风点一5,顶部采风点二6,楼梯间7,顶部采风点三8,侧壁采风点一9,侧壁采风点二10,工作间11,皮带输送廊12,皮带传送设备间13,顶部采风点四14,顶部采风点五15,顶部采风点六16,侧壁采风点三17,侧壁采风点四18,垂直连通管19,除尘机二20,风机房21,侧壁采风点五22,侧壁采风点六23,侧壁采风点七24,导流叶片一34,导流叶片二35,导流叶片三36,转轴一37,转轴二38,转轴三39,烟灰排放口40,上除尘管路一41,气流控制阀42,上除尘管中二43。

所述筛粉楼或破碎楼包括1层的卸料库及二层的工作间11、皮带输送廊12及皮带传送设备间13,所述卸料库包括堆料间1及相邻的卸料间2,堆料间1用于堆放卸下的物料,卸料间2用于将物料从运输车上卸下,堆料间1的顶部设有顶部采风点一5及顶部采风点二6,顶部采风点二6位于堆料间1内的楼梯间7中,所述卸料间2的顶部设有顶部采风点三8,顶部采风点三8的入口截面积大于顶部采风点一5及顶部采风点二6,所述卸料间2的一侧墙壁上设有侧壁采风点一9及侧壁采风点二10,顶部采风点一5、顶部采风点二6、顶部采风点三8、侧壁采风点一9、侧壁采风点二10分别通过下除尘管路4与位于卸料库外的除尘器一3的入口密封连通。

卸料库上方为工作间11、皮带输送廊12及皮带传送设备间13,工作间11与皮带传送设备间13分别位于皮带输送廊12的两端,工作间11的墙壁上分别设有侧壁采风点五22、侧壁采风点六23及侧壁采风点七24,其中侧壁采风点五22与侧壁采风点六23位于远离皮带传送设备间13的同一侧,侧壁采风点七24位于侧壁采风点五22的对面一侧,皮带输送廊12的顶部设有顶部采风点五15及顶部采风点六16,皮带输送廊12的墙壁上设有侧壁采风点三17及侧壁采风点四18,侧壁采风点三17及侧壁采风点四18位于同一侧,皮带传送设备间13的顶部设有顶部采风点四14,顶部采风点四14、顶部采风点五15、顶部采风点六16、侧壁采风点三17、侧壁采风点四18及侧壁采风点七24分别与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的上除尘管路一41密封连通。侧壁采风点五22与侧壁采风点六23分别与筛粉楼或破碎楼二层的上除尘管路二43密封连通。侧壁采风点三17及侧壁采风点四18邻近上除尘管路一41。

所述筛粉楼或破碎楼的楼顶设有除尘机二20,除尘机二20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垂直连通管19的上端密封连通,垂直连通管19的下端分别与上除尘管路一41、上除尘管二43密封连通,除尘器一3及除尘机二20的出口通过管路与地面上的风机房21中的风机入口端密封连通,风机出口端与外界大气相通。

所述除尘器一3及除尘器二20可以采用如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04707411A中的脉冲布袋除尘器,除尘器一3及除尘器二20的进出风通道截面相比现有的脉冲布袋除尘器更大,流经该除尘器的气体最大流速为9-10m/s,所述管路中的风速为16-20m/s,相比现有技术减小了两者之间速度差,减小风速突变对除尘器中的布袋产生的影响。所述管路上的弯折处都设有弯头,该弯头的弯曲半径小于1/2的管路直径,气流在经过该弯头处容易形成涡流,使流速减慢,增加了烟尘在此处的沉积,为此在该弯头内加装多个导流叶片,从而减小涡流现象。

所述多个导流叶片包括在弯头内、邻近外侧内壁且沿烟灰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导流叶片一34,导流叶片二35及导流叶片三36,各导流叶片的断面都呈弧形且与弯头内壁的弯曲方向相同,沿烟尘流动方向导流叶片的相邻端层叠设置,从而减少流动至各导流叶片外侧背面的气流。由于各导流叶片的弯曲半径都大于弯头的弯曲半径,从而使烟尘流动至弯头处时、在导流叶片的引导下流速下降幅度更小,减弱了涡流现象,减少了烟尘在此处的沉积。

水平布置的弯头内、各导流叶片上都设有一可绕其旋转的转轴,导流叶片一34通过转轴一37转动配合于弯头上,导流叶片二35通过转轴二38转动配合于弯头上,导流叶片三36通过转轴三39转动配合于弯头上,各转轴的外端密封伸出弯头并适于在管路外旋转各转轴来使相应的导流叶片转动。在水平弯头的底部、邻近上述导流叶片处设有多个烟灰排放口40,当筛粉楼、破碎楼烟尘防爆净化系统工作时、各烟灰排放口40处于封闭状态,需要清灰时,从外侧开启烟灰排放口40的盖板,分别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各转轴,使各导流叶片在弯头内往复旋转,从而将附着在导流叶片内侧壁上的积灰抖落并由各烟灰排放口排出。

在邻近顶部采风点一5的下除尘管路4上设有气流控制阀一4201,在邻近顶部采风点二6的下除尘管路4上设有气流控制阀二4202,顶部采风点三8与下除尘管路4交汇处、沿气流方向的后方的下除尘管路4上设有气流控制阀三4203。

垂直连通管19与上除尘管路一41的连接处的左侧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一41上设有气流控制阀四4204,垂直连通管19与上除尘管中一41的连接处的右侧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一41上设有气流控制阀五4205,与顶部采风点四14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一41上设有气流控制阀八4208。

垂直连通管19与上除尘管二43的连接处的左侧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二4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六4206,垂直连通管19与上除尘管二43的连接处的右侧相邻的上除尘管路二43上设有气流控制阀七4207。

如图5所示,所述每一个气流控制阀42包括从外部密封、垂直伸入管道内的旋转轴421,旋转轴421在位于管道内的部分固定连接有一翻板420,当旋转轴421绕其中心线转动时,翻板420能够随旋转轴421进行往复地翻转运动,从而控制翻板420与管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大小,控制流经该翻板420处的气流量,旋转轴421位于管道外的端部与设于管道外的电机422的转子固定连接,旋转轴421与电机422的转子共中心线,当电机422的转子转动时能够驱动旋转轴421同步旋转。每一个气流控制阀42内的电机422可以单独由开关控制,也可以由计算机统一控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