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01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背景技术: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可广泛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工程以及石化、轻工、化纤、造纸、制药、皮革等工业行业的水处理系统。

实际运行情况证明,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可为客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在我国也得到了发展、创新和推广。

现有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在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污泥的除水量可达原先的80%以上,实现高功效脱水,但污泥中还是残留一定的水分,使得污泥不易操作移动,不便对污泥进行处理,不能满足污泥脱水后的后续工序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在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污泥的除水量可达原先的80%以上,实现高功效脱水,但污泥中还是残留一定的水分,使得污泥不易操作移动,不便对污泥进行处理,不能满足污泥脱水后的后续工序的使用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包括脱水机本体、污泥进口、污泥出口、支撑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支撑板、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第一污泥脱水腔室、第二污泥脱水腔室、第一滤液收集腔、第二滤液收集腔、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背压板、叠片、污泥输入口和小型振动电机,所述脱水机本体顶部开设有污泥进口,所述脱水机本体底部开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外壁上设置有小型振动电机,所述脱水机本体外壁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脱水机本体内部设有第一污泥脱水腔室、第二污泥脱水腔室、第一滤液收集腔、第二滤液收集腔和污泥输入口,所述第一污泥脱水腔室和第二污泥脱水腔室内均设有若干个叠片,所述第一滤液收集腔位于第一污泥脱水腔室的下方,所述第二滤液收集腔位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的下方,所述第一滤液收集腔外壁开设有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滤液收集腔外壁开设有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污泥脱水腔室内设有第一螺旋轴,所述第一螺旋轴与第一电机转动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位于脱水机本体外壁,且第一电机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脱水机本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污泥脱水腔室内设有第二螺旋轴,所述第二螺旋轴与第二电机转动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位于脱水机本体外壁,且第二电机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轴和第二螺旋轴上均设有背压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泥脱水腔室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之间通过污泥输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轴尾端上设有背压板,且该背压板位于第一污泥脱水腔室出口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旋轴尾端上设有背压板,且该背压板位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出口处位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脱水机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设有第一污泥脱水腔室和第二污泥脱水腔室,且第一污泥脱水腔室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之间通过污泥输入口相连通,当污泥通过第一污泥脱水腔室中的第一螺旋轴进行浓缩脱水后,污泥中的含水量去除80%,然后通过污泥输入口进入第二污泥脱水腔室进行二次浓缩脱水处理,使得污泥中的含水量不足原先的1%,大大增强了污泥脱水机的脱水功效,且污泥出口处设有小型振动电机,通过振动使脱水后的污泥迅速排出,避免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脱水机本体,2、污泥进口,3、污泥出口,4、支撑架,5、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7、支撑板,8、第一出液口,9、第二出液口,10、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1、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2、第一滤液收集腔,13、第二滤液收集腔,14、第一螺旋轴,15、第二螺旋轴,16、背压板,17、叠片,18、污泥输入口,19、小型振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包括脱水机本体1、污泥进口2、污泥出口3、支撑架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支撑板7、第一出液口8、第二出液口9、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第一滤液收集腔12、第二滤液收集腔13、第一螺旋轴14、第二螺旋轴15、背压板16、叠片17、污泥输入口18和小型振动电机19,脱水机本体1顶部开设有污泥进口2,脱水机本体1底部开设有污泥出口3,污泥出口3外壁上设置有小型振动电机19,脱水机本体1外壁连接有支撑架4,脱水机本体1内部设有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第一滤液收集腔12、第二滤液收集腔13和污泥输入口18,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和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均设有若干个叠片17,第一滤液收集腔12位于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的下方,第二滤液收集腔13位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的下方,第一滤液收集腔12外壁开设有第二出液口9,第二滤液收集腔13外壁开设有第一出液口8,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内设有第一螺旋轴14,第一螺旋轴14与第一电机5转动相连接,第一电机5位于脱水机本体1外壁,且第一电机5与支撑板7相连接,支撑板7与脱水机本体1相连接,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设有第二螺旋轴15,第二螺旋轴15与第二电机6转动相连接,第二电机6位于脱水机本体1外壁,且第二电机6与支撑架4相连接,第一螺旋轴14和第二螺旋轴15上均设有背压板16。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之间通过污泥输入口18相连通,当污泥通过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由污泥输入口18掉落至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后,第二电机6驱动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的第二螺旋轴15对污泥进行二次浓缩脱水处理;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螺旋轴14尾端上设有背压板16,且该背压板16位于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出口处位置,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第一螺旋轴14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随着第一螺旋轴14的螺距追歼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出口处背压板16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第一螺旋轴14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二螺旋轴15尾端上设有背压板16,且该背压板16位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出口处位置,当对污泥进行二次浓缩脱水处理时,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第二螺旋轴15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随着第二螺旋轴15的螺距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出口处背压板16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第二螺旋轴15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板7与脱水机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对第一电机5起到支撑作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时,首先需对整个新型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有一个结构上的了解,在使用时,污泥由脱水机本体1顶部所开设的污泥进口2进入到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内,第一电机5驱动第一螺旋轴14转动,当第一螺旋轴14转动时,设在第一螺旋轴14外围的多重叠片17相对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泥中含有的水从相对移动的叠片17间隙中滤出,实现快速浓缩,经过浓缩的污泥随着第一螺旋轴14的转动不断往前移动,随着第一螺旋轴14的螺距逐渐变小,螺旋腔的体积不断收缩,在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出口处背压板16的作用下,内压逐渐增强,在第一螺旋轴14连续运转推动下,污泥中的水分受挤压排出,最后污泥通过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由污泥输入口18掉落至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在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滤出的水落入位于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下方的第一滤液收集腔12内,通过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对污泥的浓缩脱水处理,实现对污泥80%的含水量去除;当污泥通过第一污泥脱水腔室10由污泥输入口18掉落至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后,第二电机6驱动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内的第二螺旋轴15对污泥进行二次浓缩脱水处理,且在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中所滤出的水分落入位于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下方的第二滤液收集腔13内,经过第二污泥脱水腔室11的二次浓缩脱水处理,污泥中的含水量不足原先的1%,实现高功效脱水,经二次浓缩脱水后的污泥由第二螺旋轴15推动至污泥出口3处,且污泥出口3外壁设有小型振动电机19,在小型振动电机19的振动作用下,污泥被迅速排出,且避免发生阻塞。

综上所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