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0783发布日期:2018-06-12 22:1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十三五”规划强调农村是重中之重,环境问题是突出短板。农村环境既是最薄弱的难点,也是最有潜力的突破点和创新点。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污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而被无序排放。如何实现经济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研发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与高效低耗一体化设备对响应“十三五”规划和改善农村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要求。

鉴于我国农村地区多居住分散,且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管网建设投资大、设备安装不便、运营维护成本高和处理效果不明显等诸多痛点。为适应农村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既可满足农村户厕改革需求又可经调整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并达到相应排放标准,需要一种运输便利、安装迅速、操作方便、处理高效、成本较低、功能多样的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所述外罐封闭设置,各所述外罐内均设有一内罐,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与所述外罐的内部连通,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依次流过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内罐,并且污水从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所述内罐。

进一步地,所述外罐之前还设有至少一化粪罐,所述化粪罐封闭设置,最前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

进一步地,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外罐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顶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间隔设置在所述化粪罐与所述外罐之间;

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污水输送到最前端的所述外罐或者最前端的所述内罐中的气提过水装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上端设置在所述水平管内,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与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的底面间隔设置;

最后端的所述化粪罐内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挡水管,所述挡水管竖直设置,所述气提过水装置的下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挡水管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和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均设有用于在所述外罐和化粪罐埋地时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从而使所述外罐和化粪罐抗浮的凹槽。

具体地,所述外罐和所述内罐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化粪罐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连通,所述化粪罐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与中间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中间的所述内罐与最后端的所述外罐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后端的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出水管连通。

具体地,各所述外罐和各所述化粪罐均包括一具有磁吸式暗销的上盖,所述上盖的底面固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卡位,所述上盖的内部活动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磁吸式活动销,所述磁吸式活动销的上端活动设置在所述上盖内部,所述磁吸式活动销的下端垂直贯穿所述上盖的底面;

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和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若干与所述卡位卡接的第一凸台;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和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上表面与磁吸式活动销的下端抵接的凸环,各所述凸环分别沿各所述外罐的内壁上部或者各所述化粪罐的内壁上部周向设置,所述凸环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外罐密封时与所述上盖上的磁吸式活动销配合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罐内壁与所述内罐的上端通过一支架固定,所述支架包括横截面为腰形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弧形侧面以及两相对设置的竖直侧面,所述固定环的内环对应内罐的开口,所述固定环的上表面外边缘固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异形片,所述异形片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环的两弧形侧面上的弧形片,若干所述弧形片分别向所述固定环上方延伸,若干所述弧形片的上部竖直设置,若干所述弧形片的外侧面上部用于与所述外罐的内壁抵接,各所述弧形片的内侧面下部分别向外凹陷;

所述外罐的内壁上端固设有若干位于所述凸环下方的第二凸台,若干第二凸台沿所述外罐的内壁周向设置,所述弧形片的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罐内壁上的第二凸台卡接的定位孔;

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部的两相对侧分别向所述内罐的内侧凹陷形成两对称且竖直设置的平位,所述固定环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上端紧密配合的腰形槽,所述腰形槽的开口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过泥孔,所述过泥孔为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轴竖直设置;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还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过泥孔的上方;

所述外罐的内部底面上设置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一环形隔板以及若干竖直设置在所述环形隔板底面上的支撑柱,所述环形隔板套设在所述内罐的外周壁下部,且所述环形隔板位于所述过泥孔和所述过水孔之间,所述环形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垂直贯穿其下表面的过滤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一供气管和一回流管,所述供气管和回流管分别贯穿各所述外罐、内罐和化粪罐;所述外罐、内罐和化粪罐内部设有与所述供气管连通的曝气管装置,最后端的所述外罐内固设有与所述回流管连通的气提回流装置。

具体地,所述外罐和内罐内放置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为厌氧填料、好氧填料或者好氧厌氧复合填料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使用时,污水在各外罐和设置于该外罐中的内罐中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流进外罐,外罐内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内罐,内罐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出;另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入内罐,内罐中的污水从内罐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外罐内,外罐的污水从外罐的外周壁上部流出;污水的流进和流出分别在是在不同的罐的外周壁上部实现的,外罐与设置于该外罐中的内罐之间必须通过内罐的外周壁下部过水,污水流进时的冲击力对外罐与内罐之间过水以及污水流出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就便于保证外罐和内罐中污水的平稳缓慢流动,从而有利于污水固液分离,提高出水质量。

该装置的外罐、内罐和化粪罐的数量可以根据污水量和出水要求进行设置,外罐和内罐中的填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置,灵活性很高,外罐、内罐和化粪罐本身体积不大、重量很轻,便于人工搬运和安装;该装置既可在地面使用,也可埋地使用,埋地使用时外罐的外周壁和化粪罐的外周壁利用混泥土进行填充固定,这样就能确保抗浮;外罐和内罐的上盖内部暗藏磁吸式活动销,这样一方面便于保证上盖的美观,另一方面便于操作和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开启外罐和化粪罐;该装置上的化粪罐和外罐排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呈直线、折线或者坡度设置,这样就便于因地制宜;外罐、内罐和化粪罐内的污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理,清理时只需要将吸泥设备分别伸入外罐、内罐和化粪罐内即可抽出对应的外罐、内罐和化粪罐内污泥,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中外罐与内罐组合前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若干依次设置的外罐1,外罐1封闭设置,各外罐1内均设有一内罐2,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与外罐1的内部连通,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或者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或者后一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外罐1或者最前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入污水,最后端的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后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用于流出污水,污水从最前端的外罐1或者从最前端的内罐2依次流过各外罐1和各内罐2,并且污水从各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流入或者流出各内罐2:当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前一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或者前一内罐 2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时,内罐2中的污水从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流出到外罐1;当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与其相邻的后一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或者后一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时,外罐1中的污水从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入内罐2。

进一步地,外罐1之前还设有至少一化粪罐3,化粪罐3封闭设置,最前端的化粪罐3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4连通,最后端的化粪罐3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污水流过化粪罐3后,污水中的悬浮物会在化粪罐3内自然沉降形成污泥,从而实现污水的固液分离。

进一步地,最后端的化粪罐3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外罐1外周壁上部或者最前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之间连接有一水平管5,水平管5的顶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排气管51,排气管51用于排除污水中的臭气和沼气,排气管51间隔设置在化粪罐3与外罐1之间;

最后端的化粪罐3内部设有用于将其内的污水输送到最前端的外罐1或者最前端的内罐2中的气提过水装置52,气提过水装置52的上端设置在水平管5 内,气提过水装置52的下端与最后端的化粪罐3的底面间隔设置,气提过水装置52能够调节化粪罐3内污水流向最前端的外罐1或者最前端的内罐2的速度;

最后端的化粪罐3内部还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挡水管53,挡水管53竖直设置,气提过水装置52的下端间隔设置在挡水管53内部,本实施例中,挡水管的外周壁中部上开设有若干与最后端的化粪罐3内部连通的过孔(未示出),污水通过过孔流入挡水管53内部,挡水管53用于削弱最后端的化粪罐3进水对挡水管53内部污水冲击力,使得挡水管53内部污水较为平静,污水的澄清度较高,从而便于降低气提过水装置52提升至过水管的污水中污染物的含量。

进一步地,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和化粪罐3的外周壁上部均设有用于在外罐1和化粪罐3埋地时使混凝土进入其内部从而使外罐1和化粪罐3抗浮的凹槽11,由于外罐1和化粪罐3主要埋地使用,其本身重量较轻,抗浮能力差,易受到洪水和暴雨的冲击,通过混凝土对外罐1外周壁上部和化粪罐3外周壁上部进行填充时,混凝土会分别进入外罐1和化粪罐3的凹槽11内并与外罐1 和化粪罐3紧密配合将外罐1和化粪罐3牢牢固定于地面上,从而有效提高外罐1和内罐2的抗浮能力。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外罐1和内罐2的数量均为三个,化粪罐3的数量为一个,化粪罐3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污水管4连通,化粪罐3的外周壁上部与最前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前端的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与中间的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连通,中间的内罐2与最后端的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连通,最后端的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用于与出水管6连通。

如图2~5,具体地,外罐1和化粪罐3均包括一磁吸式暗销的上盖7,上盖 7的底面固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卡位71,上盖7的内部活动嵌设有竖直设置的磁吸式活动销72,磁吸式活动销72的上端活动设置在上盖7内部,磁吸式活动销72的下端垂直贯穿上盖7的底面;

各外罐1的内壁上部和各化粪罐3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若干与卡位71卡接的第一凸台12;各外罐1的内壁上部和各化粪罐3的内壁上部均固设有上表面与磁吸式活动销72的下端抵接的凸环13,各凸环13分别沿各外罐1的内壁上部或者各化粪罐3的内壁上部周向设置,凸环1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在上盖7与外罐1密封时与上盖7上的磁吸式活动销72配合的定位槽14;

外罐1和化粪罐3的上盖7打开时,需要先用磁铁将上盖7内的磁吸式活动销72吸起,然后旋转上盖7,由于上盖7必须使用磁铁才能打开,这样就能防止非工作人员直接打开上盖7,多个上盖7可以利用同一磁铁开启,这样就便于操作和管理。

如图1、3、6所示,具体地,外罐1内壁与内罐2的上端通过一支架8固定,支架8包括横截面为腰形的固定环81,固定环8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弧形侧面811以及两相对设置的竖直侧面812,固定环81的内环对应内罐2的开口,固定环81的上表面外边缘固设有沿其周向设置的异形片82,异形片8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在固定环81的两弧形侧面811上的弧形片83,若干弧形片83分别向固定环81上方延伸,若干弧形片83的上部竖直设置,若干弧形片83的外侧面上部用于与外罐1的内壁抵接,各弧形片83的内侧面下部分别向外凹陷;

外罐1的内壁上端固设有若干位于凸环13下方的第二凸台15,若干第二凸台15沿外罐1的内壁周向设置,弧形片83的外侧面上部开设有用于与外罐1 内壁上的第二凸台15卡接的定位孔84;

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的两相对侧分别向内罐2的内侧凹陷形成两对称且竖直设置的平位21,固定环81的底面上开设有用于与内罐2的外周壁上端紧密配合的腰形槽85,腰形槽85的开口向下设置;

弧形片83的外侧面上部与外罐1的内壁抵接后,使支架8上的定位孔84 与外罐1上的第二凸台15卡接能够使支架8固定于外罐1内并且无法移动和转动,支架8与外罐1卡接前使腰形槽85与内罐2的外周壁上端配合,这样支架 8与外罐1固定后就能将内罐2定向固定在外罐1内部,从而便于内罐2外周壁上部的接口与外罐1外周壁上部的接口顺利对接。

如图1、3、4,进一步地,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过泥孔22,过泥孔22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轴竖直设置;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还开设有若干沿其周向设置的过水孔23,过水孔23位于过泥孔22的上方,过水开孔和过泥孔22便于污水从外罐1下部流进内罐2或者从内罐2下部流进外罐 1;过泥孔22还便于对内罐2进行除污泥处理时,外罐1底部的污泥能顺利进入内罐2,从而便于将内罐2和外罐1内的污泥一次性清理;

外罐1的内部底面上设置有一支撑座16,支撑座16包括一环形隔板(未示出)以及若干竖直设置在环形隔板底面上的支撑柱(未示出),环形隔板套设在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且环形隔板位于过泥孔22和过水孔23之间,环形隔板的表面开设有垂直贯穿其下表面的过滤孔(未示出);环形隔板上方用于放置填料,同时便于挡住外罐1底部的污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一供气管17和一回流管18,供气管17和回流管18分别贯穿各外罐1、内罐2和化粪罐3;外罐1、内罐2 和化粪罐3内部设有与供气管17连通的曝气管装置171,最后端的外罐1内固设有与回流管18连通的气提回流装置181;曝气管装置171用于向污水中供气,以提高污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保持水中的溶氧浓度,并且产生足够的搅拌作用以达到促进需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等目的;通过气提回流装置181和回流管 18可以将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送入之前的污水处理罐内进行二次或者多次循环处理,从而便于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

具体地,外罐1和内罐2内放置有生物填料,生物填料为厌氧填料、好氧填料或者好氧厌氧复合填料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中,最前端的外罐1和最前端的内罐2中放置厌氧填料,这样就能在最前端的外罐1和最前端的内罐2中构建厌氧环境,从而便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而且可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实现总氮去除;中间的外罐1和中间的内罐2中放置好氧厌氧复合填料,好氧厌氧复合填料用于在中间的外罐1和中间的内罐2中营造好氧与厌氧良好共存的微生态环境,通过微生物消耗污水中的营养物,从而减少污泥的产量,而且可以实现污水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最后端的外罐1和内罐2中可以放置好氧厌氧复合填料,也可不放置任何填料,直接作为沉淀罐使用;通过回流管18 将最后端的外罐1和内罐2中的污水和污泥送入最前端外罐1和内罐2进行循环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使用时,污水在各外罐1和设置于该外罐1中的内罐2中的流向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流进外罐1,外罐1内的污水从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内罐2,内罐2的污水从内罐2的外周壁上部流出;另一种情况下,污水从内罐 2的外周壁上部流入内罐2,内罐2中的污水从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流入外罐1 内,外罐1的污水从外罐1的外周壁上部流出;污水的流进和流出分别在是在不同的罐的外周壁上部实现的,外罐1与设置于该外罐1中的内罐2之间必须通过内罐2的外周壁下部过水,污水流进时的冲击力对外罐1与内罐2之间过水以及污水流出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就便于保证外罐1和内罐2中污水的平稳缓慢流动,从而有利于污水固液分离,提高出水质量。

该装置的外罐1、内罐2和化粪罐3的数量可以根据污水量和出水要求进行设置,外罐1和内罐2中的填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放置,灵活性很高,外罐1、内罐2和化粪罐3本身体积不大、重量很轻,便于人工搬运和安装;该装置既可在地面使用,也可埋地使用,埋地使用时外罐1的外周壁和化粪罐3的外周壁利用混泥土进行填充固定,这样就能确保抗浮;外罐1和内罐2的上盖7内部暗藏磁吸式活动销72,这样一方面便于保证上盖7的美观,另一方面便于操作和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开启外罐1和化粪罐3;该装置上的化粪罐3和外罐 1排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呈直线、折线或者坡度设置,这样就便于因地制宜;外罐1、内罐2和化粪罐3内的污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理,清理时只需要将吸泥设备分别伸入外罐1、内罐2和化粪罐3内即可抽出对应的外罐1、内罐2 和化粪罐3内污泥,操作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