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9871发布日期:2018-08-17 20:25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中,多采用生化曝气池作为主反应单元,由于充氧曝气反应,会造成池面集聚形成泡沫或浮渣层;并且,由于污水中污染物生化降解机理,常伴随有臭(气)味产生,影响现场感官;此外,由于生化降解不完全,导致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及DO的过量残留,导致处理效果不彻底;冬季运行时,由于气温低,曝气扩散过程中,接近生化池面的水温温降大,不利于冬季生化系统运行。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氧化塘、稳定塘、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但就该技术而言,一般是作为生化处理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或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由此,一方面需要的占地面积大,对于用地紧张的地区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当冬季运行时,尤其是北方地区,过冬运行处理效率极其低。此外,无论是作为曝气池的后续深度处理净化单元还是单独作为生态净化单元,都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及曝气系统,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同时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而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包括:采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在所述净化槽的下半部填充的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的上半部填充的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中种植的挺水性水生植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净化槽设置成长方体形状,槽深为40cm~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滤料的粒径为3mm~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陶粒滤料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填充厚度为20cm~30cm,且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的槽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生态陶粒床,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曝气池、向所述曝气池充氧的鼓风设备、位于所述曝气池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的空气管道;所述生态陶粒床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的相向的池壁顶端,并使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曝气池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内污水接触;所述生态陶粒床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相对于所述曝气池便于放入或取出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端对称且呈直角弯折的“弓”字形托起,并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所述生态陶粒床位于所述托起的中部凹处,所述托起通过所述两端钩挂在被悬挂的所述池壁的上侧和外侧,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宽度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沿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顶端固定设置的支撑带;垂直于所述支撑带固定设置的支撑杆;两端向外伸出并在中部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的底部和侧面的支撑凹槽;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凹槽两端的O形环;所述O形环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生态陶粒床悬挂在所述曝气池内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生态陶粒床浸入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污水的深度不超过所述陶粒滤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曝气池的所述池壁顶端并排悬挂有多个所述生态陶粒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部件为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针对小型污(废)水处理设施(如村、镇污水处理),通过在曝气池池面加装水生态净化植物陶粒床,起到植物降解与生化降解协同作用,通过陶粒床与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隔热与降解,从而达到臭气净化、池面保温与氮磷营养物生态吸收降解等功能,大大提高曝气处理池的生态景观美学性能。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实用新型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陶粒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放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中支撑生态陶粒床的承托部件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放大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系统中支撑生态陶粒床的承托部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生态陶粒床5,如图1所示,所述生态陶粒床5具有用钢丝交错编制而成的净化槽54,净化槽54优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生态净化、除臭等功能即可。通常情况下,净化槽54槽深优选为40cm~60cm。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槽深40cm~60cm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应用场所、所种植植物以及对净化率的要求等综合因素适当调整为其它合理的数值。

此外,在所述净化槽54的上半部填充腐植酸颗粒51,形成腐植酸颗粒层;在所述净化槽54的下半部填充陶粒滤料52,形成陶粒滤料层;在所述净化槽54中种植挺水性水生植物53。

具体而言,在所述净化槽54中,首先在净化槽54的底部填充厚度约20cm~30cm的陶粒滤料52,形成陶粒滤料层。陶粒滤料具有表面坚硬、内部多微孔、孔隙率高等特点,堆积比重轻、强度大,截污能力强。本实用新型中,陶粒滤料层采用的是粒径为3mm~6mm的陶粒滤料,从而可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使污水与滤料充分接触,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进一步,在陶粒滤料层之上,填充厚度约20cm~30cm的腐殖酸颗粒51,形成腐殖酸颗粒层。腐植酸颗粒资源丰富、储量大,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并且腐植酸颗粒由死亡生物物质经微生物降解产生,难以进一步降解,非常适合应用于生态床。然后,在所述净化槽54中种植挺水性水生植物53。

与上相同,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填充厚度20cm~30cm以及粒径3mm~6mm仅为示例,可以根据应用场所、生态陶粒床的深度、所处理污水的污染状况以及性价比等综合因素,选取其它合理的数值。并且,所述陶粒滤料层与所述腐植酸颗粒层的总填充厚度不超过所述净化槽54的槽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的曝气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1、向所述曝气池1充氧的鼓风设备2、位于所述曝气池1池底的曝气扩散装置3、以及连接所述鼓风设备2和所述曝气扩散装置3的空气管道4。此外,所述曝气系统还包括所述生态陶粒床5。具体而言,所述生态陶粒床5通过承托部件悬挂在所述曝气池1的相向的池壁顶端,所述生态陶粒床5设置成两端与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靠近并且便于放入所述曝气池1或从其取出的长度。并且,使所述生态陶粒床5位于所述曝气池1内上侧且与所述曝气池1内污水接触,以便污水中的氧气、氮磷等污染物透过陶粒滤料层到达挺水性水生植物53的根系。从而,能同步实现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作用,不仅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还可通过生态方式获得除臭效果。此外,若曝气池1形成有浮渣或泡沫层,也可通过所述生态陶粒床5的陶粒滤料52及挺水性水生植物53进行吸收消除。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所述生态陶粒床5的所述曝气系统,在所述曝气池1的池面形成生态保护和生态净化层,能同时提高所述曝气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与除臭卫生性。

就所述承托部件而言,本实用新型中,是通过支撑件6来实现的,所述支撑件6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5的宽度。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6包括:沿被悬挂的所述池壁顶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设置的支撑带61;垂直于所述支撑带61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设置的支撑杆62;两端向外伸出并在中部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5的底部和侧面的支撑凹槽6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凹槽两端的O形环64;所述O形环64活动套接在所述支撑杆62上,将所述生态陶粒床5悬挂在所述曝气池1内上侧。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带61采用工字钢、槽钢、角钢或扁钢等;所述支撑杆62采用钢筋,并通过焊接工艺等方式相对于所述支撑带61固定;所述支撑凹槽63由数根扁铁焊接而成,并通过焊接工艺等方式与所述O形环64连接。

此外,如图4所示,所述承托部件也可为两端对称且呈直角弯折的“弓”字形托起7,并具有能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5的宽度。所述生态陶粒床5位于所述托起7的中部凹处,所述托起7通过所述两端钩挂在被悬挂的所述池壁的上侧和外侧,将所述生态陶粒床5悬挂在所述曝气池1内上侧。优选的是,所述托起7采用工字钢、槽钢、角钢或扁钢等。

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承托效果,优选采用两个以上的所述支撑件6或所述托起7来支撑所述生态陶粒床5。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生态陶粒床5浸入所述曝气池1的污水中,更优选的是,所述生态陶粒床5浸入所述曝气池1的污水的深度不超过由所述陶粒滤料52形成的陶粒滤料层,以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

当然,还优选的是,在所述曝气池1的所述池壁顶端并排悬挂多个所述生态陶粒床5,以覆盖整个池面,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所述生态陶粒床5净化所述曝气池1内污水,获得最佳的净化除臭效果以及景观美学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生态陶粒床,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降解水中的氮、磷等含量,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此外,通过在曝气池池面上层覆盖挂装生态净化植物陶粒床,形成池面生态保护与净化层,达到生化降解与植物吸附降解协同,提高了处理系统的复合降解性、景观美学性、除臭卫生性,同时还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不难想到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