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1906发布日期:2018-08-19 13: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源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处理水污染的重要过程。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方法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医疗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

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污染物主要有:⑴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⑵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⑷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⑸水土流失;⑹矿山污水。

水都是流动的,无论什么样的水流,都是从源头往支流流动,而基本治理的河段都是在支流,不是在污染源头,那么随着污染源的存在和延伸,逐步从一个河段污染到另外一个河段,河道污染就会一直存在,而且很难根治,由于污染源的污染情形很复杂,而污水治理的有一个前提就是处理污染要时间,要某区域的流速慢,在一个区域滞留时间长,才能进行有效的污水治理,而目前并没有一种很好的控制河道污染源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航运、泄洪,并能有效控制污染源,进行分段治理的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1)在河道的两岸内侧分别设置隔污坝,隔污坝内设置框架,所述框架高度与河面常水位持平,所述框架边缘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高于常水位,用固定架将所述框架插入河床固定,并用重物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水底,在所述框架内投入去污的填料,两岸的隔污坝之间留出一段用于航运的缺口;

2)在所述隔污坝的上游设置有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沿水流流向,依次设有进水区、高效沉淀区、溢流出水区,所述溢流出水区连通污水收集回流装置,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隔污坝,将排放污染物的进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净化处理;

3)根据河道排污点的分布,间隔设置本组合式污染源分隔控制方法,对河道进行分段过滤治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收集回流装置包括集污箱,在集污箱上设置了与溢流出水区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潜水泵,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通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设置在集污箱的顶部与底部,通过潜水泵将污水处理单元未来得及处理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处理单元再次处理。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缺口处还设置有隔污帘,所述隔污帘的顶部固定设有一漂浮棒,隔污帘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槽,导向槽贴设在隔污坝上,隔污帘底用来固定在水底,漂浮棒的两侧分别与导向槽活动连接,构成导向结构,隔污帘与隔污坝构成一个完整的分隔装置,对河段进行分隔。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隔污帘上挂设有去污染的易挂膜填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在河道的两岸内侧分别设置隔污坝,隔污坝内设置框架,所述框架高度与河面常水位持平,所述框架边缘设有过滤膜,所述过滤膜高于常水位,用固定架将所述框架插入河床固定,并用重物将所述框架固定在水底,在所述框架内投入去污的填料,两岸的隔污坝之间留出一段用于航运的缺口;2)在所述隔污坝的上游设置有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沿水流流向,依次设有进水区、高效沉淀区、溢流出水区、出水口,所述溢流出水区连通污水收集回流装置,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隔污坝,将排放污染物的进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净化处理;3)根据河道排污点的分布,间隔设置本组合式污染源分隔控制方法,对河道进行分段过滤治理;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对外源污染及上游来水进行组合处理,对河网交会互通的河水进行分隔,实现对某一河流进行分段净化治理的目的;通过污水处理单元首先对污水进行首次处理,配合集污回流装置对污水再次处理,通过隔污坝对污水进行更近一次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隔污坝;2-框架;3-过滤膜;4-固定架;5-重物;6-进水区;7-高效沉淀区;8-溢流出水区;9-溢流出水区出水口;10-集污箱;11-进水口;12-潜水泵;13-出水口;14-隔污帘;15-漂浮棒;16-导向槽;17-去污染的易挂膜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1)在河道的两岸内侧分别设置隔污坝1,隔污坝1内设置框架2,所述框架2高度与河面常水位持平,所述框架2边缘设有过滤膜3,所述过滤膜3高于常水位,用固定架4将所述框架2插入河床固定,并用重物5将所述框架4固定在水底,在所述框架4内投入去污的填料,两岸的隔污坝1之间留出一段用于航运的缺口;

2)在所述隔污坝1的上游设置有污水处理单元,所述污水处理单元沿水流流向,依次设有进水区6、高效沉淀区7、溢流出水区8、溢流出水区出水口9,所述溢流出水区8连通污水收集回流装置,将排放污染物的进入污水处理单元进行净化处理;

3)根据河道排污点的分布,间隔设置本组合式污染源分隔控制方法,对河道进行分段过滤治理。

所述污水收集回流装置包括集污箱10,在集污箱10上设置了与溢流出水区出水口9连通的进水口11,潜水泵12,与所述污水处理单元连通的出水口13,所述进水口11与所述出水口13分别设置在集污箱10的顶部与底部,通过潜水泵12将污水处理单元未来得及处理的污水回流到污水处理单元再次处理。

所述缺口处还设置有隔污帘14,所述隔污帘14的顶部固定设有一漂浮棒15,隔污帘14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导向槽16,导向槽16贴设在隔污坝1上,隔污帘14底用来固定在水底,漂浮棒15的两侧分别与导向槽16活动连接,构成导向结构,隔污帘14与隔污坝1构成一个完整的分隔装置,对河段进行分隔。

所述隔污帘14上挂设有去污染的易挂膜填料1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污染源控制方法,可以对外源污染及上游来水进行组合处理,对河网交会互通的河水进行分隔,实现对某一河流进行分段净化治理的目的;通过污水处理单元首先对污水进行首次处理,配合集污回流装置对污水再次处理,通过隔污坝对污水进行更近一次的处理,组合后有效的控制了污染源。

技术研发人员:胡如意;韩守兵;黄兴畅;郭欢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3.12
技术公布日:2018.08.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