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59809发布日期:2018-09-29 01:5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回收清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在土木工程中使用频繁,为节省资源,很多时候会进行钢管的回收处理,重新利用,钢管壁异物清理时,由于钢管有一定的长度,清理过程浪费大量的人力,浪费时间,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组件,以及能够推动钢管贯穿清理组件的推动组件;所述清理组件通过弹簧部件和设在弹簧部件上的若干个摩擦部组成,所述贯穿钢管外壁的外弹簧部件至少一端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外部弹簧部件沿自身轴向伸缩,所述贯穿钢管内壁的内弹簧部件连接一旋转组件沿钢管内壁自转,所述外弹簧部件与内弹簧部件相互贯穿形成清理区。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摩擦部是设在弹簧部件上的若干个凸起,摩擦部贴合在钢管壁上,通过弹簧部件运动对钢管进行摩擦清理。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钢管壁位于所述清理区。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推动部件为气缸或者油缸,且推动组件设有推杆。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清理装置衔接至少一个吸尘组件。

进一步地,包括所述清理装置设置至少一个驱动组件,驱动各部件工作。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所述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进行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推动组件推动钢管与外弹簧部件做反向伸缩运动;

(2)外弹簧部件通过滑动组件牵引做轴向伸缩运动,摩擦部进行摩擦清理外壁异物;

(3)内弹簧部件通过旋转组件带动做自转运动,摩擦部进行摩擦清理外壁异物。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推动组件推动钢管做伸缩运动,由弹簧部件设有凸起的摩擦部进行钢管壁的清理,使钢管壁清理的更加干净彻底节省了人力,使钢管清理速度加快。

(2)通过外弹簧部件和内弹簧部件相互贯穿形成的清理区,使钢管在被清理时,钢管内壁和外壁同时被清理,节约了时间,提高清理速度,解决了由于钢管过长人工清理不到钢管中心部分的缺点。

(3)在清理装置衔接吸尘装置,减少清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降低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弹簧部件1;摩擦部2;推杆3;驱动组件4;推动组件5;滑动组件6;外清理组件7;内清理组件8;钢管9;吸尘组件10;旋转组件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组件7和8,以及能够推动钢管9贯穿清理组件7和8的推动组件5;上述清理组件通过弹簧部件1和设在弹簧部件1上的若干个凸起的摩擦部2组成,上述贯穿钢管外壁的外弹簧部件1至少一端连接有滑动组件6,所述滑动组件6能够驱动所述外部弹簧部件1沿自身轴向伸缩,上述贯穿钢管内壁的内弹簧部件连接一旋转组件11沿钢管内壁自转,上述外弹簧部件与内弹簧部件相互贯穿形成清理区,上述钢管壁位于所述清理区。

清理装置,包括上述摩擦部2是设在弹簧部件上的若干个凸起,摩擦部2贴合在钢管壁上,通过弹簧部件运动对钢管进行摩擦清理。

清理装置,包括上述推动部件5为气缸或者油缸,且推动组件5设有推杆3。

清理装置,包括上述清理装置衔接至少一个吸尘组件10。

清理装置,设置至少一个驱动组件4,驱动各部件工作。

本发明使用时,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通过推动组件5、外清理组件7、内清理组件8、滑动组件6、旋转组件11、驱动组件4组成,以及衔接的吸尘组件10;对钢管内壁和外壁进行快速高效的清理工作,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减少粉尘污染,保护环境。

以上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壁异物清理装置,包括:清理组件,以及能够推动钢管贯穿清理组件的推动组件;所述清理组件通过弹簧部件和设在弹簧部件上的若干个摩擦部组成,所述贯穿钢管外壁的外弹簧部件至少一端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外部弹簧部件沿自身轴向伸缩,所述贯穿钢管内壁的内弹簧部件连接一旋转组件沿钢管内壁自转,所述外弹簧部件与内弹簧部件相互贯穿形成清理区。

技术研发人员:许兆美;洪宗海;薛建勋;汪通悦;吴海兵;王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阴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8.05.23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