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2074发布日期:2019-01-08 20:30阅读:1066来源:国知局
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涉及蓝藻污染的治理,具体为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蓝藻属原核生物,不是植物,其单个藻比较细小,无法用打捞的方法彻底捞清,而且繁殖速度极快,所以治理比较困难;蓝藻是水质发生变化后形成的产物,要彻底根治蓝藻是一个很长时间及多方合作的过程,只有把水质治理好了,没有蓝藻生成、生存的环境才能彻底根治,所以从目前来看彻底治理好水质是不可能的;夏季是高发期,利用夏季水生植物治理是首选。

水葫芦是水生植物,但也可以旱栽,其繁殖期约为5天,繁殖速度快,根系发达,能吸附漂浮在水面上的微生物。叶面草绿色,为江、河、湖面产生绿色美景,所以利用其以上优点治理蓝藻也是首选。但水葫芦由于繁殖速度快,传统方法处理极其困难,处理不当产生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需要设计一种环保安全的利用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利用水葫芦根系吸附蓝藻,环保安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包括方管围框和混凝土桩,所述方管围框的方管内设有填充物,方管围框上间隔的设有多个配重块,使用时,方管围框的上表面低于水平面2-3cm;方管围框的下方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多个上连接管;所述混凝土桩与上连接管一一对应设置,混凝土桩上设有下连接管,上连接管的下端与下连接管的上端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管为方管,下连接管为圆管。

进一步的,所述方管围框采用无规共聚聚丙烯材质(ppr),所述填充物采用比重0.4-0.6的聚苯乙烯,所述配重块采用比重1.8-2.2的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方管围框的宽度为3m,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方法,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养:将方管围框放于水面上,利用配重块将方管围框压至上表面低于水面2-3cm,并利用混凝土桩限制移动,方管围框的高度能够通过连接管调节,水葫芦放养在方管围框内;

步骤二:打捞:用打捞船进行打捞,打捞船行驶在方管围框上部,打捞船前部的滚轮切开并收取水葫芦的茎,打捞船后部的网直接收入水葫芦的根部,打捞的同时放入新的水葫芦;

步骤三:处理:将水葫芦的茎放入发酵池,杀灭细菌及有害虫卵后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水葫芦的根部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完后,池内的残渣作为有机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打捞船的船底两侧设有用于下压方管围框的压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根据生长情况每4-7天打捞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水葫芦根系吸附治理蓝藻,定期更换,环保安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收取的水葫芦部分喂养家畜,部分发酵,形成产业链,社会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方管围框、2-填充物、3-连接板、4-上连接管、5-下连接管、6-混凝土桩、7-配重块、8-螺纹、9-预埋螺纹管、1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所述: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包括方管围框1和混凝土桩6,方管围框1的方管采用比重大于1的ppr材质,节能节材、环保、轻质高强、耐腐蚀、内壁光滑不结垢、施工和维修简便、使用寿命长。方管内设有比重0.4-0.6的聚苯乙烯填充物2,不会进入水而产生下沉,方管围框1上间隔的设有多个配重块7,配重块7呈倒置的u形,跨在方管围框1的方管上,使用时,方管围框1的上表面低于水平面2-3cm,确保蓝藻能够飘入方管围框1。方管围框1的下方通过连接板3连接有多个上连接管4。混凝土桩6与上连接管4一一对应设置,混凝土桩6上固定下连接管5,下连接管5的下端设有螺纹9,混凝土桩6上设有预埋螺纹管9,下连接管5与混凝土桩6通过螺纹配合并利用螺母10固定。上连接管4的下端套在下连接管5的上端外,上连接管4为方管,下连接管5为圆管,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5的接触面小,方管围框1根据水面上下移动时,上连接管4与下连接管5的摩擦力小,避免了对方管围框1漂浮的影响。

实施例二

水葫芦治理蓝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养:利用100*100mm的ppr方管做成3m宽的方管围框,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在方管内填充比重0.4-0.6的聚苯乙烯填充物;将方管围框放于水面上,利用比重1.8-2.2的聚乙烯配重块将方管围框压至上表面低于水面2-3cm,每50cm安装一个配重块并利用螺丝与方管围框固定(安装距离和个数根据水体密度、方管、填充物和配重物的具体情况实验而得),配重块的上表面与水面齐平;方管围框的长度方向每5-10m利用连接板连接一根方形的ppr上连接管;上连接管处对应设有混凝土桩,混凝土桩下端打入河床土层固定,上端利用螺纹连接圆形的ppr上连接管,上连接管的下端套在下连接管的上端外;水葫芦放养在方管围框内,由于水葫芦根须长,不会漂出方管围框外,蓝藻入框后被水葫芦的根部吸附;

步骤二:打捞:用打捞船进行打捞,根据水葫芦生长情况判断,每4-7天打捞一次,打捞的同时放入新的水葫芦,打捞船行驶在方管围框上部,在打捞船的船底两侧设有用于下压方管围框的压轮,便于打捞,压下方管围框后,打捞船前部的滚轮切开并收取水葫芦的茎,打捞船后部的网直接收入水葫芦的根部打捞彻底;

步骤三:处理:将水葫芦的茎放入发酵池,杀灭细菌及有害虫卵后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等家畜;水葫芦的根部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完后,池内的残渣作为有机肥。

本发明利用水葫芦根系吸附蓝藻,绿色环保;采用材质耐水防腐,方管围框的上表面始终低于水面2-3cm,避免了水位的影响,确保蓝藻从其上方飘入;由于方管围框围住,打捞方便、彻底,不会由于水葫芦的腐蚀而产生二次污染,水葫芦的茎和根分开收取并处理,形成产业链,社会效益高。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利用水生植物水葫芦治理蓝藻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方管围框和混凝土桩,所述方管围框的方管内设有填充物,方管围框上间隔的设有多个配重块,使用时,方管围框的上表面低于水平面2‑3cm;方管围框的下方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多个上连接管;所述混凝土桩与上连接管一一对应设置,混凝土桩上设有下连接管,上连接管的下端与下连接管的上端相配合。本发明采用水葫芦根系吸附治理蓝藻,定期更换,环保安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收取的水葫芦部分喂养家畜,部分发酵,形成产业链,社会效益高。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本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6
技术公布日:2019.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