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循环式生态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771发布日期:2018-09-18 23:2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间歇循环式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的生活污水正逐渐威胁到饮用水源地、耕地及农村环境的生存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河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大多以一体化处理装置为主,其处理工艺也多是市政污水处理工艺的“缩小版”,其中以生物膜处理工艺占多数,如填料工艺、转盘工艺等,因此,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多,同时,因复杂的设备使得现场操控专业性强,对长期稳定运行面临着极大考验。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都处于运行十分困难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间歇循环式生态处理工艺系统,基于生态过滤原理,采用循环泵实现生物系统内部充水与排水的交替,实现缺氧和好氧交替循环,在微生物、滤料和植物根系的多重生态技术作用下完成对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盐的去除。

本实用新型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间歇循环式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和循环生化过滤系统;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通过格栅分隔,位于所述格栅一侧的调节池壁上连接有进水管,位于所述格栅另一侧的调节池内设有提升泵;所述循环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系统及循环系统;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粗滤区间和精滤区间,所述粗滤区间和精滤区间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透水管、承托层、滤料层以及植被层;所述粗滤区间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粗滤单元和第二粗滤单元,所述第一粗滤单元的滤料层内设有与所述提升泵连接的布水器;所述精滤区间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精滤单元和第二精滤单元;所述循环系统包括粗滤循环罐体和精滤循环罐体,所述粗滤循环罐体内通过隔水板分隔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所述第一区间设有用于将第一区间内的水输送至第二区间的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二区间内设有用于将第二区间内的水输送至第一区间的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一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一粗滤单元的透水管连接,第二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二粗滤单元的透水管连接;所述精滤循环罐体与粗滤循环罐体的结构相同,且精滤循环罐体内的第一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一精滤单元的透水管连接,精滤循环罐体内的第二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二精滤单元的透水管连接;所述粗滤循环罐体的第二区间与所述精滤循环罐体的第一区间通过连通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粗滤区间内的滤料层采用陶粒轻质滤料,所述精滤区间内的滤料采用砂砾。

进一步,所述精滤区间滤料层的滤料尺寸小于粗滤区间滤料层的滤料尺寸。

进一步,所述精滤循环罐体的第二区间连接有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基于生态过滤原理,采用循环泵实现生物系统内部充水与排水的交替,实现缺氧和好氧交替循环,在微生物、滤料和植物根系的多重生态技术作用下完成对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盐的去除,且简捷实用,特别适宜于农村污水收集与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处理系统;11-进水管;12-调节池;13-格栅;14-提升泵;2-粗滤区间;2a-第一粗滤单元,2b-第二粗滤单元;21-布水器;22-透水管;23-承托层;24-粗滤料;25-植被层;3-精滤区间;3a-第一精滤单元;3b-第二精滤单元;31-细滤料;4-循环系统;41-粗滤循环罐体;42-精滤循环罐体;43-隔水板;44-第一循环泵;45-第二循环泵;46-第一区间;47-第二区间;48-连通管;49-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间歇循环式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1和循环生化过滤系统。

所述预处理系统1包括调节池12,所述调节池12内通过格栅13分隔,位于所述格栅13一侧的调节池12壁上连接有进水管11,位于所述格栅13另一侧的调节池12内设有提升泵14。

所述循环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生化过滤系统及循环系统4。所述生化过滤系统包括粗滤区间2和精滤区间3,所述粗滤区间2和精滤区间3均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透水管22、承托层23、滤料层以及植被层25。

透水管22是一种工程塑料的多孔管件,用于接收和存储经滤料层生化反应后过滤水;承托层23用于保护透水管22和均布滤后的出水;滤料层则通过滤料表面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及营养盐;植被层25利用其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

所述粗滤区间2内的滤料层采用粗滤料24(陶粒轻质滤料),所述精滤区间3内的滤料采用细滤料31(砂砾),且精滤区间3滤料层的滤料尺寸小于粗滤区间2滤料层的滤料尺寸。

所述粗滤区间2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粗滤单元2a和第二粗滤单元2b,所述第一粗滤单元2a的滤料层内设有与所述提升泵14连接的布水器21。所述精滤区间3内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精滤单元3a和第二精滤单元3b。

所述循环系统4包括粗滤循环罐体41和精滤循环罐体42,所述粗滤循环罐体41内通过隔水板43分隔为第一区间46和第二区间47,所述第一区间46设有用于将第一区间46内的水输送至第二区间47的第一循环泵44,所述第二区间47内设有用于将第二区间47内的水输送至第一区间46的第二循环泵45。

所述第一区间46通过管路与第一粗滤单元2a底部的透水管22连接,第二区间47通过管路与第二粗滤单元2b的透水管22连接。所述精滤循环罐体42与粗滤循环罐体41的结构相同,且精滤循环罐体42内的第一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一精滤单元3a的透水管连接,精滤循环罐体内的第二区间通过管路与第二精滤单元3b的透水管连接。

所述粗滤循环罐体41的第二区间与所述精滤循环罐体42的第一区间通过连通管连接,精滤循环罐体42的第二区间连接有出水管4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污水经排水管网间歇进入本系统,首先经进水管11进入到调节池12内,污水中较大的悬浮杂质被在调节池内的格栅13拦截后经提升泵14提升由布水器21均布于粗滤区间2的第一粗滤单元2a中。

污水由粗滤区间2第一格单元中的布水器21自上而下依次通过粗滤料24、承托层23,并经透水管22进入到循环系统4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滤料系统内被植被层25的植物根系吸收,同时也在粗滤料24及其附着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降解。污水在滤料上层完成了好氧工艺过程。随着污水的不断下渗,由于滤料层内的氧气逐渐稀薄加之污水的好氧,氧气的逐渐耗尽形成缺氧环境,滤料下层有机污染物进行的是缺氧反硝化过程,完成污水中氮营养元素的去除。

粗滤循环罐体41中间设有隔水板43,待第一粗滤单元2a滤后水逐渐充满循环罐体41隔水板43一侧的第一区间46时,利用循环罐体41内的第一循环泵44和第二循环泵45将粗滤区间2第一粗滤单元2a的处理水输送至第二粗滤单元2b;此时,第一粗滤单元2a内的水位逐渐降低,同时粗滤料24上层将逐渐复氧,相应地,第二粗滤单元2b内的水位逐渐上升,在滤料24上层同样进行的是好氧反应过程,待第二粗滤单元2b内充满水,便再次利用循环罐体41内的两个循环泵将粗滤区间2的第二粗滤单元2b的处理水输送至第一粗滤单元2a内,如此反复运行若干周期,污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将逐渐降低。

在粗滤区间2运行过程中,一部分处理后的水将通过连通管48进入到精滤区间3,除滤料尺寸和类型的差异,精滤区间3中采用的是细滤料31,精滤区间3起到进一步的降解污染物及降低出水污染物浓度,类似地,精滤区间3利用精滤循环罐体42的运行过程与粗滤区间2一致,此处不再详述;最终出水通过精滤循环罐体42经的出水管49排出。

整个循环式生化过滤过程,是在微生物、滤料和植物根系的多重生态技术作用下完成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盐的去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