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786发布日期:2018-09-18 23:2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油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成为这一地区工业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生产中机械零部件表面清洗、机加工润滑等过程中需使用清洗剂、润滑油、切削液、乳化油,会产生含油水、烃水、乳化废液等废油泥。对这些废油泥若不能及时规范进行收集、处置利用,势必会对土壤、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因此需要对废油泥进行回收处理,在回收处理时,需要对混合物中的油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分离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废油泥会粘结在分离釜内壁,影响分离效果,目前大多采用定期打开分离釜清理的方式,但是清理时,需要关闭分离釜,从而影响回收效率,并且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自动清理分离釜内壁粘结的废油泥的分离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以解决现有分离釜内壁粘结的废油泥清理不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包括分离釜,所述分离釜的顶端设有进液管和电机,所述分离釜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设有阀门,所述电机转轴的自由端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通过轴座固定于分离釜的顶端,所述搅拌轴贯穿分离釜顶端,并延伸至分离釜底端,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每个所述搅拌叶片的自由端均连接有刮板,所述分离釜内间隔设有与分离釜相匹配的隔筒,所述分离釜内壁和隔筒外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分离釜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隔筒的外壁连接,所述刮板紧贴于隔筒的内壁,所述隔筒的底端与分离釜的底端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废油泥通过进液管进入分离釜内,接着通过搅拌轴搅拌分离,在搅拌的过程,搅拌叶片自由端的刮板将附着在隔筒内壁上的废油泥刮落。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筒将废油泥和分离釜内壁隔开,从而避免废油泥附着在分离釜内壁上影响分离效果;在搅拌叶片上设置刮板,可以将附着在隔筒上的废油刮落,解决了人工清理分离釜内壁附着的废油泥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另外在隔筒和分离釜之间设置弹性件,可以缓冲刮板施加在隔筒内壁上的挤压力。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分离釜侧面外壁设有用于加热分离釜内部温度的夹套。通过夹套对分离釜内的废油泥加热,可以避免废油泥因温度过低而粘结。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分离釜呈圆台状。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压簧。采用压簧,可以使隔筒在压簧应力的作用下快速回到初始位置。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刮板靠近隔筒的一面覆有硅胶。避免了刮板与隔筒内壁直接接触时,磨损刮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分离釜1、进液管2、电机3、搅拌轴4、轴座5、搅拌叶片6、刮板 7、隔筒8、弹性件9、夹套10、出液口11和阀门12。

如图1所示:用于废油泥处理的分离釜1,包括呈圆台状的分离釜1,分离釜1的顶端设有进液管2 和电机3,分离釜1的底端设有出液口11,出液口11处设有阀门12,电机3转轴的自由端连接有搅拌轴 4,搅拌轴4通过轴座5固定于分离釜1的顶端,搅拌轴4贯穿分离釜1顶端,并延伸至分离釜1底端,搅拌轴4上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6,每个搅拌叶片6的自由端均连接有刮板7,分离釜1内间隔设有与分离釜1相匹配的隔筒8,分离釜1内壁和隔筒8外壁之间设有弹性件9,弹性件9的一端与分离釜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隔筒8的外壁连接,刮板7紧贴于隔筒8的内壁,隔筒8的底端与分离釜1的底端滑动连接。

废油泥通过进液管2进入分离釜1内,接着通过搅拌轴4搅拌分离,在搅拌的过程,搅拌叶片6自由端的刮板7将附着在隔筒8内壁上的废油泥刮落。本实用新型通过隔筒8将废油泥和分离釜1内壁隔开,从而避免废油泥附着在分离釜1内壁上影响分离效果;在搅拌叶片6上设置刮板7,可以将附着在隔筒8上的废油刮落,解决了人工清理分离釜1内壁附着的废油泥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另外在隔筒8和分离釜1之间设置弹性件9,可以缓冲刮板7施加在隔筒8内壁上的挤压力。

在分离釜1侧面外壁设置用于加热分离釜1内部温度的夹套10,可以通过夹套10对分离釜1内的废油泥加热,可以避免废油泥因温度过低而粘结。设置弹性件9为压簧,采用压簧可以使隔筒8在压簧应力的作用下快速回到初始位置。在刮板7靠近隔筒8的一面覆设硅胶,可以避免刮板7与隔筒8内壁直接接触时,磨损刮板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