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7075发布日期:2019-06-15 01:51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污水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污泥和各种营养元素,若要对污水进行处理,需要先将污水中的污泥与水体分离,待水中的污泥分离完毕后,才能后续对水体中的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进行处理。

在这里,去除水体中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添加化学物品进行化学反应以消除水体中的营养元素,该种方式反应速度快,但是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微生物去除水体中富含的营养,该种去除方法环保,成本低,而且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现企业一般是采用该种方法去除水体中富含的营养。

因此,现有的企业处理污水时,一般是先将待处理的污水放置于一沉淀池中,待沉淀池中的污水中混合的污泥沉淀并与水体分离后,再将水体排出至另一反应池中,以利用微生物去除水体中的营养元素。

在此过程中,企业在处理污水时,需要先等待污水静置一段时间进行沉淀,才能进行后续的净化处理,不但耗时长,污水的处理速度慢,而且企业还要额外设置一沉淀池,成本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污水净化处理,提高污水的处理速度的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污水集中池,所述污水集中池用于装载待处理的污水,所述污水集中池上设置有一污水输出口,所述污水输出口处设置有一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每个输出口处均设置有一污水输送管;

两个以上的池体,所述池体与所述污水输送管一一对应地配对连接;所述池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污水输送管相连接的进水口,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

所述池体中安装有一组以上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内部开设有一上部敞口的集料腔,所述集料腔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口;

多组过滤水道,多组过滤水道相互平行地布置于所述集料腔的上部敞口处,所述过滤水道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池体中的液体流动方向,所述过滤水道的截面形状呈菱形,且过滤水道的下端处开设有缺口,同时所述过滤水道的内部填充有悬浮填料,所述过滤水道的前端开口和后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用于防止悬浮填料从该过滤水道中脱出的过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水道的内壁中上部设置有由亲水性材料制作的附着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着层由海绵、聚氨酯或活性炭纤维毡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作。

在本发明中,所述集料腔中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液体移动的推流器,所述推流器设置于所述排污口处。

优选地,所述集料腔的中上部还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过滤水道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池体沿着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方向依次分成进水腔、设备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设备腔和出水腔相互连通;

所述进水腔中设置有一用于往该进水腔中均匀布水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接;

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设备腔中。

再进一步,所述出水腔中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滗水器。

在本发明中,每个池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部的集料斗的排水口相连接的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水集中池相连通,同时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抽取污泥和/或水体的泵体。

优选地,所述池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电磁换向阀为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三个输出口处分别设置有一污水输送管,三条污水输送管分别与三个池体的进水口一一对应地配对连接。

进一步,所述过滤水道的内壁中上部设置有排气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有污水集中池和两个以上的池体,每个池体中均设置有过滤组件,因此污水集中池可以通过电磁换向阀切换不同的污水输送管以将污水输送至不同的池体中进行过滤净化,从而使得污水集中池中的污水可以不间断地输出至不同的池体并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摒弃了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一个净化池,只能间断地进行污水净化的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污水净化速度,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组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过滤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图中箭头的方向表示水流的方向),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池50和两个以上的池体40,所述污水集中池50用于装载待处理的污水,所述污水集中池50上设置有一污水输出口,所述污水输出口处设置有一电磁换向阀51,所述电磁换向阀51的每个输出口处均设置有一污水输送管52;所述池体40与所述污水输送管52一一对应地配对连接;所述池体4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污水输送管52相连接的进水口41,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口42;

所述池体40中安装有一组以上的过滤组件10,在这里,所述池体40中安装的过滤组件10的数量可以一组,两组、三组或多组,若池体40中设置有两组以上的过滤组件10时,所述过滤组件10平排地设置于所述池体40中,并使得所有的过滤组件10的过滤水道11的轴向均平行于所述池体40中的液体流动方向。所述过滤组件10包括集料斗12和多组过滤水道11,所述集料斗12的内部开设有一上部敞口的集料腔120,所述集料腔120的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排污的排污口121;

多组过滤水道11相互平行地布置于所述集料腔120的上部敞口处,在这里,作为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多组过滤水道11排列成多列过滤水道模块,多列过滤水道模块相互平行地布置于所述集料腔120的上部敞口处,所述过滤水道11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池体40中的液体流动方向,所述过滤水道11的截面形状呈菱形,且过滤水道11的下端处开设有缺口110,同时所述过滤水道11的内部填充有悬浮填料(图中未绘示),所述过滤水道11的前端开口和后端开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用于防止悬浮填料从该过滤水道11中脱出的过滤网(图中未绘示)。

上述的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小于所述悬浮填料的直径即可,通过在过滤水道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一过滤网,可以防止水体流动经过所述过滤水道11时带走所述悬浮填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悬浮填料的形状可以为球形、长方形或圆柱形等,悬浮填料的尺寸大于缺口110的尺寸,以确保悬浮填料不会从缺口110处流出,若悬浮填料呈长条状时,则悬浮填料的长度可与过滤水道11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悬浮填料内部填充可附着微生物的载体(如聚氨酯),悬浮填料挂膜后的密度比水轻,可确保在过滤水道11中有水的情况下,悬浮填料可悬浮在过滤水道11内部。

由于本发明的过滤组件10通过设置多组过滤水道11,所述过滤水道11的截面形状呈菱形,且过滤水道11的下端处开设有缺口110,因此污水流经穿过多组过滤水道11时,水体中混合的污泥可依附于过滤水道11的内壁并沉淀于过滤水道11的下端处,最后污泥可沿着缺口110排出并收集于所述集料斗12的集料腔120中,在此过程中,设置于所述过滤水道11中的悬浮填料可消除水体中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从而实现既分离水体中的污泥,同时去除水休中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大大地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且本发明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配置两个以上的池体40,因此污水集中池50可以通过电磁换向阀51切换不同的污水输送管52以将污水输送至不同的池体40中进行过滤净化,从而使得污水集中池52中的污水可以不间断地输出至不同的池体40中并进行过滤净化处理,摒弃了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一个净化池,只能间断地进行污水净化的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污水净化速度,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其中,为了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的过滤组件10去除水体中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的能力,在这里,优选地,所述过滤水道11的内壁中上部设置有由亲水性材料制作的附着层(附图未绘示),进一步优选,所述附着层由海绵、聚氨酯或活性炭纤维毡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作。

通过在过滤水道11的内壁中上部设置上述的附着层,进而可在附着层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从而通过微生物吸收消除水体相应的元素,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污水处理装置净化水体的性能。

另外,为了能够推动集料腔120中的污泥或水体向上移动,达里,优选地,所述集料腔120中还设置有用于推动液体移动的推流器13,所述推流器13设置于所述排污口121处。上述的推流器13也为污水处理领域的习知技术,在此不再重复赘述,通过在集料腔120中设置一推流器13,根据需要时,可启动上述的推流器13以推动水体和/或污泥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依附于悬浮填料和/或附着层上的微生物进行好氧硝化反应,去除水体中含有的cod、氨氮等元素。当然,上述的推流器13也可以不设置于所述排污口121处,只需要保证所述推流器13位于所述集料腔120中较低的位置处即可,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同时,为了避免依附于悬浮填料和/或附着层上的微生物进行好氧硝化反应时,水体中的氧气不足,在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集料腔120的中上部还设置有一根以上的曝气管30,所述曝气管30设置于所述过滤水道11的下方。上述曝气管30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两根、三根或多根,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当微生物进行好氧硝化反应时,可通过上述的曝气管30往水体中曝气,补充水体中的氧气,从而使得微生物的好氧硝化反应能够顺利完成。若微生物要进行缺氧反硝化反应时,可停止曝气管30往水体中曝气,同时也停止推流器13推动水体和/或污泥向上移动。在这里,优选地,所述曝气管3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曝气管30相互平行地布置于多组过滤水道11的下方,同时所述曝气管30的轴向平行于所述过滤水道11的轴向方向,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曝气管30处产生的气体可以更好地往所述过滤水道11的内部移动。当然,本发明除了采用曝气管30进行曝气后,还可以采用其他曝气设备,如采用曝气盘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进一步,为了使得曝气管30进行曝气时,气体可以顺利穿过所述过滤水道11,在这里,优选地,所述过滤水道11的内壁中上部设置有供气体排出的开口(图中未绘示)。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可以便于气体向上升起的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入所述过滤水道11中并排放至外界环境中去,提高过滤水道11中的氧气含量。

其中,为了使得本发明中的池体40的结构更加合理,在这里,优选地,所述池体40沿着从进水口41至出水口42的方向依次分成进水腔43、设备腔和出水腔44,所述进水腔43、设备腔和出水腔44相互连通;所述进水腔43中设置有一用于往该进水腔43中均匀布水的布水器430,所述布水器430与所述进水口41相连接;所述过滤组件10安装于所述设备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既便于将过滤组件10安装于所述池体40中,进而使得本发明的池体40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生产制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采用上述的布水器430往进水腔43中布水,可以使得进水腔43中的各个位置的进水更加均匀,减少池体40中的水体波动,有助于加快水体中的污泥沉淀。

再进一步,为了便于能够在污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后,将池体40中的水体排出,优选地,所述出水腔44中还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滗水器440,上述的滗水器4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过设置上述的滗水器440,可以定期将池体40中的水体排出,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对集料斗12中收集的污泥进行一步净化,在这里,优选地,每个池体40的底部设置有与其内部的集料斗12的排水口42相连接的排污管道60,所述排污管道60的另一端与所述污水集中池50相连通,同时所述排污管道60上设置有用于抽取污泥和/或水体的泵体61。因此,后续需要时,可启动所述泵体61以将集料斗12中收集的污泥和/或水体输送至所述污水集中池50中,以便于后续继续净化处理。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速度,在这里,优选地,所述池体40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电磁换向阀51为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51的三个输出口处分别设置有一污水输送管52,三条污水输送管52分别与三个池体40的进水口41一一对应地配对连接。

因此电磁换向阀51可以先切换其中污水输送管52接通并将污水输送至第一个池体40处,待第一个池体40内装满污水后,电磁换向阀51再切换第二条污水输送管52接通以将污水输送给第二个池体40处,在此过程中,第一个池体40中的污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

待第二个池体40中的污水装满后,所述电磁换向阀51再切换第三条污水输送管52接通以将污水输送给第三个池体40处,在此过程中,第一个池体40中进行曝气、好氧硝化反应,以消除水体中的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待第一个池体40中的好氧硝化反应完毕后,再将净后化的污水排走,而第二个池体40内的污水则进行沉淀净化处理;

待第三个池体40内填充满污水时,第一个池体40内的污水则排出,这时电磁换向阀51再切换第一条污水输送管52接通以将污水输送给第一个池体40处,在此过程中,第二个池体40中的污水进行好氧硝化反应,而第三个池体40中的污水则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如此循环不断地进行污水处理,摒弃了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由于只有一个净化池而只能间隔地等待污水沉淀后,才能进行净化处理的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了污水的净化处理速度,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