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3094发布日期:2020-08-07 18:2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



背景技术:

回灌是工程中的一种技术,用人工方法通过水井、砂石坑、古河道等,或利用钻井修建补水工程,让地下水自然下渗或将地表水注入地下含水层,回灌的意义主要有:①增加地下水资源。②控制和提高地下水水位,防止由于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水质恶化、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等不良后果。③冬季向地下灌注冷水,夏季开采用于冷却降温或夏季向地下灌注热水,冬季开采用于取暖。④地表水常含有许多悬浮物、有机质和细菌,不符合供水要求,将地表水通过回灌,使之转化为地下水,在其渗漏过程中,经过土壤的过滤和净化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⑤对于含盐量过高或含有其他有害物质的地下水,通过打井、抽排劣质水、回灌优质水,可逐渐改善地下水质。⑥利用地下的巨大容积,调蓄河道部分洪水及非用水季节的径流,代替修建地上水库。⑦为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向地下油、气层注水,可保持油、气压力。⑧为防止地震和增加地热资源等向地下注水。

地热水,是指高于观测深度的围岩温度的地下水。水在一定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叫饱和温度。地热水埋深越大,所受静压力越高,与此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就越高。

在地热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岩沙地区中含有较多的泥沙,因此地热水在使用时内部的泥沙很容易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将其中的泥沙去除。

但是,现有的去除泥沙的装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传统的处理方式,由于大都是采用重力过滤方式进行泥沙处理,很容易导致泥沙过滤不彻底的情况出现;

(2)而且在对地热水进行除沙时,大部分设备都是通过单一容器进行处理,导致一次性处理的水容量较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从而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泥沙,提高水的纯度,实现大体积净化处理,为地热水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包括有固定底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以及净水桶,所述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以及净水桶沿水流的净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沉淀池设置有多个分水板,所述分水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分水板上设置有通水口,并且所述通水口在相邻两个分水板上的位置分别位于分水板的高处和分水板的低处,进入沉淀池的水依次流经所述分水板上的通水口形成曲折水路,所述分级净化筒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上部连通,并且所述分级净化筒底部倾斜铺设有多个沉砂管,所述分级净化筒上部与终极净化筒上部连通,所述终极净化筒内设置有净化滤芯,所述终极净化筒的上部侧壁通过管道与净水桶底部连通,所述净水桶上部侧壁开设有溢流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水板间隔90度设置,以使流经所述分水板上的通水口形成的曲折水路呈s型路径前进。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级净化筒平行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分级净化筒之间通过抽水泵与排水管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分级净化筒的底部共同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有反冲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级净化筒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向下连接有支撑柱,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地热水经由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层层过滤,经处理后的地热水最终进入净水桶,由净水桶上的溢流口流出,完成地热水的泥沙过滤处理,本实用新型在沉淀池内设置有多个分水板,分水板将沉淀池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在水流动的过程中,依靠进水处的水压提供动力,会使得水流在流动的时候,通过不同的通水口的时候上、下不停的翻转,水会与分水板、沉淀池壁碰撞,使得泥沙撞击沉降,相比于自然沉降,通过这样可以提高沉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泥沙,提高水的纯度,实现大体积净化处理,为地热水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包括有固定底座1以及安装在固定底座1上的沉淀池2、分级净化筒3、终极净化筒4以及净水桶5,沉淀池2、分级净化筒3、终极净化筒4以及净水桶5沿水流的净化方向依次设置,沉淀池2设置有多个分水板6,分水板6将沉淀池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分水板6上设置有通水口7,并且通水口7在相邻两个分水板6上的位置分别位于分水板6的高处和分水板6的低处,进入沉淀池2的水依次流经分水板6上的通水口7形成曲折水路,分级净化筒3的底部与沉淀池2上部连通,并且分级净化筒3底部倾斜铺设有多个沉砂管8,分级净化筒3上部与终极净化筒4上部连通,终极净化筒4内设置有净化滤芯9,终极净化筒4的上部侧壁通过管道与净水桶5底部连通,净水桶5上部侧壁开设有溢流口10。

进一步改进,分水板6间隔90度设置,以使流经分水板6上的通水口7形成的曲折水路呈s型路径前进。

进一步改进,分级净化筒3平行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分级净化筒3之间通过抽水泵11与排水管12连接。多个分级净化筒3的底部共同连接有排污管13,排污管13连接有反冲泵14。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排污管13会堆积很多杂质,这个时候,启动反冲泵14,可以将杂质从排污管13排出。

进一步改进,分级净化筒3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15,定位座15向下连接有支撑柱16,抽水泵11设置在支撑柱16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地热水经由沉淀池2、分级净化筒3、终极净化筒4层层过滤,经处理后的地热水最终进入净水桶5,由净水桶5上的溢流口10流出,完成地热水的泥沙过滤处理,本实用新型在沉淀池2内设置有多个分水板6,分水板6将沉淀池2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在水流动的过程中,依靠进水处的水压提供动力,会使得水流在流动的时候,通过不同的通水口7的时候上、下不停的翻转,水会与分水板6、沉淀池2壁碰撞,使得泥沙撞击沉降,相比于自然沉降,通过这样可以提高沉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泥沙,提高水的纯度,实现大体积净化处理,为地热水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底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以及净水桶,所述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以及净水桶沿水流的净化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沉淀池设置有多个分水板,所述分水板将所述沉淀池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所述分水板上设置有通水口,并且所述通水口在相邻两个分水板上的位置分别位于分水板的高处和分水板的低处,进入沉淀池的水依次流经所述分水板上的通水口形成曲折水路,所述分级净化筒的底部与所述沉淀池上部连通,并且所述分级净化筒底部倾斜铺设有多个沉砂管,所述分级净化筒上部与终极净化筒上部连通,所述终极净化筒内设置有净化滤芯,所述终极净化筒的上部侧壁通过管道与净水桶底部连通,所述净水桶上部侧壁开设有溢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板间隔90度设置,以使流经所述分水板上的通水口形成的曲折水路呈s型路径前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净化筒平行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分级净化筒之间通过抽水泵与排水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级净化筒的底部共同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有反冲泵。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净化筒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向下连接有支撑柱,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支撑柱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热水回灌除砂系统,包括有固定底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沉淀池、分级净化筒、终极净化筒以及净水桶,沉淀池设置有多个分水板,分水板将沉淀池分隔为多个独立的腔室,分水板上设置有通水口,进入沉淀池的水依次流经分水板上的通水口形成曲折水路,分级净化筒的底部与沉淀池上部连通,并且分级净化筒底部倾斜铺设有多个沉砂管,分级净化筒上部与终极净化筒上部连通,终极净化筒内设置有净化滤芯,终极净化筒的上部侧壁通过管道与净水桶底部连通,净水桶上部侧壁开设有溢流口。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存在的泥沙,提高水的纯度,实现大体积净化处理,为地热水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超;李海泉;赵强;李芳;李敏杰;李超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新星双良地热能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8.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